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挪开墙角一摞书,用手使劲撬出墙角两块红砖,从里面掏出一个一大团已经泛黄的白纱布。
这团布摆在床上,两只枯槁的手将它一层层剥开,里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老式铝制饭盒。“这东西,能给我们俩一世的富贵。”老人看着我,那双浑浊的眼睛竟闪出贼眼一样的精光。
刚才,我还被几杯白酒呛得有些晕乎,这会浑身一个激灵,血液里的酒精都被惊得蒸发了。嘿哟,这个残疾孤寡老头竟然有起几分世外高人的模样,一顿饭的功夫,这宝贝是一件一件往外掏啊。
我脑子里飞速转动,猜想着这铝饭盒装的是啥?一般来说,能藏在墙砖后有两种东西,一是大老爷们的私房钱;二是爷爷奶奶的传家宝。这铝饭盒里塞得再满,也装不下“一世富贵”的私房钱,难道是金银?玉器?还是古董?
老头可能看出来我在想什么,脸上一副“你怎么也想不到”的笑容,将铝饭盒的盖子抠起。我不由把身子凑上前,见老人从里面取出又是纱布包裹的长卷。纱布解开,是一卷已经发黄的书。
我从老人手里接过书卷,摊开一看,繁体字写着书名《地藏菩萨本愿经卷》。翻开书页,里面是毛笔小楷抄写的经文: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
可能是电视鉴宝节目看多了,我心目中值钱的古董都是玉器、瓷瓶、名家字画之类的。这书虽然是线装,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但一本经书能值多少钱?但是人家当宝贝,我也不好显出轻视,只能一页页地翻看着。书的后半部写的是一段人物传记,用的是文言文,所以我看得半懂不懂,只知道是关于明清时期一个叫孔有德的人。
“你不知道孔有德是谁?”老头见我合上书,又高深莫测地笑了笑。
“不知道,历史课本上也没有提到过这人,看过的电视剧里好像也没有。”我摇了摇头。
“那你知道靖江王府么?”老头又问。
我头还是摇得像拨浪鼓。
“那你听我说一个故事,我再告诉你这书里的奥妙。”老头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给我讲了个一座王府和一对父女的故事。如果我一一写下来,内容太过庞杂,所以大致梳理如下:
至正年间,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利用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了朱明王朝。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明王的一统天下,采取了“夹辅王室”一招,首封十大藩王,其中特封了他的侄孙朱守谦为桂林靖江王。
洪武五年(1372),还在南京的靖江王府派人来到桂林,踏勘风水,寻找吉壤,最终选择在独秀峰南麓建筑王府。
明末崇祯煤山自缢后,第十三任靖江王朱亨嘉认为自己王府、王陵的风水好,竟以郡王之辈与亲王抢占皇位,而自称监国。这货以省城兵力与南明隆武朝廷抗争,结果兵败梧州。受命来王府擒拿朱亨嘉的思恩参将陈邦博,乘机将王府的珍器宝玩一一掠空,运至南宁府中占为己有。
至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49年),已被清廷封为定南王的孔有德,率领清军南下,占领桂林。
这孔有德原是明朝将领,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兵变,不久投降清朝,隶属汉军正红旗。崇祯九年(1636年),孔有德受封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
靖江王府成了孔有德的定南王府。这时前文提到的那个陈邦博眼看清军势大,便投了降,并用船装运上以前在靖江王府和其它各地劫掠的财宝,送给这孔有德,以表敬意。
可是两年不到,联明抗清农民领袖的李定国率领八万农民军和五十匹大象,从云南打到桂林,以“象阵前列,劲卒山拥”之势大败孔有德,直逼王府。
孔有德自知末日来临,放生了一子一女,令妻妾李、白二氏上吊,再火烧王府。在熊熊大火中,孔有德拔剑自刎,与王府和其所掠财物共付一炬。其家一百二十余口悉数被农民军所杀,孔有德的尸体也被李定国焚骨扬灰。
孔有德之女孔四贞,只身逃往北京,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封和硕格格,成为清王朝二百余年中绝无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孔四贞嫁给将领孙延龄后,受清廷准许举家南下。
三藩之乱爆发后,孙延龄首鼠两端,终被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所杀。后来吴三桂把孔四贞接到云南,以为笼络原定南王部属,事实形同软禁。孔四贞待在昆明八年,直到“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才辗转返回京师。
回到阔别16年的北京,孔四贞交出一直隶属其父的军队。孑然一身的她自此在北京西华门附近的南北长街居住长达30多年。孤寂中,她为所有死于战乱的无辜者诵经,晚景凄凉。有一种说法,传说孔四贞死后葬在北京复兴门外,该地因此至今名叫“公主坟”。
----------
说完故事,老头接过我手中的书卷,轻抚封面,“孔四贞是个奇女子。这卷经书独本,就是她晚年手抄,后半部是她为祭奠父亲孔有德而写下的传记。”
“这孔有德怎么听起来跟吴三桂一路货色,活生生一个汉奸啊。”我问了一句。
“哎,自古人言不公,盖棺未必就能定论。且说这孔有德的叛乱是在吴桥开始的,起因是大凌河城受到了清军围困,他奉命前往解围。那大明朝廷何等昏聩,大凌河之围不由辖管的河北出兵,却由山东半岛调兵,而且仅八百人,如同儿戏。明末处于小冰川时期,每到冬季都异常寒冷。那时北风正起,海面浮冰,损失惨重,孔有德率军不得不走陆路。路途遥远,装备笨重,又逢雨雪,可沿途州县的各级官僚对这些即将送死的士兵不仅不给一丝关照,还关闭城门,拒納一兵一卒。饥寒交迫,孔有德手下一名兵士偷了大户人家一只鸡,管家仗着主人在京为官,定要将这名兵士斩首不可,这才有了吴桥兵变……如果这孔有德只是个违背天地人心的大汉奸,又如何能以起兵的八百人壮大到一支一万三千多人的队伍。”老头说完,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悲悯。
“话说远了。”老头回了回神,问我,“你可知我为何将这卷经书视为至宝?”
“这经书是清朝唯一汉族公主手抄的,大小也是个历史名人,而且算起来也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古董,能值不少钱?”我半问半答。
老头摇了摇头,脸上又挂出那神秘莫测的笑容,“即便是佛家名师手抄,一本经书也算不得什么。你看,这书末页上的这首诗。”
我翻开末页,诗文如下:
王本尼山后,支分辽水东。
风云际会业,草泽见英雄。
皮岛才初展,吴桥富计穷。
天教投贵国,时至树宏功。
师仍承旧部,衔独授元戎。
袍解丰貂暖,筵运秘享融。
国号承基大,宗王拜殿同。
威扬平壤外,声震下垣中。
桂林除跋扈,南梧起疲癃。
反侧北看尽,功名惜未终。
大师成孤注,危城困其中。
来援音杳杳,出战无轴依。
冠裂肝俱碎,贞袍血尽红。
肯将身取贼,争觉气如虹。
独帛全遗体,丹忱报亶聪。
由来择善主,浩叹缅英风。
我又是一头雾水地看了半天,这不过是孔有德被农民军围困桂林城时写的一首绝命诗,实在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心里有些不耐烦,“老头,别卖关子了,想说啥就快说。我打小被老师逼着背文言文给背怕了,现在一看见这些文绉绉字眼心里就犯怵。”
“哈哈哈,好,那我长话短说。”老头说,“书里有说,这首诗是孔有德被困桂林时,写给女儿孔四贞的。可这孔有德是铁岭矿工出身,一辈子刀口舔血,并未听说有文墨情怀。危困中送女儿出城,生死诀别之际,却有闲情赋诗,你不觉奇怪么?”
老头不等我答话,接着说,“这首诗,我反复读了上千遍,但直到去年一个巧合的机会才发现其中奥妙。”说着,老头一脸激动神情,拿出一只笔在一张白纸上把这首诗抄写一遍,然后又在每句诗中圈出一个字,“你把这些字连起读读看。”
“王、业、富、贵、承、运、殿、下、南、北、中、轴、贞、取、独、善。”我一字一字念完。
“应该这么读:王业富贵,承运殿下,南北中轴,贞取独善。”老头说,承运殿正是靖江王府的主殿,而“贞”自然指的是女儿孔四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定南王的财富,都藏在承运殿下,位置在南北中轴交叉点,希望女儿孔四贞日后取出这批财宝,以独善其身。
“噢,这首诗里原来藏着财宝的秘密,古人真会玩。”我恍然大悟。
“恩,也就是说,孔有德被农民军围困桂林时,将所有珍宝藏于承运殿下。他一把火烧毁了整个王府,其实是为了掩人耳目,让世人以为所有珍宝都在火海中灰飞烟灭。”老头说。
“我年事已高,又拖着一条残腿,只要靠你去把财宝取来。我们俩一人一半,便有了这一世的富贵。所以,这是送你的一份厚礼,也是求你帮我一个忙。”老人紧紧握住我的手。
古诗、线索、财宝,这些不是电影里才有的桥段?难道是上天开眼,让我给捡上了?我心里翻山倒海般的激动,但旋即,一个疑问出现。
“即便是这诗靠谱,但这都是300多年前的事了。300多年啊,十几代人,说不定早有人看出来了,把财宝给取走了。”面对我的这个疑问,老头脸上却没有一丝疑虑。
“这首诗的秘密,除了你我,只还有一个人知道。”老头一字一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