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以下入选的事情来看,虽说议员大多是有功名的人,但也开了试图走拿钱买议员的先河。
出5000元买议员资格的,仅陕西得7人,山东1人,贵州1人。其他均以功名入选。上层(包括进士、举人、贡生)占大多数,下层(生员)占少数。在21省63位正副议长中,进士32人,举人19人,贡生3人,生员4人,不具功名的5人,可见绅士阵营的强大。
这些谘议局议员中,很多都是政府任职官的。根据不完全统计,进士议员中有官至监察御史者,有任主事、知府、知县、教授者较多。63位正副议长中,出任过中央或地方官员的就有40人。
台湾学者张朋园在《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一书中说,士绅属富有者,有的还是首富,如张謇等。富有的人为了维护他们财经利益,不容社会现状有什么改变。社会心理学家何弗尔在《笃信者》一书指出,富有者恐惧社会有激烈的变动,富有者绝不会参加激烈的革命运动,一语道破了传统阶级的保守性。
清季之世,儒家文化趋向保守,西方文化强势出击。接受西洋文化者进取,固守儒家文化保守。革命党人大多数羡慕西洋文化,力图效法;保守派固守传统,一成不变;立宪派半新半旧,有进取,有保守。
从上面可见,革命党人是主张平民革命的,他们反对这样的政治选举。
他们也没有这个资产。他们也不想在皇权治下当议员,他们要用枪炮来取得民主政权,而不想用选票来夺取政权。这是那个年月无奈的方式。
而最终决定民国命运的,还是革命党。革命党以胜利结束,立宪派以失败结束。
立宪派所搞的理论不是没水准,而是没民意。
民意要革命,革命党顺应了它,而立宪不要革命,顺应了清廷。但清廷已经是“长河落日圆”的余晖了。
立宪之所以不能成为革命,不仅是因为他们欲在旧体制之内求改革,而且他们也甘愿成为权贵官僚集团的附庸阶层,以至于阻碍了革命党在推翻帝制后,继续走共和革命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