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口才课
24872000000011

第11章 一分钟突破交谈窘境(4)

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

与人交谈时,如果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如果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就会“言逢知己千句少”,为彼此之间的交往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

那么,与人交谈时,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呢?

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说话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所面对的交际对象性格迥异,有的人内向稳重、循规蹈矩,不仅自己说话讲究方法和尺度,而且也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懂礼貌。与这样的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尽可能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谦恭。

在一列火车上,一个男青年和一个老知识分子相邻而坐,男青年打算借用一下老知识分子的钢笔,于是对他说:“钢笔借给我用一下。”老知识分子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男青年如此失礼,便故意把头扭向一边,没理会男青年。

如果男青年知道老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给我用一下可以吗?”其结果就会截然相反。

也有的人性格比较直率、急躁,说话时喜欢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喜欢别人说话拐弯抹角地兜圈子。与这样的人交谈时最好开门见山,不要来回绕圈子。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工厂应聘厂办秘书的职位,但是,他在厂长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也没进入主题。他先说:“厂长,您这里的环境真不错。”厂长点了点头。接着,他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真是越来越多了。”厂长还是点了点头。而后,他又继续说:“厂办秘书一般要求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这位大学生拐弯抹角,兜了一个又一个圈子,还是没有道出自己的本意。岂料,这位厂长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开门见山,说话、办事干脆利索。由于这位大学生没有摸透厂长的性格,所以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厂长便找借口离去了,这位大学生的应聘计划遂化为泡影。

根据对方的潜在心理说话

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就要学会揣摩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如果我们说的话与对方的心思正好吻合,对方就会欣然接受;反之,对方就会对我们的话产生排斥心理。

某丝织厂车间女工小董创造了该厂接线头操作的最高纪录,不但赢得了厂长的赞赏和表扬,而且引起了厂长的极大兴趣。这时候,车间主任根据厂长的潜在心理随即建议说:“厂长,我们是不是要召开一个技能操作大会,让小董现身说法,具体介绍一下操作经验啊?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了。”结果可想而知,厂长当即采纳了车间主任的建议,并对车间主任的想法大加赞赏。

根据对方的不同身份说话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不同身份的人交际。交际对象的身份不同,所选择的话题也应该不同,即交谈时应该选择与对方的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比如,我们和一位农民交谈,如果以现代女性的美容为话题,就是“驴唇不对马嘴”了。但是,如果我们说:“大叔,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每亩地能打多少粮食啊?”就能激起对方与我们谈话的共鸣和兴奋点,使交谈顺利进行。

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除了注意上述几点之外,还要注意避讳以下几点禁忌:

忌提及对方的隐私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些不愿向外人公开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因此,当我们与别人交谈时,切忌随意提及对方的隐私,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觉得我们遵循了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从而愿意跟我们交谈。相反,如果我们不顾对方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地触及对方的“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的谈话效果,还会让对方对我们产生不良印象,进而影响双方的人际关系。比如,当对方的恋爱、婚姻正在遭遇某种挫折,而且又不愿向旁人透露时,如果我们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问底,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

忌提及对方的伤感事

在与人交谈时,要特别留意对方的情绪,不要随意触及对方的“情感禁区”。比如,对方遭遇了某种不幸或打击,情绪比较低落,这时候,我们最好回避这类话题,以免让对方再度陷入“伤感的旋涡”,进而影响彼此间的交往。

忌提及对方的尴尬事

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而又不愿主动诉说时,我们在与对方交谈时最好不要提及这些令人尴尬的话题。比如,对方正遭遇升学考试不及格或提拔升迁未能如愿等,如果我们不顾对方的主观意念和感受而主动问及这些事,那么,对方很可能会因此陷入尴尬的境地,进而对交谈产生排斥心理。

突破交谈窘境的其他方法

与陌生人交谈时,最重要的是善于寻找话题。一旦有了好话题,就能使交谈自如。好话题的具体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双方都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当你面对陌生人,交谈出现窘境时,不妨试试下面7招:

多提及对方熟悉的事物

熟悉的事物往往能唤起人们心中强烈的温馨感和怀旧情绪。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我们说一些对方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话题,只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相反,如果我们能根据对方的背景,多谈一些对方熟悉的事物,就能勾起他的回忆,让他产生一种温馨感,从而对我们产生亲切感。

学会投石问路

过河时,向河里投几块小石子,就可以探明河水的深浅,从而有把握地过河。同样,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先提一些“投石问路”式的问题,在对对方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就能使交谈变得更加自如。比如在聚会时邻座是陌生人,就可以先向对方“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无论对方选择哪个答案,都可以循着对方的答复继续交谈下去;如果对方两个答案都不选,而是回答“我们是同事”,同样可以交谈下去。

多提“无法用一个词回答的问题”

与人交谈时,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所谓开放式的,就是回答起来比较有自由度的。比如,问“这些天你都在忙些什么”绝对比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要强得多。因为第一种问法能够让对方在回答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比如可以回答工作、家庭生活、业余活动等各个方面。如果采取第二种问法,对方在回答时就不会有什么发挥的空间,有时候甚至用一个词就可以回答了。

学会“追加问题”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你真的问了“用一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那么可以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如果你问对方:“你从哪儿来?”那么追加问题可以是:“如果你现在还住在那儿,你的生活会怎样呢?”如果你问对方:“你有孩子吗?”那么追加问题可以是:“与你的父母相比,你属于哪一类家长?”或者“你教育孩子的模式和你自身的成长经历有什么区别吗?”

询问“旨在了解对方”的问题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我们可以多询问一些“旨在了解对方”的问题比如“你订了什么报纸和杂志”“你经常访问什么网站”“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等,这类问题往往能激发对方隐藏的激情,从而引出更多的话题和谈资。

巧妙地即兴引入

在与人交谈时,巧妙地借用对方的某些材料为话题,常常可以促进交谈。比如,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即兴引出话题,从而达到交谈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自然灵活、就地取材,但是它要求谈话者必须思维敏捷,能够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联想。

善于借用媒介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感到无话可谈,不妨寻找一下自己和对方之间的媒介物,这样往往能迅速找到共同语言,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比如看到对方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不妨向他询问:“这是××吗……看来你在这方面是个行家啊!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与别人有关的事物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以媒介物作为话题表露自我,往往能使交谈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