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徽号是她儿子继位后封的,并称“圣母皇太后”。但慈禧无禧。
从她进宫至离世,似乎没有禧庆过。心有禧庆的缘,却无禧庆的份。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圣母皇太后、老佛爷、成丰夫人。祖籍东北长白山麓叶赫国(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公历1835年11月29日)出生在今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姓叶赫那拉氏(叶赫是满语,也是个部族名称,在今东北吉林省的梨树县;那拉氏,用汉语翻译就是太阳的意思,叶赫的祖上被清朝的祖上努尔哈赤消灭,但并不影响叶赫这个家族成为满洲贵族八大家族之一,因为努尔哈赤立妃子叶赫那拉氏为后,如礼烈亲王代善、太子皇太极,都是她所生),乳名兰儿。其父惠征(1828—1853)始当中央吏部“笔帖式”,即起草文稿、抄抄写写的小公务员,后官至省以下,州、府以上的地方行政官,如河北张家口道台、安徽宁池广太道、福建汀州、漳州道台。惠征在慈禧十七岁那年,遇害于福建任所,据说为当地土匪所害。
慈禧出生的那一年,正是麻醉性毒品鸦片输入到清朝最高数目的阶段:
2100000公斤。也就是说,政府每年仅鸦片一项,流出国境的白银就在一千万两左右。
这是英国商人对清朝的一种残酷贸易。他们把毒药卖给清朝人,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使清朝财富罄尽,社会崩溃,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将是一片荒芜;二是使清朝人体格败坏,一个个骨瘦如柴,种族灭绝。三年后,两广总督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奏:“如果再漠视这种贸易,则数十年后,天朝再没有可以抵抗敌人的士兵,也再没有维持军队的粮饷。”皇帝便任命林为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查禁的结果是,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1839—1842年交仗,清朝被英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赔偿英国鸦片损失和军费白银二千一百万两。
2,中国割让香港全部主权于英国。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为商埠,允许英国设立官员(领事)驻扎自由贸易(五口通商)。
4.中英两国地位平等,公文来往,用平等款式。
自此,鸦片比从前进口更多,大多数官员和稍微富有的清朝人,都沉湎在烟榻上。成长中的慈禧对外国人带来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想必保持着深刻的厌恶的印象。中国闭关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让英军用船坚炮利打开了。紧接着而来的是不战而胜的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也排队而来,耆英都与他们一一签订了“利益均沾”的条款。
而且,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从此受到欧风美雨的猛烈冲击。
清王朝面临西方文化政治的严峻的挑战。
在生活方式上,依据柏杨《中国人史纲》约有如下的挑战:
君父合一型的帝王制度,始于纪元前27世纪的黄帝王朝,历时约4500年;
家奴制度,相当人口买卖,与黄帝王朝同期;双膝下跪磕头,始于纪元前12世纪的周王朝,约3000年;绝对父权的家庭制度,与周王朝同期;
宦官制度,同上;
文言文,同上;
房屋建筑和衣服穿着的禁制,同上;
司法和监狱制度,同上;
年号纪年制度,始于纪元前2世纪西汉王朝,约2000年;
科举考试制度,始于公元6世纪的隋王朝,约1200年;
女人缠足,或许始于公元10世纪的南唐,或宋王朝,约900年;
八股文,始于公元14世纪的明王朝,约500年;
男人辫子,始于公元17世纪的清王朝,已200多年。
意识形态上面,是逐渐代之而兴起的新意识形态。根据柏杨《中国人史纲》,大体如下:
崇古思想,代之兴起的是疑古、轻古和把握现代、展望未来的思想;
大中华民族本位主义,代之兴起的多元的是民族主义、各民族完全平等;
做官思想,代之兴起的是做事和服务思想;轻视工业、商业、劳动、科学、医学、艺术思想,代之兴起的是重视工业、商业、劳动、科学、医学、艺术;
面子观念,代之而起的是切实检讨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君父型家长型政治思想,跟忠于一姓的政治思想,代之而起的是民主政治思想;男尊女卑,女子片面贞操观念,代之兴起的是男女平等观念;马马虎虎差不多思想,代之而起的是认认真真思想。
以上这两方面的思潮冲击和挑战,遇到了守旧派前仆后继的保卫。但是,守旧派保卫得越起劲,越努力,中国的新文明与民主的诞生就越多阵痛的时间。中国人所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旧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旧意识形态,一直到20世纪初清帝制被推翻,宣统皇帝被赶下金銮殿后,才算革除了不少,但旧意识旧势力的余波仍在荡漾。
咸丰二年(1852年),慈禧选人皇宫,封兰贵人。1856年生下载淳,封懿妃;次年,进懿贵妃。1869年9月22日,成丰帝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夜,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行宫,留恭亲王奕诉负责和议;次年驾崩。六岁的载淳继位,年号祺祥,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并称皇太后,同年扶成丰帝灵柩返京,在英国公使卜鲁斯(1844年担任香港总督,1858年任驻华公使,1860年参与英法联军侵占天津、北京,并逼签中英《北京条约》)支持下,由恭亲王奕诉发动“祺祥政变”,改元同治,两宫“垂帘听政”;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75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逝。立五岁的侄子载活为帝,改元光绪。
《慈禧外记》载:慈禧在与慈安太后议定立奕襟之子载滟时,“已过九点”,忽然“狂风怒号,沙土飞扬,夜间极冷,但慈禧于此紧要时机,不肯片刻耽延,立即派兵一队,往西城醇王府,随卜以黄轿一乘,用八人抬之,迎接幼帝入宫。”
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猝然死在储秀宫,年仅二十二岁”。
光绪二年至五年(1876—1879年),发生“奇荒”,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苏北、皖北、陇东、川北等地后果“奇重”,“仅饿毙暴野者就达一千万。当时旅华外国人,将此视为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大荒年’”。
当年《晋豫灾略》记载:“天祸晋豫,一年不雨,二年不雨,三年不雨”,“贫者饥,贱者饥,贵者饥”,“食人相食,家人相食,食人者为人食”,“旱魃肆虐之际”,“白骨盈野……”
在这次连续五年的奇灾中,有如下几个新鲜事件发生:
淞沪铁路通车;
清军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部,攻占乌鲁木齐,平定天山北路,随后克复达坂城、和田、鲁克沁、吐鲁番等地,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领土全部收复,阿古柏在败逃中自杀;
二年前,云南永昌地方官戕毙英使馆翻译马嘉理,英国借口马嘉理案,逼政府签订《烟台条约》;
丁宝桢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制造局;
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使用蒸器机磨面;
海关设立邮政局;
左宗棠建兰州机器织尼局;
日本侵占琉球,废琉球国王,改琉球为冲绳县;
上海耶松船工人罢工;
上海英商祥生船厂工人罢工;
第一批赴美的留学生在美国易服剪辫,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容闳受到政府责难,为期十年留学的学生开始做分批遣散回国;
驻英兼驻法公使郭嵩焘因“崇洋媚外”被召回国。郭是第一个被清廷派为出使英国常驻钦差大臣(1875年8月31日)。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他为养知先生。道光进士。早年与曾国藩相交往,并协助曾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历任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福建按察使等。
郭赞同李鸿章等人主张在中国发展工商业,力主放手让商人自由经营。
他虽年届花甲,但仍认真学外语,考察议院,热衷西方科学技术。他在出使第一个外交使团前夕,曾在《拟销殷论洋务疏》称:“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即开始办洋务以来,事变多次出现,多因华洋交涉案件争辩纷纭,而其办理的结果又总是要向外国赔款,……推敲其原委,就是因为地方官不知外国的情况……”郭是处理云南地方官打死英翻译官马嘉理一案的官员,此疏反映了他的洋务主张的宽容态度,所以他正是因此案而出使英国的。
1877年(光绪三年九月十日),郭在英国亲自试验刚发明的电话。郭的一举一动被用来牵制他、监督他的副使刘锡鸿看在眼里,刘是守旧派,他回国后上奏朝廷,参劾郭嵩焘十大罪状,其中有5条是:
1.游炮台披洋人衣;
2.崇效洋人,用伞不用扇;
3.效法洋人尚右;
4.令妇女学洋语,听洋戏;
5.刊行美化《使西纪程》。
于是,郭遭清廷申斥,毁掉出版的《使西纪程》,并令其立即回国。
郭在1879年1月“忧愤东归,托病归乡,郁闷中耗尽”崇洋的余生。著有反对儒学的《礼记质疑》、《大学质疑》、《中庸质疑》等书籍。
王韬(1828—1897,字仲锼,江苏吴县人)在《循环日》倡言变法,鼓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赞扬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批评科举制度,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王曾在1862年向太平天国“上书”,事泄后遭清廷通缉,被迫逃往香港,于1973年创办《循环日报》。该报对国内后来康、梁等改良派颇具影响力。华人陆骥纯受其感染,也在香港以个人资本创办《维新日报》。
就在这场连续四年的旱灾中,现代化城市天津成了灾民的避难所,但也是个灾难所。
奇灾过后两年,即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在宫中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