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明王朝
2505000000037

第37章 王朝的最后时光(4)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奢崇明进逼成都,打着大梁的旗号,从四面向成都发起了围攻。当时,成都城内守城的明军仅两千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布政使朱燮元、周着和按察使林宰分门固守,死守城池,多次指挥士兵将奢崇明的进攻打退。十二月,各道援兵相继抵达,安岳、乐至两县也先后被明军收复。与此同时,叛军也先后多次派出援军到成都,双方接战多次,互有胜负。到十二月底,双方已相持80多天。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奢崇明部将罗乾象暗中与朱燮元沟通,表示愿意做明军的内应,这使得明军得以知晓叛军的全部动向。几日后,朱燮元令牙将周斯盛诈降,设下埋伏等待奢崇明,但被奢崇明逃脱。不久,奢崇明准备撤走。二十八日夜,罗乾象在叛军营中四处纵火,朱燮元率明军对奢崇明部发动夹攻,奢崇明父子奔往泸州,罗乾象则归顺朱燮元。这样,在被困102天后,成都之围终于被解。明军乘胜追击,三月,收复江安、新都、遵义。五月,明军进抵重庆附近,并对重庆发起了围攻。二十七日,叛军头目樊龙、张彤、何若海等31人被明军设计擒获,重庆被收复。六月,明军又收复了泸州。

就在奢崇明节节败退时,水西安邦彦又发起了叛乱,并且还非常嚣张。安邦彦是贵州水西宣慰司宣慰使安位的叔父。水西宣慰司辖地东起威清、平坝,西至乌撒,南抵安顺,北达赤水,介于川黔两省之间。从明初洪武初年起,安氏便世袭水西宣慰司宣慰使一职,管理当地苗民。

洪武十四年(1381年),安霭翠死,宣慰使之职由其妻奢香代袭。奢香死后,宣慰使一职由她的儿子继承。奢香曾前往南京觐见朱元璋,安氏每年都会向明廷贡献马匹及其他地方土产。万历末年,年幼的安位继承了水西宣慰职之职,并由其母奢社辉代管,但实际上实权都是由安位的叔父安邦彦掌握着。安邦彦颇具野心,一心想割据称王,得知奢崇明在重庆叛乱的消息后,便也开始积极筹划起来。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安邦彦挟持安位起兵,并自称“罗甸王”。当地的48支苗民的头目安邦俊、鲁莲等人也蜂拥而起,予以附和。

起事后,安邦彦首先攻陷毕节,接着又分兵攻陷安顺。洪边土司宋万化又纠合苗仲九股攻陷龙里。安邦彦自己则渡过陆广河直趋贵阳,并于二月七日以10余万的兵力围困贵阳城。贵阳城中当时的明军守兵还不到三千人,于是紧急招募新兵四千人。不久,总兵官张彦芳又率援军抵达,使城中兵力达二万余人。抚臣李法、按臣史永安与总兵张彦芳合力抗敌,多次将安邦彦的进攻击退。当时贵阳城内的粮食供应日渐紧张,仓库所储备的米本来仅二万石,而从围城开始城外居民就大量涌入城内,城内人口急增,米价猛涨,最后城内的居民只得以树皮草叶充饥。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初,巡抚都御史王三善率两万明军进抵贵阳城下。安邦彦错误地估计了王三善的兵力,以为其所率兵力达10万以上,担心己部会被王三善打败,于是便率军撤走。明军趁势掩杀,结果大胜安邦彦,安邦彦则率军退往陆广河外。贵阳城之围,从二月份城被围到十二月解围,历时十个月,城中的居民大部分被饿死,活下来的仅千余人。

王三善以两万兵力打败十万叛军,在当时威震中外,但王也因此生出轻敌之心。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王三善命总兵刘超渡过陆广河,直捣安位老巢。

同时,又命总兵官张彦芳渡鸭池,向安邦彦总部所在地发起进攻。这两路明军共有汉兵、土兵六万,结果均遭惨败。而直到这时,王三善仍不接受教训,还要会师对之进讨。其他将领认为泽溪以西,林密山高,不利于进军,但王三善未接受这些建议,并于该年闰十月,率六万人渡乌江,进驻大方(今贵州大方县)。但由于是孤军深入,援军没有跟至,并且粮食供应断绝,只得又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退兵,而安邦彦则乘机派兵紧随明军进行袭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等人先后战死。王三善本人也误中安邦彦属将陈其愚的诈降计,遭到安邦彦的伏击,被俘后遭杀害。

四川方面,天启三年(1623年)四月,明军收复遵义。不久,奢崇明的老巢永宁也被朱燮元率军攻克,叛军降者达两万余人。明军乘胜追击,连下红岩、天台二寨,接着又攻克旧蔺州城(今四川古蔺县)。奢崇明、奢寅父子走投无路,于是便投奔贵州水西的奢社辉。奢社辉既是奢崇明之妹,同时又是安位之母。六月,川兵入贵州龙场,捕获奢崇明的妻子安氏及奢崇辉、蔡金贵等人。之后,安邦彦与奢崇明合兵一处,尤其是天启四年(1624年)三月王三善被杀之后,奢安联军又猖獗一时,继任的总督张鹤鸣龟缩在贵阳城内不敢出兵,安邦彦气焰十分嚣张,甚至还自称“四夷大长老,号崇明大梁王”。

朱燮元采取了劝降的计策,并给那些下层土目发放金银财帛,以作招抚。天启六年,奢寅的部下阿引及水西苗老虎将凶悍残忍的奢寅杀死,不久便率部向朱燮元投降。二月,总督朱燮元因父丧必须回家守孝,巡抚闵梦得继任总督。他只是调度诸省明军与叛军周旋,而一直都没有将之彻底制服。

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明政府再次起用朱燮元。为便于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明廷又让他总督贵、湖、川、云、广五省军务,朱燮元便作出统一部署,令云南诸兵下乌撒;四川诸兵从永宁出发,下毕节;他自己则亲率大军进军陆广,逼进大方。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安邦彦和奢崇明合兵十余万进犯赤水,向北路四川兵发起迎击。朱燮元命令赤水守将许成名假装战败,以诱敌深入,随后他便紧急下令明军从三岔、陆广、遵义分头出击,结果一举将奢安联军击败,并杀死了安邦彦和奢崇明。

朱燮元认为奢安叛军已基本剿灭,于是便采取招抚的政策,发文告知安位,允许他投降,但安位由于受部属的挟持而继续与明廷对抗。朱燮元认为水西多山,地势险要,孤军深入,难以取胜,于是下令将水西包围起来,断绝其粮草供应,逼其投降。最后,水西在被围一百多天后粮尽。崇祯三年(1630年)春,安位向朱燮元投降。至此,持续近九年的奢安之乱被最后平定了。

名家回眸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冀曾这样评价:奢安之乱是平息了,但是明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异常惨重的。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前后持续十七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大规模交战持续九年。十七年的奢安之乱所用的军费开销对明政府来说,可算是不能承受之重负。

明朝末代皇帝之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于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自缢而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六日,当时明廷的形势十分危急,李自成所率的义军打到了昌平。无奈之下,崇祯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然而在场没人说话,人们所能做的唯有相对大哭而已。未久,昌平失守的消息便传来了,一时君臣相顾大惊失色。

十七日,北京城被围。而此时,负责北京城防的明军对起义军的围攻已无抵御之力。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只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叹息通宵,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将近中午时分,北京城上空忽然狂风骤起,黑云密布,一时间天昏地暗,就连太阳也惨淡无光。一瞬间,电闪雷鸣,大雨夹着冰雹瓢泼而下。守城的明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雹雨打得个个心惊肉跳,缩着脑袋,蹲在城墙上。起义军则个个精神抖擞,趁势猛攻京城。不久,彰仪门便被起义军攻陷,北京城外城告破,接着起义军又转而向北京的内城发动进攻。

天色刚黑,便有一个太监神色紧张地跑来向崇祯报告:内城也被攻破。崇祯帝忙问:“守城的官兵到什么地方去了?守城提督李国祯又在哪里?为什么会守不住?”太监回答道“守城的官兵早已逃散。”接着又说:“皇上您还是赶紧设法逃走吧!”崇祯还想再问一些情况,但这名太监转身便逃。崇祯连喊几声,可那太监却连头都不回便径自走了。

崇祯于是只得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紫禁城的最高点——煤山上,他放眼一看,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红艳似血。四周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也隆隆作响。见此,崇祯帝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很久才下山回乾清宫。

回到乾清宫后,崇祯决定准备后事。他于是提笔亲手写下给内阁的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辅佐东宫太子,提督内外军务。然后命太监将谕旨送往内阁,然而这时内阁中早已空空如也。撂下笔,崇祯感慨万分,不禁痛哭失声。苦闷到了极点的时候,崇祯帝愤然地站了起来,大声叫喊要左右进酒给他,身边的太监连忙给他把酒送了上来。此时的崇祯已是精疲力竭,感情由愤恨、失望转向了疯狂。他把周皇后和袁贵妃叫来,连呼左右倒酒,一口气饮了几十杯,然后又泪流满面地长叹道:

“朕上对不住列祖列宗,下苦了我百姓!”周皇后、袁贵妃等人也陪着流泪不止。

喝完这番悲怅失意的酒后,他又将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炤、定王朱慈炯召来,准备将他们托嘱给各自的外祖父家,只希望能够给自己留下一点血脉。那时定王才13岁、永王才12岁,都还是孩子,对当时的险境还全不知情,身上穿的还是平时的华衣美服。见此,崇祯说道:“皇儿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将绸缎绵衣脱掉,这会给你们招来杀头的危险的!”说完忙命左右寻来破衣,并亲自为他们将寻来的破衣换上身。崇祯一边为他们系上衣带,一边心情沉重地对他们说:“大明社稷就要完结了,致使天地祖宗都大为震怒,这实在是父皇的罪责和过失,但我已经尽力了。皇儿们今天还是皇子,明日就是百姓了。在战乱离别的时候,千万要记得隐姓埋名,不要出头露面,见到年纪大的人要称呼他们长辈老翁,见到年纪轻的要喊他们伯伯叔叔。万一保全了性命,一定要给父母报仇雪恨呀,千万不要把父皇今天的告诫给忘掉了。”说罢,他将他们紧紧地搂在怀中。对此,太子和二王子含泪应诺。周皇后上前搂住自己亲生儿子太子和定王,又将田贵妃的儿子永王扯来,四人哭成一团,最后三人在被周皇后连连叮咛之后才由太监领出。见状,左右无不痛哭失声。

托孤的事情完了之后,崇祯帝转头对周皇后道:“大势已去,你作为皇后国母,也应当自尽了。”周皇后听后,痛哭了起来,说:“为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最后,连劝你南迁的一句话你都不肯听,以致到今日这步田地。可这也是天命啊!今日能为大明社稷殉身,对我来说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说完,周皇后径直跑回坤宁宫自尽身亡。

这时,崇祯又赐白带给袁贵妃以及西宫众嫔妃,对她们说:“皇宫马上就会被敌人攻破,嫔妃一定不能落到闯贼的手里。你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守住贞节,以保全祖宗的礼制。”崇祯帝挥挥手示意:自尽吧!

接着,崇祯又想到了公主。崇祯心想:闯贼打进宫内,也不能让他们污辱了公主。于是他狠下心,提剑直奔宁寿宫长平公主住的地方。公主见满脸杀气的崇祯闯进来,便知道不妙,扯着崇祯的衣襟哭了起来。崇祯拔剑用袖子遮住面孔道:“你为什么要生到我的家中!”一剑砍去,公主举起胳膊挡,结果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接着,崇祯又杀了幼女昭仁公主及几个嫔妃。

杀完公主后,崇祯又前往察看后妃们自尽的情况。他先来坤宁宫,刚进大殿,便有一个宫女向他报告说:“周皇后自缢了。”崇祯摸摸周皇后的尸体,已经凉了,他哽咽着说:“好……好……”接着又转身来到了西宫。这时,袁贵妃自缢的绳子断了,人跌倒在地上,刚刚苏醒过来。崇祯见状,拔剑连砍三下,袁贵妃也倒地身亡。

这时来了一个太监向他报告说: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妃带到自己面前,然后持剑,一剑一个,全部杀死。这时他又想到熹宗的张皇后不知道怎么样了,于是忙又命一太监送帛过去让其自尽。过了一会儿后,太监来报:“张皇后也自尽了!”崇祯又喃喃地说:“好……好……”此时,崇祯的精神已完全崩溃,杀完亲人,茫然地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沾满鲜血的长剑和衣襟,整个人都痴了过去。

这时,“轰”的一声炮响,惊醒崇祯,他这才发觉已经是半夜了。崇祯不愿就死,也想逃出去。他于是叫来太监王承恩为其准备行装,接着他便换上便装,准备出城。他混在了太监中出了东华门,到朝阳门,假说王太监奉命出城,但守门的人请他到天亮时验明身份再出城。太监夺门又不成,他便忙派人到负责守城的戚国公朱纯臣家,朱的家人说朱出门赴宴还没回来。无奈之下,崇祯只得由胡同绕出紫禁城,奔向正阳门,却只见三盏白灯高悬在城门之上,于是知道正阳门已被义军攻占,只得返回,转而奔向安定门,但安定门城门紧闭,开启不了。这时天色已亮,崇祯知道已不可能逃出城外,在这种情况下,只得返回宫中。

回宫前,崇祯亲自来到皇极殿前敲响景阳大钟,想召集群臣,再商出逃之计。但到这时,他们早就都逃走了。大钟响了好久,也没一个人来,崇祯气得大骂百官该杀。

走投无路之下,崇祯想到了自尽。他踉跄着同王承恩来到了煤山。经过一夜的奔波,这时的崇祯已是狼狈不堪:身上只穿着一袭白色内衣,长发披散,右脚光着,只有左脚脚上还穿着一只朱鞋。来到山顶寿皇亭,崇祯回首望去,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原来响彻北京城内的喊杀声现在已经渐趋零落。崇祯知道北京已完全陷落,感到万分沮丧,心灰意冷。他用手扶着寿皇亭的柱子,不禁悲伤怨恨了起来:平时对大臣们都不错,可现在却没有一个人跟随在左右,真的是可怜可悲到极点了。想不到当年祖宗出于镇守江山、表示江山永固的目的而堆筑的万寿山竟然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两百多年的大明天下竟要在自己手里失去,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呢?想到这里,崇祯帝停了下来,伸手解下衣带,又用手颤抖地将它搭在寿皇宫下的一棵枯树的树枝上,然后自缢而死。死前吩咐王承恩,等自己死后,要将自己的脸部遮覆起来,以示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之意。

名家回眸

汤纲、南炳文在《明史》里陈述了崇祯的三大短板:“一是急于求成,导致了‘功令太严,吏苦束湿’;二是虚荣而刚愎自用,给奸佞之徒钻了空子;三是不信任百官,寄希望于宦官,加深了政治的混乱。”

孟森先生说:“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

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及其将亡,乃日有君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