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有金口才
24873600000018

第18章 软硬兼施,旁敲侧击的说话艺术(2)

在求别人帮助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语言必须运用得巧妙,这样才有可能让对方乐意帮助你。

在******总理准备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台里有关方面的领导吩咐敬一丹要得到朱总理的亲笔题词。毕竟是总理,他的亲笔题词可不是谁都能要到的。

第二天,******总理一走进《焦点访谈》的节目组演播室,工作人员便簇拥在朱总理的周围,争先恐后地与总理进行交谈。一位节目组的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的周围,总有一个气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今天总理您周围就有这样一个气场。”朱总理听了之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演播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谐。

敬一丹敏感地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但是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她静静地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虽然看起来很多,但也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十分之一罢了。”总理听了这话之后说:“你们节目组这么多人啊!”敬一丹紧接着说:“是的,不过他们可没有我们幸运,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了采访工作而奔波,非常辛苦。其实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面对面交流,但是他们仍然以自己的工作为重,所以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看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也算是一种安慰?”

敬一丹的这一番话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说完这些话后,她顺便就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总理的面前。总理欣然提笔,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大字。总理写完的时候,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现场的气氛也进入了最高潮……

从敬一丹言辞诚恳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听到一些弦外之音:

首先,这个请求并不是敬一丹一个人的请求,她是代表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请求的,所以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即使总理拒绝这一请求,她也不会觉得特别尴尬或是难堪。

其次,敬一丹早前已经知道朱总理个人非常喜欢《焦点访谈》这个节目,于是她就为总理描绘出这样一种情景:年轻记者们在外面四处奔波,长途跋涉,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采访。而他们心中的愿望就是特别想与总理面对面交谈,但因工作原因不能前来。这一番非常富于感情色彩的话的确很能打动人,让朱总理不忍心也没有办法拒绝。

最后,敬一丹是曲折委婉地提出来自己的请求的,表述得又十分诚恳贴切,因而最后如愿以偿。

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讲究自己的说话方式,该婉转的时候婉转,该真诚的时候真诚,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打动别人,使对方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步步紧逼的求人策略

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你自己的说话态度不够坚定,对方也会因为你的这种“软性”态度而对你的求助采取“软性”回绝。因此,必要的时候,采取步步紧逼的求人策略,让对方在有逼迫感的基础上明白你真的需要他的帮助,这样的话,你也许真的可以得到对方的帮助。

名不见经传的巴普自己开办了一个剧场,却总没有戏剧评论家前来光顾,巴普深知一个经营策略,那就是:没人宣传就没有观众。为了改善这个现状,巴普决定求助于当时大名鼎鼎的评论家艾金森,利用艾金森的名气提高自己的剧院的知名度。

巴普单枪匹马闯入纽约时报社——艾金森的工作场所。很不凑巧的是,当时艾金森正好在伦敦采访,不在报社。巴普干脆待在报社不走了,艾金森的助手吉尔布看到态度坚定的巴普,非常无奈,只好询问其原因。巴普便大施自己的游说之术,说他的演员表演得如何优秀,观众的反应如何热烈,一大段的铺垫做好之后,巴普最后摊牌:“尽管目前剧院的观众很多,但是我的观众大多都是从来没有看过真正的舞台剧的移民,他们不懂得欣赏演艺艺术,如果贵报不帮助我写剧评介绍的话,那过不了多久我的剧场就没经费继续演下去了!”吉尔布见其态度十分坚决,不由得被他的态度感动了,答应巴普当晚就去看戏。

晚上,露天剧场的演出到中场休息的时候,便遇上了一场滂沱大雨。巴普发现吉尔布欲离开剧场,于是他立即又“黏上”吉尔布说:“我知道,你们剧评家通常是不会评论半场戏的。因此,我再次恳求你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着把这场演出看完。”

巴普一次次地游说,关于游说的语言,真诚的也有,“无赖”的也有,不管怎样,他的那种步步紧逼的求人策略确实感动了吉尔布,几天之后,一篇简评见报,读者迅速从这篇报道上了解到了巴普剧场。随即巴普剧场一炮打响,生意日渐红火。

言语的力量正是在步步紧逼、软缠硬磨的话语中展示出来的。当然,步步紧逼的求人语言须有分寸,只能适宜地渐次靠近主题,否则就是徒劳无功的。

在运用求人语言策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首先应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不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一些责问句或命令句。

其次是不能有急躁情绪。毕竟是向人寻求帮助,因此你要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你需要帮助的理由和要求。即使你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你的求助对象发了火,你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得到处理,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最后,你的求人语言在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上要越来越频繁,这样才能造成对方的紧迫感。频频的催问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烦躁感,但是这不要紧,只要你的语言像巴普那样有礼有节,只要你坚持不懈,就肯定能获得你需要的帮助。

正话反说,动摇论敌信念

东周打算种稻子,但是西周却不给放水,东周因此感到非常忧虑。于是一位姓苏的谋士对东周国君说:“我能够让西周放水,大王可以容许我到西周去一趟吗?”大王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苏先生就到了西周。见到西周国君之后,他说:“尊贵的大王啊,您的计谋有错误啊!现在您如果不放水的话,这种计谋正好可以让东周的百姓富起来,因为现在东周的老百姓都只种麦子而不种其他农作物了。您如果想加害东周的话,不如给他们放很多的水,让大水把他们的麦田全都淹了,这样的话,他们就没有经济来源了。其次,如果上游放了水的话,东周只好重新种水稻,等水稻收获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去夺取。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东周的老百姓完全仰仗西周的势力而听命于西周国君,这样不是很好嘛?”西周国君听完苏先生的话后说:“嗯,很好。”于是就同意给东周放水了。

运用正话反说的技巧往往可以收到非常神奇的效果。在这篇故事中,机智的苏先生其实就是灵巧地运用了这个技巧。作为东周的说客,苏先生并没有正面请求西周国君的援助东周,因为西周国君正是通过控制着东周的水源而限制东周的发展。不料这位苏先生利用西周国君想要加害于东周的阴暗心理告诉了西周国君一个完全没有料到的结局:如果不给东周放水,这样不但不会损害东周的利益,反而帮了东周的大忙。这样的结果对西周的国君来说完全是没有想到的,最终他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被苏先生早就设置好的思维罗网所控制,心甘情愿地听从苏先生的摆布,这就是正话反说的效果。

运用正话反说的方法在形式上看起来说话者似乎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积极支持对方的主张,但是,随着论题的逐渐展开,对方的意愿或主张却被说话者夸大到极点甚至是有些荒诞不经的地步,这样反而能使听者明白正确的道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前,想要扩大自己的御花园,然后用它大量饲养珍禽异兽。这个方案要消耗许多国力,但是他是皇上,他的命令谁敢不服从?当时,有个非常能说话的侏儒名叫优旃,他直接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真是好,多养一些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再来了,即使一些胆大的敌人从东方打过来了,只需让陛下饲养的那些麋鹿用角把敌人顶回去就足够了,不用出动兵士们也能打退敌人。”优旃的这番话实际上是故意把鹿的作用夸大到了荒诞的地步,使秦始皇从这种荒谬的说法中意识到自己必须节省财力才能对付那些可能随时来犯的各种敌人。最后秦始皇听从优旃的话,收回了成命。

必须注意的是,正话反说需要一些条件,一是通过这种说话方式必须揭露出对方论题与客观实际相悖的地方;二是揭露对方的说法与其本身行为不相符的地方;三是揭露对方论点本身自相矛盾的地方。许绾就将这种技巧运用得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