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志气的男孩
24877900000041

第41章 抚摸意念的手指(肖智媛)(2)

有两个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一直不顺利,虽然他们心中有很多理想和抱负,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过他们都有自己大胆的想法,一个想办一个属于大学生的网站,另一个想去乡下办一个生态果园。

他们的想法遭到了父母亲友们的反对,身边的朋友们也极力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办网站失败了,亏了很多钱;而办生态果园应该是乡下人的事情。

于是两个年轻人自己也开始怀疑起来: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如果不能成功,该如何面对?

不断的怀疑和犹豫,让他们逐渐迷茫起来。这天,他们去拜访一位有名的长者,据说他经常帮助年轻人解决很多困惑。

两个年轻人问长者:“我们有许多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何时才能实现?”

长者只给他们一人一颗种子,细心的交代着:“这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谁能够妥善的把它保存下来,谁就能够实现心中的理想。”

几年之后,长者偶然间又碰到了这两个年轻人,于是他便问起种子的情况。

第一个年轻人,现在还是某个网若公司的普通职员,他的办大学生网站的想法始终没有付诸行动。他谨慎地拿着一个精致的锦盒,缓缓地掀开里头的棉布,对长者说:“自从你把这颗种子给了我之后,我就一直把它收藏在锦盒里,时时刻刻都将它妥善地保存着。”

长者只是点点头,什么也没有说。

第二个年轻人,邀请长者去观赏他的生态果园。他指着一座蓊郁的山丘说:“您看,我把这颗神奇的种子埋在土里,灌溉施肥,现在整座山丘都长满了果树,每一棵果树都结满了果实。”

长者满意地点点头,他对一同前来的第一个年轻人说:“孩子,我给你的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种子,不过是一般的种子而已。如果只是守着它,永远不会有结果,只有用汗水灌溉,才能有丰硕的成果。”

其实,如果种子有了神奇的力量,没有接触土壤,没有灌溉耕耘,没有精心栽培,最多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种子,一点也神奇不起来。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实现你的理想不要怕慢只怕站,你的进度纵使缓慢仍然有在前进,但是,你若站着无所事事,就是原地不动。

把理想收藏在锦盒里,数十年按兵不动,就永远别期待它辉映光芒。只要你愿意下定决心,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去做,坚持你的理想,随时实践你的理想,那么每一天都是你的幸运日。

害怕冒险,没有勇气接受挑战,就永远无法尝试新事物

某公司总裁有一天突然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一条纪律:“从今天开始,谁也不要走进公司7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只是一条简单的纪律,总裁并没有向大家解释为什么。

从此以后,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对那个房间敬而远之,虽然都比较好奇,不过因为担心挨罚,所以谁也不敢违反他的这条“禁令”。

就这样过了半年之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在公司的迎新大会上,总裁郑重其事地再次将上述“禁令”重申一遍。

这时,只听一个新来的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旁边的老员工出于好意赶紧小声地提醒他:“别问那么多了,这是公司的老规矩。”

台上的总裁其实已经听到这番对话,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位新人的不礼貌而恼怒,只是满脸严肃地回答道:“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不让你们去就别去了。”

回到工作岗位上,那个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还在思考着总裁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一条奇怪的规矩。跟他一起刚进公司的员工劝他:“咱们刚来,可别犯错误让老板不高兴!”而老工友则劝他:“只要管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就行了,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裁的话总是没错的!”

而这时候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于是他决定冒公司之大不韪,走进那个房间探个究竟。

这天,他趁着中午休息人比较少的时候,悄悄爬上7楼,轻轻地叩了叩那扇门,没有反应。年轻人不甘心,进而轻轻一推,虚掩着的门开了——原来门并没有上锁。房间里除了一张桌子之外,没有其它任何多余的摆设。年轻人来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粗线笔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请把此牌送给总裁”。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总裁知道自己违反了公司规定,要批评自己?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惩罚?一顿责骂,还是解聘?如果仅仅为了这个陈设简陋没有任何秘密的空房间而受到惩罚,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年轻人拿起那个已落满灰尘的纸牌,思考良久,似有所悟,他走出房间,乘电梯直奔15楼总裁办公室。当他自信地把纸牌交到总裁手中时,仿佛期待已久的总裁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年轻人感到震惊的任命:“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助理。”

在后来的日子里,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在销售部的工作越做越顺,他不断开拓进取,为公司争取到了份额惊人的市场订单。不到一年,年轻人又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

事情过去几年之后,年轻人早已经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人物。在一次公司的庆功宴上,许多以前跟年轻人同时进公司的员工又说起这件事,他们对当初总裁的突然提拔仍然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们决定这次一定要向总裁问清楚其中的缘由。

总裁这才向众人公开了当初提拔年轻人的秘密:“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敢于对上司的话问个‘为什么’,并勇于冒着风险走进某些‘禁区’,这正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我们的公司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过分保护自己,就会导致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害怕风险,没有勇气去接受挑战,可能永远无法尝试新事物。

敢于冒风险的勇气是最可贵的。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上,其实很多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只有勇敢地去叩开它,大胆地走进去,才能探寻究竟,把握成功的机遇。

随机应变的智能,是解决困难的有利武器

德国的麦尔教授曾经对老鼠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老鼠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一个个往下面的两个门跳:如果跳向左门,它们会碰得鼻青脸肿;如果跳向右门,门就会打开,而且门后面是甜美的乳酪。

小老鼠当然不笨,经过了几次训练之后,它们就快快乐乐地老往右门跳去,不再摔得鼻青脸肿。

可是,就在小老鼠的选择方式似乎固定了的时候,麦尔教授就把乳酪从右门移到左门了。

那些本来以为可以饱食一顿的老鼠,现在又碰得鼻青脸肿了。因为它们不知道,客观情势已经改变了。

幸好,摔了几次之后,老鼠们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原来乳酪在左边!

问题是,当它们已经熟悉了乳酪在左边的时候,麦尔教授又有了新花样:他把两个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乳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

老鼠在新的习惯形成之后,发觉原来的抉择方式又行不通。在摔了几次又没有吃到乳酪之后,它们似乎无所适从了。

这时候老鼠们好像开始“以不变应万变”了,任你怎么做,它们就是拒绝改变应对的方式。

此刻的老鼠开始固执起来。如果它们已经习惯于跳向左门,麦尔教授就是把乳酪明明白白地放在右门口,让它们看见,它们也仍旧狠狠地往左门跳去,碰肿鼻子。

如果麦尔教授在这个时候继续强迫老鼠去作跳左或跳右的抉择,它们就会抽筋、狂奔、东撞西跌或咬伤自己,然后全身颤抖,到昏迷为止。换句话说,这时候的老鼠,已经“精神崩溃”了。

经过这种实验,麦尔教授归纳出了导致老鼠“精神崩溃”的五个阶段:首先,对某一个难题(左门或右门),老鼠逐渐培养出一种应对的习惯来(选择右门;右门有乳酪)。

第二个阶段,客观环境改变,老鼠发觉惯有的方式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感到惊骇。

第三个阶段,老鼠在经过了几次挫折和失败之后,开始以固执的旧有的方式面对新的情况,根本不计后果(即使看见乳酪出现在右边,仍旧往左边闯)。

第四个阶段,老鼠根本放弃了努力(乳酪也不吃了,干脆饿死!)。

第五个阶段,如果外力迫使老鼠非解决问题不可,它就又回到它所习惯的旧方式(左门就是左门,非左门不可!)当然又碰得鼻青脸肿,饿得老眼昏花。

明明只是换个门径就能解决了一切,老鼠却执拗地在习惯性行为中饱受挫折与失败的煎熬, 最后以崩溃结束。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卡尔·韦克也曾经做过一个类似的绝妙实验:

卡尔教授把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

过了一会儿,卡尔教授发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原来,蜜蜂喜爱光亮。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于是它们固执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可是它们却从没有想过换一个方向就能冲破障碍,重获自由。

而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它们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就碰上了好运气,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卡尔教授在总结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时说:“实验、坚持不懈、迂回前进、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应付变化。所有那些取得出色成就的人,都能够打破僵化、无拘无束,始终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精神。”

大千世界,天时地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在复杂的社会中,各种关系更是瞬息万变。所以驰骋人生之时,总难免要碰到不可预料的事情。如果墨守成规,固守旧有的方式去应付,只会处处碰壁,甚至落得精神崩溃。

而许多成功者的实践都在证实,他们的成功总是与应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甚至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变化。是的,此路不通可以走他路,甚至可以自己开创一条新路,何必在那自己为难自己呢。请记住,随机应变的智能,是解决困难的有利武器。

守规矩能成事,打破规矩能成大事

1845年,有两个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兄弟,来到纽约谋生。

刚到纽约的时候,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非常艰难。于是,兄弟俩就商量着怎么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其实,哥哥还是有一技之长的。原来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而弟弟还太年轻,什么都不会。

于是哥哥说,纽约这样一个发达的大城市,对于我们外乡人来说,太难生存了。我还是去加利福尼亚吧,我可以种菜,继续做泡菜。

年轻的弟弟心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去哪里找工作都比较困难,索性我就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总有一天,我能用我所学让自己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第二天,哥哥就动身前往加利福尼亚。他来到一个乡间,发现这里的土地很廉价,就用尽积蓄买下来种卷心菜。卷心菜成熟后,他就摘下来腌泡菜。

哥哥非常勤劳,他每天种菜腌泡菜,养活了一家人。生活虽然过得比较辛苦,他却觉得十分满意。他常常说,作为一个外乡人,在美国能拥有这样一片种满了卷心菜的土地,他已经很满足了。

弟弟也果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他边打工边学习,虽然很艰辛,却也终于学有所成。

4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到加利福尼亚来看望哥哥。哥哥问弟弟:“你现在手里都拥有什么呀?”弟弟说:“我除了拿个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哥哥说:“你还是应该跟我扎扎实实地干活吧。我带你去看一看我的菜地。”

在菜地里,学习地质学和冶金学的弟弟突然觉得哥哥的这片菜地似乎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蹲下来看了看菜,然后翻了翻菜底下的土,在那儿看了很久,进屋去拿了一个脸盆,盛满了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里面漂洗。

令人吃惊的事情出现了,在脸盆底下,竟然有一些金灿灿的、亮闪闪的金属屑。弟弟抬头,看着他哥哥,长叹一声,说:“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座金矿上种卷心菜!”

哥哥像大多的人那样,已经习惯了认为,一块土壤上只能种植蔬菜粮食,却从来没有想过,卷心菜下的土壤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经常会错失良好的机遇。

难道一个人一定要循规蹈矩,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去设计自己的人生吗?在职场上也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公司要招聘发报员,凡是熟悉国际通用的莫尔斯密码的人,都可以来应聘。

很多应聘者闻讯而来,被安排在公司的办公大厅里等候面试。他们等候的时候,发现这个环境实在太嘈杂了。这个大公司业务繁忙,办公大厅里人来人往,有的在互相谈话,有的在打电话,人声嘈杂。

面试是在大厅尽头的一个神秘的小屋子里。几十位应聘者就一排一排地坐在这种嘈杂的环境里等候。

这个时候,有个年轻人来了,无疑,他已经迟到了。年轻人排在应聘者的最后,连座位都没有了。他站了一会儿,然后就径直往那个神秘的小屋子走去,推门而进。所有应聘者都很奇怪:他为什么不排队就进去了呢?

过了一会儿,主管招聘的人事经理,带着年轻人从小屋子里出来了。他对所有坐着的应聘者说:“对不起,这个发报员的职位已经有人了。你们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