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一个市井无赖因缘巧合攀上了明熹宗朱由校。此后,他飞黄腾达,成为了佞臣眼中的"九千岁"。面对东林党人的弹劾,魏忠贤是如何化险为夷的?他和客氏是什么关系?他又是怎么诬陷东林党人的呢?
拥立熹宗
明神宗朱翊钧虽然不喜欢皇长子,但是东林党人却积极支持这个短命的皇帝。明光宗即位一月而亡,太子朱由校登上帝位后封赏的不仅有东林党人,还有魏忠贤。
1.东林党人
在明朝历史上,明神宗朱翊钧可以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然而,明神宗的皇后多年没有生育,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朱常洛五岁时,明神宗的宠妃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依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封建礼制,朱常洛应该被立为太子。
但是,明神宗对郑氏十分宠爱,不仅封她为贵妃(朱常洛的生母王氏没有被封贵妃),还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对于立储,内阁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人虽然也主张按照祖制立长,但是他们害怕触犯龙颜,因此态度十分不明确。
这个时候,朝廷中坚决立长的朝臣主要就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年间,被革职返回乡里的朝廷官员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帮助下,修复了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以及其弟顾允成等人,在其中讲学。一些朝廷官员,例如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等人,也和东林书院遥相呼应,互通声气。
这种政治性的讲学活动,渐渐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之间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人物周围。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
在立储的问题上,东林党人唯恐郑氏家族窃取权柄,纷纷上疏神宗皇帝,主张依照祖制立储,坚决要求尽快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经过几番斗争,到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明神宗不得不册立年届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2.熹宗继位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病死,皇太子朱常洛继承皇位,是为明光宗。
虽然朱常洛当了皇帝,但是郑贵妃还是受到了他的优待。郑贵妃为了控制住光宗,便将自己宮中的李选侍送给光宗,李选侍深得光宗的宠爱。
没过多长时间,明光宗得病,御医崔文升进奉了泄药,光宗服用后病势愈加严重。鸿胪寺丞李可灼又向光宗进了两颗红丸,未出一天,光宗就突然"驾崩"。
明光宗死后,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应该继承皇位,李选侍也应该马上迁出宫内正殿乾清宫。但是,李选侍意图挟制朱由校以弄权,依旧和朱由校住在乾清宫里,不肯迁出。同时,她还让心腹太监窃取宫中的珍宝去贿赂首辅大臣方从哲,又放出风声说皇长子还年幼,应该让李选侍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便指出皇长子已经长大成人,"何必托于妇人女子之手",并进一步指责这是"将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惠世扬更是责斥"李选侍原为郑氏私人,丽色藏剑",并指责方从哲得到了太监的贿赂,同李选侍相互勾结。
在这场争斗中,郑贵妃、李选侍以及方从哲不但理亏,而且他们当时还没有掌握实权,因此东林党人最终占了上风。
后来李选侍移出了乾清宫,朱由校在东林党人的大力支持下,摆脱了郑贵妃、李选侍的挟制,在九月初六即皇帝位,他这就是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以后,东林党受到重用。已经退休的叶向高重新回朝廷担任了首辅,韩爌与刘一燝成为了内阁大学士,赵南星担任吏部尚书,孙慎行担任礼部尚书,邹元标做了左都御史,朝廷中一时之间出现了"东林独盛"的局面。
与此同时,明熹宗还封赏了出身于市井的魏忠贤。
和平相处
明熹宗刚刚继位的时候,魏忠贤和东林党人之间没有严重的冲突,双方还算是和平相处。
1.依附客氏
魏忠贤,原名进忠,曾从继父姓李,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早年,他为生活所迫,在万历年间一怒之下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先在司礼太监孙暹的名下,后来又在甲子库办事。
随后,在太监魏朝的介绍下,魏忠贤投到了王安的门下,颇得王安的信任。继而,魏忠贤结交上了明熹宗的乳母客氏,这成为了其日后攀上高位的一大转折点。
客氏名巴巴,本是定兴县侯巴儿(侯二)之妻,育有一子。她在十八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中,充当朱由校的乳母。
朱由校原来是由李选侍抚养,对她有着依恋之情。后来,由于李选侍在东林党人的反对下,被迫移出了乾清宫,朱由校便把感情倾注在了乳母客氏的身上。明熹宗即位以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
据说客氏容貌姣好,她在宫中先后对食的"菜户",有魏朝、魏忠贤。魏朝和魏忠贤为了得到客氏,还曾经起过争执,而最后是由朱由校裁决将客氏许配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一方面极尽谄媚之能事,引诱明熹宗宴游,博得他的欢心;一方面和客氏相互勾结,谋害情敌魏朝、顾命太监王安以及宫中对他们不满的妃嫔。
2.互不相扰
历经十几年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东林党人不仅依然具有左右社会舆论的力量,还占据了朝廷上一些重要的职位。在魏忠贤一步步攫取权利的过程中,东林党人也在通过自己的政治影响来实施他们的政治主张。
除撤除矿监、税使外,他们还上疏皇帝请求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实行屯田,修整水利,种植水稻。为了加强东北的军事力量,以防御后金军队的进攻,刘一燝推举熊廷弼督师辽东。后来,为东林党成员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还自请督师山海关,积极支持袁崇焕镇守宁远。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正是明末抗御后金进攻的著名统帅。
邹元标和冯从吾在北京宣武门内设立了首善书院,听讲者除了一般士人,还有市民和下层群众;首善书院崇尚德业,敬重气节,对京城的士风起到了良好的影响。
同时,他们还不计较以前的恩怨,为张居正等人平凡昭雪。
开始的时候,魏忠贤和东林党人的关系还不是太紧张。魏忠贤对赵南星较为敬重,在熹宗面前对他大加赞赏。二人曾经一起坐于弘政门议事,赵南星严肃地告诫魏忠贤:"主上冲年,内外臣子,会各努力为善。"
这句话虽然使魏忠贤心中不怎么痛快,但还没有达到要翻脸的程度。然而,双方的这种关系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不久便结束了。
专权乱政
羽翼丰满的魏忠贤不断专权擅政,自然引起了一向耿直的东林党人的愤慨。双方剑拔弩张,矛盾已经不可避免。
1.阉党的势力膨胀
魏忠贤由一个目不识丁的市井小人,通过拍马逢迎赢得明熹宗的欢心,攀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高位。
司礼监在明朝的宦官机构二十四监中处于首位,而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阅臣下奏章,向外传达皇帝的旨意,不但掌握各项机密,而且便于假借皇帝的名义弄权乱政,因此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魏忠贤诱使明熹宗整天在宫内宴戏作乐,他和客氏狼狈为奸,利用明熹宗的平庸无能,逐渐窃取了朝廷的最高权力。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魏忠贤开始掌管并指挥东厂,投靠他的顾秉谦、魏广微等人被选入内阁参与朝政。魏忠贤让他的帮凶许显纯掌管锦衣卫,还在宫中建立了一支由万余名宦官组成的武装力量。
魏忠贤专擅朝纲需要外朝官员的协助,难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找到一个靠山。所以魏忠贤与他们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政治派别。
顾秉谦、魏广微等人由于不能为清流所容,因此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赵南星与魏广微之父魏允贞曾经是朋友,然而他却多次拒魏广微于门外,还公开说魏允贞无子。因此,二人与东林党人的仇怨加深。
另外,反东林党的其他官员和派别看到魏忠贤掌握了朝政大权,便纷纷投靠他。魏忠贤在内阁、六部和外地的总督、巡抚中遍植亲信爪牙,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和反东林各党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和东林党相互对抗的政治集团--阉党。
阉党与东林党的矛盾逐渐显现,双方也开始了明争暗斗。面对东林党人的不断打压,阉党则大力排挤东林党人。魏忠贤通过密谋设计,使得大学士刘一燝、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以及副都御史冯从吾等人被迫辞官,离开了朝廷。
2.拿汪文言开刀
汪文言为人讲义气,腹有智谋,擅于权变。他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交往十分密切。刑部郎中于玉立曾经派遣他进入京城探事,他用钱买通了一个监生,用计离间了反东林党的几个党派,东林党因此才能够独大。
东林党得势后,大学士叶向高破格擢升汪文言为内阁中书。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东林党人阮大铖和左光斗、魏大中因人事问题产生了矛盾,愤而转投魏忠贤的阉党集团。阮大铖指使依附于阉党的给事中傅櫆上疏皇帝,弹劾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污蔑他们和汪文言暗中勾结,想要图谋不轨。
魏忠贤见到奏疏十分高兴,马上草诏一道,经明熹宗批准后快速发下,汪文言被逮捕,关进了诏狱。阉党希望从汪文言的身上打开突破口,以便一举铲除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见状,只好设法营救。魏大中、左光斗上疏极力驳斥傅櫆的污蔑之词,首辅叶向高也上疏明熹宗,说是他让在汪文言内阁办事的,过错责任在他,请皇上责罚他一个人就行了,不要再牵连其他人,"以消缙绅之祸"。
叶向高还以辞去相职相威胁,将全部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身上,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来保护其他人。魏忠贤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在东林党人御史黄尊素的积极活动下,汪文言最终被从轻发落,仅仅以"梃杖褫职"了事。
最终摊牌
阉党与东林党人已经是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到了最终摊牌的时候。
1.弹劾阉党
魏忠贤出手打击汪文言,对东林党人来说震动很大,东林党人对此感到十分不安。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东林党人黄尊素在给皇帝的奏疏中不指名地指出魏忠贤与客氏将引起亡国之祸。魏忠贤见状,恼怒之下要将黄尊素处以廷杖之刑,多亏韩炉极力营救,将廷杖改为夺俸一年,魏忠贤才算罢手。
这年六月,东林党人杨涟再次上疏明熹宗,列举魏忠贤迫害朝廷大臣、迫害宫中太监、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二十四条罪状。
杨涟在奏章中指出魏忠贤权大震主,魏忠贤有时"奸状败露",又有客氏"为之弥缝"。他批评明熹宗朝政过于依赖魏忠贤,致使大量无耻的官员对魏忠贤"攀附枝叶,依托门墙,更相表里,迭为呼应",以致于人人"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
他还进一步质问皇上,正当"春秋鼎盛"之年,"生杀予夺,岂不可以自主"?最后,杨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请明熹宗将魏忠贤逮捕并交刑部议处,"以正国法",再将奉圣夫人客氏赶出皇宫。
杨涟奏疏一出,京师百官深受震动。此后,东林党人揭露魏忠贤罪状的奏疏就像雪片一样送入明熹宗手里。包括黄尊素、李应升、魏大中、袁化中等人在内的许多正直的朝臣,以及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全监师生千余人,也纷纷上疏皇帝,弹劾魏忠贤,揭发他的罪恶行径。
从当时的形势看,反对魏忠贤以及阉党的力量还十分强大。于是,魏忠贤找到阁臣韩炉,希望他能够居中调解。这其实是一种妥协的姿态。但是,韩炉不肯合作,其他大臣也不愿意就此息战。
所以从表面上看,魏忠贤似乎处于下风。
2.尽黜东林
明熹宗在魏忠贤以及客氏的引诱纵容下,耽于玩乐,不理朝政。虽然东林党人弹劾魏忠贤的力量很大,但是明熹宗并没有在意。他没有惩处魏忠贤,依旧让他掌权。魏忠贤因此逃过了一劫。
为了报复,魏忠贤将奏劾者之一--刑部郎中、东林党人万燝处以廷杖,最终将万燝毒打致死,借以树立自己的权威。
接着,魏忠贤集团开始逐渐打击东林党的势力。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七月,首辅大臣叶向高被迫辞职。十月,吏部尚书赵南星与左都御史高攀龙想要惩办犯了贪污罪的御史崔呈秀。崔呈秀连夜向魏忠贤求救,魏忠贤便假传圣旨,指责高、赵两人"朋谋结党",他们也只好辞官回籍。十一月,魏忠贤再次捏造罪名,将副都御史杨涟以及佥都御史左光斗削职为民。在他的威逼下,首辅韩炉也被迫辞职了。
同年,大学士孙承宗入京朝见明熹宗,受到阉党的攻讦,孙承宗只好"杜门求罢",并于次年辞职。
就这样,经过魏忠贤的不断打压,东林党人基本上算是失去了参与朝政的权力。
3.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终结
东林党虽然在朝廷上难以对魏忠贤再构成较大的威胁,但他并未因此而罢手。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魏忠贤污蔑杨涟、左光斗等人在"封疆案"中接受了熊廷弼的贿赂,接着便以皇帝的名义,下旨将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时称六君子)等人逮捕,还将受牵连的赵南星等十五人削籍为民,提问追"赃"。"六君子"在受尽阉党的酷刑后,惨死在狱中。
同年,在阉党的操纵下,朝廷下诏毁全国书院,京城的首善书院以及无锡的东林书院首当其冲,这样就剥夺了东林党人讲学的权利。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阉党再次制造屠杀东林党人的大冤狱。魏忠贤对已经被罢官回家的高攀龙、周顺昌、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周起元等七人(史称后七君子),污蔑他们贪赃受贿,然后加以逮捕。高攀龙投湖自尽,其他六人在狱中备受酷刑而死。
据统计,从天启四年十月至天启七年八月,十多个东林党人被杀死在狱中,十几人被发配充军,其他革职降级的更是不可胜数。至此,东林党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打击东林党的同时,魏忠贤让一些非东林党人填补了东林党人留下的空缺,一批曾经被东林党人打压过的官员纷纷官复原职,阉党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权作恶。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病死,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皇位(改元崇祯),政局发生了变化。崇祯皇帝决心把最高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些朝臣也了解到新皇帝对阉党没有好感,于是上疏弹劾。
最终,崇祯帝将魏忠贤革职,发配到安徽凤阳。魏忠贤在途中畏罪自杀后,又被处以戮尸,悬首示众。客氏同样也被处死,阉党的其他重要人物也分别受到了处治。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朝廷下诏为受迫害致死的东林党人平反昭雪,仍然健在的刘一燝官复原职,韩炉回到朝廷仍担任首辅,朝廷还起用了韩炉的门生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地区。
崇祯二年,朝廷公布了"钦定逆案",除了魏忠贤和客氏二人以外,依附于魏忠贤的阉党成员分别被加以斩首、充军、徒刑、革职等处罚。
然而,阉党的势力并没有就此被彻底铲除,东林党同他们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