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24963000000041

第41章 放手一搏,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了一个好主意,这是一件好事,但要着手实施,便需要冒一点风险。但要知道,不去尝试,不去冒险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外出经商,火车行驶在一片荒芜人烟的山野之中,人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前面有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特别的风景,有不少乘客开始议论起这房子来。

返回时,年轻人灵机一动,他中途下了车,不辞劳苦地找到了那座房子。房子的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房前驶过,噪音实在使人受不了,本想卖掉房子,然而房屋的造价不菲,又不能以太低的价格出售,因而很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在仔细权衡之后,年轻人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将自己仅有的 3 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处在拐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都会减速,疲惫的乘客一看到这座房子就会精神一振,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的了。很快,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推荐房屋正面这道极好的“广告墙”。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座房子,在 3 年租期内,年轻人就收获了 18万元的租金。

世上各行各业,没有不冒风险的。结婚需要担心离婚、工作需要担心失业、走在马路上还需要担心被来往车辆撞到呢。那些创业者就更不用说了。世界 500 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只有 30 年,国内创业者最终也只有 15%左右成功。各行各业都像金字塔,成就越高者就越处在金字塔的上层,所占比率就越小,关键是不管在哪一行业,你都要努力让自己去靠近“金字塔”的上层。当你真正掌握了一个行业的精髓,你就是不可击败的了。

有个年轻人,原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然而,年仅 26 岁时,他便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了;在短短 7 年时间里,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 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 3.38 亿美元的财富;2003 年,他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要成为汽车大王……他就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是什么成就了他青年创业的神话,成为商界奇才的呢?很多人认为是智慧和汗水,而他则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1966 年的一天,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书,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坚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能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

1987 年 7 月,21 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院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常言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 5年的时间,26 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 301 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 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公司总经理。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 2 万~3 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这方面研究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相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了。但王传福坚信:“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显。”1995 年 2 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借了 250 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 20 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这一次的冒险成就了今日的“电池大王”。

在这个世界上,发现就是成功之门;适当地冒险精神是进入这个大门的钥匙。不要为了避免危险而变成胆小鬼,要做有一定把握,但勇于冒险的事情,这是成就事业的最好的方法,而且一旦决定要做某件事,决定做好某件事,就一定要充满自信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