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24876300000022

第22章 下篇:进退有据,把握行事的尺度(3)

再说李逵得到宋江施予的钱财,心中甚是感激。“宋江哥哥不曾与我深交,便借我10两银子,果然是仗义疏财,名不虚传。真是个好哥哥,人家说的不差!结拜这样好性格的兄弟也不枉了!”

宋江凭着区区10两银子就收买了一位好兄弟,得到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兄弟情谊。正如金圣叹所言:“以10两银子买一铁牛,宋江一生得意之笔!”从那以后,李逵为感激宋江的知遇之恩,就下了一心一意追随宋江的决心,至死不渝……

宋江仗义疏财的品行在对待武松的态度上表现得也很明显。武松生性暴躁,因犯事在柴进庄上躲了一年多,长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心里当然很不是滋味。宋江深知武松此时的心理,为了给武松解闷,有空就拉着他去喝酒叙谈。当他看到武松身上穿着旧衣服时,立即拿出做衣服的钱递给武松;与武松分手时,宋江不仅亲自为其饯行,还拿出了10两银子给武松当路费,武松被感动得差点泪流满面。宋江对各路英豪如此仁义,当他们奔走江湖时自然会广泛宣传宋江的美名,使他名声远扬。

在与人结交时,他看重的是“义”字,只要是江湖好汉,不论出身高低贵贱都会盛情接纳。宋江冒险暗放晁盖,又是他厚结人缘的突出表现。

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时,听说心腹弟兄晁盖犯了弥天之罪,济州府的官差正要捉拿他归案。这时宋江心想:如果不救自己的心腹弟兄,让他被那些人捕获而去,必将性命难保。

于是,他对前来办案的官差应付道:“这事容易,捉拿晁盖无异于瓮中捉鳖,唾手可得。”把他们拖住后,宋江立刻奔向晁盖所在之处。

此时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吃酒,听说宋江独自一人飞马而来,料定必有要事,便慌忙出来迎接,并问他为何如此慌忙。

宋江道:“你是我的心腹弟兄,我现在是冒着性命之危来救你的。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被拿下,关在济州大牢里,他出卖了包括你在内的7个人。济州府派人来捉以兄弟为首的7个人,这些差役正好被我碰着,早些知道了此事。我借口推脱说知县已经睡着,让他们暂且在县衙对面的茶坊里等我,并趁此机会飞快报告与你。正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你还是快走吧!我回去引他们当厅下了公文,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何是好?不要抱怨小弟不来救你。”

晁盖听了大吃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

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我便回去也。”

……

晁盖智取生辰纲,事情败露引来杀身之祸还不知不闻,宋江深知为朋友两肋插刀是站稳江湖的首要条件,于是冒着掉脑袋的生命危险策马向晁盖告密,不能不说情深义重。他正是厚结义缘,为日后当选梁山首领赢得了人心。

宋江不仅以仗义疏财闻名江湖,更以招揽人才、礼贤下士而声闻天下。

宋江在招贤纳士方面所使用的手段,足见其为人处世的高超本领。宋江每擒获敌方将领之后都会亲自为他们松绑,并令左右人员退下,再将这些将领扶到交椅上,低头便拜,说些“请为山寨之主”、“愿让位于将军”之类的话,或者把他们放了。这使这些将领们感动不已,许多重要的将领甘愿为其所用。可见,宋江总是使用柔和的方式结交一些江湖英雄,把先前的恩恩怨怨都化为兄弟之间的情怀。

正是由于宋江厚结人缘才赢得了人心,为后来被推选为寨主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晁盖身负重伤后曾留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管是谁,便是山寨之主。”按照这个遗言,头把交椅应该由卢俊义来坐。此时的宋江靠着极好的群众基础也能厚着脸皮夺得这把交椅,但出乎众兄弟意料的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非常诚恳地主动让贤,并讲述了自己不如卢俊义的三方面理由。

正是由于宋江的一再谦让,众兄弟更觉得这寨主之位非他莫属。吴用说:“兄长若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而鲁智深更直接地说:“若兄长还要这许多礼数,洒家们各自散开。”连卢俊义也真心诚意地让宋江做老大。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宋江不仅获得了第一把交椅,而且将自己的谦逊和大度再一次展现在众人面前。

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拥有好的人缘是成功的前提,建立了广泛的好人缘,使人人都愿意为你所用,办起事来才会无往不利。而要想赢得人缘,其关键是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厚待周围的每个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和推崇,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呼风唤雨。

好为人师是浅薄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自认为有所得而好为人师,则不免落入浅薄的俗套。所以,我们应切忌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学有所得就到处指指点点、卖弄学问。

一个凡事都爱讲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它看见一只大鸟在河边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就丢了。”然后,它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大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大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自己胡子长就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的“好为人师”也许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它却无形中触犯了别人人性里的“自我”。如果凡事喜欢指指点点、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只会遭来别人的恶意相向。

钱钟书说过:“你觉得旁人不好,需要你的教训,你会不由自主地摆起架子来,最初你说旁人欠缺理想,慢慢地你会觉得自己就是理想的人物,强迫旁人来学你。”好为人师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是不谦虚的表现。

孔子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确实博学多识,更因为他谦虚求学,不知为不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孩子则说:“他说得不对。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孩子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的话都有自己的道理,连博学多识的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人没有无所不知的,因此才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治学求问,而好为人师就犯了治学的大忌。

授业解惑本是一件谦虚谨慎的事情,却有很多人夸夸其谈,大肆渲染个人心得,甚至对别人的成果抱以冷淡的态度或者给予人身攻击,实在有违师道。

钟弱翁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并想办法把这些字画除掉,重新起名书写以显示自己的才学。但是这个人的书法确实不怎么样,所到之处的人无不为之烦恼。

有一次,他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看到一座很壮丽的阁楼。钟弱翁就和众人过去观看,发现阁楼上有个榜文,上面书写着“定惠之阁”四个大字,旁边题字人的名字已经看不清楚了。这个时候,钟弱翁就很得意地说榜文中有错误,还叫寺庙中的一个僧人拿来梯子取下榜文细看。可是当他擦拭后仔细一看,却发现是鲁国的颜真卿书写的。钟弱翁看了一下四周,说:“像这样的字画为什么不刻到石碑上呢?”于是,下令把这个榜文上的字刻到石碑上。周围的人都把这件事当做一个笑柄来说。

钟弱翁一直以师者自居,处处炫耀和卖弄,完全没有谦虚求学的态度,不仅害人更害己。

真正的师者,既诲人不倦,又不以师自居,而好为人师者根本不属于师者之列,只是自作聪明的典型而已。今人应该适当地减少“自作聪明”的表现,多一些谦虚谨慎,这也是做学问所必需的。

与精明人共事,一定要低调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虽寡言少语,却八面玲珑,说话得体,处事圆滑,为人低调,虽然也会讨好人、奉承人,却采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她这种低调的态度不失为一种韬光养晦、保全自我的处世哲学。正是因为懂得这种生存法则,她才比任性逞强的林黛玉更被人接受。

有些时候,聪明完全派不上用场,甚至会弄巧成拙。林黛玉的聪明不用多言,她的才气在《红楼梦》中是无人可及的,但她却恃才傲物,个性太过张扬,又为人坦诚直白,完全不懂得掩饰自己。如此这般怎能不遭人嫉恨,不遭人暗算呢?相比之下,薛宝钗却讨得众人的喜欢,事事都很顺利。

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低调做人也往往是赢取对手的方式,可使自己不断走向强盛。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示有为,本来糊涂反装聪明,只会弄巧成拙。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在都昌城中无法突围,只好下令太史慈带兵突围,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黄巾军的围困如同铁桶一般,突围谈何容易?太史慈计上心来,他骑马提弓出了城,后面跟着几个人拿着箭靶。外面的黄巾军见状大骇,严阵以待,准备厮杀。但是太史慈只到城下的堑壕内支起箭靶并往来骑射,过了一阵就又回城了。

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黄巾军这次明显放松了警惕,只有少数人严阵以待。如此这般又过了几天,围城的黄巾军便习惯了太史慈的这种行为。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他突然跃马扬鞭,冲出了重围。等黄巾军反应过来时,太史慈已经跑远了。就这样,太史慈顺利搬来了救兵,解了围城之困。

太史慈正是先低调处事,隐藏自己的意图,等待好时机就全力以赴,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才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低调行事就如同穿了一层保护衣,在精明人面前,聪明也许会招来危险,那就不如把自己隐藏起来,将这种危险降到最低。善于隐藏自己、低调行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这种方法古往今来屡试不爽。

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攻击。所以在处于被动的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傻,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攻击的靶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片树林里,如果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他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摧毁这棵树。同样,一个人在人群里太过出风头,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发难。所以,真正的聪明人不会总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以免自己的聪明变得“廉价”,甚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门下做事。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在午睡,书童便将苏东坡迎入东书房等候。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素笺上是一首咏菊诗的草稿,只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苏东坡一时兴起,遂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后才自觉擅自续诗的做法是不礼貌的,于是悄然溜走。

王安石醒来以后看到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便想教训一下这个平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苏东坡,于是奏请皇帝,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任职将近一年,转眼便已是深秋。一日忽然起了大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飞落,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不由地对友人道:“小弟被贬,只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的错。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切不可轻易讥笑人。”

苏东坡这个诗词歌赋都有佳作传世的一代才子,只因为恃才傲物、口出妄言,前后三次被王安石教训。人总会有因为稍有才气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但一个人读不尽天下的书,参不尽天下的理,所以“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

隋唐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便做了内史侍郎。薛道衡不仅善于作文,而且善于谋事,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的人。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薛道衡虽聪明过人,却为人迂阔,恃才傲物,不懂谋身之道。隋文帝曾经多次对他“诫之以迂诞”,但薛道衡就是不改。

隋文帝开皇年间,薛道衡因受株连被流放岭南。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当时正任扬州总管,想借机拉拢他,便派人传话要薛道衡取道扬州去岭南,并准备启奏文帝把他留在身边。薛道衡却因为看不惯杨广的为人,取道江陵而去,使杨广怀恨在心。大业五年,薛道衡被召进京。当时已是自负才气的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却为了显示自己的才气,呈上了《高祖文皇帝颂》,文中对死去的文帝极尽赞美之词。炀帝看了很不高兴,但还是隐忍不发,只是安排薛道衡去做司隶大夫,可是薛道衡一点也没有去想自己的处境有什么不妙。朋友劝他“杜绝宾客,卑辞下气”,他也不听。最终被杨广找到机会,安了一个“悖逆”的罪名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