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七情又影响气。事实上,心理上的阴影往往会干扰人体的机能活动,降低身体的防御能力,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无论是过度的惊喜还是过度的思虑,无论是悲伤还是恐惧,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在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情以及不好的心态下,人体很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其实,人要保持身体健康,不仅要抵抗疾病的侵扰,还要面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当你的心灵遭遇阴影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以免为被疾病所乘。当你的身体遭到疾病时,更不能惊慌,以免危害身体健康。心态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而心态健康的要旨是平心静气,如果具有良好的心态,往往能够“心”到病除。
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说道:“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泻,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任由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说明了内心变化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过忧伤身,过喜伤心”的健康谚语,这种充满中国味道的医学智慧,就来自于中医。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等七情,并且七情与人体个器官相通。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中医指出,如果七情太过,就会五脏,因此民间早有“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的说法。如果七情不调,疾病就容易侵害人的身心。
(1)喜则气缓。一般来说,喜悦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有益身心。可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喜悦过度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喜伤心”,即突如其来的“惊喜”给人带来的健康危险。由于暴喜会强烈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导致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血液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这种喜悦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高血压、心脏病等,有的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心脏骤停。
《黄帝内经》所讲的“喜则气缓”,意为“兴奋则内气涣散”。有人是被吓死的,有人是高兴死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由于大喜而致精神失常的好例子。而宋朝名将牛皋听说杀了金国大将金兀术之后,也因为过于兴奋以至于大笑而亡。根据医学调查发现,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在犯病之前过度高兴的经历比较多。实际上,这就是因为过喜导致内气涣散所致。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同时也给了人们健康的提醒和指导。比如现在社会上提倡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而不建议仅在逢年过节时候回家探亲,就是考虑到“喜则气缓”的医学道理。
(2)恐则气下。而“恐则气下”在生活中的实例并不少见,我们都听说过,有人被吓得尿裤子,就是因为惊吓使内气快速下行所致。中医流行着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孕妇要生了,却一直生不下来,家人没办法只好赶紧请来一个名医。名医到了现场,迅速了解了情况后,微一沉吟,突然抓起一把铜钱往墙上一摔,那边的妇女就把孩子生下来了。于是,有人就问名医其中的奥妙。名医开玩笑解释说,人不都是为了抓钱来到世上吗,肚子里的孩子一听见钱声,自然就出来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恐则气下”的原理。孕妇一听见哗啦一响,吓了一跳,气往下行,把孩子给推出来了。
如果惊恐过度,对于身体是非常不利的。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在一次对死囚执行死刑的过程中,他们把死囚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告诉他,要割破他的手腕,让他流血而死。接着他们蒙上死囚的眼睛,并在他手腕处划一下(其实并没有划破),然后在静静的刑房里作出血滴在接血水的水桶里的音效。结果一段时间后,死囚死了。由此可见,这种默默的心理威胁多所产生的恐惧对于人生老病死的影响之大。
(3)怒则气逆。过喜会导致内气涣散,而过怒则会引起内气上冲于脑,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有脑梗类的人发怒,很容易因为怒气上冲,导致头晕目眩、难以呼吸,有的还会吐血,甚至使脑血管破裂。
如果愤怒过甚而产生了较严重的不良后果时,可以采取十宣放血的方法缓解。具体方法是把这十个手指尖用针挑破,把血挤出来。这就能够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这是一个宣气急救的办法。
(4)悲则气消。内经所言“悲则气消”,意思是说如果过分悲伤的话,气就可以往下消沉。所以,人们能看到悲伤之人往往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比如痛哭之后,往往会全身乏力,此时抵抗力也会下降。
(5)思则气结。如果思虑过度的话,内气就会凝聚而不畅通,导致身体不适。一般来说,多思多虑的人脾胃容易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好。
(6)忧则气乱。忧则气乱,讲的就是忧愁会导致内气紊乱,尤其对胃肾脏不利。
总而言之,百病生于气,并非无稽之谈,不仅有其科学的医学道理,而且在生活中也有诸多的例子可以证明其立论并非虚妄。人体内气多与情绪及心理变化有关,明代龚廷贤在《劝善良方》中亦有言道:“夫气其平谓之疾,则气失之偏者亦谓之疾。”因此,调和内气尤其不能忽视情绪及生活心态的调整。
怒火让身体“如坐针毡”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不顺心的事,也难免会遭遇不如意,发怒也就成了常见的事情了。尤其是在人生遭遇大挫折时,就更容易怒气勃发了。但是,纵有千般理由生气的理由,也最好不要让自已发怒,因为发怒是一种错误的心理选择。如果你希望生活的快乐而健康,那么就应该放开胸怀、平心静气;如果你希望无疾少痛、长寿百年,就千万不要发怒。
发怒是指因为某事产生的粗暴情绪,其包括愠怒、愤怒、大怒和暴怒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中医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的人容易发怒。而大怒又伤身体,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一般来说,发怒会造成人体气血运行发生紊乱,并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中风、头痛、昏厥、吐血等疾病,甚至有人还会因为暴怒而断送性命。
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怒火焚烧生命”的一个例子。诸葛亮抓住周瑜心胸狭小、心气高傲的心理弱点,三番两次对周瑜进行心理刺激,最终竟然把周瑜活活地气死了。由此可见,即便是盖世无双的大将,如果缺少了镇定沉着、平心静气的心态,不仅难成大业,还会因此丢掉生命。
尽管在生活中因发怒致死的现象不多,但因怒气而生病的例子却非常多。有很多人常常会因为一时的愤怒,耽搁了工作,放弃生活。俗语说的好:气大伤身。发怒不仅会影响生活的幸福与欢乐,还会引起许多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神经裒弱等。因此说,怒气是健康的大敌,人们对此应该有所防范。
事实上,环境的好坏往往都会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发怒也是正常的。人的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当情绪不好的时候,看周围的一切又都不顺眼。当一个人发怒时,很容易失去理智,以至于认识、分析问题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而且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会在不良心理与不当行为中沦陷,最终一错再错,酿成终生遗憾。生气对于生活与前途而言,是障碍和杀手。对于健康来说,怒火则威胁着身心两健康。
医学研究发现,处于愤怒的心理状态下,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也会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180~220次,甚至更快,这就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就是很多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易生气的原因,因为发怒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发怒时的呼吸也比平时快。平时每分钟我们每分钟呼吸16~18次,而愤怒时会增快到23次/分钟。有大怒经历的人会发现在发怒的时候,常常会有手指麻木的感觉。这是因为愤怒使呼吸加快,导致肺部不能正常宣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量所致。
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奇妙的试验:把一根管子一头通到鼻子里,一头通到冰水里。假如冰水的颜色没有改变,就证明心平气和;如果心里惭愧,冰水就会变成白色;等恼怒的时候,冰水就会变成紫色,这时将获得的紫色水注射小老鼠体内。没想到小老鼠很快就死了。 学者们经过研究证明,人在发怒的时候,常常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在进食的时候也感到味道不好,而这些都和人体体液成分的化学变化有关。
人如果发怒,大脑就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流不畅,血管末梢缺氧,各器官组织极度紧张。这就需要氧气马上进行大力地补充,为了充分地发挥作用,过来补充的氧变成了活力强大的活性氧。
活性氧能够放出很大的能量,对活动肌肉、消灭细菌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活性氧能量无处发泄,就会与脂肪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叫过氧化脂质的老化物质。过氧化脂质会不断向身体的健康因子发动进攻,从而引起人体的疾病,并且导致衰老。
另外,身体内由于怒气而补充的过量活性氧,还会与水结合生成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又会与人体内的氨结合在一起变成单氯胺。单氯胺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因此,平时爱动肝火的人很容易得动脉硬化、心脏病、癌症等。除此之外,过氧化氢还会与体内的盐分结合,产生剧毒物质漂白粉,破坏人体机能活动的平衡,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有道是:“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这一句健康谚语道破了怒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说明了宽大平和的心态对于长寿的重要性。
过喜,让身心不堪承受
过度兴奋很容易造成脑部的重负,比如脑溢血的发生就常见于体力或脑力过度。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精神紧张时,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时,大量饮酒、长时间打麻将或睡眠不足时,还有寒冷刺激或沐浴时,都有可能给大脑造成沉重的负担。而在身体疾患的众多诱因中,情绪激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过悲,还是过喜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过于悲伤影响健康,那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兴奋、喜悦不利于健康的说法,很多人却不得而知。
据医学调查发现,每逢节假日,心脏病复发的患者数量就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通过医学家研究发现,其中不少的患者都是因为家庭聚会时,过度兴奋而造成心脏病复发。心脏病发病率在冬季骤然升高的现象,就与各大节日集中与冬天有关。
家庭聚会时,很多人都处于过度兴奋与激动中,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度兴奋很容易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
过度的兴奋,与过度的悲恸一样,都能够把人引入绝境。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过喜伤害健康,那就是“乐极生悲”。对于处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的人们来说,过度的兴奋离“绝境”往往比过度的悲恸更近。
其实,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人的生理免疫能力有相似之处。心理上遭遇压力的侵袭,就如同身体遭遇病菌入侵一样,而心理的抗御力,就如同人体里的白血球一样。处于正常的状态下,白血球具有相当的抵抗力抵御病菌的入侵,而心理抗御力也能够承受压力的打击。但是过度的兴奋则不同,因为这已经脱离了正常的状态。对于心理长期处于高压的人们来说,突如其来或者极度的兴奋会与被压抑的内心造成强烈的反差,使心理状态犹如从高压舱一下子减压,其引起的后果往往就是灾难性的。
广州有一名50岁的男子突发疾病猝死。根据家属反映,这名男子在事发前一天刚找了份工作,而此前他已失业长达半年之久。医学家诊断发现,他死于太过兴奋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由此可见,高兴也应该有个度。
为了防范生命悲剧的发生,就应该防止过度的兴奋,认识到防止“过喜”与防止“过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及早学会心理释放或稀释的艺术,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时可以通过旅游、交友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情绪,借助于山川的明媚、朋友的温情以宣泄心中的压抑,不让心理垃圾在心中郁积。内心的压力与郁闷及时地得到疏导和释放,这样就可以让心态趋于平和,不至于遇到开心事而过度兴奋,从而大大地缓解的健康危机。
其次,对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自知心理承受力薄弱,可以通过保守方式应对突降的幸运所引发的过度兴奋。有位年轻人的心脏功能欠佳,而且一直以来都遭遇坎坷。他的创造性成果长期没有得到社会认可,于是,他一直都处于痛苦挣扎之中。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获奖通知:他的成果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决定给予巨大的荣誉和巨额的奖励。他很高兴,但是他很明智地想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他意识到自己的身心已经难以承受在奖台上领奖,就决定由他人代替自己去领受那份期待已久的殊荣。他的做法是富有远见的,其中蕴含的健康理念也是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