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有金口才
24873600000008

第8章 善于倾听者,才能主导全局(3)

小白在回宾馆的时候看到局长住的房间屋门是虚掩的,于是走近了准备敲门进去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却在这个时候听到房间里传出局长的声音,原来局长正在打电话。小白隐约中听到了局长最关键的一句话:“想去海南旅游。”

小白心想一定要满足局长的这个愿望,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为此,小白暗中让宾馆帮他预订了两张去海南的飞机票,并擅自更改了返回单位的日期。

等到会议结束,到了预订返回的日子时,小白喜滋滋地掏出两张飞往海南的机票递到局长面前。“这是什么?”局长一脸诧异,然后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为什么要改变行程?谁让你这么干的?”

面对局长的斥责,小白觉得很委屈。他支吾地说:“局长,您不是在宾馆打电话时说很想去海南旅游吗?所以,我就帮您安排了这次旅游……”

“你胡说。谁说我想去海南旅游了?我那是给家里打电话呢,我儿子一直想独自去海南旅游,我不同意。”

小白顿时傻了眼,一心想巴结局长结果因为听错了话,又擅作主张更改返回单位的日期被局长狠狠地斥责了。这下不仅耽误了局长的工作,而且还因为办错了事情,给局长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他似乎又看到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在向自己挥手,不过这次是向他挥手告别。

小白的失算源于他的错听,他带着个人主观色彩填补了自己没有听清的部分。一心想巴结局长的思想让他失去了判断力,结果导致自己错听,而且又按照这种错误的信息办错了事,触怒了领导。生活中不乏小白这样的人,他们因为没有听准别人的话,或者是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来听,所以误听、错听了还不自知,结果也可想而知。

所以听话需要我们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把别人的话听准,不要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来倾听,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倾听,才能确保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是比较客观的,也才能确保行动不会出错。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听

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的人总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因为善解人意的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体谅别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这样的做事方法会让有困难的人感觉到友爱和温暖,所以人们喜欢和这种性格的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也一样。人们在交流中,总是希望自己所讲的内容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比如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受了委屈找另一个倾诉,一方将自己的痛苦说出来,听的这一方总是点头说:“我知道,我都明白。”这会让感到委屈的朋友不再难过,因为他的委屈朋友理解,这样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是替朋友分担了一部分的心理负担。如果听话的这个人没有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听,当朋友说出自己委屈的时候没有反应,这样做很可能会让两个人的友谊破裂。

有一个职业篮球教练带领着他的球队获得了很多次冠军,记者采访他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个教练总是说:“我最不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对我的队员大声地呵斥。比如因为疏忽弄丢了一个球或者在训练的时候精神状态不佳,我都不会对他们大声说出我的不满。”

在球员的眼里,他们的教练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第一个原谅他们、听他们解释原因的都是教练。

很多时候,有些错误是根本不该犯的,如某个球员走神。在这个犯错的球员做出解释的时候,教练总是很耐心地将他的解释听完,然后告诉这个球员:“我明白你面对的是怎样的压力。”这样的沟通方式让球员心里充满深深的感激,在每一次关键比赛的时候,他们总会尽全力来完成比赛。

这个教练说:“在队员和我争吵的时候,我也不会和他们争吵,我总是听他们把自己的牢骚发泄出来,因为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压力。”

这个教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他懂得站在球队队员的立场上听他们诉说,能够设身处地地跟球员做角色的转换。

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听别人说话、为别人考虑还需要有一颗和善、友爱的心。

有一户人家,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在城里租一套房子。这对父母带着孩子在城里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一处满意的房子。

当他们十分疲倦的时候,看见一个屋子窗户上贴着出租的标志,于是这对父母带着孩子敲开了主人的房门。

开门的是一个老者,他打量了一下这3个人,然后问:“你们要找谁?”

孩子的父亲说:“我们看见您贴出来的出租标志,想看看您的房子。”

老者摇着头说:“对不起,我不喜欢把房子租给有小孩的家庭。”

这对父母听见老者这样说十分失望。他们带着孩子离开了。刚走出这个小区的大门,孩子忽然说:“爸爸、妈妈,你们等着我。”说完,他就朝小区里面跑去。

孩子来到老者的门前,又一次敲开了门。他对这个老者说:“爷爷,您能把房子租给我吗?我没有孩子,只有父母。他们不会弄乱您的屋子的。”

老者看着这个孩子,忽然意识到他刚才的话伤害了孩子。这样的话,让孩子觉得他是一个被厌弃的人。老者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决定将房子租给这个家庭。

老者听到孩子的话,及时和孩子做了一个位置的互换。假设自己是孩子,听到这样一番话后会怎么想呢?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自然就放下了自己的偏见。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别人,体谅别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

理解人,听懂人,与人和谐相处,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知道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自然就能理解他人。这样一来,和谐相处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学会闻声知人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一位著名的行为学家曾经说过:“人类有两种表情,一种表情是脸部呈现的,一种则是用语言传达的。”这样看来,语言其实就是人们的第二种表情。在任何场合的交往中,语言的沟通都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听懂别人在说什么。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事故,林冲被发配充军,住在一个草料场。因为风大雪大,草料场又太破旧,林冲住的那两间草料房竟然被雪压塌了。林冲自外面回来,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叫苦,他忽然想起在不远处有一个山神庙,于是决定到那里暂避一晚。

夜晚来临,林冲在庙里忽然看见草料场着火了,准备出去救火,就在此时,听见门外有人说话。

其中一个说:“我们设的这条计谋好吗?”

另一个人说:“真是多亏了管营、差拨两位大哥用心。这样我回京以后,一定会禀告太尉,保证你们二位都能做大官……”又一人说道:“林冲这次被我们对付了以后,高衙内的病一定就会好了。”接着这几个人又说了一番京城的情况,然后一人说:“这次我们火烧了草料场,林冲若是被烧死,就罢了。如果没有被烧死,这个火烧草料场的罪名他也是背不起的。”这时一个人提议说要回城去,但是另一个人说道:“再等一等吧,看看能不能拾到他的一两块骨头,这样我们回去复命的时候,太尉和衙内也会夸咱们办事办得好。”

林冲听到这样的对话,即使没有看见这几个人,也已经知道了这几个人分别是陆虞侯、差拨和富安。

在这场对话中,陆虞侯的身份在一句话中就表现出来,他说这次多亏了差拨和管营,在他自己回京城以后一定会向上禀告,提升他们做官。他是高俅的心腹,地位特殊,身份自然不同,而且这次来办这样的事情。他用做官来表示许诺,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身份一定比另外两个人的身份要高很多。通过这样的说话方式,不看人也知道说话的是一个特殊身份的人,而林冲自然能从这样的对话中听出这个人就是陆虞侯。

而另一个说:“林冲这次被我们对付了以后,高衙内的病就会好了。”首先他知道高衙内生病了,这样就说明他一直非常了解高府内部的事情,但是他说话又是一种顺竿爬的口气,让人很容易知道这个人一定是高府的一个下人,林冲便知道这个人是富安。那么不用说,剩下那个人就是差拨了。

通过这样的一番对话,这几个人的身份就被清晰地分析出来,即使不用看人,听他们说话的口气和内容也已经知道他们各自的身份了。

一般来说,根据人在说话的时候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有什么样的话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是频繁出现的,就很容易判断出他人的身份。

(1)经常说“应该”“必须”“必定会”等词语的人一般是领导者。

在和别人说话的过程中,反复使用这些词语的人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会比较理智和冷静,觉得自己能够在谈话的过程中说服别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领导身份。

(2)在说话的过程中会用“可能是吧”“或许是”或者“大概是”这类词语的人一般是从事政治工作的。

这种人一般不会将内心的想法轻易地透露出来,自我防范能力比较强。在待人处世的时候,一般表现得都比较冷静和理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工作和人事关系方面处理得不错。当然,在用这样的词语说话的时候,也有表示以退为进的意思。这样的人在说话时,就将自己真实的心意隐藏了起来,这类人从事政治工作的居多。

(3)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啊”“呀”“这个”“那个”等类词语的人一般是大权在握的人。

这些词在一个人说话的过程中频繁地出现表示此人是有一定地位的,一般拥有一定职权的人喜欢在说话的时候用这样的语气助词。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但能表示他们的身份,同时也是一种职业的惯性。当然,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比较慢也喜欢用这样的词语。但是在没有此类情况的时候,使用上述词语的人大多数都是拥有职权和地位的人。

(4)在说话的时候喜欢用“但是”“不过”的人一般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

这样说话一般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可以显示说话人温和、委婉的态度。经常这样说话的人一般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人有很多,有时候在同一个时间里要面对非常多的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尽量温和、委婉,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得罪别人。

一般而言,人的话语跟自己的性格和职业以及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从说话人的话语里判断出他表达的真正内涵以及包含的身份特征,那么就会让自己在交际的时候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这样就能很快地掌握对方的信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为自己赢得先机。

注意对方的身份背景

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比较注重对方的身份。有时候,要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就要从了解一个人的身份背景入手。每个人在生活中的身份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对成年男士来说,在家庭中,他的身份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在工作环境中,又有着工作中的身份;在父母的面前,这个男士又以儿子的身份出现。

所以,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了解他工作上的身份,还要注意他在家庭中的身份,如果只是顾及了他工作中的身份,而忽略了他生活中的身份,可能会对相互的交流与合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林先生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因为他的企业名气大、信誉好,所以来找他合作的人很多。林先生除了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之外,在生活中,还是个孝顺的儿子,而且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林先生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他觉得作为子女来说,这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有一次,另外一家企业找到了林先生要和他合作一个比较大的工程项目。这个项目非常好,也是林先生一直想要做的一个项目,不但盈利的空间很大,而且与他合作的公司是一个有规模的公司。

林先生在与这个公司合作以前,与该公司的领导进行了几次会面,他们交谈的内容都是关于合作的问题。谈话的气氛非常好,这个公司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善于言谈的人,有着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谈话的大多数时间里,林先生都是扮演听话者的角色。

作为合作者说,林先生觉得这个合作伙伴非常出色。但在和这个领导交谈的时候,林先生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林先生曾经在谈话的过程中说起他们合作的这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有老人的家庭。比如有的老人要坐轮椅,这样他们就要在建设的时候,在一些地方设置一些方便轮椅进出的斜坡。但是,这个公司的领导说:“老人的问题就不要考虑了,有几个人愿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呢?”林先生听了这样的说法,一时沉默下来。

这个领导看见林先生这样,连忙解释说:“如果我们要建一些这样的斜坡就会增加我们的预算,因为预算已经做出来了,如果这个时候因为考虑到这些老人而改变我们的预算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听到这样的话,林先生没有说反对也没有表示赞成。他只是对这个合作者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吧。”

回去之后,林先生就让助手去了解这个合作者的一些事情。很快,助手就回来跟林先生说:“这个人虽然很富有,但是他从来没有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来住过,他的父母都在乡下,他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回家去看望一下父母。但是,他很重视现在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非常好,父子关系也很融洽。”

林先生听到这样的话,这才明白这个合作者为什么不会考虑老人的问题,因为在生活中,他根本就缺失了一个作为儿子的身份。了解这些情况后,林先生决定不与这个公司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