书城传记风情百样苏东坡
25852300000027

第27章 坎坷人生(2)

东坡《哨遍·隐括归去来辞》全文如下:“公旧序云: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遑遑欲何之,委我心去留谁计?神仙知何处,富贵非吾愿。但知登山临水啸咏,自饮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东坡的《哨遍》突出既原文重点,又高屋建瓴兼顾各方,东坡意在效仿陶渊明的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南宋著名词论家张炎评价东坡的檃栝时说:“《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邦彦)、秦(少游)诸人所不能到。”

但这篇《哨遍》并不是东坡创造檃栝这一文体的第一篇文章。东坡首试牛刀的第一篇作品是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隐括为《水调歌头》。

欧阳修曾经问东坡:“历史上谁写琴诗写的最好?”东坡说韩愈《听颖师弹琴》是最好的。欧阳修认为韩愈的这首诗内容上似乎不是听琴,更象是描写听琵琶的。苏轼也认为是这样的。后来章质夫家里善弹琵琶的向东坡求歌词,东坡便将韩愈的这首诗《听颖师弹琴》隐括为《水调歌头》。

词曰:“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东坡在这首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檃栝这一新颖方式,开创了檃栝的先河,成为一代开宗立派的宗师。经过东坡檃栝之后的词情感和色彩比原诗更多了深情。苕溪渔隐曰:“东坡尝因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词,取退之《听贤师琴》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为《水调歌头》以遣之。其序云:‘欧公谓退之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耳。余深然之。’旧都野人乃谓‘此词自外取意,无一字染着’。彼盖不曾读退之诗,妄为此言也。又谓‘居士之文采窃处,取白乐天《琵琶行》意。此尤可绝倒也。’”

苏东坡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檃栝为《哨遍》(为米折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檃栝为《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之外,还将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的檃栝为《木兰花令》;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词隐括为《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张志和的《渔歌子》隐括为《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等等。东坡也曾将自己的诗进行隐括,《定风波咏红梅》词隐括为《红梅》诗。东坡多次隐括他人的诗、赋入词,在文学浩瀚星空中潇洒走了一回。

东坡檃栝派弟子如云

东坡在前边披荆斩棘,他的弟子黄山谷后面紧随。这位黄山谷将欧阳修流传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记》檃栝为歌词《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太守为谁?醉翁是也。”《醉翁亭记》原文共四百余字,经山谷檃栝后不到一百字。而将主题原意全部概括了进去。原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字,而《瑞鹤仙》则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适应了词的格律要求。后人十分赞赏黄山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檃栝本领,不辱“苏黄”之称。

东坡振臂一呼,不只仅黄庭坚跟着摇旗呐喊,应者如云。宋代词人如秦观、晁补之、周邦彦、赵令畤、贺铸、米友仁、程大昌、曹冠、姚述尧、朱熹、辛弃疾、林正大、方岳等等,都采用此法创作檃栝词一时形成风气。北代的词坛在东坡之后姹紫嫣红热闹一时。

继东坡檃栝《归去来辞》后,米友仁、杨万里、林正大也先后跟着东坡的足迹摇旗呐喊。东坡本人著名的《赤壁赋》也不断被人拿来“开刀”。在他身后曾有五位词人创造了七篇櫽括词,有朱敦儒(南宋初期)、曹冠(南宋中期)、刘学箕(南宋后期)、林正大(南宋晩期)、刘将孙(宋末元初),又被元代孙季昌隐括入曲《点绛唇》。

晁补之的《洞仙歌》檃栝的是卢照邻的诗《有所思》,贺铸的《替人愁》词隐括杜牧的《南陵道中》诗,胡仔的《水龙吟》来自李长吉《美人梳头歌》;辛弃疾的《声声慢》檃栝渊明《停云》诗,《八声甘州》词隐括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周邦彦的《烛影摇红》词檃栝王诜的词《忆故人》而成。

檃栝派中的佼佼者

林正大完全可说是檃栝派中最痴迷的专业户。他人大多只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只有这位林正大“经营”的可称是“专业作坊”,檃栝的范围包括诗、歌、赋、序、记、辞等各类题材,檃栝的不光数量多也有不少高质量作品。《全宋词》收录他的词作四十一首,隐括魏晋至唐宋名家诗文而成之词就有三十九首。这个林正大勇气吞云,他缩龙成寸檃栝的作品不是一些平庸之辈的,而是《归去来辞》、《醉翁亭记》、《兰亭集序》以及李白的《襄阳歌》、杜甫的《醉时歌》这样的千古名篇。

檃栝《归去来辞》的《酹江月》,欲与东坡的《哨遍》较高低。

问陶彭泽,有田园活计,归来何晚。昨梦皆非今觉是,实迷途其未远。松菊犹存,壶觞自酌,寄傲南窗畔。闲云出岫,更看飞鸟投倦。归去请息交游,驾言焉往,独把琴书玩。孤棹巾车邱壑趣,物与吾生何恨。宇内寓形,帝乡安所,富贵非吾愿。乐夫天命,聊乘化以归尽。

黄山谷也别想跑,你能檃栝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也来一篇咱俩过过招。檃栝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贺新郎》。

环滁皆山也。望西南、蔚然深秀,者琅邪也。泉水潺潺峰路转,上有醉翁亭也。亭、太守自名之也。试问醉翁何所乐,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寓酒也。四时之景无穷也。看林霏、日出云归,自朝暮也。交错觥筹酣宴处,肴蔌杂然陈也。知太守、游而乐也。太守醉归宾客从,拥苍颜白发颓然也。太守谁,醉翁也。

还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檃栝为《贺新郎》。

兰亭当日事。有崇山、茂林修竹,群贤毕至。湍急清流相映带,旁引流觞曲水。但畅叙、幽情而已。一咏一觞真足乐,厌管弦丝竹纷尘耳。春正暮,共修禊。惠风和畅新天气。骋高怀、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俯仰之间因所寄,放浪形骸之外。曾不知、老之将至。感慨旧游成陈迹,念人生、行乐都能几。后视今,犹昔尔。

对后人来说,能读到这样别有韵味的精妙文字,自然也是一桩惬意之事。

后世对檃栝的看法

刘克庄《跋听蛙方氏贴东坡颖师听琴水调及山谷帖》云:“隐括他人之作,当如汉王晨入信、耳军,夺其旗鼓,盖其作略气魄,固已陵暴之矣。坡公此词是也。”

张炎《词源》卷下指出:“《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到。”冯金伯《词苑粹编》卷四引《本事纪》说:“东坡隐括《归去来辞》,山谷隐括《醉翁亭记》,两人固是词家好手。”

然而,也有不少人提出相反看法。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记载:“檃栝体不可作也,不独醉翁如嚼蜡,即子瞻改琴诗,琵琶字不见,毕竟是全首说梦。”说这种檃栝体是不能做的,东坡改作的《听颖师弹琴》就像是说梦一样。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东坡隐括《归去来辞》,山谷隐括《醉翁亭》,皆堕恶趣。天下事为名人所坏者,正自不少。”则是公然对隐括词一口否定,“天下事被名人给带坏了的,实在是太多了。”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有句:“东坡酷爱《归去来辞》,既次其韵,又衍为长短句,又裂为集字诗,破碎甚矣。陶文信美,亦何必尔。是亦未免近俗也。”这位学者对东坡的檃栝等做法颇不以为然,说东坡拿着人家陶渊明的文章煎炒烹炸蒸,长褂改马甲,太“恶搞了”,未免太俗了。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说:“词中佳语,多从诗出。若苏东坡之‘与客携壶上翠微’,贺东山之‘秋尽江南草未凋’,皆文人偶然游戏,非向《樊川集》中作贼。”王士祯倒是个和事老,态度比较随和,说这是文人的“偶然游戏”。

檃栝绝不是随意信手而为的。这种看似容易的再创作,要求必須有高度概括、凝練的能力,而且還要傳達出原作者的感情色彩和語言風格,是有相当难度的。檃栝一个主要特点是增损后微改其辞而不改其意;檃栝的主要目的是使原作由此而就声律。被隐括的原著本身往往就是名篇,这不是“点石成金”而是“金上镶玉”,稍有差错弄成“点金成铁”则会贻笑大方了。

东坡开创檃栝体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于前人作品的欣赏之情,借隐括形式以寄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是通过“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等形式,赋予其他文体与音乐结缘,便于这些优秀作品在民间更广为流传;三是这种形式反映了宋代词人的艺术才华,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四是反映出作者的苦心孤诣及手段的高明以及浪漫的情怀。

其实,阳春白雪,萝卜白菜,各有各的好,这才是真实的生活。面对不喜欢的,“后退一步天地宽”,又何必一棒子打死,何必强求呢?

苏东坡长得什么样?

大凡对一个名人,人们不仅要闻其声知其事,潜意识里还要知其人,这样才能解开那些不是谜团的谜团。东坡先生是一位名震寰宇的伟人,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人们了解他的许多轶闻,都有自己的印象,各在自己的心中勾画出一幅东坡的肖像。那么,东坡究竟长得什么样呢?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象,你的想象能靠得住吗?

汉初张良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汉朝立下千秋功业。司马迁于是想象张良应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伟丈夫,这是司马迁的想当然。事实上司马迁错了,张良竟长了一张女人似的脸。“状貌如妇人好女”。纪晓岚是个大才子一表人材,相貌自应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但实际的纪大烟袋相貌实在是对不住看家,真实的纪晓岚“貌寝短视”。“貌寝”指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这位大学士不光这些缺点还要加上口吃的“特点”。张之洞是晚清名臣,人们想想这位名臣面庞丰满,严峻儒雅,不知真实之张之洞长得却是“身材短小,面瘦如猴”。想象总是幸福美好的,事实又是残酷无情的。不仅古人有这样的尴尬,现在的人们更是谬误百出。

近千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东坡画像,这些画像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宽阔的长方脸型,有一缕络腮大胡须;头戴的是“子瞻帽”;身材魁梧高大。在人们的想象里,东坡老先生仙风道骨,长髯飘拂,英俊潇洒,就应该是这副模样。

然而实际的苏东坡长得是这样子吗?古人中好多诗作、笔记中都有东坡的相貌方面的描写,让我们从历史典籍中来寻找东坡的影子。

东坡在《传神记》中有语句谈及自己的面部特征,他说:“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目与颧颊似,余无不似者。”这个苏东坡很爱开玩笑,他在灯下看见自己的脸部影子,就让人在墙壁上把这个影子轮廓画出来,但不画眉目。看见这幅画的人都不禁笑了起来,一看便知这是东坡。东坡的颧骨和脸颊很有特点,很少有和他相似的。

东坡在给表弟生日写的诗中说:“长身自昔传甥舅,寿骨遥知是弟兄。”这也是说他的颧骨特点。

东坡《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诗:“君来扣门如有求,頎然鹤骨清而修。”苏辙在恭贺兄长生日的《次韵子瞻寄贺生日》诗中也说:“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苏辙这是说了东坡和他的身材都是“风姿挺秀貌”。

东坡在《宝山昼睡》一诗中说自己的身材: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孔武仲在《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中则这样描写苏轼的身材:“东坡居士壮长多难,而处乎江湖之滨。颀然八尺,皆知其为异人。”

孔武仲在《谒苏子瞻因寄》一诗中则说他:“华严长者貌古奇,紫瞳烨烨双秀眉。”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诗中说了东坡的另一处特征,他的《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七专为东坡而作:

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

玉堂端要真学士,须得儋州秃鬓翁。

黄山谷称东坡为秃鬓翁,就是说东坡两鬓是秃发的。

宋释善珍《题东坡儋耳书西江月》有诗:

儋州秃鬓翁,老气凌汗漫。

金銮岭海等游戏,尽倒银河洗忧患。

山村荷瓢感慨欹,买酒独赏春梦婆。

酒酣忽转商声急,龙君悲咤波臣泣,

锦瑟无端弦五十。

释善珍的诗也说东坡是秃鬓的。东坡秃鬓发这点看来无疑虑。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中有一则故事:

苏轼取笑秦观胡须太多,秦观说:“君子多乎哉!”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子罕》。有人称赞孔子多才多艺,孔子回答说,我从小家境贫寒,所以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但在孔子看来,君子的最高境界在于仁爱,而不在于掌握具体的技能。所以他自问:“君子多乎哉?”君子需要这么多的技能吗?他自问自答:“不多也。”不需要。秦观巧妙借用原话的谐音,成了“君子多‘胡’哉!”

东坡回答说:“小人樊须也!”这句话见《论语·子路》,原话是“小人哉,樊须也!”樊向孔子请教如何种田,孔子认为樊须只关心如何种田这一类具体的小事,不关心仁爱治国的大事,所以是小人,是没有智慧的人。苏轼也巧妙地借用谐音,转换成“小人‘繁’须也”。

上述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有一定的可信度,证明了东坡只有少许胡须,不是什么“美髯公”、大胡子。

可是,还有一则与《邵氏闻见后录》一说相左的说法。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中写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多髯”可看出苏轼是络腮胡须,就是胡子多那种。看来这个说法可信度不够了,倒是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

米芾在《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一中,清晰的描述过苏轼的脸型:“方瞳正碧貌如圭,六月相逢万里归。”

苏轼在《宝山昼睡》一诗中说:

七尺顽躯走世尘,

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全无物,

何止容君数百人。

东坡说自己身高七尺,腹部十围。苏东坡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尽管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能吃能睡,中年以后肚子发福,让人有了东坡也有“将军肚”的印象。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了东坡大肚子的事。有一次,苏东坡饭后抚摸肚腩,笑问侍婢,“这里都装了什么?”一婢女说是学问,一婢女说是文章,朝云却说:“那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见《梁溪漫志》及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说东坡“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嘴唇很有个性“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林语堂还推测东坡身高大概是五尺七八寸(宋代的一尺约为30.7厘米),换算一下,苏轼应该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间。这个身高已经够高的了。

从上面这些资料中,可以依稀勾勒出东坡的相貌:

东坡的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五左右,花白的头发,红润的面颊。脸型中高颅巨颧,天庭较方正,下颌较尖圆的圭形。眉毛挺秀清淡,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胡须稀疏。形貌给人以清癯的感觉。

这是中晚年的东坡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