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真过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我干那么难的工作,一点都不体谅我,我都已经说做不了了,可是他还非要让我做,没做完还要惩罚我,真是不公平。”这件事后,王雅时不时就在公司里跟同事抱怨。不久之后,老板又给了她一项新任务,这次王雅完成得相当顺利。
正当王雅高兴的时候,老板把一个难度更大的任务交给了她,并说:“在这个公司我是老板,作为一个下属,只有服从老板的命令,不能有任何抱怨。我不养那些白吃饭的人,适应的话就干,适应不了就走人,我也不强留。如果你这次再完不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了。”听完老板的话,王雅有些惊讶,一气之下就换到了现在这个公司。
王雅跳槽了,因为老板的那一番刺耳的话,可是老板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呢?原因还在于王雅的那些抱怨。抱怨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下属,王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不该说话的场合里说了不该说的话。公司里本来就是关系复杂的地方,而王雅却不明智地选择在公司说一些抱怨上司的话,这些话势必会传到上司的耳中,上司听到这些抱怨之后岂能容她?
因此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一定要看清自己的说话场合,场合不同,说的话也应不同,只有摆正位置才能说出得体的话,这样你才能在工作、生活中顺水顺风。
明白了以后再说
徐霞客成长在江苏省江阴县,他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得益于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文化熏陶。自幼他就好学且博览群书,尤其钟情于地经图志。
有一天,江阴县的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都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子,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这个岸边原本有座土地庙,庙前有座石狮子。有一年河岸崩塌,石狮子掉到了江里,十多年以后要重修土地庙,大家就想把石狮子从水里打捞上来。
打捞的人都觉得经过这么多年河水的冲刷,石狮子肯定被冲到下游去了。他们几次潜入水里,把下游水域找了个遍都没找到石狮子的踪影,大家都很纳闷。但是徐霞客却不这么想,他站出来说:“我知道石狮子在什么地方。”
在场指挥的县官看了看还只是个孩子的徐霞客,十分怀疑地问道:“你真的知道石狮子在哪里吗?”
徐霞客自信满满地说:“石狮子落水已经有十多年了,当然不会在原来落水的地方。你带人到上游找找看吧。”
县官一听,哈哈大笑起来:“难道石狮子有腿吗,怎么会往上游跑呢?”
“我想石狮子落水后对水流形成了阻碍,会使周围的水流得更快,阻碍水的那一侧的泥沙会被水冲走,成为空穴。时间长了,石狮就会倒向迎着水流的方向,就逆之而行了。”
县官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潜往上游寻找,没过多久,人们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狮。大家都称赞徐霞客很聪颖,有办法、有智慧。
徐霞客能够力排众议,不人云亦云,是因为他有学识,所以他能够把问题分析得透彻、明白。话不是乱说的,要说就要说得明白、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相声界的宗师张寿臣未成名前,曾经在文人庄荫堂面前讲过一段《交租子》的段子。庄荫棠随后讲出了《交租子》的出处和谬误。他说:“《交租子》这段相声是咸丰年间的段子,‘小七爷下天津时打21棒锣’也是那时候说的话,你把那时候的话放到现在说就错了。小七爷是谁呀?是载涛,载涛压根儿就没去过天津,即使说他去过天津,也不可能打21棒锣。为什么呢?清朝都快玩完了,他哪还有那排场呢?”
张寿臣问:“那怎么说呢?”
庄荫棠说:“不难,改一个字就行了。把‘小七爷’改成‘老七爷’就行了。老七爷是奕,奕去过天津,这样一改就合乎情理了。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呀!”
张寿臣听了庄荫棠的解释和道理心悦诚服,连连称是。他由此又联想到,自己曾向师父和前辈们学会的三百余段相声都没有细细研究过!只是别人怎样教,自己就怎样学,照猫画虎、鹦鹉学舌而已。说是下了工夫,确也下了工夫,而下的工夫只在包袱口、节骨眼儿等技巧上,而段子中的内容和细节很多都是不甚了了,似懂非懂的。出师后,他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说了四五年。想到此,张寿臣犹如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他心里想,“要想成功,必须再下苦功”。
张寿臣计划着把已会的三百余段相声从头到尾地捋一遍。不懂的,弄懂了再说;有错的,改过来再说;而弄不懂、改不了的段子一律不说。
事情往往都是“想得容易,做起来难”。张寿臣只读过6年私塾,凭着这些知识,且不说改正谬误,即使弄懂一些细节也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简单如《报菜名》类的小段儿,“贯口”中的三百多个菜名,哪一个菜名背错了?音念倒了?不找厨师是找不出正确答案的!按照张寿臣自己定的“弄不懂、改不了的段子一律不说”的原则,他在细细梳理这些段子的过程中,表演的段子越来越少,胆子也越来越小了。这时,他好像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捆住了。
张寿臣将这一变化告诉了庄荫棠,庄荫棠听后笑了,说:“寿臣,这是好事,知耻而后勇嘛!今后,你要多看书,要长学问,什么叫学问?那就是连学带问,上至天文,下至风土民情都要懂,《八扇屏》里有句话嘛,‘相声演员的肚儿,是杂货铺,要什么有什么!’待你学问有成之日就是你相声成名之时,到那时,你的活路不仅不会窄,还会比现在宽。”
张寿臣正是秉着这种不耻下问,弄不懂就不说的原则,下了苦功夫来学习各种知识,把自己的段子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后来他的口才炉火纯青,每次只要有他出场的戏目,场场都是爆满。
聪明的人不会说没有把握的话,更不会说出连自己都不知所以的话。乱说话,就泄了底,让人笑话,更有可能犯错误。凡事要弄明白原委、真相再说,这样不仅显得自己实事求是,更让自己说的话有分量,能够让人信服。
想好了,话才能说得体
“说话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这不是赞扬人口才卓绝、出口成章,而是含有讽刺意味,那些口才好的人在说话之前都会事先默默打一遍腹稿,这样说出的话才会有条不紊并且条理清晰。但凡张口就说甚至信口开河的人,尤其对于公众人物来讲,他们所说出的话往往让人觉得不合乎他们的身份。想说就说,难免言多必失,成为别人的笑柄。
加拿大某电台在年底播放的一个节目中,其中一位主持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活跃现场的气氛就拿美国总统******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他说:“我们不是种族主义者。黑人入住白宫是一件好事,黑白分明,向他开枪也比较容易。”加拿大广播标准委员会指出,虽然这种言论只是搞笑,但是作为一个广播机构竟然提到总统应该被枪射杀,而且还提到因为******是黑人,其肤色令刺杀行动更容易执行,实在令人反感。这些都是涉及种族问题的冒犯性言论。
活跃气氛、搞怪幽默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乱说话就不对了。不好的言论如同毒药,让人反感。尤其身为一名闪光灯下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更会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说话更需要谨慎,要三思而行、三思而说。
在《红楼梦》里对林黛玉的描写就充分地展示了她小心谨慎、唯恐出错的心态。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因此在邢夫人留她吃饭时,黛玉婉言谢绝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短短一句话既表明了林黛玉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又比如,贾母问黛玉读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而后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林黛玉却回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前后差别如此之大,言语如此精简适量,也充分表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谨小慎微的心理。从短短的几句话里就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确是一个聪明的人,“言多必失”,而且话多了也会遭人厌烦,聪明的林妹妹肯定不会做出如此招摇的事情。如果在自己不了解当前形势的情况下就胡言乱语,那么林黛玉也不会称得上是一位“才女”了。
由此可见,三思而后言无论对于普通大众还是公众人物都是非常实用的说话技巧。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说话时谨慎得体,对于该说什么、如何去说、什么不该说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谈吐落落大方。这会让听者觉得你有礼貌、有修养,从而对你印象有加,而且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时机未到,沉默是金
许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不停歇地倾诉,却没有学会闭口和等候。其实,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智慧,也积蓄着深刻的震撼力。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用来教导人们:“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学会适时地沉默,不但可以避免言多所带来的错误和遗憾,避免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同时还表现出自己宽大的心胸。当你对于目前的形势不了解,对于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不明确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时,不妨先保持沉默。与其说出一些自己都觉得没有分量或者没有说服力的话,不如等待时机的来临。
一家小公司与一家“巨无霸”公司进行一场贸易合作谈判。“巨无霸”公司的代表依仗自己的实力滔滔不绝地向对方介绍情况,而小公司的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
当“巨无霸”公司的代表论述完自己的观点,征求对方代表的意见时,小公司的代表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迷迷糊糊地对“巨无霸”公司的代表说:“哦,讲完了?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谈判重新开始,小公司的代表声称自己的技术人员没有弄懂对方的讲解。“巨无霸”公司的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向该公司介绍了一遍。
没有料到的是,当“巨无霸”公司的代表讲完后,这家小公司的代表态度仍然不明朗,再次声辩说:“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就这样,第二次的会谈便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