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24878200000014

第14章 细节在于追求

过去这些年,奔驰的设计变得更加柔和了,但是细节却变得更加突出。这正是我们要在麦金托什电脑身上做到的。

——乔布斯

将科技发挥到极致

将所有科技发挥到极致,既可使人们吃惊以及兴奋,又知道拿它怎样使用,这是苹果的一种创新理念。乔布斯曾说过:“产品将为消费者提供什么程度的便利?对消费者究竟有多重要?这是苹果始终在问的两个问题。”该做法使苹果文化和消费者需求很好地合二为一。

回顾苹果历史,从1976年苹果横空出世以来,乔布斯与他的朋友沃兹便以特立独行的做法,使苹果立刻变成了明星公司,革命性的产品——Macintosh电脑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与此同时,也由于内部管理问题,从而使乔布斯在1985年离开了苹果公司。

但此时,苹果电脑在顾客心目中早已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记——性能优越、外形特别以及设计完美,苹果电脑意味着特立独行、时尚以及“酷”的工业设计。尽管在市场上,苹果电脑占有率很低,然而却拥有了一批忠实的“Apple-Fans(苹果粉丝)”。

在1996年12月再一次返回苹果后,乔布斯着手要做的就是“重新将苹果式的创新文化树立起来”,他将苹果文化作为营销的起点。

每一次推出新产品,乔布斯都极力使所有创新产品都与顾客心目中的苹果文化印记相符合,由于要求几近苛刻,甚至苹果年年只能开发出一两款产品,可顾客几乎对任何一款都欣喜若狂:这就是我的苹果!

在大众心中的可乐阶梯上,可口可乐能占据第一位,并因此代表了美国的价值。乔布斯让苹果在创新产品与创造文化上也做到了占据首位,并为自己搭建了一个良好而又扎实的营销起点。这个起点,毫无疑问也成了苹果重放光芒的起点。

在iPhone发布后,由于它结合了iPod、手机以及互联网通讯设备等功能,与当前不好操作的智能手机相比,它属于一次“飞跃”,因此乔布斯将它称作“革命性的移动电话”,将会“完全改变电信行业”。虽然该说法和事实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说法的确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眼球。

乔布斯习惯并且喜欢给新产品定义,更乐于有创意的设计,他的控制欲也十分强烈,喜欢将产品控制在他本人手中,不愿意授权他人技术,更不愿意将平台开放。目的全是为了占领技术的制高点,使营销苹果变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美国人瓦列梅克是现代玩具之父,刚开始创业时,手头只有1000美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穷人。可他依靠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革命式地改进了玩具,他很快就进入了富人的行列。

木偶是当时主要的玩具,硬邦邦的毫无一点生气,孩子们玩一会儿就厌倦了。瓦列梅克对“怎样才可让玩具更激发小孩的兴趣”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想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答案。

他有一天在马路上等车时觉得无聊,就对马路上过往的车辆观察起来,他想看看它们究竟是怎样行走的。因此,他对车辆的滚动情形特别留心。他发现车上的轮子是以两条轴穿着,装在车厢下面,只要将轴装得牢固,轮子滚动时就不会产生障碍。他突然眼前一亮,我们为何不让这些木偶的手臂活动起来呢?

瓦列梅克一路发狂地跑回家,连大衣都来不及脱,便拿出一把小锯子与一个长柄的手钻,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木偶,锯下了它的两条手臂。在锯口中间钻了一个小孔,再将一根小圆铁条插进去,将那两条锯下来的手臂装到小圆铁条上,轻轻转动木偶的左手,它的右手也跟着一起转动了。他拿着这个“改造”过的木偶去给儿女们瞧,逗得小孩们都高声地大笑起来。瓦列梅克立刻将这个木偶的模型发给一位木匠去做,先尝试着做1000个。

瓦列梅克将这些做好的木偶拿回来由自己上色,将木偶的颜色配置得鲜艳悦目。当这1000个试验品一拿到百货公司去推销时,十分受欢迎,三天还不到就已经销售一空。不仅如此,瓦列梅克还接到了12万个转臂木偶的订货单。

瓦列梅克对这样的成就并不满足,他仍然努力研究,没过多久又创造了活腿木偶。当瓦列梅克自己开设了一家拥有370名员工的工厂后,研究起来更加小心谨慎,他仍然研究怎样将木偶做得更好,木偶怎样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喜爱。他想要使这个四肢活动的木偶能如真人一样地在地上走路,这绝对更受孩子们的青睐。可木偶要怎样才能自动地走路呢?

瓦列梅克想了很久,终于有一天,他从车轮行走的原理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刚开始,他想到只要有一根曲轴穿着前面的两个轮子,然后再用一条直轴引着这根曲轴,那么当这根直轴由车轮牵动时,那根曲轴也就一块被牵动,这样,轮子就会转动了。假如将轮子卸掉,将木偶的手与脚装上,它就能够自动的走路了。

瓦列梅克立刻将这个新发现记下来,而且附图说明,立刻发送到工厂,调用了4位老技工来做这个新的试验。15天后,首个自动行走的木偶便制造出来。木偶制造厂的所有工人都高兴地围拢到一起,观赏这个新奇的产品,他们不停地称奇,觉得这是玩具业里的一种新创造。

瓦列梅克再按照此原理,改正了自动木偶的一些小缺点,抽调了一半员工来试行这项生产,而且让那4位老技工试行将一个四五尺高的自动木偶制造出来,以放到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大堂里当做活广告。

这批自动木偶没过多久便被推出来发售了。第一天,仅纽约一地就卖出了17万个!瓦列梅克依靠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获得了财富的垂青,从而成了当地的富豪。

任何科技的出现,在早期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尤其是在推向市场后,这些缺点随着时间的变迁也会日益显露。将它们进行弥补,就会带给你财富。瓦列梅克与乔布斯都是依靠一种不断创新的理念,在一遍又一遍地改进产品的过程中找到了获得财富的新起点。

任何细节都很重要

乔布斯属于那种对细节极为重视的人,在乔布斯再一次回归苹果公司之后,决定推出Mac OS X系统。柯戴尔·瑞茨拉夫是负责监督这项工作的经理,他是一个说话温和而且富有创造力的人,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青蛙设计公司的总监。瑞茨拉夫在苹果公司工作了9年,他起初只是一位设计师,后来获得了提升,负责领导Mac OS的界面小组。他负责Mac OS 8一直到第一次推出OS x操作系统的外观设计。

现在,电脑界面的颜色既丰富又具有动感,可在20世纪末,苹果公司与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都很朴素,同箱子一样的四方的视窗、棱角非常分明且还有众多斜角。苹果公司在那时已将透明塑料外壳与具有曲线美感的水果色以及泪滴状电脑投入了市场,这成了瑞茨拉夫及其同事的灵感来源。很快地,他们便做出了色泽优美的界面实体模型,界面上有透明的菜单、柔和的边缘以及圆形的按钮。

在几个月后,苹果公司召开了一次Mac OS X项目的全体工程团队会议,目的是总结这个项目的现状。会议要求瑞茨拉夫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依照安排,瑞茨拉夫是最末一天的最末一名发言人。尽管瑞茨拉夫对这并无把握,可对这个新的设计,心里还是期盼能够获得支持并被应用。在这两天活动逐渐过去的同时,所有人都在思考着怎样才能完成Mac OS X这一项目。

可瑞茨拉夫的这个方案没有得到乔布斯的同意,他雷电般地斥责瑞茨拉夫与负责Mac OS X项目的团队是“一群废物”。

乔布斯大刀阔斧地将老版麦金塔电脑界面中他不喜欢的任何元素砍掉了。在这些元素中,他最不喜欢的是将窗口与文件夹打开时所用的不同途径,由下拉菜单至自动弹跳出来的菜单最少有8种。

下一步,就Mac OS X项目,乔布斯、瑞茨拉夫以及设计师们开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直到确定了一个让人满意的方案。

瑞茨拉夫的小组在这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每星期都会同乔布斯会面,并且向他展示最新的设计方案。针对新界面的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钮等这些元素,乔布斯都要求他们做几个版本,以便他能从中挑选最棒的。在开发过程中,乔布斯总是要求做出多版本的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同瑞茨拉夫开会期间,乔布斯为他们提供了众多有关怎样改善设计的反馈意见,必须等到他满意之后才能开始各元素的开发工作。

该设计小组以Macromedia Director设计出来的方案虽富有动感,可它们却无法运行。乔布斯能将窗口打开与关闭,下拉菜单也能看到系统怎样运作,可它们只不过是动画罢了,却缺少运作代码。这个小组把运作代码放到了示范产品旁边的一台机器上运行。在他们向乔布斯展示运作代码时,他会身体前倾并靠近屏幕,认真仔细地检查它们,在示范产品同设计方案之间不停地转来转去。

“对所有的像素,他会一个个地进行比较,以便对它们的匹配情况进行检查,他对细节十分注重。细致地审查各个方面,他的仔细程度以至于达到了像素的层面。”假如它们不匹配,瑞茨拉夫说,“他便会朝其中某位工程师大声嚷嚷。”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在瑞茨拉夫的设计小组对滚动条的改进足足耗了半年之后,乔布斯才觉得满意。在所有操作系统窗口中,滚动条是位于右手边的导航条,有时也会在窗口的底端。它们虽然是所有操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在用户界面中,它们根本就不是最明显的部分。不过,由于乔布斯始终坚持认为滚动条应当具有某种视觉效果,瑞茨拉夫的小组只好一个接一个地设计。瑞茨拉夫说:“我只好去制作他觉得对的东西。”

设计小组一开始就发现,要想使这些滚动条的细节设想变为现实并非易事。或许是箭头的尺寸不正确,或许是位置不正确,或许是颜色有问题。假如窗口正在活动时或后台正在运作时,滚动条看上去肯定会有所不同。想要使它们同其他所有部分相匹配绝非易事,可瑞茨拉夫的设计小组在乔布斯的“重压”之下始终坚持,耗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设计滚动条,一直到最后成功。

关注那些隐形的细节

像设计简单的开关指示灯与电源插座等其他公司经常忽略的细节,苹果公司的设计小组却极为关注。首台iMac的电源线是半透明的(同和它相连的电脑主机的颜色相同),能够看到电源线里面三根拧在一起的电线。这种对细微事物的关注,往往只会在手工制作的产品中才会出现。一般的制造商对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不会十分关注,可苹果公司与普通公司的区别恰好在于此。苹果公司的产品具有众多细微的技巧特征,更像是手工制作的陶器或定做的套装一样细致,而不是众多工厂批量生产的东西。设计师埃弗说:“我觉得对微小细节的关注是苹果公司工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有时它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种工艺活动,而不是批量生产活动。这一点至关重要。”

苹果公司对机器的内部设计也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在一次规划展览中,埃弗将一台拆卸过的笔记本向人们展示,如此一来,参观者就能将它内部的精细设计看得一清二楚。埃弗说:“你能看到我们对产品组成部分的专注,那是无人可比的。”

这种隐形设计的特征在苹果公司的众多产品上都有体现。新款iMac有一个巨大的平板屏幕,可电脑主机却安装在它的后面。屏幕同由一起铝板做成的底座连在一块,底座略微有点倾斜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构成一个支架。用铝制成的底座,让屏幕只需轻轻一推便能前后倾斜。但是设计人员为了让它前后倾斜时能不花一点力气,且方便返回原处,接连工作了几周。电脑必须要达到完美平衡,这样才可保证屏幕留在原地。埃弗在一个设计大会上说:“要完成这点的确很难。”

为了在屏幕倾斜时,防止机器位置移动,iMac铝制底座的支架是用一种特殊的防滑材料制成的。在设计时,苹果公司十分讨厌胶黏物。苹果公司的众多产品信息全是用激光直接蚀刻在机箱上的,以至于连它们唯一的系列号也是这样。把不干胶标签直接贴到产品上,明显要容易很多,但苹果公司提高产品制造工艺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激光蚀刻技术。

重视细节是乔布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在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特征。

美国人乔·吉拉德被称作“全球最伟大的推销员”,他曾经荣获吉斯尼纪录大全世界销售冠军的宝座。他保持的全球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直到现在都没人能打破。

他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呢?对乔·吉拉德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重视所有细节”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在,让我们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来看看乔·吉拉德是如何做到的。

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一家汽车展销室。业务员乔·吉拉德立刻迎上去,这名妇女说她本人很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刚从对面的福特汽车销售商行过来,可福特车行的经销商让她过60分钟后再去,于是先来这儿瞧瞧。

乔·吉拉德微笑着说:“夫人,欢迎您来我这儿看车。”

妇女兴奋地告诉他说:“今天是我55岁的生日,我想要挑一辆白色的福特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

乔·吉拉德热情地祝贺说:“夫人,祝您生日快乐!”接着,他小声地跟身边的助手交待了几句。

乔·吉拉德领着夫人从一辆辆新车面前慢慢地走过,一边看一边作介绍。当他们来到一辆雪佛莱车前时,乔·吉拉德说:“夫人,您对白色情有独钟,看这部双门式轿车,它也是白色的。”就在这时,助手走进来,他将一束玫瑰花交给了吉拉德。吉拉德将这束漂亮的鲜花送给了夫人,对她的生日又一次表示祝贺。

“先生,太感谢您了,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别人送的礼物了。刚才那位福特车的推销商看我开着一部旧车,认为我肯定没钱买新车,于是在我想要看车时,他却推辞说要出去收一笔款,我不得不上您这儿来等他。现在看来,也不一定非得要买福特车不可。”那位夫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十分激动地说。

就这样,这名妇女便在乔·吉拉德这儿买了一部白色的雪佛莱轿车。

由于乔·吉拉德重视细节,那位妇女最终改变了只买福特车的想法,从而买了雪佛莱轿车。乔·吉拉德之所以成为佼佼者正是因为重视每一个细节。

实际上,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事情当中也许蕴藏着巨大的机会。纵观那些成功人士,全都是在细节上下过大功夫的。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就是依靠其重视细节的精神,从二十多名宇航员中崭露头角,从而成为全球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在最终确定人选时,对20名宇航员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将鞋子脱下,只穿双袜子进入座舱。罗廖夫被这个细微的举动感动了,这个年仅27岁的青年不但懂规矩,而且对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这样珍爱。罗廖夫决定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交给加加林执行。

反映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细节中最能体现,加加林通过脱鞋这个不经意的细节,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从而也让他收获了好运——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俗话说“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芒”。那些“大事”往往是由众多无足轻重的“小事”组成的。在生活中,我们虽然很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做得更多的也许是整理文件、汇制表格、接听电话以及端茶递水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假如对这些小事轻视怠慢,敷衍了事,最终则会由于“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反之,假如平常可以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付出热情与努力,将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完美,坚持下去,好运就会在某一天悄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