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25706300000001

第1章 先秦时期(1)

中国最旱的诗《击壤歌》

传说在上古时期尧主政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大家都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有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出了这样的诗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这一诗歌的大概意思是说:人们在太阳升起时下田劳作,太阳落下时回家歇息。自己开凿一口井就能有水喝,耕种好自己的田地就有粮食吃,这样自由快乐的生活,那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首诗歌被后人称作《击壤歌》。

“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锻炼身体是有好处的。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安闲自乐的生活和心境,其做成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很多古书中都曾提到过,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女娇作诗思大禹

生活在夏朝以前的大禹王是个治水能手,当时黄河四处泛滥,他因忙于治水,到了30岁时仍然未成家,后来他在涂山治水,见到女娇,二人互生爱慕之情,便结为夫妻。

女娇是涂山部族的女子,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

但由于治水的工作紧迫,大禹在婚后不久便又到别处巡视灾情。女娇一人在家孤单,心里就非常想念大禹,便派使女到涂山的南麓去等候大禹归来,可是天天等候也不见大禹回来。由此,涂山氏的郁郁情衷无处可诉,便作诗唱道:候人兮漪。意思是我在等你啊,我心爱的人儿,我想你的情思就像水纹一样一波又一波。这首诗虽只有4个字,但却是我国爱情诗的鼻祖,迄今已有4100年的历史了。

从这首情诗中也可见女娇对大禹的情意,但大禹不以私情贻误公事,他往来奔波,一心治水,八年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女娇的使女把此事告诉了大禹,大禹感动了,遂让女娇追随自己,在治水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顾大禹的饮食起居。

为了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大禹不得不吃住都在治水的现场。大禹便与女娇约定,为了抢时间,他在工地上设张鼓,女娇听见鼓声就来送饭,否则就不要来。

有一天,大禹在治水时不慎碰落一块山石,石落击鼓发出声响。女娇听到了,就连忙带着食物来到了工地。

但她却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一幕,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化作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钎,一爪执斧,站在大河中用力地开凿一座大山。

女娇大惊失色,她以为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的大熊,吓得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乱地奔逃而去。

这个时候,大禹发现了妻子,见状也赶紧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释清楚,但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边追边喊,可是他越追越喊,女娇就越害怕,飞似的奔逃着。

就这样,他们一追一逃间,女娇跑到了嵩山之下,终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块大石。

大禹心急如焚,又非常悲痛,觉得因为自己的疏忽,让女娇变成了石头。大禹的部属闻讯赶来,也都十分吃惊,这时大禹的下属伯益发现女娇的石像中传来空洞的声音,原来女娇已经怀孕了。大禹见母子俱化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对石头喊道:“还我儿子。”只见石像的肚腹应声开启,一个男婴就此降临人世,由于是启石而生,天赋异禀,这个男婴的名字便叫“启”,他就是未来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创者夏启。大禹治水成功后,大家推举他继承了舜的帝位,大禹便封女娇为妃。

杜氏一歇情动百里奚

春秋时著名政治家百里奚,字井伯,亦称百里子或百里侯,楚国宛人,也有人说是虞国人,为秦穆公时的贤臣。

百里奚才华横溢,可由于家境贫寒,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什么作为。

百里奚的妻子杜氏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只是呆在家里,有何出息呢?”

百里奚听从了妻子的劝告,准备出去闯荡。

临别前,妻子杜氏杀掉唯一的老母鸡,没有柴烧,只得拆下大门闩当柴。百里奚饱餐一顿,杜氏抱着饥饿的儿子对他说:“你富贵以后,可别忘了我们。”百里奚说自己是不会忘的,于是夫妻二人含泪而别。

百里奚在外面漂泊了许多年,吃了很多苦,他最早时来到齐国,欲求仕于齐襄公,由于无钱送礼,又没人给他引荐,于是生活更加穷困。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叫蹇叔的义士,蹇叔见他谈吐非凡,就把他收留在家里。

但是蹇叔家也不宽裕,就问百里奚会做些什么?百里奚说会养牛。蹇叔就让他去饲养牛,牛果然被他养得膘肥体壮的。

这时百里奚听说周王喜好牛,凡给他养牛、献牛的都有重用,就想去给周王养牛,蹇叔劝告说:“一个君王不理朝政却偏爱牛,不会有好下场的,你不能去。”

后来,齐国公子无知弑齐襄公而自立,向天下广招贤才,百里奚想去应聘,蹇叔劝道:“齐国公子出逃在外,无知初即位,而且即位不正当,必有内乱,你不能去。”

这时蹇叔的朋友宫之奇在虞国任国相,便让蹇叔来做官,蹇叔就带着百里奚来到了虞国。不过,蹇叔见虞国国君虞公听不得谏言,就想和百里奚离开,但百里奚因长期颠簸、生活潦倒,便执意留在虞国,蹇叔无奈,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乡宋国去了。

不久后,晋献公派兵攻打虢国,借道于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屡谏虞公,但他不听,最终虞国灭亡,虞公和百里奚被俘获到晋国,晋献公见百里奚有才华,欲任用之,百里奚说:“君子不适仇国,何况为它服务呢?我就跟随虞公吧。”

这时秦穆公结姻于晋国公主伯姬,晋献公见百里奚不识好歹,就把他作为陪嫁奴隶给了秦国。百里奚不甘受辱,就借机逃到了楚国给人养牛,楚人看他养的牛比别人的都强壮,便称他为“看牛大王”,不久后连楚王也知道了他的名号,就叫他到南海养马。

秦穆公早就听说百里奚贤智,知道他在楚国后,就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许,就想了个法子,他派人对楚国人说:“我的罪臣百里奚在楚国,请以五张羊皮赎回他。”楚国人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这时的百里奚已经70岁了,他来到秦国后,便被秦穆公任为相国,很受重用。

而百里奚的妻子杜氏在百里奚离开数年后便开始寻找他,她带着儿子也辗转到了秦国,后来得知百里奚做了秦国的相国,便想去和他相认。

不过这时的杜氏很担心,百里奚与她分别数十年,现在又位高权重,还会不会和自己相认呢?自己又怎样才能接近他呢?后来杜氏打听到百里奚的府上要招几名洗衣服的女工,便应聘进入了相府中。但在相府中,一名下人是无法接近百里奚的。

这时杜氏又听说相府的乐队招人,便向乐队的头领自荐她会唱歌,乐队头领便让她试一下。杜氏自小生活在素有“歌舞之乡”的虞国山区,唱歌方面还是很出色的,她一亮嗓门,那清亮的山谣便立刻打动了头领,于是就把她招为乐队人员,这样杜氏终于有机会接近丈夫了。

这一天晚上,百里奚吃饱喝足后,照例让乐工们奏乐,杜氏自告奋勇地第一个出场,只见她低眉敛袖、扬声而歌日:

百里奚,五羊皮!

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度廖;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

父粱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洗衣;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

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离。

嗟夫,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了第一句就觉得十分奇怪,听着,听着,他感觉这个老妇人很奇怪,想必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就站起来走向她身边扶起她,喃喃地说:

“夫人……你受苦了……”于是杜氏哭着与百里奚相认,相互倾吐久别之情。

其实,百里奚虽然富贵了,并没有忘记夫人,几次三番派人去家乡打听都没有下落。不料今日一场宴会,两人竟得重逢,牵线搭桥的居然是一首《琴歌》。自此,百里奚功成名就,全家团圆,他的儿子孟明视自小习武,武功高强,便向秦穆公举荐,也被封为将军。

庄姜出嫁轰动卫国

庄姜是春秋时卫庄公的夫人,齐国人。庄姜品德美好,大方得体,《左传》记载她“美而无子”。对待卫庄公妾戴妫所生的儿子公子完和公子晋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既善又美。在当时已有很好的口碑,后世对她的评价也很高。

大多数卫国人第一次见到庄姜时,正是她和庄公成婚的时候,《诗经·卫风》第三篇《硕人》中描写的人们公认是庄姜出嫁时的情景,其诗写道:

硕人其颀,衣锦袭衣。

齐候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愤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施最鏕鏕,缝鲔发发,葭菱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蝎。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那个白白胖胖的美女个子很高,她身穿华丽的锦衣和披风,她就是齐侯娇贵的女儿,嫁给了卫侯做妻子。她本和齐国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的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她的双手白嫩如春天萌发的草木嫩芽,肌肤如凝脂一般细润腻滑;她的脖颈粉白如蝤蛴,牙齿如瓜子一样白又齐;她的额头很方正蛾眉很细,笑容非常美丽动人,秋波流动之间情意自然显现。那个白白胖胖的美女姿态十分尊贵,她在城郊驻马停车;四匹雄马非常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飘,乘坐用鸟羽装饰的车去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鱼儿跳跃泼剌刺,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卫国人欢迎庄姜的热闹场面,在人们的眼中,庄姜丰满高大、身材匀称、容颜俏丽,她身着鲜艳的锦衣,乘着漂亮的彩车来到了卫国,到了城郊就停下了车来,四匹高大的俊马在河沿边高声鸣叫,昂首挺立,披红乱飘,随着马的呜叫,庄姜款款地走下车子,等着庄公的迎娶花车,那自然是收拾得更加香艳的一辆车了。卫国人也就趁着这个机会。

大饱眼福,把庄公的新媳妇看了个够,那临风飘逸的身姿,很多人多年以后也还记得,那众多的嫁妆和陪伴的盛妆,以及随行大夫的气势,都成了卫国人经年谈论的话题。自那天后,很多的卫国人就去劝他们的大夫,上朝议事之时,早点退朝,给庄公和庄姜多留下一些在一起的时间。

庄姜嫁与庄公后,两人十分恩爱地过了几年。可遗憾的是那庄姜没有生养,庄公也就把过盛的精力移到了别的女子身上。他先是从陈国娶来了漂亮的戴妫两姐妹,后来又恋上宫中的一个小宫女,此时的庄姜自然是失意到了极点,但她却又说不出庄公的不是,只能把一切怪罪为自己不能生养,可她又觉得这不能全怪自己,于是感觉到自己很委屈、很孤单,远方的父兄无法依靠,就连告诉他们的勇气也没有。

可庄姜的心永远在庄公身上,不曾移动一点。从庄公移情以后,庄姜便喜欢上了出宫游玩,经常带上七、八随从,或登山,或临水,把一腔的愁绪撒在绵绵的山水之间,也希望在故径之上,搜寻出她的从前。

有一天,庄姜从外游玩进宫里,正看见戴妫姐妹身着绿衣,打扮整齐,笑盈盈的走上前来请安,并说是宫中有夜宴,邀庄姜一起去参加,庄姜一想到庄公对自己的冷淡和他看见戴妫姐妹的眼神,心里就一阵阵的酸痛,于是推说自己身体不适,回到自己的宫中。

回宫后已是掌灯时分,隔窗望去,王宫内一片通明,从正殿里传来了丝竹之声,也夹杂着宫女们的歌声和嫔妃们的笑声,当然偶尔间也有庄公粗洪响亮的笑声。庄姜想起了戴妫姐妹身着绿衣的模样,很是好看,不由得也把自己的绿衣拿了出来,虽说是有好几年了,可不曾生养过的她,身材一点没变化,她禁不住穿戴起来,还飘逸地做了个旋转,心中得意几分,可一听见那边传来的笑声,又黯然的脱了下来。庄姜心里很郁闷,但也找不到宣泄的地方,于是提笔便作《绿衣》诗以述情: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诜兮。

烯兮络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后来戴妫两姐妹失宠,与庄姜同为失意人,三人关系很好,戴妫妹妹生子后,庄姜就把那个孩子视若己出,戴妫妹妹去世后,那孩子也就跟了庄姜。

季札不忘故,宝剑挂到徐君墓

春秋时期,地处东南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出产的各种宝剑名声远扬。当时的人们也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宝剑而满足。

吴国的王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其身处宝剑产地,自然会经常身配精工制作的宝剑。有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

“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露出羡慕的神情。

徐君对宝剑的注意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徐君设宴款待他时,他一边饮酒一边想:

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于是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季札离开徐国去往晋国。过了一段时间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便想将宝剑献与徐君,却看到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原来徐君去世了。季札心里很失落,他说:“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

一个随从对季札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

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里总会不安的。”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新君王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