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皆有可能
25139400000007

第7章 反向思维(2)

“逆来”而不“顺受”

事实表明,通过使用反向思维会使我们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头脑中也会出现更多的问号,比如,胶水是越粘越好吗?产品是越结实越好吗?服务是越多越好吗?答案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甚至是被常人看作是“怪异”的或幽默的想法,多数的人对此一笑了之,实际上怪异、幽默的想法中却往往蕴藏着创新的火种。而所谓卓越,其实也就是能够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各种创新的机会,从而实现思想和工作中的飞跃。

有一位英国青年,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而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可是,就是这样一位高才生,在英国也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要知道,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和高薪制国家,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都能拿到理想的工薪,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要找到一份工作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家乡找不到工作,青年决定去首都伦敦闯一闯。可是,那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像他这样的人才,几乎到处都是。青年本想打道回府,但是,在临走之前,他决定碰碰运气。

他走进了著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鼓足勇气向负责人问道:“请问,你们这里需要编辑吗?”

对方也许对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所以只是抬头扫了他一眼,就不冷不热地说:“不要。”

他接着又问:“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要。”

年轻人没有气馁:“那么打字员、校对呢?”

对方显然已经不耐烦了,冷冷地说:“你不用再白费口舌了,我们这儿现在不缺人手。”

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那是一个排版新颖的告示,上面用漂亮的钢笔字体写道:“名额已满,暂不招聘。”这大大出乎负责人的意料,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方式打动了这位负责人,于是,报社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事实证明,负责招聘的主管没有看错人,20年后,当时的年轻人已经成了《泰晤士报》的总编,这个人就是生蒙,一位资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报业人士。

对于生蒙来说,能得到一份工作无疑是他当时最大的追求,可是,报社人员已经招满,按照正常的应聘程序,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可是,他能够利用反向思维,在求职中善于变换思路,善于用绝处求生的创新思维,为自己创造机会,从而找到展现才华的舞台,最终由待业青年成了英国王牌大报社的顶尖人物。

一个追求卓越的员工,绝不会坐等机会找上门来,他会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主动寻找机会。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从不可能之中寻找可能,在平庸之中超越自我。这时候,只有运用反向思维,才能与众不同,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某在一家职业介绍所工作。他的生活中最让他痛恨的工作,莫过于打电话通知他的客户他们所申请的工作被拒绝了。在他看来,告诉给顾客的坏消息简直就是一种不人道的事,所以他每一次与客户通电话时都感觉张不开口。慢慢地,他开始刻意逃避向客户打电话。他常常让自己身陷其他各种繁忙的工作之中,甚至于一整天都没有时间打电话给顾客,就这样一直拖下去,直到实在没有办法或者客户自己打电话来询问。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他又觉得自己这样做还是对不起客户,因为在他刻意逃避的时候,他的客户却正在满怀焦虑的等他的消息。他为此变得整日心事重重。

他知道自己这是产生了拖拉的毛病,而这种毛病如果不能改掉,将近会影响他的一生。他决定改变自己的这种生活状态。为了让自己彻底改变,他将自己的工作程序完全颠倒了过来。每天早上,他到了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所有需要通知的顾客的电话,然后诸一通知每一个被拒绝的客户。就这样,他坚持了四个礼拜,等到先做最头痛的工作成为他的一个工作习惯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而更重要的是,以前困扰着他的种种烦恼不见了。很快,他就成为职业介绍所中最受客户欢迎的员工。

张某在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时,正是由于运用了反向思维的方式,先从最难做的做起,结果很快就走出了困境。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繁琐无聊时,即使他们勉强自己去做,也往往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因为,以前工作中所形成的种种见解,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可是,每年追求卓越的员工,都必须达到高效率的工作目标。这个时候,运用反向思维,强迫自己先做不喜欢的工作做起,往往能够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或者说,先做无聊的工作,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做不完的工作,你并不是“工作过度”。

在解决这一工作难题的时候,首先也要明白,常规的解决方法采用的是从避开烦恼入手的传统思维方式。明白了这一点,再运用反向思维,就能够找到切入点。我们知道,一个人是没有可能彻底摆脱工作中的烦恼的,因为选择了工作,也就是选择了挑战。工作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谁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找到那种永远摆脱不快的完美工作和生活方式。既然从正面入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何不从反面入手,在正视困难,接受现实,忍受那些讨厌、无聊的工作的同时,首先从最无聊的工作做起呢?你可以对自己说:“我讨厌这件事,但是我不得不做,所以与其拖延下去,不如现在就做,把它解决掉,不让它成为我时时畏惧的一个障碍。”这样,你就能够把自己从拖延工作的内疚和压力中解脱出来了。而当你真地摆脱掉这种压力和内疚感时,你会发现工作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

相信很多员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你完成了一件令自己厌烦的工作,那么,它带给你的,将是无比的满足和轻松。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对自己说,一个难题被你解决掉了。如果你没有等到你的最后期限来临,你就完成了一份重要的计划,即使没有老板的夸奖,你也会享受到你的成就感。其实,卓越的员工,就是在成就感中不断地激励自己,从而走向成功的。

当然,就像真正的逆来顺受一样,将自己的工作习惯完全颠倒过来,把不喜欢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是一件困难的事,一开始你会觉得生活被工作占据着,你的生活就是那么多无聊的工作,所以你会感到十分痛苦。但是,卓越是需要韧性的,坚持下去,你就会知道这个习惯对于走向卓越将有多大的帮助。

冒险:敢于突破常规

冒险与成功常常结伴而行,要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敢于冒险。在冒险中追求卓越,才能走了平庸,走到人生的最高峰。从根本上说,冒险的想法是一种反向思维,它需要冒险者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捕捉到灵感的火花,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主意,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惊羡的业绩。所以,每一个追求卓越的员工,都应当以那些敢于冒险的卓越人士为榜样,鼓起的勇气,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冒险。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就是一位勇于冒险的成功人士。弗雷德·史密斯在美国古老而又竞争激烈的快递运输业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将美国的小件快递业与美国高科技电子信息时代的现状相结合,开创了快递业的历史,因此受到全世界企业家们的推崇,被认为是当代最有成就的人物之一,他的业绩还被高等商学院作为典型资料教育学生。

弗雷德·史密斯生长在一个长期从事运输业的家庭中。他的祖父是一位船长,为了海上运输漂泊了一生,他的父亲则创办了长途汽车运输公司。

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史密斯从小就对运输服务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对美国运输服务业形势的分析研究。在这篇论文中,史密斯就已经谈到了运输服务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得出一个结论,在运输业中有一个小件物品快递直达目的地———小件快递业的潜在市场。但是,他的这一超前认识并没有得到重视,人们对他所谓的潜在市场嗤之以鼻,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的梦想机时已。然而,史密斯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嘲笑而忘记这一个“梦想”,从那时起,他就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发出那一片潜在市场,为美国的运输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后的1968年,史密斯曾借助父亲的积蓄购买了濒临倒闭的阿肯航空销售公司。那是一家从事维修涡轮螺旋桨飞机和喷气飞机的服务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在史密斯接手的时候,企业早已是资不抵债。史密斯在收购阿肯航空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他勇于冒险的胆识和卓越的管理才能。收购后不久,他就将阿肯航空原来的维修员服务改为经营废旧飞机的情报交流,迅速改变了经营方向。在他的苦心努力下,公司在短短两年间就获利25万美元。这不仅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极大地鼓舞了他在商业界大干一番的雄心。

在事业初成之后,史密斯仍念念不忘他曾经追求的小件快递运输业,接手阿肯公司的成功增添了他的信心,使他迫不及待地要在这个领域中冒一回风险。

对于史密斯来说,当务之急是验证在运输业中是否真的存在小件快递业务市场。当时,美国航空运输业已经有十几家航空公司在激烈竞争,难保它们不会先入为主。可是,史密斯很快就放心了,因为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几家最大的航空公司都没有经营直达目的地的小件快递业务,这使他感到欣慰。这时的他,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大干一番,但在此之前,他从当时的市场形势中总结出几条信息:

首先,客户普遍对当时的运输服务不满,尤其是对许多航空运输公司经常迟到和不能安全抵达的情况十分不满。而最为不满的,当属那些高科技单位,他们为了运输的速度和可靠程度,甘愿多花些运输费用,因为对他们来说,速度和可靠程度就是金钱。

其次,美国大多数航空运输公司当时有60%以上的业务都集中在大城市之间,却忽略了分散在大城市之外的一大批高科技单位或工业企业,而小件紧急递送业务的80%为这类单位或企业所占有。所以,当时的航空运输给他们的业务开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了发送物资,他们不得不先把物品运至大城市,等待定时的航空运输飞机来接收和传送,他们迫切要求改变这种费时费力不能适应紧急需要的状况。

第三,美国国内当时的10家商业航空运输公司中,有9家不提供夜间运输服务。自晚10时到次日晨8时飞机大部分停留在地面,这段时间空中航线不拥挤,飞机起飞和降落比较顺利且安全,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样有利的条件。

调查结果再次表明:在航空运输业中确实存在一个小件快递直达的业务市场,而且,这将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于是,史密斯决定筹办快递公司。

然而,他仅有的一点资产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力筹办一家快递航空运输公司。直到这时,史密斯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没有人去开辟这个业务领域,正是因为它的资本需求过于巨大了。这时候的史密斯,才真正开始了他的冒险事业,在他面前的,是一座无路可行的悬崖峭壁。

可是,史密斯从小就锻炼和养成了一种叛逆的性格,越是充满持久战性的事情,他越要去尝试;一旦确定了的目标,他就要不屈不挠地去追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身上所散发出的令人惊异的冒险家气质,让他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异常沉着。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快递运输业上。

接下来,他不得不全力以赴为筹集资金而四处奔波。凭着他对小件运输业的执着,以及他对当时的航空运输业的熟悉和了解,他终于说服了一些资本家,他们愿意为他的快递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与此同时,他的胸有成竹、敢冒风险的精神也感染了几家银行,他们也经过可行性分析投入了巨额资金,使投资总额达到9000万美元。这笔巨额投资成为美国商业史上一次单项性投入资本的最高额,一举震惊了美国商业界,弗雷德·史密斯的名字也随之传遍了全美国。

资金到位之后,史密斯立即成立了“联邦快递公司”,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营业准备工作中去。他以25%的折扣优惠价格,买到33架机体较小、性能安全可靠、便于在小型机场起降的达索尔特鹰式双引擎公务喷气飞机。与此同时,他招募人员,设置机构,制订业务计划。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紧张而繁忙的准备,公司终于正式营业,旋即在22个城市开展起业务。

随着公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其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几年之后,“联邦快递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史密斯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可以说,史密斯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冒险精神和正确决策。他能够把捕捉时机和分析研究结合起来,在冒险中有智谋,在斗智中有胆魄,双管齐下,从而一举扬名。

正如前文所说,冒险是一种反向思维,它需要冒险者不仅要“会”干,而且要“敢”干。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这种敢干敢冒险的行为必须建立在理性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反向思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冒险者从结果出发,永远看到希望,从而能使自己坦然面对困难和风险,一路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