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2512900000017

第17章 多个朋友多条路,有个“闺蜜”能省不少心(2)

每个孩子都是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作为父母,应该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这样,孩子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内心充满美好愉悦的感觉,逐渐增强自信心。记得有人说过: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在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妈妈去给上幼儿园的孩子开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女儿有多动症,最好带她上医院看看。”妈妈听了心里很难过,但回家后却告诉女儿:“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她说你以前一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全班只有你有进步。”女儿那晚破天荒吃了两大碗饭,而且没要人喂。转眼,女儿上了小学,家长会上,小学老师对这位母亲说:“你女儿在全班50人排名49位,我们怀疑她有智障,你最好带她去检查一下。”妈妈泪流满面,回家后却对女儿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只要你细心些,你定能超过你同桌,她排在第20位。”女儿顿时两眼发光,第二天上学去得特别早。孩子上了初中,妈妈又去开家长会,却没听到女儿的名字,临别问老师,老师说:“你女儿考重高有点问题。”妈妈听过很沉重,但却依然欣喜地告诉等在外面的女儿:“老师对你非常满意,她说只要你努力,定能考上重高。”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录取通知书下达,学校通知女儿去一趟,女儿回来了,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上,大哭:“妈妈,我知道我并不聪明,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相信我……”

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可能会觉得疑惑:这跟相信有什么关系呢?可是,俗话说: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信任,在怀疑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怀疑,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宽容……相信这个一直在相信中成长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中也必然懂得相信别人。正是因为母亲的信任,让自己的孩子终于赢得成功。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从降临这个世界之初,所有的认知都为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教会她什么,她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在信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信她也必定会有着一颗信任她人,善待她人的心。

育女心经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孩子,让孩子明白信任的意义,从而真正地教会她去如何信任。

告诉她,用心经营才能收获友谊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朋友意义的界定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伴。玩到一起是前提,能够交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朋友,才是真正意义的友谊。可是,一份真心的友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真正的友谊需要孩子们的用心经营,有心灌溉,才能让友谊之花常开。尤其是对于心思细腻敏感的女孩子来讲,想要培育出一朵友谊之花,更需要用心经营。在孩子的生活中,友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交友,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能缺少友情,否则,人就会变得很孤独,甚至这份孤独是父母都无法理解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知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可能会一辈子都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而朋友就是这样一个不论贵贱,不分美丑,能够把你放在心底,彼此可以交心的人。

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女孩们,她们对友谊的认识尚为粗浅,有时候她们不经意间的言语和举动可能就会对一段友谊造成伤害。所以,作为家长,有义务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如何去经营一份友谊,从而在友情中获得快乐。

首先,父母想让孩子获得友谊,先要让孩子明白友谊的重要性。这一点,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语言典故、名人事例,比如“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等等,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有朋友的乐趣,孩子自然就会产生想要交朋友的想法。而只有孩子本身有这样的医院,她才能主动用心地去呵护一份友谊。

其次,让孩子懂得对朋友付出,朋友的感情是靠双方共同维持的,不能只有靠单方面的付出,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或者接受,当别人对你好的时候,对你付出真情或者物质的时候,孩子也要学会付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朋友需要帮助关爱和帮助的时候,要及时拿出自己的关心好的帮助,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礼尚往来,不能一味渴求别人,要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需要你帮助或安慰,如果朋友能够得到,就会感到很幸福。然而,这些抽象的概念,孩子往往很难理解,作为父母,不妨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比如,当收到好朋友的礼物时,要懂得回赠,而父母在这其中可以帮助孩子用心地挑选礼物,这个过程也可以加深孩子与朋友之间的了解,从而帮助她巩固她们的友谊。

第三,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告诉孩子,真正的友谊是不分贵贱美丑,不在乎出身高低的,而是两个人心灵上的相通,当孩子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要引导她,不要根据一个人的身份高低而决定是否与其交朋友,更重要的是看两个人是否具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让孩子学会礼貌、真诚地待人,无论是处在哪个年龄的人,礼貌都是和人交往最起码的基础,即使是再亲密无间的朋友,也需要彼此间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礼貌待人,才会让友谊之花常开。

育女心经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经营友谊,友谊如同盛开的花朵,需要精心的培育,不然就会枯萎,父母不仅要让孩子学会找朋友,更要教会孩子如何维系友谊的本领。

引导女孩摆正心态,正确与异性交往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会进入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发育期。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上会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很多孩子会对此感到好奇。尤其是伴随着收入年管理特征的改变,他们的情感也会进入青春期的朦胧,对性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时候的她们,正处在一个极度迷茫的状态,对于自身的变化,对异性的好奇和渴望,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尺度,都不足以把握。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最担心孩子出现早恋问题,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一旦陷入早恋,往往会影响学业。

所以,这一时期的家长,更要对孩子表示出极大的关爱和呵护,千万不能因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让孩子陷入早恋的泥潭不可自拔。

1.把握与异性相处的尺度

对于感情尚处在朦胧期的女孩,父母要引导她们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的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

2.教孩子学会自重

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多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告诉她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和集体生活,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

3.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

孩子在区分男女时,往往是根据衣服、发型或语声,如果改变了人的外表特征,许多孩子就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了,所以,男女孩子正常的交往时,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心,过于制止。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纯洁友谊。

4.提倡男女生之间正确的交往

教育孩子在男女交往时把握分寸,尊重并珍惜自己的感情。与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合理的需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正常的交往还会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但要让孩子知道,这仅限于在一种极自然的情形之下,大家完全纯粹的同学或朋友的心情在一起研究功课或游戏,心中应该没有太多感情的成份,那样才是有益无害的。而不能由着心中的感觉,放纵自己的感情,任其自由发展。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影响自己的前途。

5.为人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

夫妻之间感情和谐又不失互相尊重,不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得体,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男女交往的观点。也只有在这样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把握好尺度,而不做出有悖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少年,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心理是微妙、脆弱、敏感的,尤其是对情爱方面的信息更为敏感,稍受暗示他们就会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去模仿、去尝试,而现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时时诱导着他们,很容易导致男女生之间不正确的交往。这一时期,家长要尤其谨慎,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切记要给予女孩子正确的指导与帮助,让她尽快走出青春期的朦胧,把精力都放入学习中去,树立远大的志向,才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育女心经

在与男孩的交往上,家长给孩子正确引导的同时,仍然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不能过于独断专行,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对于女孩和异性之间的交往,家长对此要始终保持坦诚、关切、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帮助女孩平稳、健康地度过人生中的这一个多雨的季节。

她的爱情,让她做主

随着女儿年龄的不断增长,昔日那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小公主变成了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美少女,转眼,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做父母的都盼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成就一段美满姻缘,所以,总免不了在女儿的感情生活中插手干涉。在现代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干涉儿女的婚姻,因为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个美满的婚姻。父母往往认为:从花前月下走过,在柴米油盐中熬过,一段爱情到底能走多远,一段婚姻能否幸福,他们的见识和判断要远比还在围城外张望的子女高明得多,也英明得多,自己是过来人,肯定比儿女有经验,看人也多了一双慧眼。

自从有历史以来,婚姻的总体情况就不能让人恭维。为了结婚而结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一直这样麻木地延续不死不活的婚姻机制。现在做父母的人士,也是继承了没有人文精神的单纯婚姻世俗思维。教导子女面对婚姻考虑啥都可以,唯独不必考虑爱情。

因为父母在结婚之前就忽视爱情的重要性,在结婚后更是缺乏培育婚姻爱情的意志,麻木的生活麻木了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正确理解,所以,她们难免就会把自己无心中培养出来的意识强加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的婚姻尽兴霸道地干涉,并冠以爱的名义。但是,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有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让她的一生都在无尽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父母干涉自己的恋爱与婚姻,并为此而苦恼不已、烦闷不堪的大有人在,并且他们中大多数以女孩子居多。的确,每个做父母都希望自己一手栽培的小公主能为自己领回一位乘龙快婿,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呢?但是,父母们在对女儿的恋爱乃至婚姻横加干预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是否真的是从她幸福的角度出发?还是只是单纯地凭自己的喜好,仰仗着父母的权威而对儿女的婚姻进行干涉?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年轻时贫困潦倒,寄人篱下。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当时一个大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司马相如风流倜傥,卓文君才貌双全,两人一见倾心,私定终身。但是卓王孙因为司马相如的贫困,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为了能够与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起私奔。虽然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但是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卓文君并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寒困苦而后悔当初的选择,而是和司马相如同甘共苦,开了一间酒肆维持生活。后来司马相如一赋成名,二人终成一段佳话。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父母干涉子女恋爱与婚姻的缘由无非是经济条件、路程远近、对方人品等问题。但是,若非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而仅仅是因为对方家里的条件、出身、地域上的远近等等不是问题的问题就破坏了一段本可以成就的美好姻缘,是不是太过武断?

其实,作为父母,在对待女儿婚姻恋爱的问题上,还是应该以女儿自己的意见为主。毕竟婚姻是她自己的事情,与其相守一生,柴米油盐过日子的人是她而并非是父母,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是非善恶也都自己的判断标准。作为父母,应该教子女理解爱情和婚姻,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子女作出评价。只要对方不是因为明显的原则性问题(如暴力倾向、酗酒、赌博、对感情不忠等),做父母的就不应该对子女的婚姻太过干涉,而作为儿女,虽然有权利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但要懂得为自己选择的婚姻负责,要能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真正爱子女,就应该给予她们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百般阻挠,甚至利用亲情作威胁。有些母亲因为子女不听自己的意见,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而做父亲的则动不动就扬言断绝父女关系。这些做法都是卤莽而不值得称道的。父母的过分干涉,只会造成女儿将来的悔恨。

育女心经

对待子女的意中人,父母可以进行调查了解,沟通交流,了解他有无不良嗜好,是否值得子女相伴一生,切不可先入为主,一切凭主观臆测或印象一票否决。为了子女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多给他们一些参考与自由,相信她的选择,让她自己做主,相信她们有能力为自己谋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