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有金口才
24873600000020

第20章 完美演讲,提升信心和魅力(1)

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求像播音一样字正腔圆,像讲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像朗诵一样充满激情,如主持一样随机应变,似小说一样存在矛盾冲突。

演讲被称为最高级的口才、最完善的口才。人际关系大师也说:“公开演讲是培养自信心的康庄大道。”演讲能培养人的信心,锻炼人的口才。学习口才学,不断练习演讲,会取得令你惊喜的进步。

演讲者要口齿清楚

一个人要想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必须把话说清楚,一定要口齿清楚。

我国各地区方言的差别很大,所以为了方便沟通应该使用普通话。有的演讲者不会说普通话或者读音不准,因而经常闹笑话。

一位老师在向全校的师生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在演讲稿中,他用到了“衣衫褴褛”。

因为这位老师是南方人,“n”和“l”分不清楚,所以在讲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就说成了“衣衫男女”。全校的师生竟然一时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都纷纷在下面小声地议论起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话。终于有个学生忍不住站起来问“衣衫男女”的意思。

这位老师看了看演讲稿后点头说道:“没错,是‘衣衫男女’。”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起来。这位老师这才明白自己的口音为自己惹了大笑话。

所以演讲之前,要先成为一个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人,而清楚表达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别人听清、听懂你说的话。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莫斯梯尼从小口吃,但是他立志要成为一个演说家。

为了矫正口吃,使口齿清晰,他就将小石子含在嘴里不断地练习,而且为了配合嘴部的动作,他还努力锻炼脸部的动作。

他曾把自己关在屋里练习,并且将头发剃去一半,成了“阴阳头”,以这种方式“逼”自己一心一意地练习,经过12年的刻苦磨炼,他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

那么什么样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口齿清楚呢?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朗读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找来一篇演讲词或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先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然后开始朗读。朗读的时候速度应比较慢,然后逐渐加快速度,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就能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做到发声完整。

原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的解说员宋世雄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但是他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

描述法

描述法就是抓住自己看到的景、事、物、人的特点,并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描述。

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什么事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

背诵法

为了锻炼口齿而进行的背诵并不仅仅是把某篇演讲词、文章背下来,这种背诵要求一是要“背”,二是要“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好的记忆力是练就口才必不可少的素质。只有记忆力好了,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

记忆力与口才都并非天赋,后天的锻炼对它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多练、多应用就能够不断提高。

练声法

大家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相信谁都不愿听见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演说之前应该做一些发声练习,让自己的声音在演讲中更悦耳。

模仿法

人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就可以随时模仿播音员、演播员、演员的声音,注意他们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天长日久,你的发音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经常给人讲故事

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听人讲故事容易,自己讲就难了。平时可以做一些讲故事训练,直到把一个故事讲得非常有吸引力以后,才能说完成了这项训练。

演讲者的口齿清晰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练成的,但是,只有口齿清晰了,才能为演讲打好基础。

演说者要有时间意识

很多人都讨厌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强调一、二、三……因为这样的会议既冗长又乏味,所以在听众面前,演说者要注意语速和时间。理论性的东西要很快讲过去,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在演说中要用生动的比喻或者故事打动人心,因为故事一听就明白,而且大家也乐意听故事。

演讲者要想在演讲中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又不让自己的语言显得冗赘,就要事先写好演讲稿。

演讲稿的写作要注意对层次和节奏的把握,这样才能在演讲的过程中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不会浪费自己和听众的时间。

有个领导在某次职工的爱国教育大会上被要求作一个简短的演讲。升旗仪式结束后,他开始围绕五星红旗这个话题演讲。

演讲开始时,他用了一组排比句来赞颂五星红旗经历的时间和风雨,引起了广大职工的注意。因为大家都觉得句子优美,领导的声音也铿锵有力。

接着,领导又开始讲五星红旗的来历和制作过程。这个时候,领导将自己的经历加入了演讲当中,而且没完没了。他不断讲到自己对五星红旗的记忆以及自己是如何尊敬五星红旗的。

台下的职工渐渐地开始小声说话,因为演讲的内容实在没什么意思。

领导拉拉杂杂地说了一大堆,把原本半个小时的演讲扩展到了两个小时。

职工们没有办法开始工作,都很着急,根本没有听领导在讲些什么。其实,这样的演讲不但是在浪费演讲者的时间,也是在浪费听众的时间。

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一定要有时间意识。将自己要说的话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使演讲稿的层次清楚,让演讲者在演说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时间,让演讲变得节奏明快呢?

1要把握演讲节奏

演讲的节奏主要是通过演讲内容的变换来实现的。演讲内容的变换是在一个主题思想所统领的内容中适当地插入幽默、诗文、逸事等内容,以便听众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另外,节奏的频率还应该根据听众的心理特征来确定。

2注意演讲中的衔接

演讲不可松散凌乱,否则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演讲者要注意在演讲中把演讲事物整体的内容做个有效衔接,使之具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

3注意结尾要简洁有力

一场好的演讲应该有个简洁的结尾,要让听众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因为言简意赅、余音绕梁的结尾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而松散疲沓、枯燥无味的结尾则只能使听众感到厌倦,并很快被遗忘。

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高潮时果断结束,未尽时戛然而止。”这是演讲成功结尾最为有效的方法。

做到以上几点的演讲者不但能使自己的演讲不再拖沓冗长,还能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愉快感觉。

让你的语言具备感染力

好的口才需要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够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机智果断地控制住气氛。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为什么也不懂的家庭主妇。

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时,不少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赶快回家烧饭菜。科·阿基诺夫人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

这真挚的话语使听众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现场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好的口才不一定是精彩绝伦的词语,也不一定是滔滔不绝的辩论。有时,一个深刻的自我剖析也能赢得别人的喝彩。科·阿基诺夫人的致辞肯定了对手的评价,又在此基础上做了延伸,从而感染了听众,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与支持。

会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能把握时机说话,还要让你的声音具有表情,有时为了更具感染力还要借助肢体语言。那些口才奇佳的政治家、演说家无不是能把声调、音量等操控自如的人,他们高超的说话技巧,使人们很容易就分辨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反之,如果人们听到相同的声调、语速时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感染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你的语言具有感染力。

文尔顿和汤姆逊两人合著的《演说根本》一书中有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演说最漂亮的进行速度,完全在于发音是否清晰明了。有时为了采取歌唱似的语调,则会降低速度。但能够加快速度,同时又能使听众明白的人,可能只限于发音特别清楚的少数人……凡是能保持高速度的人,其主要原则还是在于多样变化。变化多,自然能吸引听众。该强调的时候就强调,绝不装模作样。因为演说的主要目的就是自始至终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听众。如果想要说的事既简单又明了,那当然可以很快地交代过去,但如果需仔细说明的事却快马加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说完,那么只能留给听众一般的印象而已。此时,如果侃侃而谈,听众听来自然会觉得你所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而如果是内容欢快、充满幸福或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冒险故事,讲到高潮时或者情感将要流出时,就必须加快说话的速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语言的感染力是多样化的,它依赖使用者的声音、涵养、肢体、语言等各方面的要素。

语言的色彩是感情色彩上的表达,通过语言来反映感情、形象或个人风格上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感染听众,首先需要感染自己,用打动自己的话来打动别人。

但凡会说话的人都是懂得制造现场气氛的高手,他们懂得借助语言色彩的多样性,放松对方的情绪,消除对方的警戒心理,把对方的思绪引导到自己创造的意境中来。只要你控制好话语,掌握好语调、语速,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吸引别人。

锻炼声音的魅力

“嗓音是身体的音乐,语调是灵魂的音乐。”美国科学家曾研究证明:讲话能否被公众接受并认可,40%取决于讲话的语调,30%取决于谈话内容的重要性,20%取决于讲话人的身体姿态,10%取决于穿着打扮。

如果说一个人的面貌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那么好听的声音也往往能够加深对方对你的印象,因为声音会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

讲话的声音和说话的内容一样重要。说话声音有“高亢尖锐”“温和沉稳”“沙哑”之分,这里主要指代语调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说话的内容很好,但是仅仅因为语调的原因就会使表达效果大打折扣,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

虽然与生俱来的嗓音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修正自己的语调,尽量使自己拥有一副优美的嗓音,让自己讲起话来更具感染力。

为了使你的声音更完美,不妨掌握以下技巧:

1控制说话的语调

语调体现了说话人的内心世界、情感以及态度,当你生气、怀疑时,你的说话音调一定会不自然。所以,无论谈论什么话题,都应该使说话的语调与你所谈及的内容相符合,并且用恰当的语调表达出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想要做到这一点,你说话的语调就应该向他人准确地传达出你所知道的信息,婉转地劝导他人接受你的某种观点或建议。

2注意恰当的发音

恰当的发音有利于准确地传达出你的思想,也是提高言辞智商的重要表现。相反,不良的发音有损于你的个人形象,有碍于你思想和能力的发挥。如果你发音错误且含糊不清,就表明你思维混乱,观点不清楚。例如有些人说话总会拖腔拉调,他们自以为这样能够显示出自身的与众不同,但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别人感觉他是在装腔作势,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抵制情绪。

3不要让发出的声音尖得刺耳

每个人的音域范围不同,有高亢、低沉、单纯、浑厚之分,但是其可塑性很大。所以说话时,你必须有意控制自己的音调。不要指望用高亢的声音吸引别人,否则会让别人觉得你过于招摇,过于自信;更不要用低沉、有气无力的语调说话,否则对方会认为你缺乏热情、没有生机。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活动范围内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4不要用鼻音说话

当你用鼻音说话时,听者会感觉十分难受。经常听到“哼……嗯……”的鼻音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抱怨、毫无生气且十分消极。

5充满热情与活力

热情的声音可以传递出活力与生命力。当你试图说服对方或是传递信息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因为情绪同说话的内容同等重要,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

6注意说话的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说话根本不考虑节奏,但是,一成不变的说话节奏往往会给人以单调无味的感觉,所以说话时不妨变换一下节奏。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是语言的载体,好听的声音可以向对方传递出一种美感,使对方乐于听你讲话。所以我们在交谈时,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使它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打动别人。

演讲要灵活,善于临场发挥

有时候,演讲者可能会毫无准备地被要求进行演讲。在这个时候,优秀的演讲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打好腹稿,并在演讲的过程中根据事情的发展情况,灵活掌握演讲的内容。但是,这样的演讲并不是信口开河地乱讲。

人们都知道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的演讲稿。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紧迫和危险,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追杀,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他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发表了这次著名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