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2512900000019

第19章 引导并帮助女孩自由快乐地学习(2)

由于中国儿童对于那些打破常规的想法和行为心存疑虑,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勇气。这是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鼓励稳妥、中庸,不鼓励异想天开,这些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做为父母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

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诱发创造性,让孩子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和进行游戏,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去进行平时很少玩的游戏,要尽力使游戏内容和形式更为全面,要更多地强化孩子的创造性游戏,用创造发明家的心理品质塑造幼儿,如专心致志,习惯于类比事物,敢向权威挑战,习惯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喜欢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事物,善于预测事物的结果,富有幽默感等。

只有孩子拥有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才能确保为孩子的想象力插上双翅,任其高飞。

2.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学会逐渐放手,引导孩子试着靠自己的智慧去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孩子想象力丰富,就应培养她们好问的习惯,即首先尊重她们的提问,认真倾听她们的提问、并予以慎重的回答,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责,让她们感受到自己的问题被重视,是有价值的,孩子才有继续发挥想象力的兴趣。鼓励她们自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别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应该把自己的答案强加给她们。用可行的办法引导她们自己找到答案,可以渐渐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3.给予孩子平等的发展空间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要淡化性别角色,使男女孩子的想象力得到相等的发展机会:在家庭中,父母买给男孩的常是机械和电子玩具,给女孩则买布娃娃和玩具。这些性质不同的玩具必然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有些家长总认为男孩应有自己的主见,因而更多地鼓励他们独立地进行活动,对于女孩则往往以为应温顺,安分守己,甚至不断提示女孩“不能像男孩子那样放纵自己”。类似这种行为和观念上的限制必然会扼杀女孩子本该丰富的想象力。

4.要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

多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平时,要支持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尝试,玩玩具和做游戏时,不一定非要孩子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做,不妨出点新花样。当孩子因“异想天开”而出了差错时,不要急于去责备孩子,帮助孩子分析一下,找到更妥当的方法,当孩子做对了时要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便会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自信。在下一次遇到问题时,也就习惯去用脑筋想一想了。

此外,让孩子具有一些“怀疑”精神,敢于对一些真理性的问题提出质疑,对于扩展孩子的思路也是有益的,不要嘲笑孩子的问题,不要打击她,对于她的一些哪怕是在你们看来“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认真地对待,这样,有助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想象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它需要父母用心地培养呵护,才能确保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被过早地扼杀与成人世界中。

育女心经

想象力是美好的,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人类今天所有成就都源于人们当初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记得不要只是教会她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培养她丰富的想象力。

注重培养女孩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讲,情绪容易受波动,做事情常常只凭自己一时感觉,而很容易在一时冲动的情绪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学习分类法

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2.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孩子良好思维品质,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做功课时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孩子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浓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4.训练孩子的感知能力

有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一些物体,然后根据让孩子通过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来进行分辨。第五,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的和谐关系,是培育健康积极孩子的关键。如果想培养出一个做事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思维清晰,有条不紊。倘若父母本身就逻辑混乱,做事情颠三倒四,毫无章法,家里常常乱得一团糟,那么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又怎么可能有清晰的逻辑呢?

5.锻炼孩子准确表述语言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育女心经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能力是需要父母老师去开发的。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千万要有耐心。父母们,要尽量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她们的思维,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也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引导女孩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在中国,每位家长和每位学生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分数似乎成了孩子们衡量自己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原本孩子关心成绩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过分地关注成绩本身,而忽略了其他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则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不健全。在这一方面,女孩子似乎显得更为严重一些。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多愁善感,对于成绩,稍有不如意,便会沮丧灰心,一蹶不振。其实,过分地追求成绩的高低不仅不能促进孩子学习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由于存在不科学的因素而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对考试分数的科学认识对一个家庭来讲,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在学习中充满动力的。但是不科学地看待考试分数则直接影响这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所以,家长们,在正确引导孩子科学地看待考试和成绩的前提,是自己首先就要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积极乐观的状态下使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对待成绩就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思想品质、性格修养、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有些孩子尽管分数较好,但是品格较差,心理素质不好,是反社会型人格等等,有的导致孩子在获取高分无望的情况下,采取作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行为欺骗家长。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影响孩子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分数,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的学习,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1.卸掉孩子的心理包袱

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鼓励她,不要灰心失望,可以给她讲一些关于名人历经坎坷之后成名的故事,讲郭沫若语文曾经不及格,讲许多后进学生近几年成了企业家的事例,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她对未来的信心。

2.家长和孩子都要保持理智

家长要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进步与退步,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3.适当的鼓励有助进步

对于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家长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在第一次考试中有所突破。但是,最好制定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只要与以往相比有提高就可以,不必强求。家长的关注可以提醒孩子更加严谨地对待考试,合理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4.家长心态要摆正

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如果家长在孩子考试时就过分地表示出紧张,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她会觉得你对她没有信心,长此下去,她自己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心理上的焦虑,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如果家长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考试,把考试当作孩子的一次练习,并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考试的真正目的:一是为了查漏补缺,帮助她们找到疏忽的知识点、相对较弱的知识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的补偿;二是,有针对性的考试技能的训练。这样孩子就会自觉地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待每一道考题。考试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要经常告诉孩子,取得好分数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分数,孩子就会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把脑力真正用到有用的地方,用到提高成绩上。当孩子有了良好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育女心经

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们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分数观”,坦然面对考分,让她们在欢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