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志气的男孩
24877900000028

第28章 玲珑剔透的爱心(李锦清)(3)

在街头的一家新开的自助餐馆门前,一个男孩已经徘徊了很久。一直等到餐馆中的客人大致都走光了,他才面带羞赧地走进了餐馆。

“请给我一碗白饭,谢谢!”男孩低着头说。

见男孩没有选菜,刚创业的年轻老板夫妻很纳闷,但是,他们并没有多问,立刻就给他盛了满满一碗的白饭。

男孩吃了一口白饭,不好意思地说:“我可以在饭上淋点菜汤吗?”

老板娘听了,微微一笑,回答:“没关系,你尽管用,这不要钱的!”

男孩一听,淋菜汤不必钱,于是,他又多叫了一碗。

“一碗不够是吗?我给你多盛一点!”老板很热情地说。

“不是的,这是为明天而准备的午餐!”男孩脸色有些发红。

老板听了,心里恍然。

——这也许是个家庭经济环境不太好的大学生吧。

于是,老板悄悄在餐盒的底部加了一大匙肉燥和一粒鲁蛋,然后,再将白饭覆盖在上面,一个餐盒盛得满满的,乍看之下,只是白饭而已。

老板娘见状,知道丈夫要帮助男孩,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不将肉燥大大方方地加在饭上呢?”

老板看出了妻子的疑惑,便轻轻地在妻子的耳边说:“如果我们直接在白饭上面加料,这个孩子自尊心那么强,也许会认为我们是在施舍他。这样,下次他就不好意思再来了。但是,他不来这里,去别家恐怕就只能吃白饭,那样的话,怎么有体力读书呢?”

老板娘听了丈夫的话,恍然大悟,开心地说:“你啊,真是好人,帮了人还替对方保留面子!”

“唉,我只是觉得这孩子不容易啊。”老板动情地说。

不一会儿,那名男孩就吃完了饭。当男孩拿起沉甸甸的餐盒时,不禁回头望了老板夫妻一眼。

“加油!明天见!”老板向男孩挥手致意。

那一刻,男孩眼中泛起泪光,不过,他并没有让老板夫妻看见。

自此以后,男孩除了假日之外,几乎每天都会去那家自助餐馆吃一碗白饭,再外带一碗白饭走,而带走的那一碗白饭底下藏着的秘密一直都没有公开。就这样,持续到男孩毕业,这家自助餐馆才失去了他的身影。

二十年后的一天,自助餐店老板夫妻都已经近五十岁了。可是,他们却接到政府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店面的通告。一下子,他们就失去了依靠,经济陷入了困境,生活也没有了着落。一想到以后的日子,两夫妻不禁在店里抱头痛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人上门拜访,邀请他们夫妻去一家办公大楼开办自助餐厅。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夫妻俩既高兴又疑惑,不知道其中的原由。

那个人微笑着说:“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自助餐厅一切的设备与食材均由公司出资准备,你们只需要带领厨师负责菜肴的烹煮就行了。至于盈利的部分,你们和公司各占一半!”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夫妻俩一脸疑惑。

“因为你们夫妻是我们总经理的恩人兼好朋友,他非常喜欢吃你们做得鲁蛋和肉燥!”

听了这话,夫妻俩更加迷惑不解了。

等他们见着那个总经理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年那个只要一碗白饭的男孩。他恭敬地对夫妻俩说:“你们是我的恩人,更是我的好朋友。”

对于施以爱心,给予帮助,目的在于让对方的心灵得到温暖,但如不顾及对方的心理感受,就可能会深深伤害别人。因此,当你对他人施以爱心时,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在施舍,而应照顾好对方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仁爱表现。

无论是哪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尊严,当你对别人施以爱心与援手时,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施舍。如果助人这一高尚的善行,被帮助的人感觉成了被施舍,那么他们难以领情的。自古以来,就有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地把自身的优越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的受助者是因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这是最为仁慈的爱心。不要用施舍的态度,一厢情愿地“高尚”助人,那样只会让受助者的自尊受到伤害。

记住,无所顾忌地表现自身优势、无视他人尊严的助人,是残忍,而不是爱心。

铁汉、硬汉,但不能做无情汉

有个人一生波折不断,经历了风雨如晦的人生历程,对于“世界是个残酷的角斗场”具有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当进入不惑之年后,他便对自己的一生没了信心,唯一的寄托就是自己的儿子托尼。

他把自己对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了。为了能够让孩子能够承受未来人生道路中的磨难与痛楚,他从小就给儿子灌输“恨”和“斗”的“铁汉生存哲学”。

儿子逐渐长大,“铁汉教育”也初见成效。儿子很少哭,也不喜欢笑,更少说话,不过,他始终都准备着跟人以牙还牙……

与之相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科莱也接受类似这样的“硬汉教育”,不过,科莱显然要比托尼“杰出”得多。

科莱比托尼大1岁,他继承了他父亲的强壮体魄和他母亲的暴烈性格。强悍的科莱恰似钢与火的结合体,凭着蛮横的力量,他成为了附近一代的孩子王。他经常过一些坏事,像扯小姑娘的辫子,淹死人家的兔子等这类恶作剧,不知道做过多少,数也数不清。

科莱不仅无法无天,还有一股生死不怕的劲头,打架时即使人被压在底下了还反问上面的人:“敢不敢了!”

不过,尽管科莱很强势,但是托尼也毫不示弱,仍然敢于与科莱针锋相对,可是,遗憾的是,托尼几乎每仗必输。有一次,托尼甚至被科莱推下楼梯,额上还被划过一刀,留下了永久的纪录。

对于托尼的表现,父亲很不满,他觉得托尼实在没用。唯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受了伤,托尼也没有哭,只是像狼似的叫过几声。

托尼六岁那年夏天,发生了一件事情——科莱跑到湖里游泳,被淹死了。

也许科莱根本就不会游泳,只是为了逞强,结果,跳到水里就沉了下去。尸体两天后才浮上来,情景惨不忍睹。

“哼,这下科莱真的死定了!”6岁的托尼胜利似地说。

托尼的父亲在一边,猛然一惊,突然这句话是那么的刺耳。

——一个6岁的孩子竟说出如此冷酷无情的话!

——难道这就是我的儿子?

顿时,托尼父亲的心底升起一阵彻骨的寒意,他只觉得背后凉飕飕的——原来他竟然出了一身冷汗。

在那一刻,他瞬间否定了自己长期以来的“铁汉教育”。

当天薄暮时分,托尼的父亲就悄悄把儿子领到科莱被淹死的那口深潭边。到了那里,托尼下意识地偎紧了父亲。

“科莱就淹死在这儿。”父亲顿了顿,继续说到,“他往下沉,他蹬脚,喊救命,可是没有人听见。他不想死,他害怕,他求饶,可是不行……”

托尼的眼睛大睁着,望着阴森的水潭,神情变得恐惧起来。

然后,父亲又把托尼带到了科莱家。科莱的母亲嗓子早哭哑了,可是,她还在哭。

“她是世界上最伤心的妈妈。”父亲继续对托尼说,“科莱再也不会喊她‘妈妈’了,你能继续长大,可科莱不行了。”

父亲轻轻地抚摸着托尼的头部,当他的手指触到孩子额上那块疤时,他说:“科莱甚至不能再跟你打架了,这是阿包留给你唯一的纪念。”

托尼已经变得有些悲伤了,他的眼中有了泪水。

父亲带着托尼走进科莱的灵堂,在微暗的烛光下,他们看到了在骨灰盒上的相框里,科莱正憨憨地笑望着。

父亲神态俨然地给科莱鞠了一躬,然后,他静静地看着托尼。托尼也认真地鞠了一躬,只听他说:“科莱,我不恼你了,我跟你好……当时我要是在潭边,一定会拉你上来,我不会水,我就喊人……”

托尼便说,泪珠滚落下来,在烛光下晶莹发亮。

诚然,这世界并非到处是阳光,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以阳光般的爱心照亮某些阴暗。尽管生活的现实很残酷,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心存宽恕和仁慈。

保持刚强当然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变得冷酷无情,如果一个人的心是冰冷的,那么人生就永远不会有光明,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他的世界只能是惨淡和黑暗的。

当爱心萌出时,阳光才会升起,光明才会到来。造福人生,你就要先为爱心奠基。

不要说风凉话,学会怜悯与同情

小猪、绵羊和乳牛一起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这一天,畜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听到小猪的叫声,觉得太吵了,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也没有像你那样大呼小叫啊。”

小猪听了后,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就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要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表示不以为然,更不要幸灾乐祸,而应该学会怜悯,用同情之心去关怀和了解对方的心情。

尽管你不了解对方所经历的事情,但是你应该理解对方的感受,千万不要说风凉话。如果不知道怎么办,那你就别说话。

曾经有个叫约伯的人,他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而且他全身从头到脚,还长满了脓疮。面对这些不幸,约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绝望地坐在瓦砾中,等待死亡的来临。

这时,他的朋友们风闻了他的事情,便前来安慰他。他们并没有对约伯说什么,只是坐在离约伯不远处的地方,面对约伯,七天七夜没有说话。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别人的痛苦心灵,那你就用同情的爱心陪着他吧。真正的爱心绝不缺乏同情与怜悯。

瑞典作家利奥·布斯卡格利在一次演讲中主持了一个竞赛,他要找出最具有同情心的人。最终的结果令人惊讶,获得胜利竟然是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