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姿吟(台湾)
叶姿吟,“老鬼”“专属的小叶子”——我的小女儿。一个首次来到新疆的台湾姑娘。她以她的质朴,触摸着南疆大地的质朴;以她的纯真,享受着维吾尔乡亲们的纯真;以她的善良,张望着达里雅布依无处不在的善良。她还以她的勇敢无畏,迎接并赢得了塔克拉玛干冷峻而严酷的挑战和考验……
——“老鬼”
写在前面
我骨子里,流淌着冒险尝鲜的血液,不愿被单调的生活束缚,喜欢悠游于天地间,发掘世界的美。性格带点叛逆与开创性的我,总是想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越是未知,越吸引我。有人说,我有着女人的身躯,却是男人的灵魂。哈,这话算说对啦!
感谢缘分,让我有幸参与这么一趟空前的旅程——康辉大自然旅行社组织的“祈福绿色奥运,挑战死亡之海”活动,在我27岁生日前夕,完成跨越世界第二大沙漠的梦想,带着一颗放空的心,感受生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塔克拉玛干大漠神圣之沙,净化我的心灵。
南疆,我挚爱的人间净土。我诚挚地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塔克拉码干沙漠浩瀚、空灵、苍凉的美。徒步其中,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领略。而帕米尔高原壮丽的冰山与宁静的喀喇库里湖,带给我天人合一的感动。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被悄悄地触动,一切不可名状,而又尽在不言中。在达里雅布依乡,我看到了最质朴的一群人,一片未受“文明”污染的人间净土,不需要武装,不需要防备,他们的真诚深深打动我的心。封闭已久的心再起波澜,我只能用最****的方式让我的真情一次次爆发;高原塔吉克人的好客与热情,又使我再一次次深受感动,身处中国西部边陲的他们,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乐天知命,崇尚自然,更有着令人津津乐道的独特民风,高天下的太阳部落,充满无穷魅力。
夹道高耸的白桦树林、土房子、驴车、马车、路边随处可见的羊群、尘土飞扬的传统集市、以物易物的场景、乐天知命的人们……彷佛置身在另一个时空,令我深深着迷。紧握过的每一双温暖的手,每一个真诚的拥抱,每一个真挚的笑容,每一次快乐的分享——打破语言不通的藩篱,用一份真爱打动彼此的心。这就是这片可爱的土地所带给我的一切。
奇妙的缘分将我牵引到这里,让我在茫茫人海中,结识了一位忘年之交。他是新疆旅游界的翘楚,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片土地,并将他的专业传承给后辈,培育出许多人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毕亚丁。人们称他毕老师、老毕、教授、“老鬼”……因为缘分,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在这趟难忘的旅程中,不知不觉,我们成了父女,我称他“老鬼”爸爸。
“老鬼”爸爸说,新疆是个“鬼”地方:山川风貌——鬼斧神工,千古之谜——鬼神难测,使人挚爱——鬼使神差。再贴切也不过了。一个充满丰富人文、自然文化的地区;一段知性、探险的旅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翻开我热爱的探险活动新的一页的地方。
2007年10月13日
在一日充分的补给后,今天正式从于田县整装出发,越野车队将沿着克里雅河,挺进达里雅布依乡——徒步大漠的起点站、基地营。车子在沙包上、红柳间七上八下,左颠右簸,险象环现,妙趣横生!黄沙漫漫,能见度差,而那条蜿蜒的河流仍不时出现在我们视线之中。
这里居住着只有1300余人口的达里雅布依乡民——维吾尔族“克里雅人”。由于身处沙漠腹地,非常难以想象与外界几乎隔绝的他们,如何自给自足地在荒漠中长久生活。或许是平日少有人进出,因此当庞大车队经过时,当地居民总是好奇地纷纷跑出家门探头观望。出发当天,恰为******教的重大节日之一——肉孜节,因此随处可见大家互相往来拜节的热闹情景。车队停靠在一个小村落旁,大批人马闯进当地居民家中,而我则选择避开人群,独自一人绕到后院去,碰巧遇到两位可爱的小姊妹,正拿着晒干的玉米准备喂羊,我们相视微笑。宽敞的后院,一眼望去是无尽的河床,羊儿在河畔吃草,蓝天白云衬着古朴的土房子,幽静和谐的画面,让人忍不住闭上双眼徜徉其中。
在参观第一个家庭时,隔壁家的婆婆对我热情莫名,一把拉住我的手,走进阴暗无光的屋内,原来婆婆是要请我吃她刚炸好的“馓子”——他们过节必备的油炸面点。她双手端过来,叽里咕噜说了很多我听不懂的维吾尔语。她紧握我的双手,轻抚我的脸庞,一个深切的拥抱,让我的心灵注入满满的温暖,我和达里雅布依乡的美丽邂逅,就此展开……
在这里,我遇见最纯朴的人们,微笑是我们之间最好的语言。这里的人们,喜欢照相,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给他们看一眼就好,绝不会有“one dollar!”这种事情发生。看他们开心满足的神情,我也会受到感染,跟着快乐起来。我想,这是我唯一能回报他们热情对待陌生来客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相处,如果可以这么简单,该有多好!
就在车子停留的同时,我遇见一位牵着马的老伯。我的眼神大概显得有点贪婪,老伯马上领会了我想骑马的眼神。但这匹马却没有马鞍。我正为难,只见老伯单脚跪在了地上,示意要我踩着他的大腿上马。这下子我可就非常犹豫了。他却又示意要我别客气,扶着我帮我上马——又一次深刻的感动!他牵着马带着我在原始的屋前转了一圈,让我体验骑马的乐趣。感动,不断在我心里累积着,这里的人、事、物,紧紧牵动着我的心。
在大漠腹地,住户零星分布。这里的房子都相当具有特色,用粘土和芦苇、红柳、胡杨,混合砌筑成坚固的房墙,半棵胡杨木做成的屋门,称得上物尽其用,大体上可做到冬暖夏凉,并且家家户户都拥有传统的“烤火间”,居民在这小小空间里烤馕、做饭,极具原始特色。每个小地方,都可以看出人们生活的智能和巧思。对于外来的人,他们充分展现好客的天性,虽然一大群人大咧咧地闯进人家家里,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试想,一群人突然闯进你家拍照又摄影的,你作何感想呢?再怎么纯朴的民风,也是得获得基本的尊重吧),但他们总是端馕又端茶的,大方而大气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呵,这就是“世外桃源”——达里雅布依乡!
傍晚时分,找到了一处适合扎营的地方,开始第一夜野外生存的生活体验。沙丘上,蜿蜒的河流衬着一片胡杨林,居高临下,一望无际。细细回味今天沿途发生的一切,感觉如梦境般不真实——原来世界上还存在着这么一群人,而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能身临其境去感受这一切!这些居民用他们真挚的诚心,洗涤了我原本疲惫不堪的心灵,同时激发了尘封已久的另一个自己。从身到心,我感觉自己正悄悄起着微妙的“化学”变化。
夕阳西下,晚餐时间到了,团队开始了连续十天吃相同食物的生活:不太熟的米饭、过烂的面条、羊肉、青椒、茄子、土豆(马铃薯),每每风一吹,大锅子里又添加了许多“胡椒粉”,大体上就这些东西了。在野地里,只管将东西塞进肚子里,有饱足感,能维持一天基本活动需求,也就别无它望喽。用餐完毕,我也和大家一样,为了去油腻,就地取材用沙子洗碗,再用碗盛热茶水冲掉。可以想见,每天都得吃进好几斤的沙子吧。哈哈……天黑黑,什么也看不见,正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了沙漠,不吃点沙子怎么成,想想达里雅布依人吧!
每天晚上,抬头都是满天星斗,银河就在你头上,大概只有在这里,才体会得到什么叫做“空气纯净”吧。这里是最好的观星场所,不需要望远镜,因为星星离你好近,彷佛一伸手就可抓到。
2007年10月14日
度过沙漠扎营的第一夜。早晨7:40,天仍未亮。据工作人员测量结果,“室”外——帐篷外,温度只有-7℃,帐篷表层已结冰。幸好带的睡袋耐寒程度够,可免于受冻。但一夜下来,已有团员大喊吃不消,睡袋不够暖,冷到无法入眠。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在基地营适应环境的原因,不适应都还有反悔的机会,可以跟着越野车沿着河床打道回府,而一旦进入塔克拉玛干腹地,可就没有后悔的余地喽。从今天开始,每天早晨从睡袋中抽身,是最痛苦的一件事,得先加足厚衣服才敢走出“户外”,又得赶紧跑到“厨房”——做饭的胡杨树下,喝一碗刚烧好的热开水,暖暖身子。每天清晨,手往往都被冻得没知觉,每天用完早餐都会窝在火堆旁取暖,并期待阳光升起。进入沙漠,也就回归到了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上厕所”?野外解决;“讲卫生”?无水洗澡;吃的东西十分简单;脸则是越擦越脏,甚至因为满脸沙砾而刮伤皮肤,索性也就不擦了,就让自己脏到底吧,幸亏天气干燥,不至于太恶心。在沙漠十天里,每天晚上用湿纸巾擦拭身体,并抹上爽身粉,维持身体干爽。留一瓶水早晚刷牙。帐篷里,再怎么清理都到处是沙子,身上穿的、用的全都充满无孔不入的沙子——每天,几乎就睡在沙堆里。就这样,我同全团一起,度过了10天。
今天继续赶路,准备前往今日目的地——达里雅布依乡政府所在地的那个村落,沿途大沙丘不断,考验着师傅们的开车技术,由于冬天将至,大河床已干涸,车子行驶在河床上,感觉相当特殊。
午饭时间,新疆电视台记者找上我,征求我同意,希望未来几天能随身跟随拍摄我,要将我列为重点拍摄人物。这位记者原本盘算着,穿越过程中我应该会遭遇许多困难,会走不下去,会叫苦叫累,会有许多故事可报导,会有特殊的看点。殊不知,事后证明,他老兄完全失策。我不但自己走完全程,没依赖骆驼,还一直在前锋部队中呢!
这位记者,身处大都市乌鲁木齐,却特别迷恋南疆原始的风土民情,不管是驴车,还是乐天知命的人们,都带给他很多启发。这里的人们总是无所奢求而自给自足地生活着。“老鬼”爸爸说,这里的人天性就是“懒”——现代文明对他们的诱惑少得惊人,他们与世无争,乐天知命,看上去悠悠闲闲,虽然物质生活相当匮乏,但精神层面上,他们却一点都不贫穷……
在翻过重重大沙梁之后,终于在傍晚抵达传说中的达里雅布依乡的村落。伴着夕阳的小村子,宁静祥和,居住在此的人家屈指可数。阿吟我,满怀期待的心情,准备深入探访这里的人们,享受这片净土的人、事、物。扎完营,我可就独自背着相机四处闲晃去喽!我怀抱着铅笔和巧克力糖,一路发给村里的孩子们。起初,一群小鬼头儿抢成一团。大概是第一次看到巧克力,有些小朋友居然连包装纸一起吃下肚!我见状,赶紧示范巧克力的吃法,并将包装纸撕开,喂他们吃。不知不觉,全村的孩子都跑来了,场面顿时失控。要拍照的、要糖果的……啊哈——暂且当一回孩子王,也颇快活!
赶在太阳下山前,我抓紧时间四处转。今天的光线很美,这短短一小时足够让我做很多事情。居民们见我在屋外拍摄光影,又纷纷把我拉进去递吃递喝!在这村子里,如被居民拉进房里喝茶吃馕的,别太少见多怪,他们就是这么的好客、热情。
在新疆野外,据我所见,什么也没有羊多。养羊放羊,也是大漠居民们赖以维生的几乎唯一手段。于是在村里随处可见羊羔,随时可听羊“咩咩”。我像个大孩子一样,追着羊跑,看它们映着夕阳沿着沙丘寻路回家,非常有意思。就这样我又很满足地玩了近一个小时。
晚餐后,围着营火听“老鬼”爸爸说香妃的故事,讲选水果的要领,谈维吾尔族传统婚礼,论古之西域、今日新疆人种分布,还听他引吭高歌,伴我们度过那浪漫的夜晚……
2007年10月15日
今天悠闲地在达里雅布依活动一天,早晨听“老鬼”爸爸讲述古龟兹、古于阗文化,讲述这村庄的一切。之后便到村长家参观,看制作馕的过程。阿吟我不愿人挤人,又自己背着相机四处转圈去了,不知不觉走进当地小学。这是个只有三个年级的学校,简陋的教室、算是宽敞的操场,而只有一位老师、一位校长,照顾小朋友吃住及一切生活起居。看着小朋友们天真无邪的模样,看着他们手里拿着削得歪七扭八的铅笔和皱成一团的笔记本,专注地抄写黑板上的文字,这些画面,让我不免有些心疼。在沙漠腹地中,这是唯一一所学校,因此许多孩子都是离家上百甚至几百公里到这儿上学,一学期大概仅能回家一趟吧。要念四年级就得跑到于田县城去,所以“老鬼”爸爸说这里的小孩大概念书就念到这里了。一来太远,二来家长恐怕也没钱供他们上学。下课“钟”响(校长拿一块石头敲着一个破铁器)了,我又被孩子们包围了,大家抢着拍照、看照片,又跟这群小朋友玩儿了一会。今天的阳光很美,洒在孩子的脸上更美。这样闲适的午后,陪伴着他们,我的心里感到很满足。
中午有一户人家请台湾团16人吃饭。看似简单的拌面,足以让这家人忙坏了。生火、揉面团、擀面条、宰羊、炒菜,一切从零开始,就为了招待我们一碗拌面。这碗感动人心的拌面,也折射出达里雅布依人纯朴待人、真诚待人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