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24871500000016

第16章 人生似鸟同林宿,退也一步,进也一步(5)

“我把花都送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了。”亚当夫人看起来容光焕发,活力十足。她友好地对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那些孩子的笑脸让我觉得我活着还有些用处。”

把鲜花和快乐送给需要它的人们,却给自己收获了生的希望。施与受其实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你对这个世界付出多少爱,生活也回报给你多少快乐。助人的双手比祈祷的双唇更加神圣和高尚。当你帮助别人使其获得快乐之时,自己也能得到爱的回报。

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上的,很多时候,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刻意,也不需要倾家荡产,爱的付出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美国作家埃·哈伯德说:“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

生活中,你只需要对偶然遇到的弱小生命伸出一只温暖的手,给予对方你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许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1814年的一个冬夜,刺骨的寒风从维也纳街头吹过,一个酷爱音乐的年轻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钢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学去练琴。

寒风凛冽的夜晚,街上显得有些冷清。年轻人路过一家旧货店时,忽然看到了一个相识的小男孩。小男孩也是个穷孩子,曾在他教学的唱诗班当过歌童。夜这么深了,小男孩还站在旧货店门口,手里拿着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等待有人将那两样东西买走。

年轻人远远望着小男孩,心里充满同情和怜惜。孩子过早沾染上忧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年轻人的心一下子抽紧了。

年轻人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翻出了自己所有的钱。尽管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清寒(他那么热爱音乐,喜欢作曲,作的曲子却卖不了多少钱,只好以教音乐为生)。他自己连一件外衣都买不起,有时候,连买纸的钱都没有,他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我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

年轻人走过去,对孩子说:“把这本书卖给老师吧!”说着,将那些钱全给了小男孩。

小男孩回家了,年轻人一边走一边随手翻看着那本旧书。忽然,他被书中的一首诗吸引了——

“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赞美……”

这是大诗人歌德的作品《野玫瑰》。年轻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着美妙的诗句,沉浸在诗歌美妙的意境里,一段清新动人的旋律从灵魂深处飘了出来,年轻人飞快地跑回家,将这段旋律记录下来。

这个贫穷善良的青年就是被人称为“歌曲之王”的音乐家舒伯特,他写下的这首名叫《野玫瑰》的曲子,后来成了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也许正是舒伯特那颗善良的爱心,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的灵感,使他捕捉到那美丽的七彩音符,为后人创作了这首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

当我们赠送他人玫瑰的时候,我们的手上也弥漫着爱的芳香。当我们在给他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的道路。纵使人生路上充满凄风苦雨,善良与关爱就像那穿透阴霾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房。

在赶路的同时,也请你携上这一份爱,善待每一个人,收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与领悟,让心灵得到一个宁静、安详的港湾。

以处子之心,待世间万物

佛经上经常会说,要怀有慈悲之心,怀有大善之意。说的是人要有慈善的心,人有一颗慈善的心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有内涵的表现。“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告诉世人,不要以为善举小而不去做,往往小的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更有甚者可以在人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使人走出困境。

很久以前,在京城里有一个酒保,他专门负责酿酒。在他酿酒的时候,经常会有苍蝇飞来飞去,有的会落入酒中,他就找了几个盘子,装上木炭灰放在旁边。一旦看到苍蝇掉入酒中,就立即捞起来,把它放在炭灰上,让炭灰把苍蝇翅膀上的酒渍吸干,然后它们就能自由地飞走了。

就这样,酒保不停地救苍蝇,救活了很多苍蝇。后来酒保被人冤枉,本来要被判死刑,但是,每当判官举笔的时候总有一大群苍蝇飞来,集在笔端上,判官把苍蝇挥去,它们立刻又飞回来,再次集中在笔端上。就这样,判官根本无法下笔。于是,判官知道这个人必有冤情,然后就下令重新调查,后来就释放了他。

酒保这样救苍蝇,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是,那是他仁慈之心的自然流露,非常真实和自然。他既没有希求得到什么回报,也没有希望得到好的名声,但是他这一颗慈悲的心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昆虫。苍蝇也是有人性的,酒保救了它们的命,到后来也是救了自己。

慈悲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是自然的流露,有的人是经过岁月的磨砺不轻易表露,但不管怎么说,人人都有慈悲之心。怀有慈悲的心不需要感天动地,而是一种人的本性,是不需要回报和报酬的。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可能会为以后的人生带来无限的生机。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夫,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次,他在田里耕作,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有哭泣声,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边,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迅速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两天以后,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前,车上走下的绅士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此前来道谢并表示要以优厚的财礼予以报答,农夫却坚持不收,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你的报酬,我只想救活他的命。”正在他们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少年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士瞥了一眼便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头说:“是。”绅士接着说:“这样吧,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就让我为你的儿子做点事情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如果这个孩子也像你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令你感到骄傲的人。”绅士的诚心诚意让农夫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士讲信誉、重承诺,他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直至毕业。这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1943年逐渐推广。被救起的那个孩子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首相丘吉尔。

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对后世的影响会如此重大,丘吉尔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著功勋数不胜数,弗莱明教授发明的青霉素也不知拯救了多少生命,为全人类造福不浅。一个简单的善举,成就了那么多的意想不到。怀有一颗仁慈的心,哪怕是坚硬的石头都能为其所动。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更多的时候是人眼前的一轮明月,指引别人前进的方向。

仁慈是黑暗里的一轮明月,不但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牵引别人。以一种温文尔雅的姿态布施仁慈,体现的不只是一种人品,更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魅力。心怀慈悲的人,宛如床前的明月,照亮自己的时候也给人间洒满了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