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24927100000008

第8章 古都寻宝种荷

敦煌之行深深影响了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深深影响了他的画风。

张大千临摹了二百六十幅敦煌壁画之后,受影响最显著的是他的人物画。他吸取了敦煌壁画中人物画的精髓,突出了用笔设色的特点。从此,张大千的画风转为高古、雄伟、瑰丽,超越了两宋名家,兼具“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长,人称唐风再现。

即使如此,张大千仍不满足,他知道在绘画艺术上是永无止境的。

张大千展出临摹的敦煌壁画时,收入颇丰。囊中有了钱,又想淘宝了。于是,他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到古都北平买了不少五代、两宋和元朝著名画家的真迹。

这样,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了大批重彩作品后,又接触到我国古代正统派名家的卷轴画,其工细精谨的笔墨成了张大千新的营养。

如赵孟頫的《秋林载酒图》便是其中的一幅。

张大千购得此图后,喜不自胜,日夜把玩,吃尽了其中的精髓。这时,他再也按捺不住了,立即展纸挥毫,一幅《临赵孟頫秋林载酒图》便问世了。

此画以青绿为主调,画面明净华美,精丽而有书卷气,正是赵孟頫所传承的南宋院体画的风格。在用笔方面,不论山石、树干、松针、枝叶、屋宇、舟船、流泉、波纹都极其细秀劲挺。画中有高士三人,面相、性格各不相同。其中一位高士手执拂尘,在岸上缓步转身,神情闲雅,凝目注视舟中。舟中有两位高士坐着,一位侧过脸看二仆在交接酒瓮,另一位目视前方,船梢一人正在撑篙。画中所有人物的神情、衣着和动作画得十分到位,明确地点出此画的主题:要在秋色中载酒出游。

张大千的《仿唐人控马图》是在北平颐和园里画的。从此画的风格来看,酷似唐人壁画。张大千在临摹敦煌壁画之后,才产生这种浓丽与清雅兼备的风格。

画中描写一位白衣红领、唐人冠服的控马师,向后拉一匹全身乌黑的白蹄骏马。马身是用一种不发光的槟榔墨多次晕染而成的,有一种浓厚的感觉。马的前蹄腾空,马尾激烈地摇动着。人马互动,姿态相应,极为生动传神。

这时,张大千在国画领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画精妙绝伦,堪称张大千画马的代表作。

张大千在寻宝之余,还在北平颐和园里种了好多荷花,细心观察其生长状态,将其再现于笔端。

这时,他画的荷花作品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他在石涛的基础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他的写意荷花水墨淋漓,勾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到了提神醒目的作用。

这一时期,张大千特别注意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他说:“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他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张大千绘工笔花鸟的高峰时期。张大千在北平时,常和画友一起去鸟市观赏各种鸟类。

《红叶玉鸦》用笔设色都十分精致秀雅,毫无匠气,足与古人一争高低。

枝上栖息的白羽鸟,张大千称之为“玉鸦”,有时也称作“雪鸦”,是张大千所养的一种珍禽。

北平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令他神往不已,他打算在北平定居。正巧有一座清王府要出售,张大千看房后十分满意,便与房主谈妥了价钱,并付了定金。

一天,张大千从一位古画商的口中得知,南唐顾闳中所作的中国人物画珍品《韩熙载夜宴图》被北平玉池山房购得。张大千闻讯后坐立不安,立即想见到并买下这幅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五代后唐同光进士韩熙载在父亲被杀后,避祸南唐,为了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故意蓄声伎、招宾客,每天夜宴的故事。此画是国宝,被历代帝王珍藏。末代皇帝溥仪将此画带到长春伪满皇宫中,抗战胜利后流散于民间,被辗转卖到玉池山房。

当天晚上,张大千闻讯后立即来到北平南新街一位姓萧的朋友家中商量:“听说玉池山房买到了《韩熙载夜宴图》,未知这消息可靠否?”朋友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还是去看看吧。”张大千说:“你说得对,我也是这样想的。”

朋友的儿子萧允中是张大千的学生,朋友让他陪张大千前往。朋友的家离玉池山房不远,他俩很快便到了玉池山房。

老掌柜见张大千师徒光临,马上站起来拱手相迎道:“张八爷来了,有失远迎。”张大千与老掌柜交情甚厚,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柜上新近买了一幅好画,可否让我看一看?”

老掌柜深知张大千的人品,当下便从一个紫檀木大立柜中取出一个用锦缎层层包裹的包袱,轻轻地放在书案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三层锦缎,一件尺余高的手卷呈现在张大千眼前。

张大千按捺不住狂跳的心,迫不及待地展开画卷观赏,然后与老掌柜协商卖价,老掌柜索价500两黄金,张大千不假思索,立即答应了。

张大千认定这幅画绝对是真品,可是500两黄金从何而来呢?张大千决定暂缓购买王府的房子,先买下《韩熙载夜宴图》再说。

张大千买到《韩熙载夜宴图》后,不时展玩,视为无上珍宝。他专为《韩熙载夜宴图》刻了一枚印章,文曰“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

张大千常对人说:“这次来北平,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