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档案
出品:Nouvelle edition francaise 1939年
片长:110分钟
编剧:让·雷诺阿(Jean Renoir)
卡尔·柯奇(Carl Koch)
导演:让·雷诺阿
主演:Nora Gregor饰克里斯蒂娜
让·雷诺阿饰奥克塔夫
导演简介
让·雷诺阿1894年9月15日生于法国巴黎,1979年2月12日逝世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他是法国大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次子。1915年,他在一战中右腿负伤,养伤期间开始迷恋卓别林的影片,从此成为影迷。1924年,雷诺阿拍摄《水姑娘》,该片为雷诺阿的导演处女作。
1926年,完成《娜娜》一片,引起巨大争议。1931年的影片《母狗》是雷诺阿进入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的标志,全部使用同期录音,大量实景拍摄。1932年,自编自导影片《布杜落水遇救记》,此片在批评界和商业上均获成功。1934年的《托尼》被认为开创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河。1937年,编导影片《大幻灭》(La Grand Illusion),取得了艺术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获193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集体奖、1938年纽约最佳外语片奖。1939年编导并主演《游戏规则》。这部揭破上层阶级社会结构的影片受到禁映,影片的全本直到50年代才得到恢复放映。1940年12月,因德军占领法国,与迪多·弗里尔应邀赴好莱坞拍片,从此侨居美国。
旅美期间,雷诺阿导演了《吾土吾民》、《南方人》等影片。1948年1月,因对好莱坞的制片体制失望,雷诺阿尝试自组剧组独立制片。1950年,他在印度导演影片《大河》(The River)。此片为雷诺阿第一部彩色片,是雷诺阿后期代表作之一。1979年2月12日,雷诺阿逝世于美国贝弗利山寓所,享年85岁。5月初,遗体运回法国,下葬于爱索瓦其父与其兄身旁。
剧情简介
二战前,法国飞行员安德烈·朱利约完成了用23小时飞越大西洋的壮举。但在欢迎的人群中,却没有克里斯蒂娜的身影,朱利约异常绝望。为了安慰他,老朋友奥克塔夫答应让他见到克里斯蒂娜但他同时警告朱利约不可胡来,因为和上流社会的女人打交道,一定要懂得她们的规则。奥克塔夫说动了克里斯蒂娜,请朱利约到别墅做客,并且征得了克里斯蒂娜的丈夫罗伯特的同意。这天,当朱利约出现在别墅时,客人们纷纷上前向他表示祝贺。
眼前的场面刺激了克里斯蒂娜的虚荣心,她向众人公开了她和朱利约的关系。而此时的罗伯特正被他的情人热纳维埃芙缠着。他已决定和热纳维埃芙分手,热纳维埃芙希望罗伯特再抱她一下,回味一下以前相爱时的幸福。正当他们紧紧拥抱时,克里斯蒂娜看到了这一幕。晚上,克里斯蒂娜找到热纳维埃芙,经过一番会心的商谈,两个女人达成了某种默契。晚会上,热纳维埃芙再无顾忌地与罗伯特亲热,克里斯蒂娜则挽着另外男人的手聊天。朱利约终于找到了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提出要跟他远走高飞,这使朱利约既激动又为难。
突然,罗伯特看到了他们,扑上去和朱利约厮打起来。就在俩人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奥克塔夫却与克里斯蒂娜躲在阳台上,回忆着他们青年时代的生活。奥克塔夫想和克里斯蒂娜远走高飞,但当他看到仍痴情不改的朱利约时,改变了主意。他让朱利约把大衣给克里斯蒂娜送去,正当朱利约兴冲冲地去找克里斯蒂娜时,被马夫误以为是妻子的情夫,一枪打死。朱利约死了,只有奥克塔夫真正伤心地哭泣。克里斯蒂娜似乎与罗伯特没有了嫌疑,整个庄园又恢复了平静。
影片分析
一、独特的风格
作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重要成员,雷诺阿的电影也总是以怀旧和感伤的笔调描绘人物的幻灭和死亡。但雷诺阿的重要性在于他对同类主题在风格和形式上的独特把握。
乔治·杜萨尔《世界电影史》中评价说:“雷诺阿没有忘记对形式的注意,但他总把这种注意置于服从主题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反映人物在他们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他把人物和自然结合在一起,这种自然背景从影片《包法利夫人》到《游戏规则》,都常用深焦镜头来拍摄,使近景和远景都同样清楚。”的确,雷诺阿对于电影形式与风格的注重在《游戏规则》中有着独特的体现。
影片讲述一位有名的飞行员爱上了一位贵族的妻子,而这位贵族正设法甩掉妻子,因而引起了一系列的混乱。这些人物一起去参加在乡村别墅的聚会。而仆人之间的关系与上层阶级的关系形成了呼应。这些混乱的关系在聚会中得以充分地展现。这些人物穿梭于各个房间,制造出各自复杂的关系。
为了表现这样的主题,《游戏规则》动用了庞大的布景,以及大量的摄影机运动,来表现人物的举动对其他人物所造成的影响。除了深焦镜头的使用,对画外空间的利用也是影片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二、“愉快的戏剧”
让·雷诺阿在慕尼黑事件发生后不久开始摄制这部影片,当时他也曾这样宣称:“我们将要摄制一部‘愉快的’戏剧;这是我毕生的一个愿望。”这部影片把缪塞的喜剧《玛丽安娜的幻想》搬到了现代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背景里来。雷诺阿在这部影片里既是编剧,又是对白作家、导演、制片人甚至兼任演员。
《游戏规则》与其说是喜剧片,不如说它更像一部追逐喜剧。但在它华丽的辞藻下面贯穿着一种讽刺:从影片序幕上引用博马舍(1732—1799,法国戏剧作家,《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的话,可以看出雷诺阿的抱负。在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夕,他想重拍一部新的《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部戏剧中,厨房要占有和客厅同等重要的地位,佣人要教育他的主人,忠告他的主人,甚至最后由于疏忽还杀死了他的主人。
雷诺阿的《游戏规则》实际上并不算是严格的喜剧。片中某些喜剧性的段落是按追逐片的节奏来处理的;另一方面,在索罗纽打猎的情景则好像为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残酷悲惨的主题。结尾由于混乱而引起的死亡最终也被掩饰起来,这也暗示着整个中产阶级的状态。
三、《游戏规则》的历史与命运
让·雷诺阿在1937年的《大幻灭》和1938年的《衣冠禽兽》(TheHumanBeast)获得成功和认可后,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室来拍摄《游戏规则》,可惜的是影片在1939年首次发行时无论在评论界还是票房都是惨败。《游戏规则》是雷诺阿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战前法国电影中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影片是雷诺阿发展的顶点,但由于商业上的失败,它也是雷诺阿在法国电影生涯的一个结束。在奇怪的和平时期,《游戏规则》预示了以后“奇怪的战争”(英法在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对德宣而不战的“战争”)可笑而悲惨的结局。影片在上映时受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因此不久就停止公开放映。几个星期以后,战争终于爆发了,军事检察机关下令禁止上映这部影片,理由是:这部影片会“使士气趋于涣散”。
随后该影片的原始胶片在二战中被严重损毁。1959年,这部电影进行全面修复和编辑后重新上映,得到观众和评论家一致好评,被认为是难得的永恒经典,得到了它在电影史上应有的地位。
(徐萌)
参考书目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