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24876600000021

第21章 知人善任,选才不拘泥(2)

胡雪岩摇着头说:“既然他这样有才华,既可以经营药店,又可以论国学,我就一定要请他了。”

手下人说:“这样一个顽固迂腐,又骄傲的人,即使请他来经营药店,他也不会好好地听你的话。”

胡雪岩笑着说:“我不是要请一个听话的人,我是要请一个懂得经营药店的人。”

但是,话虽这样说,见余修初的过程还是颇费了一番挫折。余修初见到胡雪岩,就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我一直是只听闻胡先生的名字,没有见过你的人,不知道胡先生一个钱庄老板竟然还有开药店的兴致。”

话里话外都显示出对胡雪岩的讥讽。胡雪岩知道,在余修初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对药店、药材一窍不通,书更是没有读过多少。而对读了很多书,并且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余修初来说,胡雪岩是不值一提的。况且,在经营药店方面,余修初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胡雪岩谦恭地对余修初说:“余公说得极是,我胡某人对药店可谓是一窍不通,而且也没有多深的学问。但是,胡某人今天到这里来,就是诚心诚意来向余公请教的,希望余公能和我一起来经营药店。”

余修初问胡雪岩:“胡先生经营药店为的是赚取利润?”

胡雪岩笑着说:“我一个生意人,如果说开药店不为了赚取利润,那么余公您也一定不会相信的,但是,胡某人有一个想法。你看现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很多老百姓因为没有钱治病而没了性命。胡某人也没有什么大愿望,只是希望开办这个药店以后,能够时时接济一下这些没钱看病的老百姓。”

余修初听到胡雪岩的话,不禁眼前为之一亮。他虽然是一个刚愎自用、迂腐、骄傲的人,但是对于天下苍生的性命,却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所以听完了胡雪岩的一番话以后,余修初就开始和胡雪岩谈起经营药店的问题。在余修初看来,经营药店要成大气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有自己的药材厂、药号、药行等,采办药材一定要货真价实,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出好药。宁可亏本三年,也不能卖假药次药。

胡雪岩极其赞同余修初的看法,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来请余修初开办药店也是一个明智之举,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经营好药店,才能让药店生意做大做好。

作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商人,胡雪岩能接受余修初这样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胡雪岩的胸襟在余修初的意料之外。余修初不是没有毛病的一个人,如果一个普通人和余修初相处的话,别的不说,只是骄傲这个个性,就会导致别人都离他远远的。

然而,胡雪岩却不这样认为。他知道余修初的缺点,也见识了他的缺点,却坚持要用他,就是因为看上了余修初的才学。胡雪岩是要余修初发挥他的长处,发挥他的优点来经营药店,所以对他的缺点,胡雪岩一概忽略不计。

不仅仅是对待余修初,对待手底下很多人,胡雪岩都喜欢先看长处和优点。刘不才本来也是一个败家子,但是胡雪岩在接触到这个人以后,发现他虽然败家,却有着卓越的交际能力,所以,他决定让刘不才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自己扩展交际圈子。

在摆了一桌酒宴,认了刘不才这个叔叔以后,胡雪岩答应让刘不才加入药店的经营行列。其实,药店的经营和他没有多大的关系,刘不才来到胡雪岩身边以后,就开始跟着胡雪岩进入各种交际场合。很多话胡雪岩不好说,或者是不方便说,刘不才都会替他说;很多事情,胡雪岩不好出面做,刘不才都会替他做。可以说每件事情办得都非常好,让胡雪岩很满意。在刘不才的帮助下,胡雪岩的交际圈子迅速拓展,有了很大收获,赢得了很多朋友,为其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结果,说明了胡雪岩有着卓越的用人能力,也有着高超的识人眼光。在别人眼中的缺点,在胡雪岩的眼里就可以变成优点,一个让人讨厌的败家子,胡雪岩也能让他发挥特长,成为优点。

胡雪岩一贯坚持的用人主张是: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可以说,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用人主张,胡雪岩才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胡雪岩一直说:“篾片,有篾片的用处。”篾片是江浙一带对帮闲一类人的称呼,这是一个带有明显蔑视意味的称谓。在一般老百姓眼里,这一类的人都是不学无术之才,虽然能够察言观色,但是只能陪主子吃喝玩乐,撑不起大场面。但是,胡雪岩却觉得,这一类人能够察言观色、巧言善辩,善于照应场面,是不可多得的交际人才。

生活中,本就没有完美的事情,也没有完美的人。一个懂得用人的经营者,可以用一个人的长处去弥补另一个人的短处,这样做搭配,往往可以使事情出现最好的结果。东吴孙权有一句名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夫能以驳致纯,不惟积乎?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古今能成大事者,最关键的才能就是可以识人用人,任人唯贤。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作为一个商人,这都是值得牢牢记住的经验。

以利激人,重赏有识之士

《孙子兵法》中说道:“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意思就是一切以取利为前提,然后再制造出一定声势,用以辅佐其外。势就是充分利用好当前有利的形势,从而控制战争的主动权。

胡雪岩故居的一角商场往往就如战场,在战场上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形势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而在商场上商人最看重的莫过于利益的最大化。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可能是很多商人都在苦苦思索的。

从商业萌芽的那一刻起,商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利益的重要性。因为生意多种多样,所以追求利益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名叫刀闲的商人就研究出了一套可以轻松获取丰厚利益的方法。

一般对商人来说,他们都不愿意雇佣头脑灵活的人来做事情,第一感觉这样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不好管理;其次觉得这样的人熟悉了一种工作,累积了丰厚的经验以后,一般就会选择离开。

刀闲自然也知道,雇佣头脑灵活的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但是他总结出了一套管理聪明下属的方法。在刀闲手下工作的人,一般都会得到他丰厚的奖赏。刀闲一般对雇佣的人会非常信任,只要他决定雇佣,一定会事先和被雇佣者说清楚,只要事情完成得出色就会得到丰厚的报酬。不仅如此,在手下做事情的时候,他也不过多干涉,对手下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刀闲手下聪明能干的人有很多,而且都十分忠心,做起工作来都十分卖力,做得也非常出色。

做生意本来就要靠人帮助,可以说无论是手底下的雇员还是生意场上的人脉,都是一个生意人的生命线。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胡雪岩非常懂得这个道理。他招揽人才的方法也是以厚利为前提,但是厚利并不是收买人心。一般来说,胡雪岩在聘用人才之前,会询问被聘用人家庭的状况,需要帮忙的话,胡雪岩一定会尽全力去帮助。而且,在聘用人之前,他往往会给需要的人一笔丰厚的安家费。

胡雪岩在接手阜康钱庄以后,急需要寻找一个档手,经过一番仔细地考察以后,他决定用大源钱庄的伙计刘庆生。胡雪岩决定给刘庆生几百两银子做安家费的时候,钱庄正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周转不开,安家费怎么付?胡雪岩觉得钱可以慢慢赚,但是人才一旦被别人抢去,就等于是自己拱手把利润都送给了人家。所以,他毅然让钱庄伙计东拼西凑,给了刘庆生这笔安家费。

这样的行为无疑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刘庆生和胡雪岩说:“胡先生,我在钱庄做了这么久,你这样的老板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胡先生这样做事情,就不怕我不讲信用,拿了钱不做事情吗?”

胡雪岩笑着说:“庆生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胡某人还是清楚的。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你能把家里照顾好以后,安心地在钱庄里做事情。”

刘庆生不得不佩服胡雪岩的胆识和魄力,他知道胡雪岩用对了方法。古今中外,但凡有事业心,想要把本职工作做好的人,最希望的一点就是有足够多的钱财来安置家人的生活,特别是对在外面工作的男人来说,后院失火,会让他们更加无法安心工作。

胡雪岩本来也是阜康钱庄的跑街,之所以会对刘庆生这样器重,就是因为了解他的为人,也看中了他的才能,不仅给了他安家费,而且还帮助他把妻儿和老母都接到杭州来。此举自然让刘庆生感动不已,所以刘庆生毅然决然从大源钱庄到阜康钱庄做了一名档手。慷慨的做法,换来了一个忠心耿耿、聪明且有着丰富经验的伙计,胡雪岩不但松了一口气,而且也放下了心。

大千世界,忙忙碌碌的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一个有才能的下属最希望遇到的就是能欣赏自己的老板,而对用人者来说,关键是要怎样真正地把有才能的人都招揽到自己的身边。有才能的人虽然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但是欣赏自己的人如果不能让他的价值得到体现,只是嘴上说欣赏,他也会无动于衷。

对胡雪岩来说,他知道有才能的人需要什么,他也知道人活着都是朝很实际的目标看,有才能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家人过上安逸富足的日子。胡雪岩懂得把有才能的人留在身边的方法,就是用厚利礼待他们。

经营生意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有成就,自然就得实实在在地做。如果手下都不努力,每天都在混日子,老板的生意自然不能经营下去。要想让手下踏踏实实地做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老板要懂得以利激赏。

《孙子兵法》中说道:“上下同欲者胜。”经商也是这样,对一个像胡雪岩这样的老板来说,想做成一件事情,最关键的就是要下属和自己同心协力。老板有目标,但是下属全然不理会,这样的目标不会成为现实。

无论是对有能力的人,还是没有能力的人,用人者如果都抱着一个态度,只给精神激励,不给物质奖励,那么这样做也只能产生一个后果,实现不了预期目标,事情做不成,用人者的事业自然也不会有发展。

胡雪岩用人最大的成功一个是信任下属,一个就是不惜投入。如果他认定一个人是人才,最先做的一定是重金聘用。当时有一家药店里,有一个脾气很坏的切药工,人称“石板刨”。这个人业务工夫过硬,在原来的药店工作经常和别人发生口角,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不干了。经人介绍,这个人来到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胡雪岩听过介绍以后,又了解了一些情况,然后毫不犹豫地用重金聘用了这个切药工。

胡雪岩说:“你脾气不好,只要不影响你工作就可以了。我欣赏的是你的才能,也知道你配得上我给你的奖励。做得好,我还另外有奖赏。”

这个切药工一看胡雪岩这样大方,一时吃了一惊。胡雪岩说道:“当然,我是看人出价,有本事做好事情的人,自然值得我出高价钱请。这方面,我胡某人不会计较。”

胡雪岩不但给了这个切药工很高的薪酬,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后,还把他升做了料房的头。对胡雪岩的做法,切药工自然感激。那个时候,胡雪岩已经是驰名朝野的红顶商人了,这样有本事的人,这么赏识自己,还给了这样丰厚的薪酬,怎么能让人不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呢?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年代,薪酬奖励以及职位晋升都是激励员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胡雪岩是一个聪明的商人,所以十分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在开设药店胡庆余堂以后,他就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定,凡是对胡庆余堂药店经营有功劳的人,他都会给其发放“功劳股”。功劳股是从胡庆余堂每年的盈利中抽出一份特别的红利,专门奖励对药店有贡献的人。这个股份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从进入胡庆余堂开始,直到他离开或者是去世为止,都可以拿到这笔钱。曾经有一次,胡庆余堂发生火灾,一个伙计因为抢救胡庆余堂的两块金字招牌,眉毛和头发被烧光了,胡雪岩二话没说,立即就宣布这个伙计得到了一份功劳股。

这样爽快的举动,无疑使人才都愿意往胡雪岩的身边靠拢。手底下的人才越多,事业做得也就越大。

胡雪岩还为自己的员工设立了“阳俸”和“阴俸”。所谓阳俸,就相当于现在的退休金,是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则是指在自己手下工作的人一旦在工作岗位上去世后,发给去世人家属的一份补助。要得到这两份不同形式的奖励,前提是要为胡雪岩的生意做过贡献。虽然阳俸、阴俸成了胡雪岩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也极大地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而这些积极性转化成的经济效益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所支付的金额。

胡雪岩招揽人才不惜重金的做法值得经商之人效法,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给人以充分的信任。可以说胡雪岩身边被招揽的人才中,没有几个人不是被这两种方式打动的。胡雪岩说:“人才就像是好东西一样,一分钱自然一分货。”虽然很直接,但是也道出了用人的真理。

成功的商人本应该如此,以真诚的心态对待下属的同时,也要给下属利益刺激,两者完美结合,自然就能掌握成功。

交友用人,贵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