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25423300000104

第104章 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曰:“《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高亨则认为:“这是劳动人民的作品,劝告伙伴不要听信别人的谎话,走错了路。”在此,就诗论诗,仅从诗的内容来看,写的是劝说世人不要轻易听信谗言。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每章的首两句“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葑采葑,首阳之东”托物起兴,引起下文。“苓”即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其味极苦。“苦”即苦菜,野生可食。“葑”即芜菁,俗称大头菜,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在当时均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几句写的是在首阳山顶遍地找黄药、首阳山脚遍地找苦菜、首阳东麓遍地找芜菁。诗人以“苓”、“苦”、“葑”起兴,表达了自己“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与)(从)”的理念。“苟亦无信”即不要轻信,“苟亦无然”即不要以为然,“苟亦无从”即不要理会。紧接着诗人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告诉人们谣言的不可靠,不可信。此时,诗人所要说明的由人所造的谣言不可信,不以之为然,不理会的观念已经阐述得很到位了。倘若世人均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那些谣言就没有了市场,那些造谣之人也就没有办法了。故世人以“人之为言,胡得焉?”结尾,说明那些喜好造谣的人,最终没有什么收获。

本诗采用《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旋律美,给读者以美的感受。无怪乎姚际恒《诗经通论》评此诗曰:“通篇以叠词重句缠绵动听,而姿态亦复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