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皆有可能
25139400000018

第18章 换位思维(1)

解读换位思维

事物的方向与性质、功能等方面存在着某种内存的联系,所以,分析事物的方向一经改变,该事物的其他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位置变化了,原构成事物整体的排列顺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事物本该有的结局也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变化。所谓换位思维,也就是将思考问题的切入点转移到其他方位,从而使不易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式。由于换位思维是相对于问题的双方而言的,所以,在现实中,换位思维转移切入点时,实际上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不但了解自己,也对别人的需求了如指掌。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一个证券公司的业务员,刚进入这一行,一直无法提升业绩,他的心里很着急,但这一行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而他又初来乍到,所以即使起早贪黑地干,业绩不见提高。

可是,没过多久,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特殊关系,客户却一个接一个地自动找上他,他很快就成了全公司业绩最好的业务员。

公司经理在暗暗佩服之余,就是不明白他是怎么干出这么多业绩来的,要知道,他在这一行干了几十年,还未曾见过一个初入行道的人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大红大紫,为了解开其中之秘,他开始暗中注意该业务员吸引客户的方法。他发现,这名业务员经常带客户到自己的办公桌旁谈业务,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个位子都是单独隔开的,于是,每当这名业务员与客户交谈的时候,经理就有事没事假装经过业务专员的桌旁,可是并没发现他对客人说些什么特别的话。

有一天,业务员不在办公室里,经理经过他的办公桌时,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他的桌子。

“这小子!原来如此。”经理站在办公桌前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笑着自言自语。

原来,在业务员的桌子上,摆着许多张自己家人的生活照。可是,在这些生活照中间,又穿插摆着几张在不同场合拍摄的放大照片。而这些大照片。竟然全是一位股市大亨的照片。很显然,这是业务员用来迷惑客户的。当客户来了坐下来和他谈生意时,一看到这些照片,就会想:“哇!他跟这位大亨一定关系匪浅,跟着他走准没错!”

这名业务员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转换思维,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他所出版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通过对教学、日常生活及高斯、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发现事例的分析,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功能在于“探求结构的真相”,发现事物之间“结构的内在联系”。为了取得这样的成果,“必须先看到和发现问题”,“把握情境的具体结构特征”,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去进行诸如“拆散、组合、找出中心、在结构上互换位置”等运算。在这个过程中,“要不为旧习惯所束缚”,“不能象奴隶一般重复所学过的东西”,“要自由地、没有成见地观察全局”,去发现各种联系,提出各种假设,经过检验,放弃不符合结构实质的设想,达到对内在结构的“顿悟”或理解。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在其所从事的各种工作之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无法用正面思维或其他思维方式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及时转换思维频道,运用换位思维,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弄清问题的内部结构,从全局上把握住事态的发展。

换位思维:一生的交际通行证

现代人离不开交际,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说,交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本身就是由人际关系组成的一个网络。要想选择合理的人生方向,在人生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铸造事业上的辉煌,就必须打造一张坚韧无比的关系网,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则是许多员工为之头痛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你运用换位思维,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在与人交往时能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你就能赢得对方的心,别人也就愿意为你效劳,你也就能够在人际关系中生存、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换位思维就是一张人际关系通行证。

华仔就是一个凭着人际关系通行证左右逢源的人。他不仅人缘颇佳,而且事业有成。当初大学毕业之后跑推销,因为有了广泛的人际关系,所以如鱼得水,业绩直线上升,深得客户的喜爱和老板的赏识。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之后,他创业当上了老板,同样处处为客户着想,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依赖,结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很快就超过了他当初的老板。华仔在谈到人的成功经验时,坦言道:“我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关注客户,心系客户,帮助客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客户的心。”

在华仔的眼里,每一个客户、每一个亲友,对于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值得关注的。令所有亲友与客户感动的是,自己每年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华仔的庆贺信函或礼仪电报,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数年来雷打不动。因此,在别人的眼里,华仔成了世界上惟一不会忘记他们生日的人。其实,华仔在这一点上可谓用心良若,许多年来,不论他到那儿,总不忘收集他人的“情报”,留心打听准客户的生日。虽然华仔并不是那种好打听别人隐私的人,可是在打听别人生日上却是例外。为此,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称自己热衷于“生辰与人生和性情关系的研究”。这样一来,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对方的生辰。而每当对方将他们的生辰告诉他时,华仔就在心里不断地默念数遍,等对方一转身,他就把对方的姓名和生日记下来,事后再转记到一个生日专用本子上。在每年的年初,华仔就把这些生日标明在他的月历上,只等到时候赠送贺卡或祝福。

其实,与记住对方生日比起来,能够处处替对方着想才是华仔赢得别人信任的重要原因。在与人交往中,只要是遇到不公平的事,华仔总会先站到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注意多想别人的难处。所以,与他打交道的人都明白,即使自己不说,华仔也会主动为自己着想的。大学刚毕业那阵,华仔给一家网络公司搞设计,主管华仔这个部门的杨经理脾气暴躁且喜欢挑刺,与部属总是搞不好关系。所以办公室招聘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几乎没有一个干长久有。当经理又来找华仔的碴时,华仔意识到该是走人的时候了。因此,他开始为自己寻找其他合适的工作。不过,即使到了这时候,他也并不怎么抱怨经理,在他看来,经理的脾气不好,其“源头”是因为公司老板的脾气不好,从而潜移默化地将这种心情传染到经理们身上。因此,在他决定辞职的那天,他没有忘记给老板写一封信,感谢老板曾经给了他一个就业的机会,同时,他在信中提醒老板,说他是否知道经理们在见他时一个个诚惶诚恐、头脑开始变得迟钝的景况?华仔坚信如果公司里的气氛能够变得更好一点儿,公司的生意就会变得更加兴隆。因为一个宽松的环境对挖掘员工的潜能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最后,他诚恳地向老板建议:“为了您的公司,请多替下属着想!”没想到,华仔写出这封信后不仅没有被“炒鱿鱼”,相反,还受到了重用。也正是因为华仔的这封信,办公室的气氛改善了许多,大家也不必再对杨经理的脸色提心吊胆了,工作时脸上的肌肉都松弛了许多。原来,老板看了华仔写的信后,深受感触,他就这个问题召开公司高层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在会上,老板意味深长地对杨经理说:“一个预感自己就要离开公司的人,都还在替公司着想,有这样的员工难道你不感到自惭形秽吗?”华仔虽然身在危难之时,却还在为他人着想,所以他能够化险为夷,能够因“祸”而得福。

几年后,华仔独自开起了一家计算机销售店,凭着自己的关系,小店一开张就生意火爆。没想到,由于华仔抢走了邻近的一家计算机销售店的生意,所以引起了该店老板陈某的嫉恨。陈某于是无中生有地指责年轻的华仔“不地道,卖水货”。华仔的好友为此感到非常气愤,都让华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法院起诉,控告陈某的诬陷。谁知华仔不但不恼,反而笑嘻嘻地说:“和气才能生财,怨怨相报何时了?”对于陈某的恶意挑衅,华仔没有以牙还牙,而只有尽最大努力搞好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对华仔一向信任的一些老顾客们也对陈某的行为看不惯,可是,当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华仔时,华仔却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我和陈老板一定是在什么事情上产生了误会,也许是我不小心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陈老板向来为人热情,而且十分讲究信誉。我还有许多东西向他学习。再说,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之中,有足够的余地供我们两家做生意。日久见人心,我相信陈老板绝对不是你们所说的那种人。”陈某听到这些话,深深地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不久后的一天,他特地找到华仔,向华仔当面道歉;还向华仔介绍了自己经商的一些经验。

正如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曾经感叹的那样,“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10万美元,如果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为我鼓掌,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华仔之所以能够让陈某转变态度,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用赞美和宽容化解对方的敌意。

与人交往时,还要真诚地给他人以帮助。因为换一个角度讲,助人者,人恒助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一家公司的推销员,在得知有家新开张的外商投资的大公司需要购进一大批计算机的时候,想方设法去拜访了公司的董事长。当他被迎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一个秘书模样的年轻小姐从门外探进头来,告诉董事长,她这天没有什么邮票可以给他。小姐出去之后,董事长对推销员解释说:“我儿子喜欢集邮。”接着,他开门见山地告诉推销员,他们公司的订购工作已经结束,他还善意地将公司的订购单拿出来给推销员看。

听完董事长的解释,这名推销员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他庆幸自己听到了董事长儿子喜欢集邮这件事,于是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与该公司的董事长建立长期关系。

第二天早上,推销员再次找上门去,找到昨天见过的那位秘书小姐,说自己有一些邮票要送给董事长的儿子。小姐一听他是为此事而来的,忙热情地帮他与董事长会面。董事长也十分高兴,一面翻阅着华仔给他的邮票,一面微笑着说:“我儿子见到这些邮票,一定会大吃一惊的,这对他来说简直将是无价之宝!”当董事长提出要用钱将这些邮票买下时,推销员却一口回绝:“我要是为了卖钱的话,也就不会拿到这儿来了。我们虽然生意没有做成,情意还在嘛。这些邮票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就将它们送给你的儿子做个纪念吧。”这一天,他们花了一个多小时谈论邮票。一席谈话之后,两个人已经结下了非同一般的友谊。

一年后,这家公司扩大业务,需要添置一批计算机,董事长主动打电话给推销员,使他顺利地做成了一笔大生意。这还不算,此后董事长还不断推荐他的朋友们向这名推销员订购计算机。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采取的是“用得着人时再去求人”的处事方式,注定只能“培养”出短暂的友谊,无疑这种友谊也不可能维持多久。如果能运用换位思维,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人际交往,那么,你所付出的一切,都将不仅仅是高尚之举,也会是一种长期的感情投资,这对于授予者来说,将是一笔无价的无形资产。

跳入对方的心里

换位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考方向,就是要知己知彼,要对对方的思维了如指掌,从而根据对方的思维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这就像在打一场战争,双方都想趋利避害,善料敌者,应以敌之利来确定自己的对策,根据当时的敌、我、天、地等具体情况,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通过“心理位置互换”,站在敌人的角度,来推断敌对我行动的可能认识及采取的对策。而后,根据这一推断,针锋相对地制定出高敌一筹的计谋,“反其道而行之”。由此可见,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是要跳入对方的心里。

某一天,在法国某地的闹市区,人们突然发现路边竖起了一幅巨大的海报,一位穿着三点式泳衣的法国女郎,双手叉腰,微笑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在她的身旁写着“明天,我把上边的脱掉。”平静惯了的人们不禁大为好奇,于是都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当人们再次经过海报时,发现昨天的那位女郎“上边的”果然不见了,露出了健美的胸脯。女郎身旁又有一行新的说明:“明天,我把下面的脱掉。”人们开始窃窃私语,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都开始相信海报上所说的一定是真的。

又过了一天,人们一大早就不约而同地经过海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转了身的女郎,她一丝不挂,修长的身材在晨光中闪着健美的光芒。“下边的”果然没有了,结实的臀部高高翘起,身旁写着:“未来海报广告公司,说得到,就做得。”

到了这时,有谁还会怀疑未来海报广告公司的创意,于是,凭着这一张海报,未来海报广告公司很快就家喻户晓,名声大噪。这家广告公司在设计海报的时候,抓住了“对方”——潜在的顾客的好奇心,并且引导着他们的思维朝着对自己有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换位思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