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命运很曲折。1982年她从北京第九十中学考人北京大学,按说命运不错。正当她心气正盛地读到大学三年级时,学校突然注销了她的学籍。理由是,有人举报她三年前考入别的学校而未去报到,第二年又考了北大。这是不服从国家分配,在当时可是“罪”莫大焉。
从此以后,她那充满阳光的校园生活被打破了。她到处上访,国家教委、人民日报社、团中央,折腾了一年,一直到毕业。
系里每周找她谈一次话,劝其离校。每一回,她都大哭一场:“我交床铺费还不行吗?”到大连实习,不让她去。她豁出去了,两手把住门框,不让去就不放老师出门。她两眼通红地上了车。
尽管她在灰暗的心情下读完了大学,学校却不给她分配工作,就好像没有她这个人。同学们为了鼓励她,在她的毕业纪念册上写道:“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道路。”
是与众不同啊,同学们都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当干部,风光无限,她只能回家闲着,自认前途暗淡。那时大学生一律国家分配,不分配几乎等于没有出路,成为被排斥在外的人。
一个年仅22岁的姑娘,心情像在地狱之中。
要吃饭,要生存,要活下去,国家机关不要就找私营企业,总是天无绝人之路哇。她脑海里出现了四通公司。她念书时那里是中关村的一个超级市场,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名闻遐迩的四通。真是不可思议,她向四通走去。
路上遇到一个大学同学:“干吗去四通?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公司!”
她闻言心动,暂缓去四通。回到家里,她开始思索,找资料学习。她眼前渐渐亮起来。1986年的时候,国家政策支持个体发展。只要是国家支持的,就很光彩,她决定自己开公司。
她租了一间农民的房子,粉刷之后就开业了。公司初创。什么都难,特别是没有业务渠道,整天东奔西跑,寻找客户,有时连续几天徒劳无功。一旦有生意,不管大小都接。
生意的不景气,使她心烦气躁。慢慢地,她丧失了信心。她认为自己是一介书生,不适合做生意,只能在书房里做学问。她报考了人大党史研究生。
就在她等待录取通知的时候,意外地做成了一笔“大”生意。她从沈阳以几百元的价格买回一卡车印刷设备——油印机、油墨等。这些东西是人家报了“死库”的。回来后,整理、涂漆、上光,一下子卖了5万元。
她心花怒放。正在这时,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她被录取了。她甚至不假思索,就放弃了。1986年有5万元的资金,简直是天文数字,她要在商海大干一场了。
她租了临街房,开起了中关村第一家西餐厅——红格子。她费尽心力地对西餐进行了中式改造,结果,外国人不来,中国人也不来。看看快扛不住了,她又改为中式快餐。早晨还加卖包子、油条、稀粥等。有人说,在北京,只要开饭馆就不会赔。可是,到她这里就不灵,她怎么干都赔。
赔钱就不能干,她决定改行。她开了一家歌厅,请了乐队,女士免费入场。想了不少招法,就是客人寥寥,经常是服务员比客人多。开歌厅她最大的收获是架子鼓敲得几近专业水平。一次次失败使她再度心灰意冷,还不如当时去当研究生。按当时的水平,5万块钱支撑20年都没问题呀。可现在就这么大把大把地在向外扔钱。她再度动了退出商海的念头。
就在这时,中关村的计算机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她从架子鼓旁边站起来,走出歌厅,中关村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她受到了感染。她一家一家走访。她的心立刻又活起来。她注册了一家电脑贸易公司,起名“达因”。在物理学中,“达因”是力的最小单位,其用意不言自明。这是1990年。
中关村滚滚发展的热浪带动着她,加上她诚实善良吃苦的品质,她自此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1994年,她销售了10万台康柏电脑。她涉足房地产,投资生物制药,建显示器厂,到2003年,已有40多家分公司,净资产超过11亿元。
她就是北京达因集团能基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璨。1965年生人,到2003年才38岁。
她翻开毕业纪念册,上面赫然写着同学的赠言:“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