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年没有想到的是,那存进他福记户头的五千两银子并不是白白送给他的,胡雪岩之所以让古应春把这笔钱存进朱福年的户头,就是要让他留一个吃回扣的证据。这样即使在庞二面前说起来,也不是无凭无据的。
况且朱福年经常用东家庞二的钱做自己的私人买卖,赚钱就归自己,蚀本就归庞二,这也是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这次,朱福年又答应帮助胡雪岩,从账面上来看,用的钱依然是庞二的,但是名利都是朱福年落了,所以朱福年已经陷庞二于不义了。
这边稳住了朱福年,那边胡雪岩就派人去庞二的老家请庞二回上海。在接庞二回上海的途中,派去的人就已经向庞二说了几日上海发生的事情,并且透露是朱福年出了毛病。所以,一回到上海,庞二没怎么休息就对朱福年进行了一番盘问。这一次问话是朱福年始料未及的,因为他根本不清楚,东家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连自己隐藏很秘密的事情,庞二甚至都开始有了一定眉目,这样一来,朱福年愈加紧张起来。
庞二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这件事情胡雪岩一定比自己更清楚,于是他找到胡雪岩,让胡雪岩帮助他查查账。谁知道胡雪岩二话没说就回绝了他,胡雪岩说:“庞兄,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呢?小弟也不能替你做这件事情。我不是怕得罪人,是因为实在没有多大的效果,改变不了事实,可能还会让事情朝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胡雪岩对庞二说,账虽然可以不查,但是做做样子还是必要的。但是做样子也要有借口。现在胡雪岩的身份并不适合查朱福年手里的账目,和庞二商量了以后,两人决定了一件事情。作为参股的形式,庞二参与胡雪岩的生丝生意,作为一个股东。而胡雪岩也成为庞二生意下面的一个股东,股东查账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胡雪岩要查账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朱福年的耳朵里,这个消息让朱福年松了一口气。因为在朱福年的眼里,胡雪岩根本就是一个生丝生意上的新手,自己在账目上动过的手脚,胡雪岩是怎么也不会看出来的。
胡雪岩做钱庄伙计的时候,就看过各式各样的账目,对账目的熟悉程度不用言语。况且,胡雪岩早就对朱福年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他的几笔大买卖,胡雪岩都已经掌握了。不用查什么账,胡雪岩心里也已经清楚得很。所以,在查账目的时候,胡雪岩只是装作随意地翻翻,边翻阅边和一边的朱福年说:“庞兄是个耿直的人,这样给小弟面子,其实小弟哪里懂得那么多呢,实在是不敢愧对庞兄的好意,不得不做。福年兄你不要见怪。”
朱福年在一边看着胡雪岩,心里想:我当然知道你不懂,否则也不会给你这本账目看。就在朱福年扬扬得意的时候,胡雪岩却在一边皱紧了眉头,在账本上不断地圈圈画画。不一会儿,他合上账本问朱福年:“福年兄,我们能不能单独谈谈?”
胡雪岩的态度不禁让朱福年有些慌张,这个人不是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难道看出什么来了吗?
胡雪岩开门见山:“我虽然做生丝生意的时间没有福年兄你这样长,但是因为有些事情我还是明白的,我以为这个账本上没有什么问题,结果发现的问题却不少,福年兄你好自为之。”说完把账本交到了朱福年的手里。
朱福年等到胡雪岩走了以后,打开账本一看,立即就发现胡雪岩做出的标记都是关键的。他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胡雪岩难道派了眼线在自己身边不成?来不及细想,他就匆匆忙忙去求见胡雪岩,因为这件事情一旦让东家庞二知道,自己以后势必没法在生丝行业立足。
胡雪岩知道朱福年会找自己,但是他没有想到朱福年来得这么快。本来,胡雪岩就没打算把账目的事情告诉庞二,因为他知道朱福年这个人虽然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确实是一个聪明人,做生丝买卖可谓经验丰富,就冲着他和洋人的一些关系就可以知道。胡雪岩想的是,留着朱福年让他自己反省,同时也可以让他为自己所用。
胡雪岩在朱福年找到自己以后,委婉地对他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朱福年一听,果然是感激涕零,立即答应胡雪岩到洋人那里拿生丝的价格恢复到原来商议的价格上面。不仅如此,他还帮助胡雪岩卖出了手里囤积的生丝,胡雪岩可以说是赚到了可观的利润。
给别人留一条生路,就等于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胡雪岩打击排斥朱福年,或者干脆按照庞二的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朱福年卷铺盖走人的话,这笔生丝买卖可能不会做成功。与其让朱福年离开,不如让他发挥特长,帮助自己。
做生意,面子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意场上与其树敌还不如握手言和。留给别人一个机会,也是为自己提供一个机会,与其结怨不如结利,生意说的就是利益。所以聪明的生意人,都懂得在利益面前给别人留一个退路,这样也是成全自己。
“人抬人”才能把生意做大
胡雪岩常常对给自己做事情的人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下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商场上,同行业存在着竞争力,这是必然的事实,但是同行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个相同的生意,如果互相挖墙脚,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如果能够彼此合作,互相抬高对方的地位,自然会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机会。
胡雪岩纵横商场,可以说对商场的规律了解得无比透彻。
商场如战场,即使是古代的商场,竞争也一样很残酷。生在乱世之中的胡雪岩早就明白,既然身为一个商人,就必须要懂得做生意的规律。做生意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友好地对待别人,别人才有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所以,做生意要懂得人抬人,这样才能和别人联合。只懂得拼命踩别人的生意人,注定不会将生意做大做好。
所以,胡雪岩在生意场上有时候宁可吃亏,也要设身处地为别人制造机会,帮别人抬高人气。因为这样的情况,他也获得了认同,获得了利润和名气。
身为一个商人,胡雪岩明白自己需要在商场上建立自己的势力。在官场上寻找靠山,在商场上建立自己的势力,这样才能够把生意做好。有句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联合同行做生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胡雪岩做钱庄生意,自然做得又大又好,但是,也不能排除人人都喜欢和他合作的因素。为了和同行合作,胡雪岩可谓是煞费苦心。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把生意做大做好,能够把利益最大化。
胡雪岩生活的时代是在清朝末年,战乱频繁,一个太平天国起义就让清政府费尽脑筋。那个时候,胡雪岩的钱庄有着协办饷银的任务。本来,清政府的户部一年应该有四千万两收入,但是因为战乱频繁,内忧外患,所以一年下来收入连三千万两都不到。这个数字,自然不能支持清政府庞大的开支费用。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危机,清政府就想出让各地募集饷银的办法。
这个办法是要求那些地方没有发生战乱,市面还比较平静的省份,帮助筹集军队粮饷。浙江的饷银要求送到江南大营,但是,因为太平军的缘故,通过水路和陆路都无法通畅地到达江南大营。为了饷银不会在中途出现意外,只能通过钱庄的汇兑业务来对饷银进行运输。
由于胡雪岩在官场上的影响力,阜康钱庄自然就成了汇兑饷银的主要钱庄之一。可以说,汇兑这么一大笔饷银,意味着十分可观的利润,但是因为汇兑饷银必须辗转,阜康不可能自己把这笔生意做成功,必须寻找一个合作者。
这个合作者是谁呢?胡雪岩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既不能有任何闪失,还要帮助饷银安全顺利地到达,小一点的钱庄不能做这笔生意,只能选择大钱庄。而大钱庄无疑就是自己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主办汇兑饷银的官员询问胡雪岩:“你觉得你们这个行当之中,还有哪家可以跟阜康钱庄一样做得又大又好,稳妥地将饷银兑换出来?”
胡雪岩没有及时回答,他只是说:“我必须到湖州去考察一下。”
在当时,杭州城里还有一家数一数二的钱庄叫做信和钱庄,信和无论是实力还是规模都可以做这次阜康汇兑饷银的合作者。况且,信和与阜康钱庄本来就有合作记录,上海漕米解运的事情,信和也参与了,而且合作得非常好。按理说,这么大的一笔生意,与信和合作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胡雪岩却没有将信和列入合作者之内。
他考虑了几点,信和与阜康同在杭州,生意伙伴也是熟悉的那么几家。现在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多结识一些平时不怎么合作的有规模的钱庄,这样以后生意的路子才能更宽广一些。
考察完了以后,胡雪岩找到协办饷银的官员说,大源钱庄可以合作汇兑饷银的业务。他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了一下,包括大源钱庄的信誉和办事效率都被他夸奖了一番。而胡雪岩历来在官场上有着过人的影响力,协助办理饷银汇兑的官员对他的话自然是十分信服。而一向和阜康合作愉快的信和钱庄掌柜听到这件事情以后,自然有些不高兴。
胡雪岩又亲自找到这个掌柜,把自己的打算一一说出来。他诚恳地说:“你我两家都算是杭州城里有规模的大钱庄了,然而钱庄之间的生意本来就要做得广泛一点比较好。之所以找到大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生意上的伙伴也总是越多越好,如果合作愉快的,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合作。大源就是一个新的生意伙伴,而且我对大源做了详细考察,把它发展成为可靠的合作者,借助这个机会是没有错的。大源一旦成为我阜康的合作伙伴,自然也就可以成为信和的合作者。”
“经商有道”匾额胡雪岩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不能不让信和的掌柜心服口服。于是,信和掌柜也和胡雪岩一起极力地夸奖大源钱庄。这样无意之间就帮助大源在同行业之间还有很多商家之间做了一次免费广告,这无疑就提升了大源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大源钱庄知道这次生意是胡雪岩主动提出和他们做的以后,自然对胡雪岩感激不尽。通过这次合作,阜康钱庄和大源钱庄有了很多割不断的联系。这样的做法,也等于是又帮助自己的钱庄寻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
获得财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发展合作关系。利益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成全别人的利益也就等于是成全自己的利益。而且,作为同行业来说,本来就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互相挖墙脚,互相诋毁,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使自己损失更大。这可能是大多数聪明的商人不想看到的后果。胡雪岩本来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所以在与同行业竞争的时候,更加懂得与同行业的人合作。其合作的结果就是使得同行业的人信服自己,这样就会取得更大的利益。
胡雪岩做生意一向有着自己的准则,他主张同行之间一定要互相合作,而不是互相欺骗。靠着坑害同行,挖同行的墙脚得到的钱财是烫手的,不但心里不得安稳,也必将会招致报复,为自己以后的生意种下祸根,埋下隐患。同时,这样做也是违背商业道义的。所以说,与其结怨,不如结利。胡雪岩做生意本着的原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因为他知道,只有大家都有了好处以后,自己的生意才能长足进步,越做越大。
懂得结交“大树”似的人物
经商之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利益,而取得利益说来容易,做起来也是费周折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对想要开拓自己的事业,玩转商场的人来说。胡雪岩一直就是个雄心勃勃的人,喜欢不断地寻找机会,不断地开拓生意的空间。虽然他主要经营的是钱庄,但是为了不断扩大钱庄的规模,他投资过军火生意、当铺生意,开药行,做生丝生意。凡是他觉得能做的,一定都要去做做看。
这样一个懂得投资、善于投资的人,自然也明白在商场上无往不利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际关系。每做一项投资,他都要事先把涉及这项投资的人脉和一些条件打听清楚。在进入生丝这个行业的时候,胡雪岩也是按照以往的方法,先打听了一下在生丝这个行当里到底是哪些人做得好,哪些人掌握着关键的脉络。
打听到做得最好的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个行业的龙头老大,站得高,人们自然都得仰视他。胡雪岩很快就打听到,生丝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是一个叫做庞二的人。既然自己要做生丝生意,要打开局面,庞二就是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虽然胡雪岩当时在商场上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和庞二比起来,他觉得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是因为行当不同,自己是开钱庄的,庞二是做生丝生意的,自己即使在钱庄生意上有名气,庞二也未必知道自己。现在是自己想做生丝生意,所以站在主动立场上的是庞二。
而且,胡雪岩打听出庞二家是生丝生意世家,祖上就开始做丝业,积累下来,家大业大、富可敌国,其实力雄厚,实在是难以让人想象的。而对于洋庄生意,在上海庞家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在生丝生意上更不用说,不能说可以垄断市场,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控制市场。
胡雪岩准备做生丝生意的时候,已经有了联合国内实力强大的丝业商人对付洋商的想法,所以,这个时候找到庞二,无疑是为胡雪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路。毕竟做生丝这一行当,他还是一个新手,无论是实力还是运作经验,胡雪岩都不及庞二一个小手指。但是,他懂得用最快的方法,让自己熟悉并且操控这个行当,实行这个想法的关键步骤就是结交庞二,让他借出自己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