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皆有可能
25139400000002

第2章 正面思维(2)

当时的克莱斯勒公司,年亏损额高达1.6亿美元,已经走向了破产的边缘。艾柯卡之所以选择了克莱斯勒,一来他喜欢汽车行业,更重要的,是他决定同自己的命运搏斗一番。在他看来,在哪里跌倒,就必须在哪里站起来。

艾柯卡的选择从一开始就为他带来了好运。1978年11月2日,当艾柯卡以总裁身份跨进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大门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当天的股票在收盘时增长了37.5%。这是社会对他投的信任票。

当然,面对一个濒临崩溃的大公司,艾柯卡肩负的重担可想而知。艾柯卡选择的,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该如何管理这个烂摊子呢?

艾柯卡在这个时候完全发挥了他的正面思维能力。他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很快就发现了公司的症结之所在——高层管理机构臃肿、员工士气低下、设备和厂房老化、资金管理混乱、生产与销售脱节、库存过剩。一旦找到病根,艾柯卡就对症下药,烧起了他的三把火:调整管理层,重用人才;大量融资,减少支出;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加强销售。

艾柯卡解聘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35名副总经理中的33名,从而组成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班子。他大量引进人才。公司财务账目乱成一团,专家断言要一两年时间方可弄明白。可他聘用的史蒂夫·米勒,仅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将账目理得有条有理,使公司财务走上了正轨。为了打开市场,艾柯卡还聘用了“能料知三四年后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汽车”的奇才哈尔·斯珀利奇。在哈尔·斯珀利奇的主持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设计部每年都推出新式车样,连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都大为眼红。

艾柯卡的管理很快就步入了正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向自己发起了挑战,向美国联邦政府要求贷款15亿美元。要知道,以当时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状况,要想贷款15亿,几乎没有一个议员相信其有偿还能力。但是,艾柯卡知其不可而为之,四处奔走,八方游说,最终获得了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也获得了联邦政府的巨额贷款。

为了减少开支,艾柯卡下令削减高级职员的薪金10%,但最低几级薪金的员工一律不减。他向全体员工宣布:“为了救活克莱斯勒,我年薪只拿1美元,直到公司盈利。”既然连总裁这样的“大牌”员工都减薪了,其他员工当然无话可说。工会的几个负责人感动地说:“在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工人削减工资,而头儿却一分不减。”一时间,公司上下士气大振,而艾柯卡的确没有食言,当年还真拿了1美元的年薪。

艾柯卡曾经说过,年轻的时候不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后就不会有这种习惯。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而此时,面对不景气的市场,他同样发挥正面思维,把触角伸向了最前沿的市场,全力设计开发有吸引力和创造性的好产品。为了研制开发K型汽车,艾柯卡身先士卒,带领一线工程师们日夜攻关。1981年,克莱斯勒K型汽车研制成功。在当时的美国家用轿车市场上,日本经济小车大量涌入,艾柯卡为了和他们竞争,特意将宣传广告改用与美国国旗同色的红白蓝三色来印制,并特意指出K型车车身宽敞,可以乘坐6个美国人(美国人通常比日本人高大),这一招吸引了许多美国消费者。为了推销公司新品汽车,艾柯卡还亲自上电视主演广告节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K型汽车一面世,其漂亮坚固的外形,省油、快速和舒适的特点,以及适中的价格,立刻赢得了消费者的热烈反响。顾客纷纷放弃通用公司的欧尔茨车、福特公司的林肯-凡尔赛车,转而购买K型汽车。克莱斯勒公司在美国的市场终于打开了。

1982年,美国举办全国新车评比大赛,K型车荣获名车奖。这一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创造了100亿美元的销售纪录,利润达1.7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各大报纸上出现一幅漫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满头大汗地对女秘书说:“赶快给我打一封信给艾柯卡先生,就说亲爱的李,请回来吧。让我们一切和好如初。”漫画下有两行小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利润高达1.7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去年亏损6.58亿美元。”

艾柯卡无疑成功了。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为克莱斯勒公司全力以赴,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一手将其推向了成功;而作为一名“大牌”员工,他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坦然和沉着,值得每一个职场中人学习。艾柯卡靠的是什么?就是敢与命运抗争的毅力,就是他面对困难时发挥正面思维方式的能力。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已经转化成了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影响着克莱斯勒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让他们勇往直前,积极共创未来。由这样的员工组成的企业团队,无疑是一支卓越的团队、一支战无不胜的精英团队。

正面思维带给一个员工的,当然远不止战胜眼前工作中的困难这样简单,它会影响员工的一生,让他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墨菲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定律:“任何事情都看似容易,实质很难;任何事情所费时间都比你预期的多;任何事情都会出差错,而且是在最坏的时刻出差错。”这一定律因为切合了很多人的现状而颇受大众推崇。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钻进了这个“一切皆有困难”的圈子,无疑将在自己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增添许多障碍。

与墨菲定律针锋相对的,是麦可斯韦尔定律:任何事情都看似很难,实质不难;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任何事情都能办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时刻办好。

单从其字面意义上讲,后者无疑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定律。事实上,正面思维正是要每一个员工都要相信:只要你的行动能够跟得上你的思维,任何事情你都能做到。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个总是犯错误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就在门口的大树干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树干上多了30个钉子。可是,慢慢地,树干上增添的钉子数量减少了,男孩发现,控制自己不犯错误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终至有一天,树干上再也不增添一个钉子的时候,男孩兴奋地来到了父亲面前。父亲又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不犯错误的时候,就拔出一个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将父亲拉到只剩下无数疤痕的树干跟前。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看看树干上的那些洞,它们将会像伤口一样永远留在那里,无法愈合。有时候,一个错误就会毁掉人的一生。”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了正面思维,你就会发现,只要有决心,做任何事都会很容易。

在许多中国人的思维中,凡是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就不能轻易涉足,这就是所谓的“自知之明”。可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拥有“自知之明”的人,越来越寸步难行了。两个人在竞聘一个职位时,他们都没有经验,其中一人说自己不懂,没有信心;另一个人则说自己虽然没经历过,但有信心做好。最终,机会只会落在第二个人的头上。

由一名普通的打工妹成长为卓越管理者的吴士宏女士,在她就任TCL信息产业部总经理乃至TCL总裁之前,曾就职于大名鼎鼎的IBM和微软公司。在IBM,她也是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的。1985年,当她还是一名护士的时候,她决定去应聘IBM公司的一个职位。可是,在IBM招聘处的门外,吴士宏徘徊了很长时间。那是北京一家五星级的大饭店,饭店的那一道大门,隔开的是两个世界。而当时的吴士宏,所凭借的只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学完了许国章的大学英语和业余大专的文凭。她不得不思考,在自己与这道门里面的世界之间,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最后,还是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思维给了她勇气和自信。她毅然迈出了决定她命运的一步。

她迈着沉稳自信的坚定步伐,走过富丽堂皇的大厅,走向她人生的转折点。在招聘过程中她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口试,最后走到了主考官面前。主考官没有问更难的问题,只是随便地问了她一句:“你会不会打字?”吴士宏的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因为她不会打字。这时候,还是正面思维给了她力量,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到了这个时候不能有不会做的。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考场里没有打字机,于是她点头说:“会!”

“你一分钟能打多少字?”

“您要求打多少字?”

主考官说了一个专业打字员所应该达到的数字。

她沉着自信地说:“没问题!”

离开饭店后的吴士宏,当天就向朋友借了1700元买回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但她竟奇迹般地达到了主考官所说的专业要求。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她才还清了那笔债务,而事实上公司也一直没有测试她的打字速度。

其实,从她相信任何事情她都能做到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走向了成功。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待下去。”的确,消极等待只能错失良机,积极进取才能走向成功。正面思维,就是要你一切从正面出发,相信懂得抓住机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成为一名卓越员工。这虽然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盲目自信有所不同,但是,调动你的正面思维,你会发现,其实,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真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

所以,当你接手了一件艰举的任务,或者当你的工作遇到了困难,你已经开始产生“任何事情都看似容易,实质很难;任何事情所费时间都比你预期的多;任何事情都会出差错,而且是在最坏的时刻出差错”的思维倾向的时候,请赶快把它转换成正面思维,永远相信麦可斯韦尔定律:任何事情都看似很维,实质不难;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任何事情都能办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时刻办好。这样,你就能走出墨菲定律的阴影,迈向卓越。

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成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事”。对于一个拥有正面思维的卓越员工来说,他所看到的永远都是希望和成功。因此,他不会轻言放弃。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因为成功地将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得到了布鲁金斯学会赠予的一只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因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而得到一枚同样的金靴子之后,惟一获此殊荣的学员。

布鲁金斯学会素以培养世界上最卓越的推销员而闻名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考验推销员实力的难题,让他们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这一难题的内容是:推销一条三角裤给现任总统。可是在克林顿当政的8年间,一个又一个的推销员不止一次地试图与总统联系,最终却都没有成功。小布什上任后,难题换成了推销一把斧子给现任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他们大多数认为,这将是一道永远也推销不出去的斧子,因为,堂堂美国总统,即使他真的需要,又怎么会去接受一个小小的推销员的商品呢?

然而,乔治·赫伯特完全不是这么考虑的,他有自己的思维——一切皆有可能的正面思维。他相信,只要找到突破口,推销一把斧子给总统是完全可能的。正是抱着这样的观点,他积极考察,最终得知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栽有许多树木的农场。他马上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写信给小布什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小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那种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您应该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子,您用起来一定得心应手。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总统真的接受了那把斧子,并给乔治·赫伯特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获得奖项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但金靴子奖却空置了26年。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他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不要轻言放弃”,这种建立在自信和正面思维基础上的工作态度,应当成为每一个员工都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其实,在各行各业,这种不轻言放弃的卓越员工大有人在。

有一家效益不错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招聘广告一出,立即吸引了众多应聘者。

为了聘到一位真正的人才,公司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把木梳卖给和尚。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案例,但是,对于当时的那些应聘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难题。和尚买木梳,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于是绝大多数应聘者知难而退,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个应聘者。他们带上木梳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