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档案
出品: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1953年
片长:118分钟
编剧:达尔顿·特鲁伯(Dalton Trumbo)
艾恩·麦克拉兰·亨特(Ian McLellan Hunter)
约翰·迪顿(John Dighton)
导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主演:格利高里·派克饰乔
奥黛丽·赫本饰安妮公主
导演简介
威廉·惠勒1902年生于德意志帝国阿尔萨斯地区(现为法国阿尔萨斯地区)。他的母亲是环球电影公司(Universal Pictures)创始人CarlLaemmle的表亲,凭借这层家庭关系以及他的才华,他在1920年来到美国,进入环球电影公司纽约办事处。1925年升为正式导演,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The Crook Buster》。
1936年,威廉·惠勒退出环球公司,转而与著名的制片人Samuel Goldwyn合作。在30年代后,惠勒迅速成为重要导演。Goldwyn也把惠勒租借给其他大制片厂拍摄影片。他在1938年与1941年为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Jezebel》和《The Leter》。从1936年到1946年,从《TheseThree》到《黄金时代》,惠勒与Goldwyn共合作了八部影片。这个时期正是惠勒艺术上趋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正在这个时期,惠勒极具前瞻性地探索了在当时还属少见的景深镜头。在这些景深镜头中,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人物处于对角的位置,而深焦的采用使得这种场面调度具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值得一提的是,这八部影片,有七部都是由Gregg Toland掌镜的。Gregg Toland是名作《公民凯恩》的摄影师。1942年,一部讲述为国奉献的战时电影《忠勇之家》为他赢得奥斯卡的肯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惠勒服役美国空军兵团,期间拍摄了战争纪录片。1946年,惠勒战后的第一部作品《黄金时代》,为他赢得了第二座奥斯卡奖。1953年,他执导了影片《罗马假日》,发掘出了杰出的演员奥黛丽·赫本。1959年,惠勒为米高梅电影公司(MGM)导演的巨片《宾虚》,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11项大奖,创造了当时奥斯卡影片中的获奖记录,也使好莱坞找到了对抗电视的法宝,重新使观众涌向电影院。
威廉·惠勒塑造了14位获得奥斯卡表演奖的电影明星,他本人也三次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他执导的《黄金时代》、《罗马假日》和《宾虚》都已经是电影史上的经典。1976年,惠勒获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剧情简介
大不列颠王室的安妮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将出访欧洲的各大城市,消息传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罗马,安妮公主很想尽情地饱览一下罗马的优美风光,可侍从们以公主身份高贵、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抛头露面为由拒绝了,并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公主假装睡着了,待侍从们出去后,她偷偷越窗溜了出来。然而没逛多久,医生给她注射的镇静剂就发生了效力,她在广场附近喷水池边的一条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时,美国新闻社的穷记者乔·布莱德里恰好经过这里,以为这是一个在狂欢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辆出租车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别沉,怎么也叫不醒。无奈,乔只好把她带回了自己的住所。第二天,报纸上的特别公告使乔意识到他带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于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写一篇关于公主内幕的独家报道。公主醒后发现了陌生的乔,乔连忙解释,公主才安了心。她向乔借了一些钱,然后告别了他,又到罗马大街上闲逛了。乔连忙给他的摄影师朋友欧文打电话,同时跟踪公主,在花园广场上佯装和她偶遇,便自告奋勇地要为公主做导游,骑着摩托车带着她游览罗马城,同时,欧文也驾驶着小汽车跟在他们后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而这一切,公主浑然不觉。公主的失踪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国王秘密派出了许多便衣四处寻找公主的下落。乔带领公主来到水上舞厅参加舞会时被便衣警察发现了,他们请公主和他们回去,而公主坚决不肯,警察们要强行绑架她回去,乔和欧文同他们厮打起来,而任性调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开心。趁着混乱,乔带着公主逃之夭夭……一天过去了,公主终于要回宫了,此时她和乔发现彼此间擦出了爱的火花。怎奈公主毕竟是公主,平民终究是平民,两人只能依依惜别。乔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将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声再见。
影片分析
一、战后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变化
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基础在战时开始动摇,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和整体风格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当然,在电影语言发展迅速的战后时期,仍有大量新的元素和方式深入到好莱坞电影的模式之中。
由于战争的影响,大量的电影从业人员由陷入战火的欧洲转移到远离战火的美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电影界业已成名的电影人,很多都在好莱坞开始新的电影工作。德国表现主义大量成熟的技巧,尤其是摄影和布光,开始影响传统的好莱坞的风格。
战争也使美国在战后产生许多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好莱坞电影的主题也因此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相比战前,此时的美国电影的主题往往更加尖锐和灰色。
《罗马假日》在影片的风格和主题上都显示出与经典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好莱坞电影新的变化。
二、“新现实主义”和“黑色电影”
《罗马假日》常常被人看做是浪漫爱情电影的代表,但把它放在类型模式的范畴中进行考察,会发现战后好莱坞电影变化的几个重要方向。而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风格上受到现实主义和黑色电影的影响。
战后欧洲最重要的电影潮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惠勒在二战期间拍摄纪录片的经历都在《罗马假日》中有着明显的影响。影片中穿插的纪录片断以及影片最重要的部分——公主和记者在罗马城内的漫游都有着明显的纪实风格:街头实景(这一点在片头字幕中也得到了强调),自然光拍摄。
而在影片另外的部分,又采用了与纪实风格完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公主所来自的环境。如在影片开头公主会见宾客以及结尾公主接见记者的段落,影片大量采用深焦镜头展现宫殿中人物与空间的反差,强调空间对人的压抑;在公主离开记者的段落,明暗对比强烈的布光也凸现出环境气氛以及对人物情绪的强调。这些通常被认为属于“黑色电影”的风格手法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三、“爱情电影”的主题
“现实主义”和“黑色电影”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的混合形成了影片不同于一般好莱坞爱情电影的主题。换言之,主题与风格之间保持了某种默契关系。
传统好莱坞电影中,阶级和爱情的关系是协调的。例如在《一夜风流》中,主人公分别是穷记者和富家小姐,两人的阶级差异不仅没有造成两人爱情关系的阻碍,反而是爱情产生的根源。而在《罗马假日》中,公主和记者或者说两个不同阶级的环境以截然不同的影像风格来表现,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宿命性的,因而也是不可改变的。两人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阶级差异的无法改变和弥合的性质。两人的爱情从根本上来讲,只是展现某种不可能的美好,或者说是两人(当然主要是公主)对自己的某种生活困境的憧憬。这种更为现实和更为悲观的主题反映出好莱坞电影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也说明任何一种电影模式都是需要在新的社会条件和电影环境中不断调整的。
(徐萌)
参考书目
“中文电影百科”网站“William Wyler”条目,http://www.cinewiki.cn/w/William_Wyler.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