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本是道
25318400000030

第30章 术后

“潘,我听你在术前谈话时说过一段时间后让他们来做第二次手术的,他们会来吗?”余江有点怀疑。

“你说呢?”潘向东反问道。

“呵呵。我认为不会来的,原因是毕竟有15%的溃疡修补后会疤痕愈合的,就算不愈合,他们平时感觉身体挺好,干嘛来医院手术,还要切除一大半的胃?”余江分析道。

“是啊。除非是以后大出血了,或者是你这次把他弄个幽门梗阻什么的。”潘认可道:“如果是后者,那时候可不是来请你开刀,恐怕是来砸你的办公桌了,呵呵。”

“……”余江无语。

两人到办公室,点了香烟,好像都忘记了刚才的紧张和疲劳,又嘻哈起来。

“潘。我得再去床边交代一下术后的事情。”余江本能的说道。

其实,外科医生都知道,手术病人术前诊断很重要,手术过程中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而术后的观察和知道锻炼对病人的康复同样必不可少。农村的病人一般还是非常愿意听医生的劝导,除了对医生们的尊重外,还有就是他们都不想在医院多呆,的确医疗费不便宜。

“好吧,”潘说道:“尽量把病情讲的重一些,引起他们的重视。”

不知是麻醉没有过的原因,还是病人感觉一下子好起来了。余江走进病房的时候,病人虽然平躺在床上,但和来的时候表情却大不一样了。眉头舒展了,眼睛也睁开了,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了。见余江进来,嘴角还向上翘了下,以示微笑。

“怎么样,土根?感觉好多了?”余江道:“你不要说话,听我说就行了。”

病人轻轻的点了点头。

“我们刚才手术,只是把你肠子上的一个烂穿了的洞补起来了,顺便你的肚子好好的清洗了一遍,里面还有你两天前吃的东西呢。”余江故意放松了语气:“这就是我们医生能做的。还有我们不能做的,要你自己来做啊。”

土根脸上露出疑惑。

“不是让你干活。”余江接着说:“是让你肠子上和肚皮上的伤口快点长好的事情!你需要配合我们的指导,早下床,早活动,不要怕痛!等到能吃的时候,要多吃一点,我们会关照你吃些什么的。等你多吃了,盐水就可以少挂了。对了,下面的管子,只要你觉得能自己来就喊我,我来帮你拔掉。上面的管子可能要多放一些时间,不能想拔就拔的,我们会告诉你什么时候拔的,拔掉以后你就可以吃了。”

病人很是庄重的点头。

余江转身对病人的老婆和大舅子说道:“你们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吧。”

两人随余江来到办公室,余江招呼他们坐在那张长条凳上,对他们说:“手术情况刚才在楼上已经和你们大致讲过了,现在想和你们说的是病人腹腔内的感染是很严重的,可能需要多挂几天的抗菌素。还有就是今天是急诊手术,潘医生和你们讲过的,只做修补,真正要根治的话,可能还是需要做胃切除的。当然,我们也希望溃疡自己长好,免得病人在挨一刀。但是好多事情并不是会如我们所愿的,万一有一些并发症或者溃疡长不好需要再次手术的话,请你们要理解。最后就是病人这几天肯定还会有点发烧,伤口疼痛等等,你们协助我们尽量让病人安心养病,早点下床。到能吃的时候,多给点有营养的食物。怎么样?能配合吗?”

“能、能。一定、一定。”两人同时应道。

“好吧,你们去吧,好好照顾病人啊。”余江说道。

“谢谢余医生,谢谢潘医生。”

等家属走后,潘向东笑眯眯的对余江说道:“看来余医生还真想做个胃切啊。”

“你不想吗?”余江笑道:“真要是来了,我是拿不下的,还得你师父亲自操刀啊,呵呵。”

“要不我们打个赌?”潘说道。

“赌什么啊?”

“就赌我们刚才说的,如果病人在我们手上切胃,我输一包三五!”

“不包括并发症?”

“包括。”潘明显放宽了底线。

余江一阵窃喜,道:“你这么自信。”

“难得的,难得的。呵呵。”潘向东似乎很有把握……

余江回到家,匆匆的扒了几口饭,就欲上楼睡觉。母亲错认为余江身体不舒服,问道:“怎么啦,那里不舒服了?做医生了,还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啊。”

“没有啊。”余江道:“不是昨天夜班,今天上午又开了个刀,有点累了。”

“哦。”母亲道:“那也得洗洗睡啊。下午不用去了吧!”

“好吧,是的。”余江一口答应着。其实心里已经盘算好睡过以后去中学踢球了。

江南乡村的秋天一点也没有给人们肃杀的氛围,反而是那种成熟、有成就感的感觉。不是吗,菊黄蟹肥,满视野黄澄澄金灿灿的稻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田野的芳香。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等待收割的稻穗在秋风中自由自在的摇曳着,不远处几户人家的小村庄,烟囱了冒着袅袅的炊烟,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就连被微风吹落的黄叶,飘飘扬扬的随风起着舞,落到地上,也是给人落叶归根的遐想。

一到这个时候,医院的“病人”会多一些的。那些农村家庭的劳动主力们,会利用这个时间到医院“挂水”。条件一般的,挂几瓶氨基酸、能量合剂。条件好的,还会挂一些白蛋白、血浆之类的。理由是相同的:秋收大忙,不能累坏了身子,得预先补一下。就连医院的一些职工,家里有几亩地的,也都纷纷买上一些,不好意思在医院里用,藏在包里带回家补了。

医院里准备了一些简易病历,和夏天的胃肠道疾病病历一样,钩钩扎扎,也算是一份完整病历。就是这样,也把病区的几位医生护士忙的够呛。幸好的是,潘向东、余江还是基本上每天有一个刀,开刀已经成为余江逃避写那些无用的文字的唯一办法了。

这天下午,潘、余两位又在埋头忙着整理那些简易病历。忽然感觉门口的光线一下子被挡住了。余江抬头一看,不正是在中秋晚会认识的那位兽医吗?

“殷医生,你来了,呵呵。”潘向东显然是十分熟悉的。

别看殷勇块头大,被潘向东这么一喊,居然还脸红了。

“喔唷,是不是要我喊一声潘大主任啊,嘿嘿。”殷勇道。

“怎么有空来啊,你家里也有田了?来挂血浆?”潘继续调侃道。

“哪里哦。”殷勇说道:“还不是晓得你潘主任喜欢开摩托,我把车开来了,让你去兜风啊。”说完,开始散烟了。

“是吗?”潘向东眼睛一亮。转头问余江:“余江,你也喜欢的啊,要不,我们下了班出去兜兜风?”

“好啊,好啊。”余江也是一脸的兴奋。问道:“殷勇,你买的是什么摩托车啊?”

“幸福250。”潘向东替他回答了,同时对殷勇说道:“讲好了,不准反悔,得预先加满油啊!”

“谁反悔了。”殷勇一脸无辜相:“不过你们得俩先帮我个忙。”

“什么忙啊?能为难到我镇第一铁男!”余江本来想说壮汉的,念头一转,殷勇才十八岁,变换了个词。

“我们站里一个工人这两天跟我老爸说脖子疼,不愿意干活。我老爸让我陪他来医院看看。”说完,喊了声:“老李,你进来啊,让两位医生帮你瞧瞧。”

“工人?做什么工种啊?”余江问道。

“哦,饲料加工的。”殷勇这才正经的说道:“我们站新办了个饲料加工厂。就是把收购的草、谷什么的,加工成成品饲料的小工厂。他在里面负责。平时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来料或者忙的时候帮着一起搬卸一下,我爸说是不是扭了脖子了。”

见余江和殷勇在说着,潘向东站了起来。让老李坐下后,检查起他的颈部。

“没有扭伤的体征啊。”潘向东边说边看了下余江。

余江也走了过去,仔细瞧了瞧,颈部皮肤似乎没有什异样。四周按了按,病人也说不上到底是哪里疼痛最明显,颈后是有点压痛,两侧也似乎有点压痛。甲状腺不大,颈部也没有触及到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查完以后,在仔细看了看病人的神态,颈部的生理弧度的确有那么点不自然,显得有些僵。

余江问道:“是不是睡觉以后一下子觉得不舒服的啊?”

老李想了想,不肯定的点点头。

“我爸也问过他的,他说不清楚,只是说脖子后面痛的厉害。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殷勇在一旁解释道。

“要是落枕的话,要请你自己看了,呵呵。”潘向东坏笑道:“回家抱抱你家那条大狼狗的脖子就行了。只是我看不像是啊,余江?”

“我也觉得不是落枕。”余江说道:“似乎在颈后还是有点压痛的。要不先拍个片子、查个血?”

“要拍片子查血。”老李显然有些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