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25423300000053

第53章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赏析】

关于《干旄》的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为美卫臣也,此说以《毛诗序》为代表:“美卫文公臣子好善。”一说为访贤者也,此说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三为男恋女情诗说,此说以现代一些学者为代表。笔者认为,若从诗本身所含信息出发去理解诗旨,“卫大夫访贤说”较可取。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诗全用赋体,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三章首句写了“干旄”、“干”、“干旌”这三样东西,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是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由此可知,干旄、干、干旌是古代招聘的贤士所乘之车。三章的此句“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则写驾车由远而近,从郊外到近城再到城区。“素丝纰之(组之)(祝之),良马四之(五之)(六之)”还是写了驾车的情况,按照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说法,“四之、五之、六之”是指聘贤者用马为礼,而在古代,以马为礼无需成双,或四或五或六均可。三章的最后两句“彼姝者子,何以畀之(予之)(告之)”,“姝者”在此指贤人,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云:“‘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何以畀之(予之)(告之)”中的“之”指被访的贤人,这几句可以这么理解: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相赠以示礼敬,该拿哪些事向他们请教?

从诗的艺术手法来看,该诗章法严谨,如“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是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由少而多。而三章的最后一句“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是疑问句,在此代替陈述句来设问,读起来真让人觉得“踌躇有神”(牛运震《诗志》),摇曳生姿,也反映了求贤者对贤人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