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新妈妈养护饮食一本就够
25252700000009

第9章 产后恢复(9)

患有心脏病的女性,在怀孕和分娩时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要注意预防。除此之外,在产后的6~8天内,尤其是产后1~3天,仍有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也必须做好预防工作。这里提出几点预防产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注意事项:

(1)新妈妈一定要好好休息。

最好请别人带孩子,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可以每天在床上活动下肢,以助心脏活动。5~7天后再下地活动,下地活动也要循序渐进,先小活动,后大活动,根据身体状况来实行。

(2)一定注意情绪不要激动。

家中其他人不要惹新妈妈生气。

(3)饮食仍要限制盐量,最好食用低钠盐。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吃太油腻的食品,以防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一次不要吃得过饱,特别是晚餐不要吃得过饱,最好少量多餐。

(4)要防止感染,垫会阴用的棉花、纸应消毒,且要经常更换,以保持干爽。

(5)心功能为Ⅲ级以上的新妈妈不宜哺乳,可采取人工喂养的方法。

(6)产褥期内不可有性生活。

(7)掌握好做绝育手术的时间。一般在产后一周左右可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如果新妈妈心脏不好,为心力衰竭患者,要在心力衰竭控制后才能做绝育手术。

9.新妈妈如何防治脑卒中

脑卒中医学上称之为急性脑血管病,分为脑出血和脑缺血两大类。人们往往认为这种疾病只是老年人的病,而与新妈妈无缘。而近年来临床证明,在产后自然条件下,有很多脑卒中发生的条件和诱因,对这些症状万万不可大意。新妈妈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新妈妈在产前患有高血压或肾脏疾病,或妊娠后期有高血压等妊娠中毒症的表现,产前或产时又没有给予良好、合理的预防和治疗,产时或产后很容易引起头痛、呕吐、抽风,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当新妈妈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当想到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因此,如新妈妈此时仍在家中,不要随意搬动,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2)新妈妈在分娩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身体消耗较大,尤其是摄入水分的相对减少,汗液的大量流失,使新妈妈的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这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年轻新妈妈由于血管无老化现象,出现此重病的情况较少。那些以往有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有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者,分娩时或分娩后,由于某种因素,常会使心脏内的血栓脱落,堵塞脑动脉时,就形成脑栓塞。此时新妈妈会有轻微头痛,明显的半身瘫痪,有的可能出现语言障碍,但一般意识清楚,比出血性脑卒中轻一些。

(3)新妈妈发生脑静脉血栓的机会较多。这是由于分娩时新妈妈腹压加大,子宫和阴道内的栓子很容易脱落,直接进入没有静脉瓣且和子宫、阴道相沟通的脑内静脉。如新妈妈在产前食欲太差、摄水少,处于脱水、血液浓缩或高凝高黏状态时,极易发生此种疾病。

此时,新妈妈的主要表现是频繁抽搐,反复剧烈呕吐,如一侧瘫痪时以下肢为重,两侧同时瘫痪时以一侧为重。

由于人们没有把新妈妈与脑卒中联系起来,很多新妈妈已经出现了脑卒中的明显表现时,家属仍以为是月子病而未予以重视,没有及时送医院抢救,结果耽误了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预防新妈妈发生脑卒中,要在孕期中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临产前检查更为重要。及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血液高凝高黏病症,消除这些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新妈妈在产褥期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伤风和中暑,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含过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营养和水分,对预防脑卒中也有积极意义。

10.产后子宫复原不全及其防治

子宫在分娩后就会立即收缩到脐下45厘米处,但24小时后又发展到脐上,之后逐渐缩小,两周左右恢复成原来的大小。如果子宫收缩得不好,或子宫里残留着部分胎盘或胎膜,恢复得就慢。

子宫一收缩,子宫里就会布满细小的伤口和胎盘剥离后的大伤口。这些伤口由于子宫黏膜的更生,经过3~4周就能愈合。

正常分娩后,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缩腹作用,迫使血管闭锁或狭窄,子宫肌细胞缺血并发生自溶,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胎盘剥离面亦随着子宫的缩小和新生内膜的生长而得以修复,一般在产后5~6周可以恢复到孕前状态。当子宫在复原过程中受到阻碍,子宫收缩不好时,即引起子宫复原不全。

产后10~14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如果复原不全,子宫迟迟不入盆腔,在耻骨上能摸到子宫底,有压痛,恶露量多、色暗红,此时就应注意是否为子宫复原不全。如恶露出现恶臭味,则可能已经合并感染。

子宫复原受阻有许多因素,如: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胎盘、胎膜残留;子宫位置异常;尿潴留及子宫肌瘤等。治疗时可选用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有感染之虑者应加用抗炎药物。

为避免发生子宫复原不全,产后不要轻率提早离床;要排空膀胱,不要存尿存便;休息时不要总是仰卧,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子宫后倾,后屈;婴儿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地使子宫收缩,所以新妈妈最好进行哺乳。经使用上述方法,如果新妈妈血性或褐色恶露仍不止,一定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11.什么是子宫脱垂

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以上。这个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宫的韧带来支持的。如果这些组织发生损伤或过度松弛,子宫就会沿阴道下降,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

发病初始子宫只是在腹压增加或站立过久时脱垂,休息后即可缩回,但病情发展后就会终日脱出在阴道口外不能送回。患子宫脱垂的新妈妈常有下腹、阴道和会阴部下坠感,并常觉腰酸。由于子宫颈长期脱在外面,受到摩擦后就会出现肥大、发炎、溃烂、出血。如合并有膀胱或直肠膨出,还会发生尿频、尿急或排尿、排便困难,甚至引起输尿管积水、肾盂积水,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产后之所以容易发生子宫脱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

一是分娩时用力不当,例如有的新妈妈子宫口尚未开全,就过早屏气、使劲,这种情况尤其是在急产、难产时容易出现。二是分娩时未能很好地保护会阴,产后又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子宫的支持组织松弛或撕裂,盆底组织支持力下降。

三是新妈妈原来体质就虚弱,产后由于经常咳嗽、便秘,使得腹压增加而引起脱垂。此外,产后过早活动,尤其是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提拉重物,长时间蹲位、立位等,也会导致子宫脱垂的发生。

12.如何避免出现产后子宫脱垂

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盆底的肌肉和筋膜被牵拉,并向两侧分离,肌纤维也常会被撕裂。这些改变和损伤在产后虽然能得到部分的恢复,但很少能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

分娩时会阴部也常发生裂伤,使阴道口扩大而且松弛;阴道壁也失去原有的紧张度,变得松弛而容易扩张。上述改变都使得骨盆底组织比妊娠前薄弱。

如果产后新妈妈不注意加强锻炼,而且过早地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或有便秘及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都会影响盆底组织的恢复,而使其变得更加松弛和薄弱,日后就可能发生阴道壁膨出,或子宫脱垂。

新妈妈虽然具有发生子宫脱垂的危险因素,但如果加以注意,子宫脱垂还是可以预防的。

为了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新妈妈在产褥早期就应当做简单的康复体操,分娩时要采用新法接生,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尽量避免产伤。

做好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产后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时间,不可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避免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在做家务时,最好是站着或坐着,避免蹲着干活,如蹲着洗尿布或择菜。当然,产后也不能总是躺着不动,适当下地活动或做产后体操对恢复体力是颇有好处的。加强产后锻炼,并且逐渐增加运动量,可促进盆底组织早日恢复。

在产褥期间不要总是仰卧,应当经常变换体位,如侧卧或俯卧,以避免子宫后倾,因后倾的子宫更容易发生脱垂。

产后尤应防止便秘或咳嗽等,避免增加腹腔内压,使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计划生育,自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因为生育次数过多、过密,不但会使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同时由于子宫组织和肌肉的弹性降低,还会增加子宫脱垂发生的可能性。

积极防治可增加腹压的慢性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因为它们都会增加腹压,容易引起子宫脱垂。

13.产后贫血怎么办

如果新妈妈怀孕时患有贫血症,或者是分娩时出血严重,在产后都应接受贫血检查。如果确实贫血,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彻底治愈贫血。贫血治好之前不能再度怀孕,否则到了分娩时贫血现象会更加恶化,甚至演变成终生疾病。

14.如何防治膀胱炎、肾盂炎

膀胱炎与肾盂炎也是产后极易患的疾病,这两种病很可能同时发作。产后,由于排尿困难而进行导尿,或是憋尿,或恶露处理不清洁,或因分娩膀胱黏膜受伤,都会引起尿路感染,导致膀胱炎、肾盂炎。

膀胱炎的症状是尿频(尿的次数增多)、有残尿感(排尿后觉得没有尿尽),排尿时疼痛,尿液混浊。一般的预防方法是维持外阴清洁,不可憋尿,出现感染症状及时治疗。

肾盂炎是细菌感染及肾盂,因此几乎是与膀胱炎并发的。感染肾盂炎时,用手触摸肾脏附近便会感觉疼痛,发烧也是其症状之一。肾盂炎和产褥热相似,尿液混浊、化验出细菌后可与产褥热相区别。

防治方法:

(1)勤做恶露处理,注意清洁是最重要的。恶露处理的方式一般是以下几点:

A.将脱脂棉或棉纱剪成5厘米的大小,煮沸消毒后浸泡在2%的硼酸水或来苏液体中,或浸泡在稀释1000倍的消毒皂液中即可。

B.更换脱脂棉时(排便、排尿后),一定要先洗干净手。擦拭便尿时,要由外阴部向肛门方向擦。

如果反之,会将肛门部的杂菌带进分娩时留下的外阴部伤口中,进而引起感染。不可用同一块消毒棉纱擦两次,每擦一次应更换一块。

C.消毒后要垫上新的布巾和脱脂棉,药布应垫在最上面,否则棉屑会粘在外阴部。

(2)其次,不憋尿,克服排尿困难极其重要。

(3)感染炎症后,可用抗生素治疗,彻底治愈。

15.产后脱肛和痔疮的处理

妊娠晚期,特别是分娩过程中,腹内压力增高,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容易造成直肠黏膜下或肛管皮下静脉丛充血、扩张,形成痔疮。

如果新妈妈在孕期患有痔疮,分娩时,向下用力、盆腔充血以及胎头下降压迫等,会加重肛门的静脉曲张和充血,产后痔疮往往会加重。

产后新妈妈会自觉肛门处有异物感,部分新妈妈会因局部水肿使痔疮嵌顿,血栓形成,引起肛门剧痛,排便困难;检查时发现肛门皮肤或直肠下端黏膜部分呈环状外翻,淤血水肿明显。遇到这种情况时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若痔疮脱出,可用食指在痔疮上涂少许痔疮膏等,轻轻按摩,将痔疮还纳至肛门内。然后用纱布卷压于肛门处,并紧束月经带,以防其再度脱出。

(2)痔疮在分娩后的2~3周内,表现为红、肿、疼痛,新妈妈因为怕痛,常常不敢解大便;而便秘、排便困难等会使痔疮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每日定时大便,避免便秘有助于缓解痔疮症状。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大便后,若痔疮再度脱出,应在清洗外阴及肛门后,将脱出部分还纳,并用同法压迫,这样会慢慢好起来。

(3)做缩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随着分娩结束,腹压减小,痔疮会逐渐减轻,如仍无好转或仍有症状,可到外科就诊。

(4)新妈妈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青菜、粗粮食品,以防便秘。有痔疮的新妈妈,在产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痔疮膏治疗。

16.产后肛裂及其预防新妈妈易患肛裂的原因主要是:饮食质量高,又精细,有的新妈妈爱吃羊肉、姜汤等热性食物,而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加上新妈妈卧床休息多、活动少,以致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因此引起排便困难,导致肛裂,大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出血。

防止肛裂的方法是:改变饮食结构,宜多吃些粗粮、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大便量,多吃鱼汤、猪蹄汤,以润滑肠道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17.什么是耻骨联合未闭合

骨盆的耻骨联合处是由软骨组成的,分娩时胎儿过大或胎儿头部通过时,联合处可能会形成离缝,此时可用X光照射加以判定。

若确实形成离缝,在走动时该处便会疼痛不堪,此时最好安静不动4~5日。若情况严重,应设法固定此处,过一段时间自可痊愈。

18.产后尿潴留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尿潴留是指大量尿液积蓄在膀胱中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的表现。

临床常见为小腹部隆胀疼痛和有高度尿意,并有下坠感,小便难以排出或排出不畅。

形成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习惯躺在床上解小便。

(2)产后因会阴裂伤伤口或侧切口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造成排尿困难。

(3)产程过长,膀胱受胎头压迫过久,膀胱黏膜出现充血及水肿,造成暂时性膀胱收缩乏力。

(4)产后膀胱肌肉张力差,膀胱容量增大,对内部压力的增加不敏感,故无尿意,以致尿液存积过量。

针对以上原因,主要有以下应对措施:

首先,如果躺着解不出,应坐起来解。

其次,便盆内放热水,坐在上面熏或用温开水缓缓冲洗尿道口周围,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刺激和诱导膀胱收缩。

再次,小腹部放热水袋,以刺激膀胱收缩。

要是通过以上这些办法仍解不出小便,则需请医生插导尿管导尿。

通常在体内保留尿管1~2天,等膀胱功能恢复后即可拔除导尿管。

19.防止生殖器官感染的方法

新妈妈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再加上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新妈妈在性生活后容易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会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防止生殖器官感染的方法是:

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20.产后腰腿疼痛怎么办

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是新妈妈在妊娠期间腹部增大,身体重心改变,腰背部和腿部肌肉被伸张及牵拉。分娩时,新妈妈的双下肢屈曲、仰卧时间较长,加之分娩时的体力消耗,所以产后常会感到腰腿痛加重。有些产褥期女性过早地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每天还要照顾婴儿,给婴儿换尿布或洗澡需要经常弯腰,也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