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话说南疆 画说南疆
24946900000014

第14章 绿洲人的传奇人生(1)

Oasis People's legendary life

一无所有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妇女分娩前要从水磨坊的水槽上跨过去

新疆南部维吾尔人的分娩礼,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没有现代化医院的年代,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母亲将承担丧失生命的危险。中原地区把人的生日又称做“母难日”,新疆南部维吾尔人的谚语说道:“分娩就是一场战斗。”

在大多数情况下,维吾尔妇女都要回娘家分娩。估计着离分娩的时间不远了,孕妇就会让丈夫套上车,把自己送回娘家去。娘家的母亲、嫂嫂、出嫁了的姐妹们商定一个好日子,为孕妇举行分娩礼。在分娩礼的前一天,大家认真仔细地把一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一种叫做“阿地尔阿斯曼”的据说具有避邪作用的草点燃,反复熏这个房间,这就是专门为孕妇准备分娩的房间。她们帮孕妇洗一次热水澡,梳好头发,换上干净宽松的衣服。

举行分娩礼这一天,要把接生婆、乡邻中生孩子最多的几位年长的妇女请来参加仪式。这种仪式当然少不了祈祷程序,因此还必须得请一两个毕维(女性神职人员,多为兼职)来诵经祈求真主的护佑。

毕维诵经之后,来宾说一些祝福和宽心的话,在家里的仪式就算结束了。然后有一两个年长的妇女带着孕妇到水磨坊去,继续举行另一个仪式。

新疆南部的人吃面粉,因此绿洲里到处可见到水磨坊(现在电磨大普及,水磨坊的活就少得多了)。

那位大妈领着孕妇站在水磨坊后面,一阵默祷之后,便让孕妇手上托着一个鸡蛋,从磨坊的水槽上跨过去,在跨过水槽的同时,让手里的鸡蛋掉到水里。

这个仪式的含义不难理解:就是为了孕妇在分娩的时候能像水槽里流下的水和落下的鸡蛋那样顺利。这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的遗风。

现在的孕妇大多在医院里生产,分娩礼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分娩礼中祈祷仪式却是一定要举行的。

分娩后的妇女至少要啃一个羊头

维吾尔族妇女顺利分娩以后,家里人给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维吾尔人认为羊头的营养非常丰富,是大补,因此妇女生产之后,娘家要给她煮一个羊头吃。而婆家在听到儿媳妇顺利生产的消息后,婆婆或者姑嫂们就会来看望,同时对娘家表示感谢和慰问。在来看望产妇的时候总会带一个煮熟的羊头来。

汉族妇女生孩子后禁止吃凉的东西,但是维吾尔人不信这个,他们认为只要是有营养、进补的食品,无论凉着热着都可以吃、可以喝。产妇可以吃酸奶,而酸奶是必须凉着吃的。有时候产妇觉得燥热,她甚至可以喝冰水等冷饮。这一点与西方人相似,西方妇女生了孩子就吃冰淇淋。维吾尔妇女和西方妇女并没有因为生孩子的时候喝了冰水、吃了冰淇淋而影响牙齿,恰恰相反,她们的牙齿大都很好。

命名礼是一个庄严的仪式

孩子出生第三天或第七天,要举行命名礼,仪式上还得有近亲中的长辈。

仪式开始前,主人用包子、确曲尔(维吾尔式馄饨)一类便餐招待来宾,便餐过后仪式即开始。婴儿的姥姥或奶奶将婴儿包裹在干净漂亮的小被子里,从母亲身边抱出来交给阿訇。阿訇跪坐在“佳依乃玛孜”(礼拜毯)上,双手接过婴儿,先对着婴儿的右耳朵轻声念诵祈祷词,然后对着婴儿的左耳朵轻声祷念赞颂真主的祷词,并呼唤为婴儿选定的名字:“今后你就叫某某某”。

为孩子起名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家里人事先商量好了,或者在请客人吃命名礼便餐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商定小孩的名字。现在的人喜欢采用这种形式。

另一种是由阿訇按真主的旨意来定。阿訇郑重地把一本《古兰经》放在面前,默诵一阵经文以后,闭上眼睛打开《古兰经》,用手指随意指向一段经文,睁开眼睛在手指的附近寻找,在那里出现的圣人、信士的名字,就是这个孩子的名字。如果一次找不着,就进行第二次,直到找着了一个名字为止。现在仍有不少人在使用这种方式。

阿訇把新生儿的名字重复三遍,将婴孩轻轻放在炕上顺手一推,把襁褓推了一个滚,婴孩受惊吓大哭起来。近旁的年长者赶快将婴孩抱起来,叫着婴孩的名字哄着逗着,按自己的心愿说着祝福的话,然后把孩子递到下一位客人的手中。这样按辈份和年龄顺序依次传递下去,最后传递到了孩子的父亲手里,父亲则把孩子送回母亲身旁。

至此,命名仪式宣告结束。

起名叫托乎达的人有可能成为堵水口时的牺牲者

南疆的维吾尔族从公元10世纪皈依******教以后,民族文化全盘******化,他们为孩子起的名字也以宗教人物和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名字为主。

与《古兰经》内容有关的名字有:阿里木(学者)、哈拉汗(伟大的汗王)、阿迪里(追求公正者)、哈里克(创造者)、巴图尔(勇士)、艾则孜(有力量的、伟大的、珍贵的)、热合曼(至仁的)、萨比尔(善于忍耐的)、萨迪克(忠诚的)、艾尼(富有的)、艾尼瓦尔(最光明的)等。

以植物和花卉为名的基本上是女孩子,典型者有:罕古丽(蝴蝶花)、热娜(月季花)、热依罕(紫罗兰)、古丽苏茹赫(玫瑰花)、玛依莎(禾苗)、奇纳尔(条悬树)等。

以金石为名的是男孩,典型的有:普拉提(钢)、铁木尔(铁)、塔西(石头)等。

以所崇拜的日、月、星命名的有:昆(太阳)、昆吐尔迪(太阳出来了)、夏合甫(星)等。女子人名有阿依(月亮)、凯麦尔(月亮)、阿依姆(月亮般的女儿)、玛依努尔(皎洁的月亮)、阿依图拉(满圆的月亮)、祖合拉(金星)等。

以先哲和其他宗教人物为名的多是男子,比如:买买提或马合木提(穆罕默德)、伊不拉音(服从真主者)、艾萨(第七位圣人,即耶稣)、伊力亚斯(真主的力量)等。

富于宗教意义的男人名字有:苏来曼(结红色果实的一种植物)、玉素甫(增多了)、达吾提(曲调、音律)、斯拉木(服从,即******)、阿不都热苏里(圣人的使者)、伊玛奈(信仰)、艾拜布拉(真主的朋友)、阿不力孜(真主的奴仆)、塔里甫(宗教学生)、阿吉(朝觐者)等。

富于宗教意味的女名有:阿瓦罕、阿瓦古丽(蓝天、深绿色,“阿瓦”即夏娃)、麦日叶姆(祈祷者、苦涩的)、帕缇曼(断了奶的)、萨热(愉快、安宁、香甜)、阿依仙姆(好生活、忍耐的)。

以孩子出生的顺序为名的,男名有:艾克拜尔(大儿子)、亚阔甫(第二个婴孩)、艾合坦木(最后一个儿子)、坎吉(最末的)等。女名有:热比亚(第四个女儿)、哈缇曼(最后一个女儿)等。

以孩子出生的时间为名的,男名有:吾守尔(******教历一月)、赛派尔(教历二月)、日杰甫(教历七月)、巴拉提(教历八月)、肉孜(教历九月,即斋月)、库尔班(牺牲,教历十月,其时有古尔邦节)、奴尔肉孜(春节)、海依提(节日)等。女名有:阿孜娜(星期五)、娜赫尔(白天)、娜吾巴哈尔(早春)、巴哈尔(春天)等。

图尔迪(站住了)、吐尔逊(让站住)、吐尔洪(稳定的)、图鲁甫(萝卜、固定的)、托合提或图乎达(站住了)等名字,与汉族小孩的“拴柱”、“锁柱”、“铁锁”、“石头”等乳名有着相似意味。

绿洲中基本上不下雨,也就不能靠天吃饭,渠水是一切生命的源头。特别是春天的渠水,关系到一个地方的人整整一年的生存。在过去,如果水渠被冲开了一个大口子,大家用了最大的努力仍然堵不住的时候,就会把一个叫图尔迪或托乎提的人扔进水渠的决口处,用他的身体来堵水。人们认为,叫这类名字的人是有福气的、幸运的,他们的名字可以产生令决口处的水停住、站住的作用。

男子人名后面如果附加上阿依(月亮)、古丽(花儿)、罕(女士)、克孜(姑娘)、尼莎(女士),比如“图菘娜依”、“图菘古丽”等,便成女子人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维吾尔人中出现了一些新名字,比如阿扎提(解放)、尼加提(拯救)、艾尔肯(自由)、库吐鲁克(喜庆的、吉祥的)、拜合提亚尔(洪福无量)、多里昆(浪潮)、亚里坤(火焰)、艾热提(干劲)、艾里拜尔(胜利)、阿力甫(胜利者、凯旋者)、伊里哈尔(先进者)、艾孜买提(好汉)等。

维吾尔人有在人名上加前缀和后缀,使名字变为敬称与爱称的习俗。男子常用的缀词有“阿洪”;阿洪应为阿訇,原指宗教神职人员,用于普通人名后面作为敬称时就不再是宗教神职人员的阿訇,而成了世俗的阿洪了。在农村或城镇普通市民中,成年人名字后面多有“阿洪”、“拉洪”、“麻洪”(为“阿洪”的变音),比如“托乎达洪(托乎达阿洪)”、“艾拜拉洪(艾拜布拉阿洪)”、“阿斯麻洪(阿斯木阿洪)”。

在年轻人的名字后面可以加“江”,使其名字变成爱称,比如“买买江”、“艾尔肯江”。“江”是生命的意思,用在人名后面,就是“命根”、“宝贝”的意思。但是男子年龄大了以后名字后面仍然有“江”,比如著名的维吾尔族当代诗人铁依甫江,就不能用爱称去理解了。

毛拉原指宗教学者,加在男子人名前面,就成了对有学问者的敬称,比如“毛拉艾合买提”。巴依原是财主、富翁的意思,加在男子人名后面,也成了敬称;比如“艾萨巴依”,译成汉语应该是“艾萨老板”的意思。

有少数的维吾尔男子人名后面加了“汗”,“汗”是高贵的意思,名字后面有“汗”的男子会令人肃然起敬。新疆北部的哈萨克人男子人名多有“汗”,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有关部门曾对少数民族人名后的“汗”做过规范,规定女子人名后的“汗”要用汉字“罕”或“汗”,而男子人名后的“汗”要用汉字“汉”。

在女子人名后加古丽(花儿)、阿依(月亮)、克孜(姑娘)、罕(女士)、尼莎(女士)等也可以成为爱称和敬称。

诨号起着姓氏的作用

维吾尔人没有姓氏,父名就是儿女的姓。与汉族人相反,维吾尔人的本人名在前,表示姓氏的父名在后,比如艾买提的儿子赛买提,全名就是“赛买提·艾买提”。

新疆南部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可用作人名的词组却没有多少递增,这就使得重名成了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突出。

新疆南部的农村里,盛行着请阿訇从《古兰经》中求赐名字的传统,八九百年以来,人们一直从这部经书中选名字,大家的名字起来起去就起重了。在新疆南部的农村中,你如果到某个村里去找一个叫买买提的朋友,村里人会问你:“我们村有20个买买提,你要找哪个买买提?”你说要找卖葡萄干的买买提,人们会说:“我们村有10个买买提在卖葡萄干,你找的是哪一个?”如果你说要找的是买买提·艾买提,村民们又会告诉你:“我们村有三个买买提·艾买提和四个买买提·赛买提。”有时候说着说着买买提,他们自己也弄糊涂了,搞不清所说的是哪一个买买提。但是一有人说道:“你说的不就是买买提·卡巴克嘛!”大家却立即明白是哪个人了。

“卡巴克”就是外号,是葫芦的意思,这个买买提的祖先中有一个人是种葫芦的,或者是脑瓜子不太好使,别人就送了他一个葫芦的外号,以后就延用下来,成了这一家专用外号,起到了姓氏的作用。大家尽管可以使用相同的名字,但是绝不会使用相同的外号,因此以外号代姓氏,就成了一个准确的识人方式。

维吾尔人性格开朗,崇尚幽默,喜欢诙谐,善于给人起外号,因此在新疆南部农村,人人都有外号,而且这些外号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相重。

用40把小木勺给婴孩洗澡

维吾尔人在婴儿满40天的时候要给他举行摇床礼,维吾尔语称之为“毕须克托依”,这相当于汉族给孩子过满月。

婴儿出生以后,满40天以前大多是在母亲身边喂养;从摇床礼以后就要放进摇床,小家伙一直要在摇床上躺到一两岁。

维吾尔人的摇床都是木制,有的装饰得五彩缤纷、十分精致,有的古朴粗犷、简练实用,像一只大篮子一样,可以挎着下地干活。

摇床床板的中间有一个碗口大的圆洞,正好在婴孩的屁股下面。这个洞是专供婴孩排便的,在这个洞的下面吊着一个小罐,接住婴孩的排泄物。

在新疆南部的巴扎上能见到有人在卖一种烟斗状的东西,用民间的旋木工艺制成,一根中空的小杆,插进一个圆斗之中。不明就里的外地汉族人以为那是用民间工艺制作的烟斗,不少人觉得有趣、有味,便买来叼在嘴上。

其实那个物件不是烟斗,而是用在摇床上接尿的;那个圆斗状部分不是装烟料的,而是插男婴******的。婴孩想撒尿的时候就尿到那个小圆斗里,通过与它呈90度的中空的小杆,尿就流到摇床下的便罐里去了。女婴用的导尿管没有圆斗,而是在中空小杆的堵头处开一个小槽。

摇床礼不仅表示婴儿在人生道路上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同时也是祝贺产妇康复,因此也是个郑重的仪式。来参加这个仪式的宾客有亲戚朋友,也有街坊邻居家健康的儿童。这一天,家里准备一盆温水和40个小木勺,还要准备40个小油馕和一些用糖、羊油和面糊做成的甜面浆(维吾尔语为“阿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