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新妈妈,即使在正常情恶露的护理应先从洗手开始,新妈妈大小便后应马上洗手,同时准备拭棉,由阴道口向肛门方向擦拭消毒,注意同一块拭棉不可使用两次。新妈妈的内衣内裤要勤洗、勤换,还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1次。
11.针对恶露的护理
阴道或会阴裂伤、侧向切开再缝合的新妈妈在处理恶露时,必须特别注意以免触痛伤口。缝合处拆线后,伤口痊愈状况不佳时,可用大盆盛水坐浴以治疗伤口。坐浴时,可把比平时入浴水温略高的热水放入大盆中,并加入甲酚,但浓度不宜过高,稀薄呈现白色即可。
坐浴时间一次约10分钟,一天1~2次,持续2~3周即可。此法可使身体保持温暖,效果极佳。
12.产后第一次大小便为什么很重要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产后排尿,尤其是第一次排尿,不像常人那样容易。有的新妈妈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解不下来。对于产后第一次解小便不要轻视,否则会引起小便不畅甚至尿潴留。
最好的方法是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方解。排尿时可尽量放松,由于这时新妈妈要完全卧床休息,也可在床上解小便。当然,无特殊情况也可以起床或如厕排尿。有的人只要用手按一按小腹部下方或使用温水袋敷小腹就会有尿意。大多数新妈妈通过这样的辅助就可以顺利地进行第一次排尿,以后则会更顺利。
生产后,新妈妈的第一次大便也很重要。应该多喝水、吃稀饭、喝面条汤,防止便秘的发生。不要吃易致上火的食物,特别对于做过会阴侧切的新妈妈,本来就使不上劲,再加上便秘,结果会十分痛苦,甚至影响伤口的愈合。
13.月子期间为何易发生便秘
产褥期的新妈妈最易出现便秘,尤其在产后2~5天,主要原因如下:
产后因腹肌和盆底肌肉松弛,收缩无力,腹压减弱,加之新妈妈体质虚弱,解大便时用力不足,又不能依靠腹压来协助排便。
新妈妈在产后多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使肠蠕动减弱,影响排便。
由于会阴伤口的疼痛或痔疮的疼痛而不敢使劲排便。
分娩前后基本不进食、腹压降低不易用劲。
在产后的前几天内新妈妈的饮食较单调,往往缺乏纤维素食物,尤其是粗纤维的含量少。这就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也使肠蠕动减弱,影响排便。
新妈妈在分娩前一般都经过灌肠,所以产后2日内多无大便。
14.月子期间发生便秘怎么办
产后几乎所有的新妈妈都会便秘。一旦发生便秘,新妈妈也不要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要适当活动,不能长时间卧床。
平时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为不良情绪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胃肠蠕动减慢。
也可采取食疗法,润肠通便,每日进餐要适当搭配一定比例的杂粮,做到粗细粮搭配,力求主食多样化,还要多吃一些含纤维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再多喝些水,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多喝一些蜂蜜等,也可以增强润肠通便之功效。蔬菜以菠菜、芹菜、洋葱、苦瓜、空心菜、韭菜等为主,水果以香蕉、苹果、梨、杏等为主。
可每天早晨空腹吃香蕉1~2根,每晚空腹吃苹果1~2个,或每天饮果子露,三餐吃稀饭,均可缓解便秘。也可喝些蜂蜜和香油,以润滑肠道。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果导片或使用甘油栓、开塞露,均可见效。
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药物治疗。以柔和缓泻的中药及中成药为好,禁用峻猛攻下之剂,以免损伤正气。
中成药:
(1)加味逍遥丸,6克,每日2次。
(2)麻子仁丸,6克,每日2次。
(3)牛黄解毒软胶囊,2粒,每天2次。
中药:
(1)肉苁蓉10克,麻子仁10克,首乌10克,泡水饮。
(2)番泻叶3克,泡水饮。
(3)大黄3克,肉苁蓉10克,泡水饮。
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可用温肥皂水少量灌肠;或用中药大黄10克、蒲公英10克,煎汁100毫升灌肠。
15.为何月子期间新妈妈感到排尿困难正常情况下,新妈妈于分娩后4~6小时内应当解1次小便。有些分娩不顺利的新妈妈,往往出现排尿困难,这是因为:
分娩过程中,胎头先露,较长时间地压迫膀胱,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肌肉张力减低,收缩力差。
会阴伤口产生疼痛,新妈妈对排尿有恐惧心理,尿道反射性痉挛,因此排尿困难。
腹壁松弛,张力下降,排尿无力。
有的人不习惯躺着排尿,因此很容易发生尿潴留或尿不彻底,留有残余尿。加之产后抵抗力差,细菌乘虚而入,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16.排尿困难怎么办
当新妈妈排尿困难导致发生尿潴留时,新妈妈会很痛苦,因膀胱过度充盈,影响了子宫的收缩,从而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也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如果新妈妈产后4~6小时仍未解小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协助排尿。
产后多饮水,短时间内饮水500~600毫升,可使膀胱充盈,新妈妈有膀胱充盈感后能促使排尿。
小便时争取半蹲半立的姿势,用热水熏洗外阴,或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周围,或让新妈妈听流水声,以诱导排尿。
在下腹正中放置热水袋以刺激膀胱收缩。
用开塞露2支挤入肛门,刺激排便时排尿。
针灸治疗;可采用强刺激法刺激关元、气海、三阴交及阴陵泉穴。
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帮助膀胱肌肉收缩。
当经以上处理仍无效时,就应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并将导尿管持续开放24~48小时,使膀胱充分休息,待其水肿、充血消失后,张力自然恢复,即可自行排尿。
另外还应指出,即使排尿后仍需注意防止膀胱内有残余尿。检查的方法为,新妈妈排尿后在耻骨上方用力压小腹部,体会一下是否还有尿意。如果仍有尿意,说明有残余尿,需用上述方法治疗一个阶段,直到恢复正常排尿为止。
17.什么情况下必须导尿
如果在产后6~8小时内未能自然排尿,而此时子宫底部已经到达了脐以上水平,或在宫底下方摸到囊性块状物,这些情况均表示可能有了尿潴留,最好能及时导尿。
在实施了下腹放置热水袋,采用温水冲洗外阴刺激和诱导膀胱收缩等措施后,仍没有排尿反射的情况下,就要在严密消毒下进行导尿。
导尿时,一般持续开放24小时,然后每4小时开放一次尿管,48小时后拔除。经过导尿,新妈妈一般都能恢复自动排尿功能。
另外,在导尿期间,新妈妈要多喝水,以便于体内废物排出,且不易得尿路感染等疾病。
二、预防产后疾病
1.产后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在产后2小时内,新妈妈的阴道出血量较多,此后出血量逐渐减少。
如果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42日,新妈妈发生阴道大量出血,或者在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时,即为晚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早晚,因情况不同而异。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下:
子宫收缩乏力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
胎盘剥离不完全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小部分胎盘滞留在子宫腔内,便可以影响子宫收缩及血窦的关闭而导致出血不止。而胎盘组织残留在子宫腔内引起的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0天左右,可为多次、反复的子宫出血,或突然一次大量出血,出血前没有什么预兆。诊断明确后,应在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行清宫术清除子宫腔内的残留组织。术前、术后给予子宫收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当残留的组织被清除后,阴道出血自会减少,甚至停止。
产道撕裂产道撕裂有时也可引起大量出血。巨大儿、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撕裂的同时可发生大出血。
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这是由于胎盘附着面在尚未完全修复之前发生了感染引起的出血。出血时间常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出血量通常不会太大。用子宫收缩剂与抗生素治疗常可奏效。如果经治疗仍出血不止时,亦可采用清宫术。凡清宫刮出的组织,均应送病理检查。
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
新妈妈在剖宫产后2~4周,甚至更长时间发生大量阴道出血,如果术时已确定无胎盘及胎膜组织残留,通常就是由于子宫切口感染或缝线过密、组织坏死而发生的出血。此种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开腹探查止血,或行子宫切除术。
亦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将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而止血。
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新妈妈患有全身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种情况常引起产后大出血。
2.怎样预防产后大出血
重视产前保健
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孕妈妈要在治愈后再受孕,如果已经怀孕,要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妈妈,如多胎妊娠、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病等应提前入院。孕期不要偏食,注意补充铁和维生素,特别是贫血者要及时治疗。
提高分娩质量
要提高分娩质量,新妈妈要在分娩时注意心理调整,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休息,减少疲劳,如胎儿娩出后发生出血增多要及时告知医生。
产后注意护理
新妈妈在产后要注意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出现大出血情况。
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按摩腹部,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产后尽早排尿(产后4~6小时内)。
3.防治产后淤血停滞
若新妈妈在月子中生活起居不慎,过食生冷,腹部触冒风寒,用冷水清洗,精神不畅,或者产后站立、蹲下、坐、卧时间过长不变换体位,这些情况都可能引起淤血停留。其主要症状为小腹疼痛,喜欢温热揉按,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常且夹血块。
防治方法:
(1)用热毛巾热敷痛处,或热敷脐下1.5寸处的气海穴、腹下4寸处的中极穴。
(2)选用中药肉桂10克、干姜12克、小茴香10克、艾草20克、陈皮20克、吴萸10克、木香15克等温热药适量,以水浸润炒热装袋,趁热温熨痛处,冷后再加热,每次熨10~15分钟。
(3)服益母草膏一匙,每日三次,可化淤止痛。
(4)加强食疗:可选用生姜红糖汤、醪糖蛋、益母草煮醪糟、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桂心汤。忌食生冷瓜果、饮料。
(5)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因素。
(6)注意保暖防风,尤其是下腹部的保暖,忌用冷水洗浴。
4.怎样防治产后外阴发炎产后外阴部常因局部皮肤损伤和产后调养失宜,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
急性外阴发炎时,严重的可引起发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如果急性期发作较轻,未能引起重视,可能转为慢性,造成局部皮肤粗糙,外阴瘙痒,影响新妈妈的工作和生活。新妈妈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以下方法防治产后外阴发炎。
(1)产后应经常保持外阴皮肤清洁,大小便后用纸擦净,应由前向后擦,大便后最好用水冲洗外阴。每天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一次。
(2)恶露未净时应勤换卫生棉垫,勤换内裤,若局部有创伤、擦损,可用金霉素油膏(或眼膏)、红霉素油膏涂擦局部。
(3)如果发现外阴部有红色小点凸起,可在局部涂些2%的碘酒,注意只能涂在凸起的部位,不要涂在旁边的皮肤上。少数人对碘酒过敏,不能涂擦。假如为脓点,可用消毒针头挑破,用消毒棉擦去脓液,再涂上抗生素油膏。
(4)如果外阴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局部可用热敷。用蒲公英50克、野菊花50克、黄檗30克、大黄10克煎水洗涤外阴。也可口服磺胺、螺旋霉素等抗生素。
(5)如果局部化脓,除上述处理外,可用蒲公英30克、大黄15克、煅石膏30克熬水坐浴。
(6)如果患慢性外阴炎,局部瘙痒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最好不要用热水烫洗,因反复烫洗,会使局部皮肤受到损伤,过后愈来愈痒。
(7)患外阴炎后应忌食辛辣厚味、醪糟等刺激性食物,宜吃清淡食物。
5.什么是生殖道感染
产后生殖道感染也叫产褥感染,感染时经常伴有高热,故又称之为产褥热。多在产后10日之内发病。产褥感染是导致新妈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后易患生殖道感染是因为分娩降低或破坏了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和自净作用,增加了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若新妈妈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妊娠晚期有性生活、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患慢性疾病、产科手术操作不当、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这种发生在分娩及产褥期的生殖道感染在临床上称为产褥期感染。
一般来说,产褥感染多由细菌引起。致病细菌种类很多,主要有厌氧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细菌侵入产道后,依其毒力的强弱和机体抵抗力的不同,病情的轻重和发展快慢亦各有不同。轻者是会阴部伤口的局部感染;若细菌上行进入子宫腔,则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细菌继续向上、向外扩散,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
依据感染的来源,生殖道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正常新妈妈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多数并不致病,而当抵抗力降低等感染诱因出现时则可致病,这是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造成的感染。
近年研究表明,内源性感染对于胎儿更危险,因为新妈妈生殖道病原体不仅可以导致产褥感染,而且还能通过胎盘、胎膜、羊水间接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胎膜早破、死胎等。
6.产褥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产褥期感染的常见症状有: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若脓肿波及肠管与膀胱则可出现腹泻与排尿困难。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可发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导致不孕。
7.如何预防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的发病率为1%~8%,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新妈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预防感染,应做到:
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临产前2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和并发症,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消毒新妈妈的日常用物;接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由于新妈妈身体较弱,在月子里防止感冒是很有必要的。新妈妈还应该经常洗澡,但需注意的是要保持浴室温度适宜,并且最好用淋浴。在给房间通风时,可让新妈妈和宝宝暂时去其他房间,以免着凉。
8.怎样预防产后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