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司机是胃病高发人群。这是由于司机在开车时精神高度紧张,而且这种紧张状态往往长期得不到缓解,这样就极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再者,司机坐得时间长,平时运动量比较少,这使胃部的食物存留时间变长,加重了胃肠负担,从而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
(3)媒体工作的重压力引发胃病。根据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媒体工作者处于重压力状态。尤其是记者,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放松。长此以往,胃病也就找上门来了。
(4)医生的工作性质导致胃病。许多人认为医生会注意自己的健康,应该和胃病无缘,事实上,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紧张而充满压力的工作生活环境。在这种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很容易就会被胃病缠上。
在众多疾病中,胃痛是极为常见的症状,引发这一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生理性的,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因素,其中心理方面的原因往往会产生长期而深重的影响。为预防胃病的产生,平时保养是关键,尤其应该以心态为基本,稳扎稳打的进行“保胃战”。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调理内心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医学证明,当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人体内的抵抗能力就会增强,这样就不会给胃病留下可乘之机。相反,当人体长期处于紧张、忧郁、焦虑的状态中时,抵抗能力就会降低,那样的话,胃病自然就会乘虚而入,成为跗骨之蛆。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减少胃病的发生,要养成规律起居的好习惯,保证睡眠的充足,并且戒酗酒、嗜烟,平时注意身体的保健。
再次,注意饮食健康,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饮食不科学是胃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时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油腻的食物,尤其是胃病患者更要注意忌口。另外,还应该做到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同时,养成细嚼慢咽的健康饮食习惯。
总而言之,以好心情为基础,才能保护健康不患病。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积极的态度,堪称胃病最有效的“防疫针”。从心理入手,从胃健康开始,全面打造健康的身体。
心情不畅就打嗝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打嗝不分性别老少,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打嗝,就连动物都会打嗝。打嗝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打嗝的症状并不频繁,就并无大碍。倘若连续不停地打嗝,则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较为频繁的打嗝会影响睡眠、吃饭、工作,还会给心肺造成某种压力,尤其是心肺功能薄弱或有疾者,频繁打嗝就会引发或加重心肺类疾病。严重的打嗝症状甚至会引起食管黏膜撕裂,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丧命。由此可见,打嗝虽小事,关系大健康。
关于打嗝的诱因,过去有很多解释,其中最受人重视的一种解释就是心情不畅导致打嗝。小刘在紧张而忙碌的城市上班,每天一坐班他就开始不停地打嗝。刚开始小刘以为是肠胃有病,然而,服用多种肠胃药,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后来医生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小刘所在的公司竞争压力极大,而他担心自己会失业,因此,每天都怀着忧虑的心情进行着紧张的工作。由此,医生诊断,小刘患上了情绪诱发病。也就是说,小刘的打嗝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最后,医生建议他树立乐观自信的态度,打嗝现象也就逐渐消失了。
平时人们遭遇打嗝,往往以为就是吃得太多所致。其实不然,打嗝,在医学上称为“呃逆”。造成此症的原因有很多,遭受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以及烦恼、压力,都可能引起暂时性的呃逆。其中,情绪因素对打嗝症状的影响往往不为人所知。
事实上,很多打嗝的症状都与情绪有关。在人体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个厚厚肌肉膜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这个肌肉膜被称为膈肌。膈肌上分布了大量的神经,当人体处于比较大的精神压力状态时,其身体活动对氧气的需求就会增加,而此时机械地用嘴吸进大量的空气,就会引起打嗝。而且情绪的波动常常会通过神经传导向大脑反应,大脑就会发出指令,导致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这也是打嗝的来由。
生活压力、情绪紧张等都可能引起打嗝。一般来说,打嗝数分钟后会自然消失。但也有连续打嗝持续很长时间的,对此,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如果长期打嗝,很容易引发其他重大疾病。
治疗打嗝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复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肖女士不知何时犯上了打嗝的毛病,喝水、捶背、深呼吸,各种方法都用过了都没有止住。肖女士怀疑自己得了怪病。开始,医生为肖女士做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后来,医生听她说起家常,才知道肖女士不久前由于机构改革而下了岗,与此同时,丈夫也失去了工作。由此,医生对肖女士的打嗝症状作出了诊断,认为她是由于情绪不好,心理上长期处于郁闷,而引起的膈肌痉挛。医生建议肖女士,打嗝时消除不快情绪,平复心情。果然,不久肖女士的打嗝症状就自然痊愈了。
除了平复心情之外,还有一种移情法,对于治疗呃逆也极为有效。武汉市有位六旬的老太太,外出旅游得了一个怪病:打嗝。老太太打嗝,还伴随着胃胀痛。为了治疗这个怪病,老太太尝试过很多办法,然而效果一直都不好。经过医生诊断后,认为老太的症状是由旅游时精神紧张、心情焦虑而引起的神经性吞气症。由于目前对于此症没有好的药物疗法,医生决定对老太采取心理疗法。医生建议老太太多看电视、多散步,通过分散注意力来治这一顽疾。不久,老太太的打嗝症状与胃胀痛
都有了好转。
很显然,情志调节之法是治疗打嗝的首要方法,此法不仅可以消除打嗝症状,同时还能够消除并发症。焦先生打嗝症状是从一次惊吓开始的,自那次惊吓后,他常常会在睡梦中突然惊恐大叫,结婚以后虽然不惊叫了,但是生气时就打嗝。而且,还出现经常性的后背和肝区胀痛。此症状持续了6、7年之久。由于他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家里的事也比较多,再加上打嗝及睡梦大惊的怪病,焦先生不由地心神恍惚。没办法,他就去看了精神科,结果开了一堆强力镇静药,但效果并不大。后来,他接受中医治疗。中医诊断认为焦先生所患的打嗝之症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家里的事多,导致情志失和,以至于肝气上乘肺胃,胃气上冲而引起的。此病症由情志所起,故也由情志不调而加重。由于肝气阻滞经络不通,因此有经常性的后背和肝区胀痛之症。医生建议他,平时以调理情志为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以调理肝气和胃气。焦先生遵照医生所嘱,不仅打嗝的症状得到了控制,而且睡梦大惊与后背肝区胀痛逐渐消失了。
其实,大多数打嗝都是胃部的情绪性肌肉反应。因此,治疗打嗝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有人说,情绪不好控制,如何用情志方法达到治疗打嗝?其实不然,有一些简便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断神经反射而中止打嗝,而且这些方法也非常实用:
(1)移情法。打嗝时,分散或转移注意力,从而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比如看电视、读书等,都可以注意注意力,达到中止打嗝的效果。
(2)深呼吸。打嗝时,进行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憋住,时间尽量长一些,然后再呼出,如此一呼一吸,反复进行几次,打嗝的症状就会逐步缓解。
(3)刺激咽部法。打嗝时,将手洗干净,然后把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地刺激咽部,也能缓解打嗝。
(4)干吞一茶匙糖。此法在数分钟后止住打嗝。这是因为糖在口腔里能改变了原来的神经冲动,以阻挠横膈膜的肌肉作间歇性地收缩。
(5)弯身喝水。打嗝时,倒一大杯水放在桌子上,身子向前弯着喝水。这个方法对于止住打嗝也有效果。
(6)刺激中断法。用棉花棒刺激上颌硬部和软部的交界处。
另外,咀嚼并且吞咽干面包、抱双膝压胸、在横膈膜处放冰敷袋等方法都有止嗝之效,其原理就在于通过阻断神经反射以刺激膈肌,从而止嗝。要防止打嗝,还要注意平时的一些习惯,比如安静吃饭,因为吃饭时说话比较容易引起打嗝。
揭破“心灵之窗”奥秘
眼睛虽然是人体的一个小部分,却与整个五脏六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是人体健康的外显,更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一个人的心情不佳,一般都能从眼睛里表现出来。而又因为眼睛与人体的内脏器官联系密切,因此,眼睛所反应出来的状态就成了情绪与健康的一面重要镜子。只有心情好、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才能正常。倘若有贫血、气虚之症,就会有精神不佳,而精神不济又会导致症状加重。这些状况反应到眼睛,则表现为双目无神、视力减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与眼睛是一家。也就是说,肝脏的经络上注于目,正所谓肝受血而能视,因此肝脏不好的人,眼睛就会受到连累。《黄帝内经》也有说明:五十岁,肝气始衰。就是说年过半百的人,肝脏就开始衰弱了,因此眼睛也开始不好了。一般来说,肝脏不好者,心情也会出现不良的状况,比如易怒、易悲等,这是也老年人常见的情绪。由此可见,通过观看眼睛了解肝脏健康,可以看到莫名情绪的根源。
中医认为,肝脏的主要作用是疏泄以调畅气机,气机条达则气血通畅、经脉通利,这样五脏六腑才能自然和顺。肝脏的第二大功能就是藏血,能起到调节和分配人体各部分血量的作用。如果肝脏出现健康问题,就会导致血调配失常,造成人体内脏缺血、充血或失血等情况,比如脑出血,就与肝脏有莫大的关系。由此可见,保证肝脏健康的重要性。中医五行说认为,肝为木脏,最畏金,因为金克木,而秋季则为金,故而到了秋季,人的眼睛不如其他季节有神,有慵懒之感,而且心情也比较容易波动。因此,秋季最要注意保养肝脏的保养,防止金燥伤肝。肝脏受到损伤,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心情也会大变。
透过眼睛所反应的肝脏情况,可以进行肝脏调养,这不仅可以健康身体,还对稳定情绪大有裨益。古代医家指出,久视则伤肝。现代医学也证明,用眼过度对肝脏不利。养肝明目最好的药食是枸杞、当归,无论是单独煮水,还是炖肉都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效果,而杞菊地黄丸则是明目养肝的著名中成药。补肝养肝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常吃动物肝脏。当然,老年人不能吃的太多,以免胆固醇升高。
事实上,眼睛不仅可以看到肝脏的情况,还能够看到肾脏的健康状态。眼睛中的瞳仁,即眼珠中的黑眼球属于肾,倘若肾亏引起瞳仁失于濡养,眼睛也会失去光彩,这对于肝脏也是不利的。眼睛就如同全身的一面镜子,堪称人体脏腑的袖珍全息图,而且也是透视心灵状态的窗户。从眼睛中看到的症状,不仅可以反应肝脏、肾脏以及其他器官的健康问题,从而对疾病进行预防提醒,而且还能够由此看透心情,从而通过器官保健的方法以涵养元气,调理情志。
从眼睛入手,窥破肝脏、肾脏以及其他器官的健康秘密,是为了在身体保健的过程中采取更加适当的方法。中医指出,心情舒畅、七情调达有助于肝脏的疏泄。如果心情不愉快,容易导致气郁,就会造成肝郁,最终影响肝脏的疏泄职能。而肝脏的失职反过来优惠加重心情抑郁。很显然,这种心理与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对于身体的保健是十分不利的。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百病生于气也”。要让脏腑和顺,全身舒适,就应该保持心情的自然愉快,这不仅是肝脏保养的要点,也是身体全面保养的要点。一个人过于冲动,肝气过旺就会导致分往大脑的血量骤然增多,如果是老年人就很容易突发脑出血、中风;而过于悲伤,则会使肝气过于低下,分往大脑的血量骤减,则可能会造成晕倒、虚脱等症。由此可见,
事实上,身体保健并不困难,只要找到入口,把握重点,就能够做好保健工作。以眼睛反应的征兆为入口,把握情志与内脏健康的密切联系,施行情志与身体双保健的方法,则能达成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养肝有利于调理情志,而七情条达又反作用于肝脏健康,《黄帝内经》曾经有记载:“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卧床休息对于养肝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证明,平卧可以养护肝脏。因此,如果疲劳、头晕时,可以平卧进行休息,有助于肝血畅通,而在眼睛干涩或者昏花时,可以对眼睛进行轻柔的按摩,以涵养肝脏气血、疏通经络。也可以闭目按摩太阳穴,不仅松弛神经、缓和眼睛的疲劳,对肝脏进行保健,还能直接舒缓身心,调理性情。
疼痛原来是“心”作怪
当疾病袭来,各种各样的症状使得人们有苦难言,尤其是身体各处的疼痛时常折磨着人们的身心,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疼痛并非某一独立疾病的名称,而仅仅是各种疾病中常见的一个症状。然而,疼痛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心理负担都是极为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