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口才课
24872000000005

第5章 寒暄让彼此关系迅速升温(1)

友好的交谈始于寒暄。寒暄不是简单的打招呼,也不是轻描淡写的问候,而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它就像是乐曲的过门儿一样,是人际沟通的最好铺垫。陌生人相见或经别人介绍相识,几句得体的寒暄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而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沟通氛围。

用微笑打破陌生的防线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常开不谢的花,那就是微笑,它不分春夏秋冬,不论东西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绽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开得就越美丽!”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和表情,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微妙表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感召。微笑的魅力和风采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开拓人脉、赢得友谊的力量。

微笑的魅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商场或职场中,微笑是推销自我、赢得顾客、达成交易的一种附带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赢得友谊、化解尴尬的灵丹妙药;亲人、朋友之间的微笑,是美好祝福和无限牵挂的真情流露;陌生人相视一笑,可以减少隔膜,增加信任,放松气氛,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上司对下属微笑,可以拉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密感和信任感;大人对小孩微笑,可以缩小年龄差距,增强忘年交流的深度;异性之间的微笑,可以消除原本紧张的戒备心理,增加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微笑的魅力是人们永远颂之不绝的话题,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以微笑扮靓自己、提升人格、赢得人脉、友谊和成功。

美国著名保险营销专家富兰克林·贝特格说,一个人如果面带微笑,其受欢迎的指数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在与陌生人见面之前,富兰克林·贝特格总是先在门外停留片刻,回想一下那些令他高兴的事情,让自己脸上绽放出开朗、热情、由衷的微笑,然后再推门而入。这样一来,他常常会受到对方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最好的名片,是打破陌生人心理防线的最好武器,因为没有人会轻易拒绝一张微笑的脸,微笑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它只会让我们更受欢迎。

威廉是美国某证券股票公司优秀的职员之一,但是他年轻时却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因为他总是绷着一张冷冰冰的脸,不愿意对任何人微笑,所以很不受人们欢迎。

后来,当威廉碰了无数次钉子之后,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立志要在脸上绽放出开朗、热情、快乐的微笑。于是,在第二天起床后,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威廉,你今天必须微笑,把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现在立刻开始,微笑!”接着,威廉转过身来,跟妻子微笑着打招呼:“早安,亲爱的。”妻子一下子怔住了,惊诧不已。威廉微笑着说:“从此以后你用不着惊愕了,我的微笑将时刻挂在脸上。”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日子里,威廉每天早上都会对自己的妻子微笑。结果如何呢?微笑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这两个月他在家庭中获得的幸福比以往一年的还要多。

如今,威廉在工作或生活中会对每个陌生人报以微笑:他对大厅里的警卫微笑;对餐厅的服务生微笑;对地铁的出纳小姐微笑;对他的每一个客户微笑。于是他渐渐地发现,每个人都会对他报以微笑。

威廉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和一些满腹牢骚的人交谈,并且一面微笑,一面洗耳恭听。他很快发现,过去那个很惹人讨厌的自己,现在变成了一个备受人们欢迎的人;过去一些很棘手的问题,现在也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毫无疑问,微笑给威廉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变成了一个备受人们欢迎的人。威廉的成功就在于他能以微笑的方式与陌生人交谈,与他人在心理上取得了共鸣,从而赢得了他人的欢迎,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微笑是最好的肢体语言,千万不要忽视。”在工作和生活中,微笑是我们心灵的信使,它不仅能照亮周围的人,还能照亮我们自己,为我们赢得信任和友谊。因此,我们应时刻将微笑挂在脸上。

称呼是交际的“敲门砖”

称呼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之间采用的称谓。在人际交往中,称呼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人与人交往的开始。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且还体现着双方关系的亲疏程度,因此不能随便乱用。

一个恰当、得体的称呼,往往会让对方如沐春风,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往往会令对方心生不悦,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乃至交际的成功。

小赵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刚进入工作单位时,由于对周围的环境不是很熟悉,所以想打听一下职工食堂怎么走。这时他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保洁阿姨在不远处打扫卫生,于是走上前去问道:“老奶奶,请问去职工食堂怎么走啊?”

谁知道,这位保洁阿姨竟然把头一扭,好像没听到他的问话一样。小赵感到很纳闷,不明就里地挠了挠脑袋。

这时,旁边一位同事走过来对小赵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奶奶,你叫她阿姨,她就会对你热情了。”

原来,这位保洁阿姨虽然年纪大了,但心态还是年轻的,所以她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奶奶”,而喜欢别人叫她“阿姨”。

于是,小赵再一次走过去,亲热地朝她叫了一声“阿姨”,她果然很热情地转过身来,并为小赵指明了方向。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称呼得当与否非常重要。称呼得当,往往能迅速赢得对方的好感;倘若称呼不当,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可以说,得体的称呼是交际的“敲门砖”。

既然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应当如何恰当地称呼他人呢?

称呼姓名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同事、同学关系,平辈的朋友、熟人等,互相之间都可直接以姓名相称。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其名,但晚辈对长辈不可以。此外,为了表示亲切,还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氏前加上“老”“大”“小”等字,例如,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可称呼其为老王、大刘等;对比自己年幼的人,可称呼其为小王、小李等。但这种称呼多用于职业人士之间,不适合在校学生。

称呼职务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称呼方法就是称呼对方的职务,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对于有职称的人,尤其是有高级或中级职称的人,可以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例如教授、律师等。也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孙教授、陈律师等。还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名的全称,但这只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孙启明教授、陈晓芳编辑等。

称呼职业

称呼职业,就是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将教师称为老师,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夫,将专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财会人员称为会计等。通常情况下,在这类称呼前都可以加上姓氏或姓名。

称呼亲属

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是约定俗成的,切忌随便乱用。与外人交谈时,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一般来说,对自己的亲属应采取谦称。比如:称呼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时,应当在其称呼前加一个“家”字,如家父、家母等;称呼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时,应当在其称呼前加一个“舍”字,如舍弟、舍妹等;称呼自己的子女时,应当在其称呼前加一个“小”字,如小儿、小女等。称呼对方的亲属时,则应当采取敬称。比如:称呼对方的长辈时,应当在其称呼前加一个“尊”字,如尊母、尊兄等;称呼对方的平辈或晚辈时,应当在其称呼前加一个“贤”字,如贤妹、贤侄等;如果在对方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则表示可以不分辈分和长幼,如令尊、令堂、令爱、令郎等。

国际交往中的称呼

在国际交往中,对男子一般称先生,对已婚女子一般称夫人,对未婚女子则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其为小姐,年龄稍大的可称女士。上述这些称呼均可以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格林先生、议员先生、玛丽小姐、布朗夫人、护士小姐等。对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如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一般可称阁下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大使先生等。对医生、教授、律师、法官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可单独称其为医生、教授、律师、法官、博士等,也可以在前面加上姓氏,或在后面加上先生,如马丁教授、法官先生、怀特博士等。

称呼他人除了注意上述几点外,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要考虑对方的年龄

见到比自己年长的人,一定要用尊称,比如大叔、大婶、老伯、老先生、老师傅等,切忌用“喂”“嗨”等不礼貌的字眼,否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此外还要注意,看年龄称呼人,应当力求准确,否则很容易闹出不愉快。比如,称呼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为“大姐”,就比称呼她为“大嫂”更合适,因为对方很可能还没结婚,称其为“大嫂”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从而使双方都尴尬。

要考虑说话的场合

在称呼上级或领导时,不同场合也应该区别对待。在日常交往中,对上级或领导最好不要称呼其官衔,以“老王”“老赵”“老马”等相称,反而使人觉得更亲切一些,也显得对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但是在正式场合,比如开会、谈工作时,则应该称呼其职务,如王经理、赵总、马主任等,因为这既体现了工作的严肃性,又体现了上级或领导的权威性。

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时,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关系的亲疏程度。比如,和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等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显得更亲切自然、不拘束,如果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先生”“女士”“小姐”之类的称呼,反而显得见外、疏远了。此外,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

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

初次与陌生人见面或谈业务时,应当以“姓氏+职务”的形式称呼对方,并且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清楚,比如,“肖经理,很高兴能见到您……”如果对方是个副职,应当删去“副”字以示尊敬,比如对方是个副经理,你可以直接称呼其为“×经理”,而不要刻意把“副”字带出来,否则对方会认为你不尊重他或看不起他。

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称呼对方时一定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以后略微停顿一下,然后再进入交谈主题,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认真听下去。如果你在称呼对方时又轻又快,甚至一带而过,对方就会觉得很不顺耳,从而影响他继续听下去的兴致。因此,在称呼对方时,一定要把对方的称呼认真、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关系越熟悉越要注意称呼

即便是跟熟人交谈,也不要随便称呼对方,尤其是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被人尊重,朋友也不例外。越是关系亲密的朋友,越需要彼此尊重,如果因为是朋友关系就随随便便、毫无顾忌,用“老张”“老李”甚至一声“嗨”“喂”来称呼对方,不但显得没有礼貌,而且往往令对方难以接受。

自我介绍是打开交际之门的“金钥匙”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和陌生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推销自我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这种推销的成功与否,常常决定着更深层次的人际交往能否顺利实现。恰当得体、风格独特的自我介绍,不仅能把自己美好、独特的个人形象推入对方的视线,而且能给对方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交往和沟通铺平道路。反之,平淡无奇的自我介绍只能使自己在他人面前如过眼云烟,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由此可见,自我介绍并不是简单的自报家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把开启社交之门的钥匙。运用得好,能使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使我们困难重重、诸事不顺。

那么,怎样进行自我介绍才能获得交际的成功呢?

要重视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向人作自我介绍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报姓名,但很多人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到位,在介绍时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我姓×,叫××。”这种简单的自报姓名根本没有任何技巧可言,更不可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三五分钟之后,别人已经把你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么,用什么方法自报姓名,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简单地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姓名相关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应该是正面的、美好的,不至于产生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