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有金口才
24873600000017

第17章 软硬兼施,旁敲侧击的说话艺术(1)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说出人们喜欢听的话,但是,有些人往往一开口就让听话的人感觉心里不舒服。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在交际场合应该怎样说话。

说话是有技巧的,例如旁敲侧击,掌握了这些技巧后,说起话来就会游刃有余,当然,你的交际活动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顺利。

批评建议时,语言要委婉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揭露,一旦曝光就会感到十分难堪或气愤。因此,给别人提建议也要采用委婉的方式。

周总理给人的印象总是和蔼可亲,他在给人批评或建议时的方法很妙,可谓高明。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敲”。

1971年“9·13”事件中,****因为叛国出逃时飞机坠落而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这个事件影响广泛,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此事对外一律保密。当时,我国驻蒙古大使馆官员察看了事故现场后,就派秘书孙某回国向周总理汇报具体情况。同机一起返回的还有中建公司的一位同志。当时,周总理让符浩同志到机场去接这些工作人员。符浩只是把孙某接到招待所,而让中建公司的同志回自己家过夜,并且嘱咐那些同志要绝对保密。当晚听符浩汇报情况的时候,周总理问:“和孙某一起回来的还有谁?”符浩说:“还有一位同志,现在已经回家……”没等他把话说完,总理面色一沉,严厉地问:“你当过兵吗?”

符浩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过去曾在部队工作过的事情总理是知道的,1950年7月,他被派到蒙古担任临时代办筹建使馆的时候,总理接见他时还半开玩笑地说过:“已经是外交官了嘛,怎么还穿军装?”这个时候总理反问他当过兵没有,必定是在批评他警惕性的缺失。

于是符浩立即答道:“我马上把那位同志找回来!”他半夜开车把那位同志接到招待所并报告了总理,总理这才放下心来。

古人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总理的这种批评方式就起到了这种作用。周总理的批评非常高明,采用了委婉暗示的方式,这种暗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潜台词:“你当过兵吗?难道不知道部队里保密的极端重要性吗?你不应该失去做一个‘兵’的警惕性。”周总理并没有把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他明白,对于一个长期共事、有着丰富经验的下级来说,只需要稍微点拨一下就够了,根本无需长篇大论地进行开导和批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周总理的做法很到位,他委婉的说辞让对方领会了其中的深意,并马上纠正错误。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在没有任何抵触情绪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但如果有人直接告诉他错了的话,他就可能会厌烦这种指责,而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报社招聘编辑部主任,应聘者有二百多名,只有李博士和王硕士进入最后的面试。在第一轮面试中两人水平相当、各有千秋,这使社长和主编无法定夺。于是,主编出了一个考察两人能力的问题,他让两人浏览了一下近期的几份报纸,然后各自写一份策划报告,内容是对该报纸做一个总体性的评价,最好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份报纸的认识制定出报纸的市场定位、稿件内容、组稿对象、刊物风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想象这份报告的分量。几天后,两人同时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并将自己的报告发送到主编的电子邮箱里。

就像他们的面试情况一样,双方的报告也是不分伯仲。不过,两人的报告还是有些微小的差别,差别主要集中在第一个部分,也就是对该报纸现状的评价上。李博士曾经从事过编辑工作,所以对报纸的缺点看得非常清楚,他虽然对该报纸的某些内容进行了肯定,但是在报告的最后,把大量的篇幅用在了点评该报纸的缺点和不足上。甚至还在报告中“语重心长”地警告:长此以往,不改变现在的办报方向及做法,该报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而王硕士报告的第一部分主要篇幅是谈论该报纸的优点,而且承认了这份报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它本身具有的这些优势,比如读者对象把握较好,文章内容和风格有个性等优点。但是王硕士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若能在某些方面改进一下,比如商业资讯传达的速度提高一下,可能会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当然他是以一个委婉的方式指出这些缺点的。

最后的面试结果是王硕士被录用。社长和主编决定录用王硕士的理由是:他对报纸的评价比较中肯,而且策划基本到位。而不录用李博士的理由是:虽然策划也基本到位,但他对该报纸的评价过于偏激,说话过于尖刻。

为什么拥有高学历而又有工作经验的李博士最终被淘汰,而相对学历低一些的王硕士却最终被录用了呢?关键原因是李博士说话的方式不符合一般人接受批评的心理,尤其是他处于求职的身份时,说话不能把握好主次轻重,也就无法赢得老板的心。

通常人们在听到别人对自己某些长处的赞扬后,再去听一些令人不痛快的建议,心态会好得多。李博士虽然也使用了赞扬,但是他却没有作任何“铺垫”,说话就显得不够婉转,让别人感觉就像是直接批评报纸的种种缺点,让老板感到他几乎是在全盘否定该报纸所取得的成绩。而这种否定显然不符合该报纸的发展现状,否定报纸就是否定它的经营者,这种说话方式当然不可能引起面试者的共鸣,相反只会使老板反感,所以李博士最终被淘汰。

说话要注意方式,尤其是批评别人或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言婉转一些,这样才容易让人接受。

“不说话”的说服策略

有时候,想要说服对方,话说得太多未必是好事。对于一个真正会说话且善于说服他人的人来说,不仅要懂得用嘴,还要懂得如何用“不说”。

在某个时机点,如果你懂得运用“无声胜有声”的说话策略,用你的肢体语言或气势来帮助你说话,会比滔滔不绝有效得多。

一位印刷厂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要购买他的一台旧印刷机,他决定以250万元为底价出售这台机器,他已准备了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成交。

老板的手下和同行们一直很好奇:他到底要用什么样的“谈判”策略来让对方乖乖地掏出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台旧机器?

议价时,他坐在谈判桌上,以沉稳的架势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几十分钟之后,买主首先沉不住气了,他对那台旧机器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挑剔,希望把价格压得更低。

但是,面对买主的一再杀价,这位印刷厂的老板很沉得住气,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报之以微笑。这样的举动让买主有点奇怪,甚至乱了方寸,因为买主完全捉摸不透这位老板到底在想什么,他不做任何反驳,也不据理以争,他的表现完全和买主所设想的不同。这时候,买主心头一惊:莫非这位印刷厂老板已经找到了别的买主,所以才能表现得如此镇定?

最后,买主心思完全乱了,低声咬着牙说道:“这样吧!我出350万元,我只能出这个价,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

就这样,印刷厂老板以“不说话”成功地卖出了旧机器。

原来,老板早就听说这位买主因为和原来的股东散伙,手上的资金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最近又接了一批货,如果没有机器就得违约,遭受的损失将更加惨重,因此这台机器他是无论如何都要买的。之前为了压低价格,他只能虚张声势、投石问路,试试看能不能省点钱,但是,卖方没有太积极的回应,让他形成对方好像可卖可不卖的错觉,或者已经有人抢先出价了,他就会开始恐慌,生怕价格出得太低,失去了这台旧机器,因此才会急着出高价买下。

运用“不说话”的攻心说服术,关键在于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因此在运用此策略前,说服方必须先分析一下你面临的情况是否适合运用沉默的策略。

一般来讲,最好的时机是你和对方在一些关键或有争议的问题上,对方急于要求你表态的情况下,你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一言不发或者避而不谈,用这种方法打垮对方的心理防线,最终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是,当对方处于优势,你处于劣势的时候,你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静观其变,伺机扳回劣势。

说服别人要以情动人

某公司职员在辛辛苦苦赚了十几年的薪水后,终于在城市里买到了一块理想的地皮,并开始雇人修建房屋。

他整天都眉开眼笑的,因为在一个大城市里生活,谁不想拥有一栋专属于自己的房子呢?

但是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变化,他突然接到公司的命令,公司要求他到欧洲某国主持一个分公司的工作。

这原本是好事,但是偏偏出现在这个时候,使他乱了阵脚,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他想去国外,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他又放心不下自己正在动工的房子,这个两难的选择让他头痛万分。不过,他很快就做好了决定,立刻与那所建筑公司取得联系,通知对方停止后续工程然后解约。

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认真地听了他的理由之后说:“哦!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事情既然发生得这么突然,就得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过,先生,冒昧地提醒你一句,或许你的一生就只能修建这么一次房子,况且现在工程都已经进行过半了,停工会给您造成很大的损失,您是否应该再考虑考虑呢?我如果是您的话,也会感到很为难,但是与一个心灵的归属地,一个疲劳的时候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相比,还有什么事情更重要呢?”

这位建筑公司负责人说话的策略和魅力,无疑是让人非常欣赏的,他虽然只说了短短的几句话,却深藏着高明。

首先,负责人站在这个人的立场想:他谋职到海外,这确实是人生的一大重要事件。这样说话,使那个人在心理及认知上不会把他当成陌生人或者生意人。

接着,负责人又强调盖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人一生或许就只有一次盖房子的机会,所以千万不能当儿戏。

再者,负责人又回到现实,他站在那个人的立场上,强调如果贸然停工,费用上有极大的损失。

综合这些严重且不利于那个人的后果,再下结论,请他三思而行,这样极具人情味儿的说法以及建议,当然可以得到那个人的信赖。

后来,这位负责人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个人去国外工作,不过他的房子仍继续盖,由他哥哥当监工。

动情的劝说加上并行不悖的措施,可以保证说服的成功。

巧设悬念加强效果

同是一句话,如果采取了不同的说法,效果也大不相同。

有一次,食品推销员马休想对一位老客户班尼斯特先生推销一批新产品,本来一开始他想以老套话“我们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来开始他的谈话,然而他马上意识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此,他便改口说:“班尼斯特先生,如果有一笔生意能为你带来1200英镑,你会有兴趣吗?”

“我当然感兴趣了,你说吧!”

“今年秋天,香料与食品罐头的价格最起码能够上涨20%。我已经算好了,今年你能出售多少香料和食品罐头,我告诉你……”然后马休就把一些数据写了下来递给了班尼斯特先生。

多年来,马休对顾客的生意情况非常了解,同样这次他又为此与食品老板班尼斯特先生签了一笔很大的订单,而且全部都是香料与食品罐头。

马休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产品非常好,客户迫切需要他的产品,更多的是因为他懂得如何说话,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能够吸引对方,所以才能最终打动客户。在这次推销过程中,马休先设置了一个悬念吸引客户的兴趣,吊足客户的胃口,这样客户才愿意听马休说清楚、讲明白如何“为他带来1200英镑”。正是这种巧设悬念的说话艺术,才为自己接下来的主题做好铺垫,同时也把别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让对方把你的话都听进去。

悬念可以是一个场面、一种境界,也可以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事物或者话题等。悬念的主要作用就是抓住对方的心,引起对方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和对你所设置的这个事物或话题产生关切的心理,使你设置的这段说辞能够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巧设悬念的魅力是巨大的,如果运用得当,制造出一起一落的跌宕情节更会让别人惊叹你说话的艺术。

传说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应邀参加大富之家的寿宴。这家富贵人家的老母寿高古稀,儿孙满堂。席间,众人希望这位才子能够写诗助兴,唐伯虎推脱不过,只好提笔作诗。只见他提笔写道:“七十老娘不是人。”家人见此,不免面现愠色。众人也都惊叹尴尬,哪有在别人的寿宴上如此口出狂言的?谁知唐伯虎却视而不见,承接首句又刷刷点点地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家人一见,不禁由怒而喜:“不是人”原来是“仙”,仙比人好,自然高兴了。可是正在高兴之中,又见唐伯虎笔锋一转,第三句写道:“生下儿孙都是贼。”这下,“一石击起千层浪”,富家上上下下大为恼火,都怪唐伯虎污蔑他们。正当他们捋袖举拳要大打出手时,唐伯虎却不慌不忙地写出了诗的第四句,也就是结句部分:“偷得仙桃孝母亲。”富家上下和众人们齐声喝彩,无不佩服唐伯虎的才思敏捷。

唐伯虎构思巧妙,一波三折的诗句让人随之跌宕起伏。“一句话能让人跳,一句话能让人笑”,正是这样的心理落差才让人感受到唐伯虎操控语言的能力和渊博的学识。

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牵强、生硬,也就是设置悬念要设置得“巧妙”。所设悬念应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致听者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作用。

运用巧妙的求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