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24898100000017

第17章 谨言慎行,在言辞上要低调(2)

正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话者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照顾对方的面子,保全对方的尊严。当对方发火时,要主动为对方找台阶下,不再增加火药气氛,阻止关系继续坏下去;当对方陷入尴尬境地时,要给对方提供台阶,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增添一些光彩,这样就更有利于对方接受你。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戏子叫做优孟,生得矮小,人称“孟侏儒”。优孟性格开朗,言行滑稽可爱,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得到楚王的宠信,经常出入王宫。

某年,楚相孙叔敖去世了,楚王正为失去了一个杰出的助手而黯然神伤。

一天,优孟到城郊游玩,碰见了孙叔敖的儿子孙安。他看见孙安在山上砍柴,感到非常奇怪,便问其中的缘由。孙安告诉优孟,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平时也没有积蓄,自从父亲死后家里就没有经济来源,只好靠砍柴卖钱维持生计。

优孟听了之后很感动,他非常想帮助孙安摆脱困境,但是他又一想,自己并不是议政大臣,不好直接指出楚王的过失。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制作了一套孙叔敖平时穿的衣服,然后模仿孙叔敖的一举一动。优孟是极为有名的戏子,因此模仿得惟妙惟肖。

一次,楚王宴请宾客,优孟扮成孙叔敖的模样去了。楚王远远一看,误以为孙叔敖复活,便赶紧起身相迎。走近一看,他才知道是优孟装扮的。

楚王说:“看到你这副样子,令我想起了孙叔敖,你以后就穿着这身衣服做相国吧,虽然不是真的,但也可以让寡人心中安定啊。”

“大王,小人家里有老妻,请准许我回家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吧!”优孟回答道。

第二天,优孟来到宫中回奏楚王:“我的妻子不让我做相国,她说孙叔敖做了十几年的相国,没有一丝一毫的积蓄,如今死了,他的儿子还要上山砍柴卖钱才能过活。”

楚王听了这话,顿时醒悟,立即下令召孙安入朝,封赐给他土地,不让他再过苦日子。

优孟没有当面指出楚王的问题,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方法表达意思,给了楚王一个主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台阶。他既没有得罪楚王,免除了楚王的忌恨,又达到了请赏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在生活中,说话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与人说话时不可挖苦别人,更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体谅他人的需要,这样就可能会让他人感激你一生。

得意而不要忘形或许你以为自己遇到好事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得意忘形不会彰显你的优势,而只会暴露你的缺点。一个人行走于社会之中,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古人言:“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洋洋得意是不可取的,一个人事业有成或加官晋爵,当然是应该庆贺的,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春风得意时应该尽量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谦卑,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得意忘形很容易暴露自己最大的缺点和弱点,导致自己处于失败的境地。

有只野兔被老鹰捉住了,它拼命地大哭大叫起来,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非常得意地对野兔说:“你平时不是跑得很快吗?这次怎么不跑了?看,还是我们有翅膀的好啊。”

乌鸦一边大谈自己翅膀的好处,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自己的翅膀,正在这时,另一只老鹰突然飞了下来,爪子一伸就牢牢地扣住了乌鸦。

野兔目睹了乌鸦的下场,对乌鸦说:“你刚才还在为自己的平安而得意忘形,现在你也该哀叹和我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了。”

得意不可忘形,尤其是在言辞上,切忌高谈阔论。得意忘形的言谈只会给人带来不良感觉,同时也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当一个人得意的时候,应该想到,在自己的身边还有一些失意的人,如果自己过分张扬,必定会引起他人的心理失衡,有时甚至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事情,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无论对方是朋友还是泛泛之交,他们都不希望面对一个得意忘形之辈。一个人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朋友之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当你有了得意之事,无论是升官、发财,还是一切都倍感顺利时,都不应该放言高谈阔论而忘记别人的感受。一个真正低调的人必定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尤其会照顾到那些处于失意中的人的感受。

一个人若是常常为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时自拍胸膛,把它当做一桩了不得的事情,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一朝得意忘形,可能会令人一辈子走上失败之路,因为得意忘形淹没了自知之明。

没有永远的得意与成功,只有永远的追求与前行。做人、做事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王安石说“宠辱不惊”,并不是说人不要有喜怒哀乐,而是指要有平常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人处于顺境时最容易得意忘形,获得一时一事的胜利后便以为永远春光明媚,结果,一时胜利后的浮躁很快就演绎成为“小人得志”的猖狂,最终导致人生的失败。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可忘乎所以。

尤其是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互相交流,形成良好的谈话氛围,使彼此感到融融暖意。

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得意的机会:功成名就、晋级加薪、被上司赏识、被同事称赞……但是,得意不能忘形。俗话说:“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得意而忘形者,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自己。要保持谦卑的心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教,这样才能进步并得到别人的赞赏与支持。

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有道是“心无遮拦是坦荡,口无遮拦是祸端”。生活中“出言不慎,惹是生非”的事例很多,一言不慎就可能引来无数麻烦。人要想把话说好,说得滴水不漏不是容易的事,古人有训:“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言语有好有坏,好话可以消灾免难,坏话则会给人带来祸患。古人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人们都懂,可是许多人都无法管住自己的嘴巴,常因多说话、乱说话而挑起是非,闯下灾祸。

话说得好当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但是话若是说得不好,则会惹人痛恨。因此人生在世应该谨言慎行,切不可放言说道。三寸之舌虽不致招来杀身之祸,却也常常惹出问题。

苏东坡非常有才华,年轻时难免矜才使气,遇事率性而为。在科考中,他居然杜撰典故,由于编得太像,连欧阳修这样学富五车的人物也没看出来,事后还问他典故是什么来头,苏轼答曰:想当然耳。

就是这样 “想当然”的才华和直言直语的性格使得苏东坡后来犯颜直谏,反对新法,以至于闹出了震惊整个文坛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东坡在湖州被捕,在被押往京城受审时,亲友们都来哭泣送别。当时,苏东坡讲了一个故事:

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有一个叫杨朴的隐士很有诗名,可是,宋真宗召见他之后,杨朴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

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小妾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切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了大笑,便放他归隐山林了。

“乌台诗案”过后,苏轼收拾起来旧豪情,变得慎言多了。

其实,何止吟诗不能猖狂,一言一行都不能猖狂无忌,谨言慎行才能保身家、全性命。古语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嘴上多个把门的,以避免祸从口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制度。他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像,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

孔子很奇怪,便细心察看,发现在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这让孔子大受启发。

自此,孔子在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而后人则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

任何时候都要慎言,即便是面对亲密的朋友,也要正确使用词汇及注意礼仪,因为人的情绪是随时变化的,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场合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当朋友的心情不好时,最好不要口无遮拦地开玩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年长者、身份地位高的人或是同辈、同身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使用的词汇也要仔细甄选,切记,粗鲁、低俗的词汇绝对不可使用。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谨记“祸从口出”,慎言会为你赢得成功的机会,使你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莫逞一时口舌之快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往往都是为了过过嘴瘾,见到什么人或现象,心里不舒服了就习惯说上一两句。然而,他们从来就没想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嘴上逞威风,别人心里却很不舒服。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或摩擦,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行事低调、谦和的人过后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不至于为此耿耿于怀。然而,有些人却没有这样的胸怀。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有些人会为鸡毛蒜皮的事而争论不休,有时由于一方一时逞口舌之快,于是彼此就大打口水仗,最终小事变成了大事,甚至酿成祸端。

古人云:凡事须三思而后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要仔细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说出口,这样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相反,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导致事态恶化,严重者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刘文静是唐朝开国三大功臣之一,与秦王李世民、仆射裴寂同获“恕二死”的特权。唐朝建立后,刘文静任纳言。他原本和裴寂是好朋友,但是由于裴寂是高祖的旧交,地位在他之上,因此心中不平。为此在议论朝政时,刘文静常常与裴寂对立,彼此矛盾极深。

有一次,刘文静与其弟刘文起宴饮时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一定要斩杀裴寂!”裴寂听说后,惊恐于刘文静对自己的怨恨之深,心中惴惴不安,恨不能即刻铲除刘文静,但是总是苦于无机会。

恰巧刘文静家中闹妖怪。为此,刘文静便召巫师来家,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偏偏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她便以此事作为借口上告刘文静谋反。

唐高祖李渊早就知道刘文静对自己的“偏心”有所怨言,也对刘文静产生了怀疑,接到举告后便把刘文静交付属吏,派遣尚书左仆射裴寂和民部尚书萧瑀审讯。

萧瑀认为刘文静不是谋反,秦王也认为刘文静在义旗初起之时定了非常之策,有功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事成之后,刘文静与裴寂的地位和待遇悬殊。于是秦王李世民也出面担保刘文静并无谋反之心,只是有不满情绪而已。

然而,这个时候裴寂趁机说话了:“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他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他,必遗后患。”

高祖听了,觉得非常有理,便杀掉了刘文静兄弟,并抄了他的家产。原本刘文静曾得到了高祖特诏,可以“恕二死”,即赦免两次死罪。却不料,刘文静头一次犯死罪就被杀死了。

因此,无论多么聪明,都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逞一时口舌之快的宣泄也许可以使人得到片刻的快感,但留下的却是长久的祸患。

嘴上逞威风招致祸端可谓咎由自取,更有甚者,连一时不慎“叹口气”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名人,几乎学无不精。可就是这位才华出众的人物,最终也祸从口出,获罪而死,最为倒霉的是,他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叹了口气。

在董卓被杀弃市时,蔡邕也随着官员们前去观看。当时,站在围观的官员中的蔡邕看到董卓被杀后的样子便叹了口气。

谁料到,这声叹气让一边的王允听到了。王允勃然大怒,对蔡邕高声喊道:“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结果,蔡邕被关入监狱中,最终死在了狱中。

人与人交往,语言的交流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都是有益的,只有经过慎重思考后说出来的话才能产生好效果。放言无忌、逞一时口舌之快、不假思索往往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听出你有瞧不起人、教训人的意思,即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也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迟早会因失语于人而殃及己身。

人生在世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需要三思而言。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分寸,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山洪纵横奔流,虽有澎湃的气势,却多有阻碍,且最终会平息。溪水缓缓而过,虽无挥洒的肆意,却能细水长流。一时的痛快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快活,唯有时刻谨慎才能得到长久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