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
2500900000029

第29章 轻松提高孩子成绩的法宝记忆的三种魔力(4)

在高三作文训练中,我建议用几个比较熟悉的例子,然后去挖掘它的深层内涵,再来套用到不同的作文题目当中。这样比较节省收集材料的时间,而且可以灵活地运用,以不变应万变,效果也相对比较好。今年高考中,我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在作文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我语文学得好,得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上高一后,他们就“逼”我写随笔,刚开始我为交差而写,到后来就形成了习惯,这种坚持让我受益匪浅。不但可以练笔,也是调节心情的方式。“心里有些东西写出来心情就会好些。哪怕单纯抄写文章也行,写字本身就能让人心情平静。”

英语听力。不一定抽大量时间练习,什么时候有空就听一听。我总是在午饭后、晚上睡觉前进行听力练习。成套的英语听力题也买过一些,也会买一些磁带,主要是听听老外怎么说话、找找感觉。大多时候是用学校发的资料。

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考前两个月,几乎每天老师都会发一套试卷,上面有五六篇阅读理解。做错了的题就回过头读文章,想办法自己想通。实在想不通也没法子,对文章的理解本身就有个体差异。好在一道题不理解并不会影响理解其他文章。坚持是必需的,要保持一种感觉。

答卷时做题的节奏要掌握好,不能太快或太慢。要保持头脑清楚,争取一遍做对,特别是计算量大的题目。做题时太过匆忙寄希望于答完卷检查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自己的错误自己不易发现。

我觉得要做好学习这件事,一定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对待知识决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任何一丝侥幸心理都会在考试中让你漏洞百出。所以,对于每一点知识,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啃透。再简单的东西,仔细抠,都有内容。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难题往往难不倒你,倒是一些有关基本概念的简单问题让你束手无策,所以,我们不能对知识有一点忽视。

另外,高三选题做时要精做,以课本为纲。要想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做题必不可少,但做题时要注意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与方法技巧,并与你已经掌握的做一下联想、比较,必要时要在题目旁边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我觉得参考书不宜看太多,课本才是最重要的。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每一段文字、每一道习题都有丰富的内涵。也许你看到某个知识点时忽然联想起以前的某点知识,这就是你发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

最后,还要时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这样学习时就能真正陶醉在知识中,不要有太浓的功利色彩。考试后要认真总结,对自己所出现的知识、技巧、心理上的偏差做校正,积累经验,平时的得失不要计较太多。心态平和,大脑才能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高考前,我竟然一点都不紧张,高中三年,我一直觉得只要自己正常发挥一定是学校里的第一名。我按照自己的原则积累知识,从容赴考,轻松闯关。

说到女儿姜雪峰,姜先生流露出无尽的爱意,他认为女儿成功的特点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有多么聪明,而是勤奋、好问,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复习时功课时懂得记忆规律。这才是她成功的基础,他说:

我是计算机工程师,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平时雪峰也喜欢搞程序设计。但她很会处理学习和业余兴趣之间的关系,就是把玩电脑当成是学习过程中的“调剂”,两者相互促进。这与平时我们对她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很注意她的用脑艺术。虽说脑子越用越灵,但必须讲究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不开“早车”、“夜车”,保证睡眠。在学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休息。不同的功课,可以采取交替学习的方法。特别要养成讲求效率的好习惯。

要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因为人的左右脑功能不一样,记忆需要左右脑协调配合。现在孩子的学习,使用左脑比较多,右脑用得比较少,为了提高右脑的活力,可以做单侧体操,有意识地增加左手、左腿、左脚的运动机会,刺激右脑,使之得到锻炼。上初中后,雪峰每天都要做半个小时的体操。她说运动后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记忆东西也很牢固。

状元杜京的父亲说:可别小看记忆,记忆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记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语单词记忆为例,第一次可能几秒钟;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几分钟到几小时;再重复就能几天,甚至几个月。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

数量律: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储,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联系律: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有知识发展、衍生或转化而来的。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转化律: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之后外来信息就能长期、牢固地保存在脑海中。

干涉律:当一个新的信息输入后,它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干扰。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强,称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扰,称为“负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记忆,负干涉则对记忆起抑制作用,所以,孩子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

强化律:强烈、新鲜的刺激能激起兴趣,使人感受突出,就会使记忆强化。规律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中学生在运用这些记忆规律时要因人而异、因记忆对象而异,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和特长出发,来理解和驾驭这些规律。

记忆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强的记忆能力,那么,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展示,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让孩子遵循记忆规律。记忆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为了减少遗忘,要及时进行复习。大量的研究证明,遗忘的重要原因在于识记后缺乏巩固复习。“遗忘规律”表明识记后最初的时间内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步变慢,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根据这一规律,只要对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多次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每次复习之间的间隔可以逐渐加长。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与人之间记忆的差距,主要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只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世界记忆大师张杰老师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些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种记忆的方法,经过不断训练才有令人羡慕的记忆力。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关键是要他们学会和掌握记忆的方法和规律。

梅朝耀点评

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记忆,是人的智力活动的重要标志。一个人记忆力强,会为他的智力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储备”。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提高记忆力,应该先了解有关记忆力的一些基础知识,寻找记忆规律。

一般来说,按记忆的目的性和采取的方法,可以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所谓有意记忆,就是具有自觉目的,通过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所进行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记忆都是有意记忆。有意记忆按其记忆方法不同,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或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时的强记,主要方法靠反复复习。意义记忆是在首先理解材料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记忆,其方法是在理解材料含义和掌握逻辑关系基础上反复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二者都需要。而所谓无意记忆,就是没有自觉目的,没有进行意志努力,没有采取一定方法的记忆。这类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在学习过程中较少。

人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据科学家研究,一个正常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的知识总量,一个人的一生能储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这种能力,再好的计算机也比不过。一个孩子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只是使用大脑仓库的极小一部分。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据史书记载,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小时候曾经记忆能力不强,念书时,背诵的作业总不能顺利完成。老师检查时,他往往丢三落四。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之后,加强训练,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背诵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记忆力较强的人,为他以后成为大学问家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