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24916500000090

第90章 教案(2)

3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基本政策(1)党的经济政策:(问)前两节课讲的我党提出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请一位同学回答)现在我们就联系这三大经济纲领的有关部分,来看党的经济政策。现代工业资本,大量的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资本,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所有,这就是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里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一次明确提出了是“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它意味着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私人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前两节课提的“保护民族工商业”,它在现代工业中占第二位,说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它采取的是利用、限制的政策。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是落后的。在政策上采取“谨慎的,逐步的又是积极的办法。”如何领会这句话?这是就其基本形态说,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要是忽视这一点,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是如果任其自流,不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的合作化道路,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2)必须强化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这也是我党建国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一种是国内的,一种是国外的。国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同学们联系刚讲的我党对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想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反映出来的?这就是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这将是国内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与国外的斗争,主要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它必然要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因此,对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不能削弱,而是要强化。怎样“强化”呢?最重要的是加强国防力量,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

4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全党发出的警告,告诉我们要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毛泽东同志的警告和号召,是从千百年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古今中外的革命斗争,在取得政权以后又告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骄傲自满,功臣自居,不图进步,贪图享乐几乎是共同的失败原因。同学们想想,明末农民战争,闯王进京后,不正是一些农民起义领袖的生活腐化,脱离群众,而导致失败的吗?我们共产党胜利进入北平,掌握全国政权后,曾大演《闯王进京》的戏剧,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目的就在于让大家接受历史的教训。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三)历史意义

书上第一个标题最后的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历史意义,可概括成两点。一是,这次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二是,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二、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派用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主力部队已基本上被消灭,面对着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进攻,国民党政府再次搞“和平”骗局,以取得喘息时间,妄图挽救覆灭的命运。

(一)国民党的“和平”骗局及其破产

国民党的“和平”骗局,首先是以蒋介石求和为开场的。1949年1月1日,他发表了一个《新年文告》,装出一副要“和平”的样子,说什么“只要和平,个人更无复他求”。果真是这样吗?决不是!我们看,蒋介石公然提出讲和的条件是以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为前提的,由此看出他要的决不是什么和平,他要的是保留自己的反动统治。所谓“和平”,只不过是为其反动目的服务的手段而已。为了粉碎反动派的“和平”阴谋,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但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发出声明,愿意在惩办战犯,废除伪宪法,改编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中国共产党的声明,获得了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拥护,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于1月21日以“因故不能视事”,宣告“引退”,把职务交给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本人飞回老家浙江奉化,在幕后策划指挥,妄想借李宗仁搞和谈,争取3~6个月时间重新编练400个师250万人的军队。4月1日,国共两党代表和平谈判在北平举行,经过半个月的谈判,双方于4月15日拟定了一个以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中共代表团宣布以4月20日为最后签字期限。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字。这样,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就完全破产了,表示他们决心要把反革命内战打到底。

(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达进军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命令下达后,等待在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于21日晨便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进军。现在大家看地图(挂《渡江战役示意图》),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一千多里的战线上,同时分三路渡江,(感情充沛、形象具体地描述突破长江天堑的过程)23日,红旗插上了南京伪总统府的屋顶,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三)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残敌

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现在我把各战场上进军歼敌解放重镇的情况,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更可以一目了然了。

南京解放后解放军向全国重镇进军简表

部队名称解放时间解放地点附注第四野战军5月16、17日武汉三镇中南军事要地第三野战军5月27日上海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第一野战军8月26日兰州西北战略重地第二、第四野战军10月14日广州华南政治经济中心第二、第四野战军11月30日重庆西南重镇各路解放军1949年年底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大陆基本解放从上面这个简表上,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从江南到西北,从海边到山城,数千里的战线上势如破竹,勇猛前进,扫荡残敌是何等的神速,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同学们再联想。《战上海》的电影,就更能体会人民解放军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总计自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开始,至1950年6月,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反动军队807万多人,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沿海一些岛屿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伟大胜利是新中国诞生的基础。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载《中学历史教案选》(世界史部分)河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一)巴黎和会。(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三)国际联盟。(四)华盛顿会议。

二、要求学生认识:(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缓和了帝国主义间的局部冲突,不可能解决帝国主义间的根本矛盾,而且和约本身就预伏着新的战争因素。

授课提纲(二课时)

一、巴黎和会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

(二)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争夺

(三)凡尔赛和约

(四)进行反苏的阴谋

二、战后的新兴国家

三、国际联盟

(一)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的加剧

(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一)巴黎和会,突出凡尔赛和约。(二)华盛顿会议,突出奴役中国的“九国公约”。

难点:(一)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交错,斗争复杂。(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完成,既表现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暂时缓和,又孕育着新的世界战争。

教学设备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地图和世界地图

二、《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造舰比例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间爆发的?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引起战争的矛盾解决了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帝国主义之间的固有矛盾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大战虽以协约国的胜利结束,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反而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争结束后,为处置战败国德国而召开的巴黎和会,就是帝国主义之间相互争夺的另一种形式。

讲授新课: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举行了和会的开幕式。为什么选择这一时间地点呢?因为48年前(1871年)的这一天占领法国的普鲁士国王,就是在这个镜厅里自封为德意志皇帝的。参加巴黎和会的共有27个国家,出席的代表有一千多人。在各国代表齐集大厅后,才允许德国代表最后进来,稍一列席就算开过会了,下面的任务就是等待在和约上签字。同学们可以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能开真正的和会吗?显然是不能的。那么,二十多个战胜国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平等的呢?也不是,除了几个操纵会议的大国外,其他国家甚至无权出席会议,只是在讨论与本国直接有关的问题时,才被叫来参加会,而且发表的意见也没有人理会。操纵会议是英、法、美三个帝国主义大国。英国代表团长首相劳合·乔治,是一个极其仇视俄国革命的圆滑而又狡黠的政治家,他以维护英国在世界的殖民利益为己任;法国代表团长是人称“老虎”的内阁总理克里孟梭,他要摧垮德国,称霸欧洲;美国代表团长是大学教授出身的总统威尔逊,是一个口头标榜和平,意欲主宰世界的人物。他们各自带着本国垄断资本争霸世界的打算,在谈判桌上钩心斗角,强争力夺。

(二)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争夺

首先让我们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哪两国的矛盾是主要的呢?是法国和德国。48年前普法战争时,德国割去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情况变了,法国是战胜国,他决意要使德国永远不能再起。克里孟梭赤裸裸地宣称:两千万德国人是多余的,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占领和割裂德国盛产煤铁的萨尔区和工业中心鲁尔区,并索取巨额赔款,用摧垮和肢解德国的方法来称霸欧洲,至少也要与英国分庭抗礼。英国对欧洲有一个传统政策,叫做“势力均衡”。所谓“势力均衡”就是在欧洲的国家里谁也不要太强大,彼此互相牵制,以便英国能在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大起来,就曾提出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与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国形成了主要矛盾,现在随着德国的战败,使英德的矛盾得以缓和。如果法国强大起来,不利于英国控制欧洲,因此,它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美国在战争中干了些什么呢?就是出卖军火,大发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它贷给欧洲的款项达一百多亿美元,英、法都成了它的债户。它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力量代替英国做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威尔逊打着“正义”、“和平”的幌子,反对英、法等国瓜分殖民地,实质上是让美国凭借经济力量闯入这些殖民地的势力范围。它也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要用德国来牵制法国,对付苏俄,抗衡英国。法、英、美等国的矛盾是如此尖锐,会场上钩心斗角,强争力夺,甚至以退会相威胁。例如在一次讨论萨尔问题的会议上,克里孟梭坚持要把它归并法国,威尔逊傲慢地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萨尔,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它是法国的。”克里孟梭立即盛气凌人地给予回敬:“你没有听说过,这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协定上签字。”威尔逊冷冷地回答;“如果这样,你不希望我回国吗?”克里孟梭反唇相讥:“不,我自己倒要这样做!”说完气呼呼地离开了会场,会议陷入僵局。像这样互相攻击、威胁讹诈的例子举不胜举,一直闹了五个月,在对德和约上才勉强达成协议。

(三)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28日,各国代表又一次回到凡尔赛宫那个镜厅里,德国代表在英、法、美等要以联军进占德国的威逼下,被迫在和约上签了字。5月28日是个什么日子?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那一天,其用意是要把德国说成是唯一的战争祸首。和约中对德国的处置,条件是很苛刻的。

1德国领土的丧失大家打开书,对照书上的《战前欧洲》和,《战后欧洲》两幅地图,看凡尔赛和约有关德国领土的一段,看看起了什么变化。(挂《战前欧洲》地图)现在大家边听讲、边看挂图(边讲边贴上德国领土丧失的地形卡片)西部: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收回;萨尔煤矿归法国所有;萨尔区国联代管十五年;德国还划出几小块领土分属丹麦、比利时。东部:划出颇大一部分领土归波兰、捷克,承认其独立。但泽及其毗邻地带,改为国联保护下的自由市。总计:德国共丧失领土的1/8和人口的1/12。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由英、法、日、比等国瓜分。

2对德军备的限制和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允许德国保留十万陆军,莱茵河西岸地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十五年,东岸五十公里以内区域不许设防、驻军;德国南部及东部各疆界要塞工程应照现状,予以保存。根据上述的规定,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思考一个问题:让德国保留十万陆军干什么用?这些军队在哪里驻扎?和约的意图是什么?现在我们边分析边看图。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是用来对内镇压革命力量,对外进行侵略。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并未改变其帝国主义的本质,所以军队仍有着这两个作用,它的对外侵略这个作用将在英、法、美等协约国的纵容下实现。请看位于德国西部的莱茵河已不许布防和驻军,而德国的东部和南部却明文规定保留疆界要塞,疆界要塞历来是驻兵的地方,一看地图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这就是用来对付苏俄社会主义政权的,可见其用心之极为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