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两周,考试作文题目还是基于英文的历史文献,都是比较拗口的那种类型,相当于英语里的“文言文”。虽然每个英语单词单独看都还看得懂,但这些词串起来是啥意思,我常常是一头雾水。这还不算,还要从历史文献中分析和归纳支持自己论点的材料,更是难上加难。上历史课的头一阵子,我写完作文自己都感觉在梦游一般,不知道自己都写了什么。于是我与兰波先生商量,他同意每次给我延长一些时间。幸亏老师对我语言上的困难能通情达理,我作文写不完就多给我15到20分钟的时间,至少能让我把想说的都写下来。但我知道自己是不能依赖这种同情的,外国人一直帮你的忙帮多了他们会感觉不习惯。后来我进行了自我调整。写作文时先把我主要想表达的观点写出来,语法感觉正确就行了。跟TOFEL、GRE考试时写作还有点儿不一样——在人文课的考试中写作文不一定把语法当头等大事。但是,考试后老师给你纠正的语法要认真对待。因为那些语病正是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写文章内容无暇顾及的习惯语病!很多人考完试就不管了,其实那些在压力下暴露的弱点才是你英语真正的弱点。
经过一个慢慢的过渡,到了年底我终于能够和班上的同学差不多一个时间把卷子交上去,这里贴出来一篇我那时候临场写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最难过的莫过于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大考。考试会考到课本上100~200多页的内容。最后听说历史超前班的全国结业统考要写三篇作文,我毛孔都竖了起来,只好硬着头皮上。我记得当时考试前还被康州当地一家报纸的新闻记者采访,那记者都不敢相信我是一个英语不是母语、才来美国两年的考生,当时他叫我谈谈临考前的感受,我真是有种阿Q那种“杀头不过碗口大”的慷慨就义感。但就是因为经过了这样的“魔鬼训练”,为我日后报考大学、上大学以及工作中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去感受、批判美国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从历史课本上学到,美国人的祖宗是两类人。第一类人是英国中上层阶级的官爵和商人,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纷纷向英国国王申请charter(特权),在自然资源甚为丰富的美洲大陆南部建立colonies(殖民地),开办种植庄园和贸易城市。第二类人是当时被国教为天主教的英国视为“异教徒”的清教徒。他们的教义在国内遭到排斥,听说美洲有片新大陆,于是花了大笔财富买通海运商人,漂泊万里,死伤无数奔往新大陆——一片他们希望能得到宗教自由的国度。清教的传统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一方面成为美国社会起步和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之一,但另一方面它也造成美国人对不同背景的“异教徒”产生提防和傲慢的社会心理。
历史课上常有分组辩论,讨论的话题包括“美国的帝国主义”“美国是否应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可不可以避免在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等等。读完AP美国历史,我体会到历史的复杂性。我读到美国人反思自己用武力和欺诈侵占墨西哥领土的话语,对自己过去镇压印地安人的反思,课本中也承认美国在20世纪初实行帝国主义进行经济和政治扩展,在资本主义早期对工厂工人的剥削。可是,不该发生的已然发生,今天的美国人谁又会去背负那些历史责任呢?
美国历史课上下来,让我惊讶的是,美国那个为争取废除奴隶制度的内战胜利实际上是失败的。当时支持奴隶获得自由的北方政府为了在战后尽快重新统一美国,对庄园奴隶主为首的南方省份采取安抚态度。为了让南方从战后的废墟中尽快恢复过来,北方政府对南方许多仍然进行压迫黑奴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美国高中学生谈论到林肯对他是完全肯定的,因为他让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而AP历史课上讨论的结果却是:林肯实际在奴隶问题上有保留,因为他要考虑平衡各个党派之间的政治利益。他把国内南北的政治平衡的考虑放在让奴隶恢复人身自由之上。
美国的强盛发展是有很多运气的。比如美国建国后的一百年内在外交上始终奉行一种叫“The Monroe Doctrine”(门罗主义)的主张。The Monroe Doctrine warned European nation not to interfere in the affair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also claimed for US the right to intervene anywhere in the States-own hemispherer if we felt our security was threatened(门罗主义就是警告欧洲国家不要插手西半球的事务,而且放言说美国如果感觉自己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胁,就有权力干涉西半球任何地域的********)。作为一个后辈小生(用咱们中国话来说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欧洲的资本主义老大哥们这样指着鼻子说话,还从来没挨过打,我不得不说美国真走运。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列强瓜分世界利益时,作为后来者的美国人性格张扬,敢想敢做。这种性格使他们占尽每一次历史机遇,获得每一次机会带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是当时的这种aggressiveness(攻击性)奠定了今天美国强国的根基。
最后,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状况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上阶级流行的就是“Conspicuous Consumption”(炫耀性消费)。富豪们喜欢在豪宅里举行彻夜的千人狂欢。当时美国的一个社会标签“it”girl(物质女孩)与我们现在的二奶和小三的情形非常相似。如今在中国,万事达卡和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份报告指出,10年后中国富裕族的奢侈品消费将由2006年的190亿美元飙升至440亿美元,很快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甚至将超过美国。我们国家很多人都还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怎么就已经变成一个奢侈品的最大消费国?这不是值得骄傲的事,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在国内经常有没读多少书的“富二代”小孩,开着父母给自己买的高档跑车,旁边坐着漂亮女生,在街上横冲直撞,甚至不把行人和交通规则放在眼里,这必然会引起中下阶级的妒嫉和愤慨。我觉得我们要遏制这种趋势,因为20年代美国没有注意改善贫富不均的社会状态,就酿成了对我们有前车之鉴的骇人的“经济大萧条”。当时美国老百姓心态也非常浮躁,很多人想从股票市场追求“一夜暴富”,造成股市的过度投机,直接导致股市的崩盘。接着震荡波由金融领域波及到各个生产和消费环节,最终导致全国的“经济大萧条”。股市的泡沫破裂是经济萧条的表面原因,而巨大的贫富悬殊和供给关系失去平衡,则是经济恶化的本质原因。当时美国经济萧条有多可怕?有一个比赛叫“Dance Marathon”(跳舞马拉松),那些失业后没钱买饭的美国人,为了获得比赛10美金的买饭钱,不停地跳舞,看谁能跳得最久,结果有些人跳了一整天终于获胜了,有的人在跳舞中休克甚至死去了。跌进经济衰退的坑里面再爬出来是很难的。当时罗斯福紧急的大刀阔斧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改善了局面,但并没有真正挽救大萧条。本质上,美国是借助在二战时期自己国家远离战场、大量生产暴利的军火才得以让经济起死回生的。想象一下,要是我们中国经济跌伤了,我们又不能去生产军火,更不可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恢复经济。所以,避免由两极分化出现的经济危机,我觉得左手就是我们当下都在做的支持创业家创业,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提高就业率。右手就应该是重点缩小贫富悬殊,理想的情况就是政府要提高并严格执行富人税收,钱赚得多的人相应多纳税,钱赚得少的人相应少纳税,富人多纳的税用于不断提高全民医疗消费水平、社会贫困人员的住房保障、改善农村教育等等。我们很多富人是借助于公众的资源致富的,本应有感恩图报的心态去回馈社会。如果他们不play fair(维护公平)交他们应交的税,政府就要多让他们交税,使他们本该属于社会的财富资金回归社会。我们很多富人的致富手段并不能形成“long-term sustainable growth”(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而是受益于在国内经济早期的爆发成长时期的公共社会资源。当今不少富人并不能真正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和创新,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并未给社会主体带来积极促进的影响。
现阶段我们国家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整个社会在作跨跃式的发展,我们中国是把美国好几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都揉在一块了,几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场景在今天的中国同时出现:有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炫耀性消费、基础性物质消费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积累,有美国在60至80年代医疗、教育、金融领域的系统性变革,有美国新千年的网络经济,今天国内90后一代那些在传统价值中令长辈不解的行为又有点儿美国70年代出现的嬉皮士的范儿……
其实我们中国是和美国走得最近的国家。我们中国有“超女”,美国有“美国偶像”;我们中国有“舞林大会”,美国有“Dance with the Star”美国有“星巴克”,我们有“金巴克”;美国有“American Next Top Model”,我们中国有“美丽模坊”;美国有face book,我们有人人网。除此之外,我发现我们中国人和美国人还有一点惊人的相似:美国人思维没有框架的约束,对任何变化都敞开open-minded(思想开放),非常有包容性,非常有张力,正是这一民族的特质促成了美国长时间的发展繁荣,而我们中国人比其他亚洲国家人思维更活跃和自由,那么我们也应该对我们自己的发展充满期待和绝对的信心。因为有了这种特质,我们会比日本人更懂得批判自己,更容易放开手来做事情;比韩国人更能接收新事物,更有创造力。我们中国人是充满创造力的,我们的创造力体现在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把一件对资源丰富的美国人来说很容易就做好的事情做出来。我们中国人不像美国人一样,基本条件都铺好了,有“闲情”去自由发挥,去开发新事物。如果我们中国人每一个人都像外国人那样各方面都有基本保障,那么我们中国人爆发出来的想象力肯定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可能会有好几个微软。所以我觉得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还不是教育缺失造成的,归根到底还是受限于我们庞大的人口而造成人均支配的社会资源有限。我们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外国人的创造力定位不同:我们不是技术和产品创新,而是模式创新。而我们模式创新的最本质和做生意盈利的最本质就在于将资源和成本最优化,常常能做到事半功倍。试想,我们一旦没有了劳动力的优势,一旦人工成本等同或接近日、韩等国家水平,那我们国内富人的利润马上被抽掉好几成。所以当不少新富的权贵公开炫耀挥霍物质财富,千万不要忘记创造这些物质财富的根。我们成本结构创新的核心,我们的经济在世界立足的根就是我们崇尚节俭的美德,这是个伟大的东西,是我们可以向西方文化“推销”的,先富起来的中国人不应忘记这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