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指能够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的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常被称之为“菌”、“蕈”、“菇”、“耳”、“芝”等。世人泛称之为蘑菇,英文是“Mushroom”。
世界上已知的大型真菌约有6000余种,目前已记载的食用菌有2000余种。我国已知食用菌种类有720余种。世界上目前能够进行人工栽培或发酵培养的食用菌有80种以上,我国约40种。其中可进行商业性生产的有20多种。
一、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就有“山珍”之称,一直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的“绿色保健食品”。
(一)食用价值
食用菌质嫩味鲜,营养丰富,富含18种之多的氨基酸,大多数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是当今人们公认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食品。
据测定,一般食用菌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是常见蔬菜的3—6倍,维生素含量也比一般蔬菜高出许多。如1公斤鲜蘑菇(双孢菇)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12公斤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每100克双孢菇含维生素C高达207.27毫克等。
如果经常坚持食用食用菌,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机能。
(二)药用价值
食用菌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如木耳具有清肺、润肺、活血、益气及抗癌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产后虚弱、子宫出血、抽筋麻木、便秘、痔疮。黑木耳的胶体有极大的吸附能力,能起到洗胃和清肺的作用,是纺织、煤矿工人理想的保健食品。香菇可预防肝脏及血管硬化、降低血压、防治佝偻病,还具有较强的抗癌抗病毒功效。
近年来,世界各地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食用菌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有些还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功效(如香菇)。因此,食用菌在当今世界深受青睐,身价倍增。
二、食用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发展食用菌是改善人类食物结构,提高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现代文明病也在日渐增多,如肥胖症、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作为既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又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的食用菌,由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而自然的成为了当今人们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如我们常见的双孢菇、香菇、木耳、平菇等,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经常食用,既可改善人体营养需求,又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食用菌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培养料是农作物秸秆、林业下脚料、野草和一些畜禽粪便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仅有1/4—1/2可被人们直接利用,剩余的秸秆部分,大多数被一把大火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我国每年生产秸秆约5亿吨(1997年统计),如果将其中的1/10用于栽培食用菌,按干重30%的生物效率计,可产鲜菇1500万吨。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中光合有机物的有效利用率。如果进一步将菌糖(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旧培养料)作为饲料或优质肥料利用,将会再一次提高光合有机物的利用率。至此,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光合有机物将全部被利用,从而改变了过去大量农作物秸秆因废弃或焚烧而污染环境的现象。
另外,根据食用菌不具光合性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大棚、林地、人防、山洞和废旧房屋等空地和设施进行食用菌栽培,也可与高杆作物或棚架蔬菜进行立体栽培,还可在一定条件下实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多,耕地逐年减少,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意义更大。
(三)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
食用菌生产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生产设施简单,生产原料广泛易得,既可大田种植,又可室内生产,既不与农争地,又不污染环境,既可废物利用,又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产业。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食用菌已成为当今人类最为理想的营养食品,其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50年代以来,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的复兴,食用菌生产发展非常迅猛,到1988年,世界总产量已由1950年的6.6万吨增长至170万吨。
在西欧、北美发达国家,食用菌生产已向规模化、工厂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美国近500家蘑菇工厂,其中只有30%的厂家栽培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但其产量却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在宾夕尼亚州西温菲尔德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蘑菇工厂,半地下式菇房全长177公里,年产鲜菇1.8万吨,几乎相当于加拿大全国的总产量。荷兰的蘑菇生产形成了机械化的分工合作,堆肥、覆土、菌种及栽种分别有几大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日本的金针菇生产实现了现代化周年生产(长野县)。
6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飞速发展。至1988年已由60年代末的5000吨增长至76万吨。80年代后期我国食用菌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县已达24个。福建省古田县和陕西省留坝县的食用菌生产,在全县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中都占1/3左右。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的主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产值约408亿元(2002年统计)。
三、食用菌生产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史
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到一项新产业的形成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在我国诸多早期历史文献中,就有关于食用菌栽培的一些记载。如东汉时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古人泛指土生菌类),可以象豆类在地里栽培。唐代甄权的《唐本草》中介绍了将“粥”(米泔水)洒在树上,盖上草席即可生长木耳。唐代韩谔的《四时纂要》内,则比较详细的记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金针菇的方法。16世纪末,意大利人用木屑在畦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取得成功,后来大力传播推广。这些方法虽然较为原始,但已基本具备了段木和木屑栽培的雏型。
2、商品食用菌生产的开始。在我国元代《五祯农书》中,较详细的叙述了浙南栽培香菇的经验,其中选场、选树、砍花、惊蕈等技术一直沿用至今。说明800年前,香菇栽培已成为一项农村副业。清代在鄂西北及秦巴山区已发展成木耳重要产地,“郧耳”闻名于世。稍后,川北的南江、通江等地发展成为银耳的著名产地,并先后传至南方一些省区。草菇栽培发源于我国,已有200多年历史,后经华商传至各国,故国外名为“中国蘑菇”。当前广泛栽培的蘑菇,于1650年首先在巴黎栽培成功,20世纪迅速传到世界各地。
3、食用菌新产业的兴起。近几十年来,特别是70年代以后,食用菌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1975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为91.6万吨,1981年为135.7万吨,1986年为218.2万吨,1990年为376.3万吨,到1995年,产地已扩大至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量已超过500万吨,发展速度之快,是农业产品中少有的。各种食用菌产品产量及主产国家分布情况参见表1。
在食用菌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工厂化,专业化、机械化和社会化。如前所述的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由于生产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大大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食用菌生产现状和展望
我国虽然开发利用食用菌历史悠久,但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滞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香菇、木耳、草菇等传统种类,仍处于半人工栽培(依靠自然孢子播种)程度。60年代以后,先后成功地进行了银耳菌种分离和驯化栽培;对灵芝、猴头菌、竹荪等研究驯化栽培成功;此间还引进和发展了双孢蘑菇、平菇、金针菇等栽培技术;普及推广纯菌种点种段木栽培新技术;利用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农林、工付业生产废料发展代料栽培,将食用菌手工栽培及半机械化栽培技术逐步推向全国各地。通过选育和引入许多优良菌种,栽培技术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实情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在一些集中产区已形成了以市场为纽带,公司加农户,产、加、销一体化,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格局。目前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迈进,并已发展为农业三大产业之一(种植业、养殖业和菌物业),在有些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
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和其它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化水平、产品质量、生物学效率、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此,我国食用菌产业要在世界食用菌行业占有一定的市场,就必须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生物学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开发名贵珍稀品种,不断开拓创新,规范栽培技术,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服务与管理体系,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