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9700000009

第9章 人质困境:话说“枪打出头鸟”(1)

滴水很容易干涸,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存;一粒沙很容易飘走,只有聚成沙漠,才会稳固。

当人们处在不利的情境时,如果有个领头人带领大家起来斗争,结果会怎样呢?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斗争成功了,那么领头人会成为众人心目中敬仰的英雄;一旦失败了,这个领头人也将受到最重的惩罚,结果有可能会是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要不要成为“第一”,要看清形势和寻找时机,做个有价值的第一,而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人质困境的形成

一群老鼠在开大会,因为自从隔壁来了一只猫以后,它们的食物数量锐减。怎样才能对付猫的威胁呢?大伙议论纷纷,有个年轻的老鼠提了一个建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只要猫一来,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生命就会有保障了。”众鼠都说这是个好主意。这时一位年长的老鼠,站了出来:“谁愿意去给猫的脖子上挂这个铃铛?”众鼠哑然。

对于这个问题,人类和老鼠一样,同样的心理困境也困扰着人们。

在一个大型出租车队里,汽车是由调度员派给司机的。车队里既有质量好的车,也有年久失修的老爷车。调度员趁机利用他的权力向司机收取贿赂。愿意合作的司机就会“抽到”好签开好车,而那些不愿给好处的,就会得到一部老爷车。这样一来,调度员发达了,但司机们作为一个群体,他们面对的是:就算贿赂调度员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即使大家都交钱了,总还有一些司机分到一辆老爷车。如果老爷车是随机分配的,也就不会出现哪个司机得到老爷车的几率更大一些的情况。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调度员能从行贿者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严厉惩罚那些不肯行贿的人。因此带头拒绝行贿的司机通常会得到老爷车。假如司机们联合起来,或许可以结束这种被迫行贿的状况,但问题在于大家怎样才能组织起来采取行动,有谁愿意成为“第一个受惩罚的人”呢?

其实,只要大多数司机同时采取行动,就会取得成功。不过,统一行动需要沟通与合作,可惜这个时候沟通与合作变得非常困难,而调度员(压迫者)也知道群众的力量,也会利用优势或者权力来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阻挠他们进行沟通与合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希望能联合起来。但谁第一个采取行动呢?担当“第一个采取行动”任务的人意味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甚至损失惨重,所以人们大多会犹豫不决。

在一群人面对损失、困境或威胁时,“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是很难做出决定的,因为这意味着它可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困境就叫人质困境。做人质的人往往得不偿失,也就是惩罚经常压倒回报而处于上风。

在美国,汽车工人为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进行罢工。工会首先针对福特汽车公司,如果发起了罢工,就会使福特公司陷入困境。此时,其他汽车公司,如通用和克莱斯勒如果不想受到相同的惩罚,便会与工会采取合作的态度。那么福特公司便会迅速接受工会的要求,并达成和解。工会赢得福特的谈判之后,便转而会跟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一个接一个的谈判,这样经过逐个的谈判,最终都能够胜利。工会占有一定的优势,相对付出的代价也是较小的。

在日本恰恰不同,因为工会在公司股份里占有一小部分份额,如果员工罢工,他们的薪水就会随着公司利润的下降而减少。那么如果工会想惩罚公司,就会丧失回报,结果只会惩罚到自己。工会在谈判中没有了权力优势,只能被动地接受条件。

这些内容都不是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得承认,由于这种人质困境的存在,惩罚经常会大于回报而占上风,这使人们在采取行动之前不得不小心谨慎,掂量再三。

因为如果所有人都行动起来,那么事情就能成功,领头的人也不会受到打击或者遭受利益的损失。一旦事情失败了,最先受严重惩罚的就是领头人。所以,如果你是那个“领头”的人,要看清形势再采取行动,成功了,你是众人中的英雄;可是如果失败,你将付出“血”的代价。

身临其境——检验价值标准

1812年,拿破仑发动了对俄战争,随着战争的进行,他的部队行进到一个较荒凉的小镇上。有一天,拿破仑与自己的军队意外脱离了,很快就被一群俄国哥萨克人发现了,并沿着弯曲的街道追逐他。拿破仑拼命逃跑,跑进了一条僻静的巷子,看到有一家商店便闯了进去,这是当地一个小毛皮商人的家。

拿破仑惊慌失措,急忙对着毛皮商人大喊:“求求你!救救我!我能藏在哪里?”

毛皮商指着一堆毛皮说:“快点,快藏在这下面!”并且用很多毛皮把拿破仑盖得严严实实。刚盖好,那些哥萨克人就冲了进来,对皮毛商人大喊:“拿破仑藏在哪里?我们看见他跑进来了!”商人说没有人进来过,哥萨克人不信,到处搜查,没有找到拿破仑。他们怒气冲冲,不顾毛皮商人的抗议,便把该商店给拆了。但是他们还是没找到拿破仑,只得悻悻而归。

过了一会儿,拿破仑的贴身侍卫也来到了店门口。拿破仑从一堆毛皮下爬出来了。毛皮商人有些害怕,胆战心惊地问拿破仑:“请原谅我的冒昧,我想知道一个伟人躲在毛皮底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是不是随时担心自己被发现,是不是在想,这一刻可能是自己的最后时光?”

这个问题激怒了拿破仑,他愤怒地朝毛皮商人吼道:“你竟然问这种问题。警卫!把这个不知深浅的人的眼睛蒙上,我将亲自开枪处决他!”可怜的毛皮商人被警卫捉住,蒙上眼睛,拖到外面对着墙壁站着。他什么都看不见,只能清晰地听到声音:警卫们正慢慢地排成一排。毛皮商人完全蒙了,又冷又怕。

当听到拿破仑喊“预备,瞄准”的一刹那,商人觉得自己快要停止呼吸了,他的眼泪迅速流了下来。他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能想什么。

然而过了好久,商人都没有听到枪声。又过了一会儿,他听到一个脚步声越来越近,有人过来了。脚步声停了,有人解下了自己的眼罩。商人这个时候根本睁不开眼睛。等他渐渐看清楚的时候,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拿破仑。拿破仑定定地看着他说:“现在你知道了,我当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当事人,不会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皮毛商人看到“拿破仑这样一个人物躲在一堆皮毛下活命”的时候,他是以藐视的心理看待拿破仑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拿破仑只好让他亲自体会一番。

面对危机,人们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平时的谈论中我们可能会描述自己会做怎样的选择,但是真正处于事件当中时,身为当事人的你会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去选择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当你面临着人质困境的境况时,会有怎样的言行?引发一下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吧!

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

15、16世纪时,整个西班牙都热衷于追求黄金,很多人前往美洲寻找黄金,包括许多技术高超的专业人才,他们希望通过淘金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西班牙人每征服一处殖民地,便会有大量的西班牙人出国,对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量很大,而西班牙国内的生产力无法满足移民的需求。于是他们大量从英国、荷兰进口商品,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工业生产基地。英国、荷兰进行大众化生产,这种工业化生产活动推动了两国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西班牙在经济上就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进口商品增多,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价格却越来越便宜。与此同时,西班牙国内劳动力缺乏,本土产品价格在不断上涨,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这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导致许多手工工场倒闭,普通劳动者大量失业。这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危机当中。

而掠夺来大量黄金、财富的国家以及在殖民地暴富的人们,不知道怎么用这些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于是,一方面国家通过战争消费,一方面商人们生产奢侈品来享受和挥霍,而不是老老实实地从事普通日用品的生产。对于一些日用品和制造品,他们大量从英国、荷兰进口,然后卖到美洲,赚取暴利。大量的金银流入欧洲之后,金银的价格开始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物品的价格上涨,这使得平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表面上西班牙盛极一时,西班牙官员及上层人士的腐败以及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富,使得国力大大削弱。1588年,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在加莱海战中败于英国海军以后,历时一个世纪的帝国开始崩溃,西班牙逐渐走向没落。

西班牙的没落,就是由于它们重视个人的享乐,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如果当时暴富起来的一些人和官员用财富发展国内经济,也不至于会衰落。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在一个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很多动物:有食肉动物,也有食草动物;有飞禽,也有走兽;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以“弱肉强食”为基本原则的食物链在这片草原上很完整,每一种动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