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25036600000003

第3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纪元影片公司1915年

类型:黑白历史无声片

片长:185分钟(原版16格/秒)123分钟(24格/秒)

导演:大卫·沃克·格里菲斯

摄影:比利·比泽

主演:亨利·沃索尔饰“小上校”本

梅·马什饰弗罗拉·卡梅隆

莉莲·吉许饰埃尔西·斯通曼

导演简介

本书精选了中外电影电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89部,其中剧情片55部,非剧情片34部。每部作品从导演生平,内容梗概、拍摄背景、主题思想、叙事结构,影像特色、导演处理、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解析,同时,行文力求简洁、流畅。《影视精品导视》适合大专院校影视类专业学生和影视爱好者作为基础和入门教材。

大卫·格里菲斯是美国电影开创时期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于1875年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拉格兰基,曾当过新闻记者、消防员、诗人、流浪汉和冶金工人。

1907年夏天,格里菲斯接受了爱迪生公司配角的工作,由此迈入电影界。1908年6月,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描写一个女孩子被吉卜赛人拐走的故事。此后的五年间,他共导演了400多部影片,绝大多数是短片,题材十分广泛,有喜剧片、剧情片、恐怖片、西部片等各种类型。在1915年和1916年,格里菲斯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两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影片对处于幼年时期的电影语言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党同伐异》在票房上的惨败,使格里菲斯债台高筑,一蹶不振。1948年7月22日,格里菲斯摔倒在隐居的一家旅馆里,从此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大卫·格里菲斯之伟大,在于他是有意识地、综合地使用电影的技巧,他是开拓者,更是集大成者。

剧情简介

1860年,北方的奥斯汀·斯通曼即将成为众议院议会领袖,他有一个女儿埃尔西和两个儿子。南方庄园主卡梅隆家长子本,在一次偶然看到埃尔西的照片后暗暗地爱上了她。

不久,南北战争爆发。斯通曼举家拥护北方联邦,而本则参加了南方军队。战争中,“小上校”本受伤被俘,被送到埃尔西当护士的医院治疗。经过朝夕相处,埃尔西对本产生了感情。战争终以北方获胜,本回到南方庄园。随后不久,林肯遇刺,斯通曼执掌国家大权。他发出指令,将黑人提升到与白人完全平等的地位,并派黑人领袖林奇到南方去协助黑人行使选举权。

在林奇的操纵下,黑人选举大获全胜。白人于是组织了三K党,用暴力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本是三K党的创始人,而埃尔西坚决站在父亲一边反对三K党,立场的分歧使两人断绝了恋爱关系。陶醉在权势中的林奇,为强迫埃尔西跟他结婚,扣留了将他扶上权力宝座的斯通曼并逼他答应。在这一紧要关头,本率领三K党及时赶到,将埃尔西及斯通曼解救出来。与此同时,黑人正在围攻原野上小木屋里的卡梅隆一家,三K党人闻讯赶去及时救出了被围困的白人。

三K党人举行盛大的游行以庆祝胜利,因南北战争分离的本和埃尔西最终和解并结合。这一结合代表了国家的统一,即一个国家的诞生。

影片分析

一、主题

《一个国家的诞生》这一以南北战争时代为背景的影片,是弗兰克·伍德和格里菲斯根据托马斯·狄克逊牧师为赞扬有名的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而写的一部很坏的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的。在表现南北战争时,影片以南方庄园主长子本和北方姑娘埃尔西的爱情故事为象征,以混血儿林奇的蛮横、歹毒作为政治上的隐喻,表现了一个在战争灰烬中诞生的新民族。

这部影片暴露了自幼生长在美国南方的格里菲斯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的局限和种族主义的社会偏见。在影片中,他如实地反映了一些历史事件,例如林肯总统解放黑奴及被刺,但是却又歪曲了共和党人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最能反映出影片种族主义倾向的是,在形象和历史真实性上把黑人描写成为一群依靠暴力任意欺凌白人的优越种族。相反,恐怖主义组织的三K党却被粉饰成为“诚实的美国人所组成的一支英勇军队”。这种对于历史的主观阐释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纷纷表态、写文章,对影片的政治内容予以否定,特别是黑人极为不满。有的地方出现游行和骚乱,有的城市宣布禁映此片。对此,好莱坞著名剧作家霍华德·劳逊的批评是十分尖锐的:“格里菲斯的失败在于他一方面重视具体事实,而另一方面又完全不顾真正的历史力量。”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这样触目的矛盾。”

二、叙事结构

这部影片结构严谨,叙事清楚,节奏感强烈,非常容易为普通观众理解和接受。《一个国家的诞生》显示了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中极为高超的驾驭故事的能力。他把情节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其电影的叙事形式明显受到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格里菲斯曾说过:“狄更斯的写作方法就是我现在所使用的方法,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的故事是使用形象来叙述罢了。”

《一个国家的诞生》有着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戏剧性结构。开端:战争爆发前的田园般的生活,本对埃尔西产生爱情;发展:南北战争爆发,两家各支持一方,爱情发生分歧;高潮:种族矛盾激化,互相开战;结局:黑人激进分子被镇压,有情人终成眷属,国家统一。

影片的段落安排也遵循了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格里菲斯本人精心构思的产物,后半部分即黑人暴行和三K党出现的部分,是根据《同族人》小说改编的。格里菲斯在前半部分描绘了黑人和白人和睦相处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认为南北战争是师出无名、后患无穷的观点。这也为后半部分的黑人和白人的暴力对抗以及三K党的出现提供了依据。

襁褓时期的电影制作粗糙,情节简单,多为时间很短的单本片,观众也主要是社会底层人士。《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创了现代电影叙事的先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来电影的叙事都从这部影片和格里菲斯所拍摄的其他影片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

三、电影语言

彼得斯堡战役的场面是处理群众场面和宏大场面的一个典范。它开始是用圈入的手法来表现一个家庭在山上避难的情景。格里菲斯为了打破和舞台框相似的长方形银幕的单调感,广泛地利用了圈入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今天看起来虽已过时,但在当时却很流行。

格里菲斯以一种新的卓越的手法,交错地使用远景(如军队的行进)和大特写(如表现一只手吝啬地分配南军最后的粮食——烧焦了的麦粒)。片中有些画面很有史诗的情调,例如,“小上校”将旗帜插到敌军的大炮炮口里,或在炮火弥漫的原野上展示出双方作战的阵势。

在描写佛罗拉·卡梅隆自杀的场面里,影片一共描绘了三个人物,即黑人、小姑娘和想救她而未果的她的哥哥“小上校”。影片在表现天真的小姑娘漫不经心地走出自己的家进入森林的时候,用卓越的摄影技术使人们预感到即将发生的惨剧:暗淡的阳光浸浴着一片枯枝败叶的树林。黑人一步步迫近,小姑娘惊慌逃走,接着是黑人追赶,这时背景表现得更加荒凉。观众面前出现了层层的山岩和万丈的深谷。树枝挡住了梅·马许的去路,她孱弱的身体坠落万丈深谷之下。

在本片中,格利菲斯善于通过平行蒙太奇营造追逐和救援的紧张气氛,成为电影史上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场面。例如本的妹妹佛罗拉被黑人追逐,本前去救援不及是最经典的例子。镜头在三个人之间不停地交叉剪辑,节奏越来越快,营造了紧张气氛,令观众的心也逐渐紧张起来。影片结尾又一次运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蒙太奇剪辑。卡梅隆全家被困在原野上一座被黑人士兵团团围住的孤零零的小木屋里,三K党人闻讯前往救援。卡梅隆全家拼死抵抗、焦虑万状的画面,黑人士兵像一群乌合之众围攻小屋、久攻不下的画面和三K党白色马队疾驰救援的画面交替出现在银幕上,形成了宏伟壮观、紧张激烈的救援场面。

四、历史地位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是“打响美国电影第一炮”的历史巨片。格里菲斯以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才华和气魄,给世界电影史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杰作。

格里菲斯仅用了九周时间和十万美元就完成了这样一部杰作。到1931年,这部影片的收入已达1800万美元,到1946年观众人数超过2亿人次,至今仍保持着默片票房收入的最高纪录。萨杜尔写道:“《一个国家的诞生》使美国电影在企业经营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好莱坞得以摄制一些比意大利影片规模更大、更豪华的故事片,由此开辟了走向超级影片和巨额酬金的道路……影片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里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认为,格里菲斯“不仅创造了杰出的艺术作品,而且创造了一门全新的艺术。”希区柯克说:“今天,你每看一部影片,里面总有些东西是格里菲斯开创的。”埃弗森教授说:“格里菲斯和格里菲斯年代就像电影史的圣经,我是说,电影制作的真正圣经。直到大约1925年,每一位伟大的导演,不是跟格里菲斯一起工作过,就是从格里菲斯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没有他,简直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电影,或者电影的完全成熟将不知推迟多少年。”

(王万尧)

参考书目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电影艺术——形式和风格》(第5版),[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彭吉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