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24931700000042

第42章 如何建立你的软实力(4)

有些ABC在大陆办企业大把大把地从大陆赚钱,回自己的母校给学生作报告,把大陆市场的操作环境描述得一塌糊涂而且很阴暗,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应付中国大环境对生意的挑战”,我看美国白人都不会这样说,好像这些ABC要故意显出他们和美国白人是一个圈子的人,刻意与大陆人划清界限,好像觉得当着美国朋友的面与我们接触会掉自己的价。我当时听他们做这样的演讲就说:“If you don't like China,then don't even bother to run business there.(如果你对中国那么憎恨,根本就不要去那做生意。)”我身边一个香港的朋友也说:“If you want to ride the momentum of Chinese economy,you gotta pay for it.There is never a free ride.”(如果你要借助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你就要有所付出。没有免费的午餐。)Seriously,ABC,If you don't pay respect to Chinese,don't even come to China.(严肃地讲ABC们,如果你们对中国人不尊重,就别到中国来。)

其实当国家强大到一定程度,比如韩国和日本,他们国家的小孩都无所谓出国不出国。在西方长大的韩国或日本小孩回到韩国和日本还受到冷落呢。所以我们中国人需要彻底打破“从国外来的就是最好的”的这个观念,海外很多在中国“华丽登场”的东西和人都只是经过包装而已。我们中国人可以卖便宜货,但不要把自己的东西轻易给别人便宜使用。无论是市场、金融、自然资源、甚至是灵魂和肉体。我们大陆生尤其不能把自己的资源和机会随随便便给这些免费尝甜头的ABC。我们需要将社会上层保持在大陆人圈子里,就像美国再发达,美国的精英决策层永远是传统类型的美国人。我们也要同那些在中国做事情的外资要价。既然他们在大陆做的都是几十个亿的生意,为什么对本土精英设的门槛那么高?虽然可能我们本土的精英在国际形象上有所逊色,但这归根结底还是外在的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到了国外就要和主流人群接触,不卑不亢地用英语在任何场合与人打交道。回国了就要舒坦地讲中文,避免讲普通话中间经常冒个英语词出来,搞得不中不洋的。说起这些ABC,实际上他们也有可悲的地方,他们在精神文化上没有退的空间。大陆、香港的同学最坏还可以回国内的家,听着一水儿的中文心里舒服。但讲英语的ABC经常只能和自己一个类型的ABC小孩呆在一个圈子,在美国社会往上游走的时候也面临阻力。

可是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能团结在一起的人却不和。我想只是需要给这些ABC一声棒喝,其实大陆生和他们合作还是有空间的。如果ABC能放下身段和中国大陆背景的学生平等接触,帮助大陆生建立起直接交流的渠道,那么我们大陆生能较快和国外的主流衔接,能减少很多自己在黑暗里摸索的时间。所以,我们有大陆发展的资源,ABC有国外国际化的一套精神面貌,我们互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一个前提是,ABC要放下架子尊重我们大陆背景的同学。我们也要给他们一些姿态,让ABC失去手上一些来得太容易的东西,比如来到中国大陆后那种高高在上的“特权”,这样他们就能把姿态调整正确了。

最后,很多移民到国外去的中国家长可能认为自己的后代就是中西兼备,外西内中,一种最理想的子女状态。实际这些ABC子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根本无法继承。真正做得到“双料”的潜质其实还是在我们大陆生自己身上。

八、Love and The City(恋爱和城市)

就是在这段日子里,她出现了。

冬天里的一个周末,一次邂逅,我认识了Angelina(化名)。她在一家百货商店收银,在付钱时她发现我又讲普通话又讲英文很好奇,竟跟我聊起中文。我觉得她很温柔,上的还是纽约最好的大学,就加她到facebook上做好友。不久,她就邀请我去纽约玩。 第一次和美国长大的女生去玩我心里真没数。而她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就和我到唐人街逛。

我和她吃着自助火锅,聊韩国的青春偶像剧,聊周杰伦BoA,聊减肥(虽然她的体型已经很标准了),聊常春藤大学的生活,她说她老是想方设法使自己如何上课不迟到。我中文一讲多她还有些懵懵懂懂,反应不过来,很可爱。我也挺喜欢听她作为ABC女生说英语时结尾总喜欢轻快地向上扬的口音,听起来很洋气也惹男生疼。她给我沏茶,我给她夹菜。吃完饭后,跟美国男生比起来我不多的优势就是把单全买了,她很开心。最后在逛精品店时,我也擦亮了眼睛,挑出来一款很合她口味的小首饰送给她。晚上,她便约我去他们学校春节晚会看她穿大红旗袍和高跟鞋跳的Hip hop。就这样我爱上了纽约,而她则是我眼中纽约的象征,时尚而妩媚。

在美国长大的她给我如此丰富的感觉。她喜欢以粉红色突出自己的身段。我们一起去逛商场,一起到海滩打排球晒太阳。

不过过了不久,我却发觉她的个人网页上贴着她穿着小可爱,坐着其他男生的保时捷跑车出入纽约高端夜总会的照片。我小心地问她,她说只是朋友,叫我不要在意facebook上的东西,那上面不一定是可信的。“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个人生活”,按她的话我就这样开始习惯了。我看见她贴着与其他男生搂在一起的照片。有时候陪她逛街时,她会叫我帮忙留心——“我要去买星期天和朋友专门打高尔夫球的裙子。”渐渐地她谈话的话题多了:“我真喜欢开赛车飘移的感觉”,“真羡慕纽约车展里那些模特,靠在那些名车前面,大家都在死命地拍照,就像是一个名人一样。”我虽心里感觉不舒服,但我努力让自己的思想再打开得大些,容纳下这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