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老鬼”话新疆
24924600000045

第45章 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日记(2)

吃过感人的午餐后,康辉大自然旅行社组织了个简单的捐赠仪式,姑且不论此举是否太过商业化或是消费了这里纯真的民风,看到乡小学的这些小朋友能享受到这么多的学习用具,我是相当开心的。看着他们乖乖听从老师指挥,一个一个乖乖排好队,大家不断探头盯着捐赠品看,突然有一种很酸的感觉涌上心头。【小插曲:这些物资里头还有牙膏牙刷!捐赠仪式完后,就看到当地居民拿出来要卖给我们的人了。“老鬼”爸爸说,这真的是笑话一场,因为这儿的人们根本没条件刷牙,连牙膏牙刷长什么样也没见过。当然,这也怪不了捐赠者们,这纯粹是个无心的错误。其实,最简单的,应该是这样准备捐赠品:给小朋友最好的礼物——铅笔、笔记本;赠居民最好的礼物——冰糖、砖茶及其他普通的生活用品】。

团队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前来度蜜月的那对小夫妻吧。主办单位也很用心地请来当地居民,为小两口举行了一场地道的维吾尔式婚礼。全村所有居民都跑来看热闹了。新郎着装正式:袷袢、羔皮高帽。而村落的妇女们,更精心地为新娘打扮:艾得莱斯绸裙、纱巾、盖头……活脱脱一对儿维吾尔新人!一切遵照当地习俗,并由德高望重的老阿訇主持。礼毕,大伙儿在传统乐器的伴奏下,欢欣跳舞,热闹非凡。整个婚礼简单又隆重,很有感觉!仪式结束后,按规矩,小两口还得环绕村子处处高声宣告:“我们结婚了!”村民们跟我们舞成一片,乐成一团,尤其妇女们,一个个全都笑弯了腰,笑得前仰后合!大家开心地跳着舞,尽情享受着快乐。在这里,不管谁跳得好不好,大家都自然地和谐地融为了一体,感觉真的太温馨了!

婚礼就在一片喧闹声中结束。其中有一位妇女,穿着于田妇女特有的传统服装(黑色的酒杯大小的小帽、独具风韵的“箭服”),当然也成了我相机捕捉的重点。或许是很喜欢我帮她拍摄的照片,活动结束后,她便拉着我的手,让我到她家去做客(又要白吃白喝了)。我们很开心地手拉手走在路上,村民见状一直笑,我听不懂维吾尔语,依稀只能猜猜他们的笑称,说“我们是母女”?“像母女”?唉,语言完全不通,可怜的我,仅能用“你好吗”、“谢谢”、“祝福你”等几句现学来的维吾尔语,去打遍天下,乱扯一通。

走进家里,只见她气喘嘘嘘脱去上衣外套,准备了一张小毯子、托盘,以很尊敬的方式向我这客人奉茶,并且把家中烤好的馕端出来放到毯子上,还拿出刚在街上买的西瓜。一剖开西瓜,白色的,她懊恼地摇摇头,赶紧再去拿她仅有的另一个西瓜,就这样诚心地看着我吃,用很真切的眼神看我,问我,亚克西吗?(好吃吗?)我用力点头回答,亚克西!亚克西!(好吃!好吃!)当时的我,内心感动到不能自己,眼泪不自觉地在眼框中打转。黑暗的房间角落,透过几丝阳光,我骤然感觉,空气瞬间凝结了。我们素昧平生,她却设法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我,端馕又端茶的,尤其那认真诚恳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我终于又忍不住——掉下泪来,瞬间,便像决了堤的潮水。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谢,只能用简单的问候语或是肢体表达我的心意。她见状,很紧张地看着我,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安慰我,用那双温暖的手帮我拭泪,一把把我拥入怀中跟着我掉泪。躺在她怀里,我像个小孩儿一样,很安心地靠着,一切就这么自然地发生了!溃垮堤坝的情绪,完全无法控制!或许是因为,我好想好想紧紧捉住这份珍贵的情感,不想放手……

她对我的相机、登山鞋、太阳眼镜很感兴趣。我把这些东西脱下给她试穿试戴,她好开心,一直摸着布鞋,觉得质感很好很喜欢。我内心想着,如果可以,真想寄一双送给她,我能为她做的只有这些了!可惜后来经询问,那里是没有门牌号码的,也没有邮局。语言不通,我居然连她的名字都不可能知道。真遗憾!

步出像是自己家的而却是她家门的我,内心是很复杂的。短短一天的体验,心里想着,这片“香格里拉”能延续多久?是否会随着道路的开通、观光客的肆虐而有根本的改变呢?是改得文明还是野蛮了?却也说不清楚。夜晚,跟“老鬼”爸爸聊起这个问题,他说即便这里变了,也只能是顺乎自然的事情,我们不能剥夺他们享受文明带来的便利的权利。至于会带来什么样的外界冲击,完全取决于旅游者的心态,而某些人的施舍心理、居高临下,是最令人不齿的。老爸说,他们生活穷(自然环境、历史状况造成),但心里绝不贫穷。他们乐天知命,或许是因为他们尚未接触过现代文明,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样。以我们的角度,或许很希望他们继续保有原始生活。而他们安于现状,或许只是因为没有比较。生存境遇毕竟是要变化的,社会还是得不断演化进步的,要不我们所有人还得像老祖先那样,简单用树叶遮蔽身体。克里雅人恐怕总有一天,会走出大漠,走向现代文明……

夜里的营火,满天银河的星空,伴着老爸的草原之歌,眼泪又不自觉地在眼里打转。想着今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反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很多想法涌上心头。在帐篷里写日记的我,又再次不能自已。关了头灯,深呼吸设法拉回自己,平复情绪,准备展开连续七天的徒步之旅。再见了——达里雅布依,我心中的“香格里拉”、人间净土,谢谢你带给我的一切!

2007年10月16日-Day 1

【里程:9km(直线距离)时间:5.5小时 气温:-5℃~30℃】

上百峰的骆驼,集合在营地中央,所有的补给物资、各队的非随身行李,均打包绑上驼背。行前领队的精神喊话与叮咛,无非就是希望我们有信心,相信自己。台湾团队中,有三位因身体不适或装备不足,随车辆打道回府,由此可见得在基地营先适应沙漠环境的必要性,还有出发前精神、物质充分准备的重要性。出发前的我,心情挺复杂的:兴奋、期待、带点紧张,在和老爸、师傅、以及不可前往的团友们相拥告别后,带着他们满满的祝福与鼓励,正式于11:00由达里亚布依乡出发,展开长达七天的徒步行程。

由村落走进荒漠中,胡杨林逐渐消失,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景观,在风的作用下,沙丘一层一层的,很微妙也很壮观。走沙漠必须把握的原则是,早上少喝水,午餐分批吃,呼吸频率要控制,步伐需一致。基本上,在沙漠中是很少有尿的,因为水分早已随汗水蒸发。中餐的食物很简单,也不可能吃饱。每天中午风势都很大,坐在大沙梁子上用餐的我们,不一会儿,随身物品便会蒙着一层层厚沙,饭菜也难逃一劫。不过,为了填饱肚子,有体力上路,还是得强往肚里塞。一大群人一起在沙梁子上用餐的感觉,十分特别,放眼望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寥远的沙漠中只有我们这些人的身影。今天路段算平缓,很顺利地完成第一天徒步行程。不过就在此时,传来总领队为了寻找营地不慎踩空,小腿受伤的坏消息,少了经验丰富的总领队带路,将为后续徒步带来不少变数。

到达终点的我,恣意地躺在沙滩上,呈现大字型——终于可以好好歇息一会儿了。今日扎营地点四周环境相当幽静,有骆驼们最爱的胡杨林,以及造型特殊的枯木林。搭完帐篷的我,背起相机到骆驼用晚餐的地方,捕捉起它们的身影。成群的骆驼围着一棵胡杨树啃树叶的景象,骆驼悠游于一片胡杨林的情景以及枯木苍凉而优美的姿态,都成了我摄影创作的好题材。

今晚彩霞真美,欣赏晚霞之余,顺便观看驼工如何做沙馕。面粉和着水,慢慢揉成约一般的匹萨大小的面饼,放进由柴火烧热的沙堆里闷烤,约莫半小时后,14位驼工的晚餐就完成了。从沙堆里拿出来,稍微拍打一下,也就可以直接食用了。一个馕这么多驼工分食,怎么吃得饱呢?这里的人,对物质的要求真的是简单又简单!

2007年10月17日-Day 2

【里程:13km(直线距离)时间:6.5小时 气温:0℃~30℃】

今晨比昨天温暖许多。早上七点起床时,天还黑着。装备早早就绑上了骆驼,于是我拿着相机四处逛,捕捉沙模中的灵魂人物——驼工以及骆驼。

早晨10:20,准时出发。由于总领队受伤,因此由一位去年走过玄奘西行线的伙伴——黄明带队。或许是经验不足,他完全依照指南针寻找方向,扎扎实实地爬了好几座大沙丘,几乎走的是直线距离,且跟后头的驼队越拉越远。过了中午,许多人便纷纷体力不支,倒地不起喽。黄明见状不对劲,赶紧用对讲机和总领队联系,却又猛然发现,我们跟驼队已经相去甚远!通过对讲机,慢慢听从总领队指示,修正路线。不久,总算跟驼队会合到一起啦!人们也都长长地松了一大口气。

我今天喝水量相当惊人,除了将水袋2.8公升的水喝得精光之外,还跟团友借了两瓶。今天显得特别狼狈,全身沙子跟盐巴,脏到最高点。走沙漠还是需要很多技巧的,要不是后半段有驼印可遵循,不可能这么顺利。真佩服动物的天性,还有驼工的惊人耐力,硬是在茫茫沙海中杀出一条相对平缓的道路。他们,真是沙漠中的灵魂!

今天全体士气相当低迷,抱怨连连,中暑的、体力不支的一大堆,到营地后,纷纷举白旗投降,希望明天能选择骑骆驼上路,因为体力已全耗尽。扎营时,鸦雀无声,大伙累到说不出话来,帐篷外也空无一人,大家几乎全都“阵亡”在帐篷里。今天的我,膝盖旧伤开始隐隐作痛,由于翻了太多沙梁,沙子又软,因此膝盖的压力很大,腿力的消耗也比平常大上许多。我在拉筋与推拿后,背着相机光着脚丫踏着冰冰凉凉的细沙,又开始找景拍摄了,只要太阳未下山,我都不愿放过任何欣赏美景的机会。

晚上,领队与工作人员紧急召开会议,检讨今日的缺点和失误。我认为,其实不能怪罪黄明,第一次就要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在没有任何经验及必要训练的前提下,实在有点难为他。应该相信他,相信大家,也应该相信,旅程会渐入佳境的。

今日晚饭大家抢成一团,体力上消耗许多,由此可见一斑。

2007年10月18日-Day 3

【里程:14.9km(直线距离)时间:7小时气温:0℃~30℃】

今天体能状况颇佳的我,依旧当起先锋部队,和黄明等人走在最前头。走在前方,除了休息时间能多赢得一点儿外,还可以捕捉到一些特殊的画面。先锋部队通常都比中段队伍提前约一个钟头抵达午休地点。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先锋部队今天被总领队训了一顿:这是一个团队,大家体能状况不一,队伍越拉越长,前后完全都看不到人影跟驼队踪迹,这是很危险的,万一来个沙尘暴,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在沙漠中找人,难度可想而知……

整个团队气氛顿时又低迷了起来,先锋部队有些人罢工了,不愿意再走到前头挨骂。于是下午,不知不觉变成了我跟泓姐领头。我们得不时地回头张望,确定中段队伍与骆驼队伍在视线中。走1小时,就小休5分钟,设法控制住节奏。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就是全队平安走出沙漠——这绝对不是一场比赛!

胡杨林越来越稀疏,眼前身后仅可见漫漫黄沙,看不见尽头。环顾四周,景观竟然完全一致,正所谓数大便是美,我被眼前的景致震慑住了。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正式进入沙漠腹地。一望无际、莽莽苍苍的大漠,让我们的心情开阔了起来。没有参照物,不知道终点究竟在何处。前方空无一人,你别无选择,仅能一步一步机械地迈着相同步伐,不断往前行进。下午2:30到4:00的时间酷热难耐,汗水、热蒸气布满整个脸庞。在宁静浩瀚的沙漠环护之中,似乎万籁俱寂,我只能清楚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驼工出现在我们后方,拎着水轻盈地往前进,不时攀高观察地形。见到驼工,我心里安定了许多。一来扎营地应该就在不远处啦;二来有驼工的脚步可依循,将少走许多冤枉路,省下很多体力……

在驼工的带领下,我们顺利抵达了扎营点。由于进入沙漠腹地,平坦地形不易找寻,更别说有植物可以供骆驼食用。可怜的骆驼必须忍受好几天饥饿,看它们驼峰都往下垂了。我心里不得不佩服它们耐炎热、耐干旱、耐负重的特性,只有它们担得起大漠跋涉的重任。每天的晚上,我感觉彷佛睡在野生动物园里,骆驼们就卧在你身旁,此起彼落地,它们能叫一整夜。小小的帐篷显得很脆弱,似乎随时都存在被踩烂的危机——不会吧?不会有这样恐怖的事情发生吧?就这样,先是提心吊胆度过了几个夜晚。后来,总算明白啦:骆驼很温顺,也很规矩,只守在帐篷边缘,而从不越雷池一步。

阳光斜射,大小沙梁子层次丰富,景致相当迷人。每天傍晚光着脚丫爬上大沙梁,面对西方看着夕阳落下,也是一大享受。虽然许多人说,沙漠景色很单调,看久了很腻,但在我眼里看来,大漠色彩、光影的变幻,却是丰富多彩的。从早到晚光线的变化,赋予沙漠无限的生命力。风,经年累月地刮着,随时改变着瀚海的容颜。仔细观察每座沙丘的貌相,竟然时时换妆,处处变异,座座沙丘,星罗大漠,形成普天下最广大、最辽阔、最具特殊之美的巨型地毯,不需要多余的任何加工与色彩,浑然天成——哦,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