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口才课
24872000000016

第16章 良好的交流从赞美开始(2)

抓住对方不起眼的“闪光点”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我们给予别人的赞美都是不痛不痒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为我们所赞美的常常是对方身上最容易捕捉到的闪光点。而对于这种老一套的赞美,对方早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根本勾不起他的兴奋神经。

大凡交际高手,往往独具慧眼,善于抓住对方身上最不起眼的、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地方,然后出其不意地为对方戴一顶受用的高帽子,从而让对方有一种受宠若惊和飘飘然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比如,对于一位相貌出众、身材极佳的女士,我们要避免对她的相貌和身材进行赞美,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和身材已经有绝对的自信。但是,当我们转而去称赞她的智慧,而她的智力又很普通、不值得一提时,那么她一定会芳心大悦,对我们产生120%的好感。

再比如,面对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如果我们赞美他有本事、有能力、有才干,他最多对我们报以礼貌的微笑。因为他几乎每天都听到这样的赞美,这类赞美对他来说已经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了,所以就算我们舌灿莲花、巧舌如簧,他也不会有太大的喜悦。但如果我们发现他喜欢厨艺,没事的时候偶尔也会烧几个小菜,就对他的厨艺大加赞赏:“真看不出来,原来你的厨艺这么棒啊!”他一定会喜上眉梢,认为我们眼光独到、独具慧眼,从而对我们另眼相看。

因此,赞美别人一定要赞美到点子上,最好能抓住对方身上最不起眼的、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闪光点,这样才能挠到对方的痒处。

许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部经理,公司能否正常运转以及赢利状况如何,与业务部的销售业绩有着莫大的关系。

有一次,业务部接了一个上亿元的大单。许先生心想,如果这个单子谈成了,那么这个月的销售任务就会超额完成。没想到,谈判的过程异常艰难,对方的负责人岳先生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而且还百般刁难。这让负责洽谈的人感觉十分棘手,但又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谈判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许先生作为业务部的经理,感到压力颇大,决定亲自出马。两天后的一个晚上,许先生和公司老总一同约请岳先生共进晚餐。席间大家交谈得很愉快,互相诉说在商场打拼的不易,都没有提到单子方面的事情。晚餐结束后,饭店经理拿着一个签名簿和一支软笔,请大家题字留言,多给饭店提一些宝贵意见。岳先生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写下了几行潇洒飘逸的大字。随行的人看罢,都不由得鼓起掌来。许先生不失时机地赞美道:“没想到您写得一手这么好的字,真是让人佩服啊!不知道您师从哪位书法大师啊?”此时,岳先生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我哪有拜什么书法大师啊,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写写字罢了,自得其乐,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许先生过奖了!”就这样,大家在轻松愉快的交谈气氛中分手了。

第二天,许先生接到岳先生的电话,对方很客气地告诉他这个单子就这么定了,其他的要求就不提了。

也许在别人看来,岳先生能写得一笔好书法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但许先生却能抓住对方这个不起眼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并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从而满足了对方的虚荣心,使对方心里十分高兴,生意的谈成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人际交往中,与其赞美别人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不如赞美对方最不起眼的,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曾关注的闪光点。因为他最大的闪光点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任何人看来都已经是不足为奇的了。而那些不起眼的闪光点,因为从未或很少有人发现,因此就显得弥足珍贵。这种不同凡响的赞美自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有利于双方交往关系的进一步深入。

勿以善小而不赞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赞美别人也是如此,勿以善小而不赞。大事的影响和意义一般人都能看得见、说得出,而小事却很少有人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在关注别人身上的大事件、大举动,而对别人身上的小事情、小动作却往往视而不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们的视野中就产生了很多赞美的盲点。

不管是多大的事物,都是由无数个小的局部构成的,因而局部可以反映整个事物的某些特性。人也是如此,一个有意无意的小动作、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因此,真正的赞美高手应该懂得避开赞美的盲点,学会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来赞美别人。

在职场中,很多精明的上司就善于从下属的小动作、小事中了解一个人的本质,抓住对方的心灵。

法国“银行大王”恰科就是因为遇到了这样的“伯乐”,最后才获得成功的。

恰科年轻时在一家银行里打杂。为了生活,恰科每天都要做一些辛苦低贱的工作,但他并不在意这些,而是认真地做着每一项工作。

后来,恰科认真负责的精神终于被银行的董事长发现了。那天,恰科刚刚打扫完办公室的卫生,就在他出门时,突然看到门前的地面上有一颗大头钉。为了不让它扎到人,恰科不假思索地把它捡了起来。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当时,银行董事长恰好在此经过,他看见了恰科捡大头钉的动作。董事长当即认定,这么一个认真负责、精心细致、考虑周全的人,很适合在银行工作。所以,董事长决定提拔他,并大力赞扬了他这种敬业精神。得到董事长的赞扬和提拔后,恰科更加勤奋努力。最终,恰科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了这家银行的董事长。

从小处着手赞美别人,不仅能带给对方出乎意料的惊喜,而且能让我们在对方心中留下慧眼识珠、体贴入微的好印象。

在一家服装店里,一个新来的职员发现新上架的一件衣服做工有点问题,于是及时把它转移到了顾客看不见的角落里。这一切恰好被服装店经理看见了,经理不仅夸她心细、懂得为公司着想、有效地维护了公司的荣誉,还决定给她加奖金。这位新来的职员顿时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并且到处赞扬经理眼快心细,自己一丁点的小成绩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才有干劲、有奔头、有价值感!

服装店经理的细心赞美,不仅让员工获得了愉悦的心情,而且赢得了员工的好感和感激,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我们的周围,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善于从小事上赞美别人,而不是一味地搜寻了不起的大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小事都值得赞美,所赞美的事情必须有值得赞美的点,比如,事情虽小,却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事情虽小,却折射出当事人的优秀品格等。从小事上赞美别人,还需要把握好赞美的尺度。否则,我们的赞美就会被人认为是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从小事上发掘赞美的题材,善于发掘潜藏于小事背后的重大意义。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时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进而赞美别人,赢得对方的好感。

“具体化”让赞美效果倍增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即使是真诚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这里所说的恰如其分,是指赞美别人要具体、确切,避免空泛、含混。赞美是需要理由的,赞美越具体明确,就越能让人觉得真诚、贴切,其有效性就越高。相反,空泛、含混的赞美由于没有明确的赞美理由,经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比如,如果我们想赞美一个女人的容貌,与其说她“真漂亮”,不如说她“你的眼睛很迷人”,因为如果只说她漂亮,而不具体说明她漂亮在哪里,她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你说我漂亮,那么我漂亮在哪儿呢?”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具体化的表述,就会令对方感到很失望。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使我们的赞美效果倍增,就要学会具体化赞美,即在赞美时具体而详细地说出对方值得赞美的地方。这样既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又能让我们的赞美之词深入人心。

尹先生带着夫人和一位翻译前去和一位外商洽谈生意。

外商见到尹先生的夫人后,不由得开口夸赞道:“您的夫人真是太漂亮了!”

尹先生用中国特有的传统方式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

翻译一听,不免有点慌了神,心想:“该如何翻译‘哪里,哪里’这个词呢?”由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汇,他只好翻译成:“Where,where?”

外商一听,心中暗想:“说你夫人漂亮就是漂亮,干嘛还非要问漂亮在哪里?”于是,他只好笑着说:“您夫人的眼睛漂亮,鼻子漂亮,身材好,气质好……”

说完,大家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业务洽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这虽然是个小笑话,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当我们赞美别人时,一定要在心里先问自己一个“Where”,即对方漂亮在哪里、好在哪里、出色在哪里……然后再针对这个“Where”予以回答,这样赞美才能具体而生动,深深感染和触动对方的心灵,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

一个学生乘坐出租车时,对司机的驾驶技术很佩服,于是赞美道:“这么难拐的弯儿,您把方向盘轻轻一转就拐过去了,真是太厉害了!”司机听后心花怒放,最后结账时,非要把车费零头抹了不可。

一个中学生去冷饮店买冰激凌时,对女服务员说:“姐姐,我们同学都说您给的冰激凌又大又好吃,我们都喜欢到您这来买!”结果,那个女服务员给的冰激凌多得快要溢出来了。

一个顾客到饭店吃饭,看到服务员端上来一盘精致的萝卜,禁不住赞美道:“这萝卜雕刻的孔雀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后来,这句话传到了雕刻萝卜的厨师耳朵里,他亲自走出来,非要送顾客一个用萝卜雕刻的牡丹花不可。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具体化赞美的功效。为了让具体化赞美更好地发挥功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指出具体部位

这一点主要适用于对外表的赞美。在赞美别人的外表时,可以从对方的相貌、身材、发型、气质、服饰等各方面寻找具体的闪光点,然后予以恰当的赞美。

例如,当我们赞美一位女士时,与其泛泛地说:“你太漂亮了!”不如说:“你的眼睛妩媚动人、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真是美女中的佼佼者啊!”这时她脑海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妩媚的眼睛、白皙的肌肤、高挑的身材……自然,我们的赞美就会令她芳心大悦、难以忘怀!因为具体化的东西往往是可视、可感觉的,对方自然能够由此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亲切与可信。

与名人相比较

赞美一个人的外表时,如果能结合某个名人进行比较,效果会更好。社会名人,尤其是明星往往是很多人喜爱、追捧甚至崇拜的对象。我们在赞美别人时,如果能具体指出对方的整体或某个部位像某一位名人,往往能让对方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个漂亮女孩到一所培训学校咨询课程。负责接待的老师见到她时不由得眼前一亮,说:“你长得特别像香港的一位女明星。”

女孩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接待老师问道:“我像谁?”

“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就是眼睛大大的,给爱立信手机做过广告的那个……好像叫什么……”

“关之琳?”

“对对,关之琳!有没有人说你长得像她啊?”

女孩脸上顿时乐开了花:“还真有人说我长得像关之琳……”

“怪不得你一进来,我立刻觉得眼前一亮,原来是小关之琳驾到!”接待老师打趣地说。

听接待老师这么一说,女孩更加高兴了,问道:“老师,报名需要什么手续?”

接待老师说:“需要填张表格。”

“表格呢?我马上填!”女孩当即决定填表报名。

列举具体事实,说出感想

赞美别人时,还可以具体引申至对对方性格、品位、才华、眼光等方面的赞美。

某公司业务经理林先生跟随客户去参观他的新房子。在客户的房子里转了一圈之后,林先生说:“您这地板的颜色真不错,显得特别浪漫和温馨。”客户有些得意地说:“这地板是我亲自挑的。”林先生挑大拇指夸赞道:“您真有眼光!”

参观书房时,林先生说:“这书房的颜色也很棒,淡蓝色给人一种闲适、悠然的感觉,怪不得您这么有思想呢!”

参观阳台时,林先生说:“这些花草长得真好,枝繁叶茂,我家养的花草最后都死了!唉,我真是佩服您!您不仅管人管得好,连花草您都管得这么好!”

听了林先生的赞美,客户心里非常高兴,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合作也开展得很顺利!

压低自己,抬高别人

赞美别人最忌讳虚情假意的空话,要想让赞美听起来真实贴切、有理有据,有时需要有“参照物”来对比,以彰显对方的闪光点。如果自己能够放低“身价”来充当这个“参照物”,更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赞美。因为你虚心地承认自己“低人一等”,也就等于满足了对方“高人一等”的虚荣心理,这样一来,对方就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你。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够赢过别人、高过别人,获得优越感和满足感。所以,当你压低自己而把对方抬到高处时,就满足了对方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同时也赢得了他的好感。所以说,压低自己,抬高别人是一种高效的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